基于网络效应的平台供应链财务融资演化博弈_供应链金融论文

网络效应的平台型供应链金融融资的演化博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链论文,融资论文,效应论文,金融论文,平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引言

       自2005年普惠金融体系(Inclusive Finance System)被提出以后,各种适应后工业时代和消费者主权社会特点的“小、众、美”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生产分工模式逐渐改变,从企业内部的产供销一条龙模式转化为不同企业间的产供销专业化分工,形成清晰的产业供应链。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企业的供应链金融需求日益迫切。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群态融①,是普惠金融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②。然而,根据央行发布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13年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余额占比为29.4%,基本与资产占比匹配(资产占比为29.5%),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极为突出。且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受益于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发展,金融市场机制得以逐步健全,金融要素配置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金融机构的传统信贷模式已不适应现代金融需求③。而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大平台经济时代,平台型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为中小企业的融资乃至产业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016年2月,中央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推动更多供应链加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规模。因此,平台型供应链金融发展迎来有利的政策契机。国际经验表明,这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化融资服务平台对促进贸易关系而产生的债权融资、支持中小企业和产业链发展具有较大推动作用。例如,墨西哥建设的“产业链”应收账款融资平台,通过反向保理的融资方式,已成功为数以万计的中小供应商企业提供融资。相较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该模式有助于解决银企信息不透明和账款确认难等问题,实现更高效的融资流程操作及风险防控;相较于“银企直连”,该模式避免了企业或金融机构“一对一”重复开发系统,直接为用户节省开发成本。

       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具备建立供应链金融全新生态体系的条件,以供应链金融平台为基础的普惠金融模式正在快速形成。本文提到的平台型供应链金融是指衔接融资企业,不再局限于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电商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P2P平台、供应链专业化服务公司均纷纷参与到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行业优势,在不同业务场景下为各行业提供线上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组织。

       综上,本文以网络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从平台网络效应的角度出发,引入演化博弈方法,针对融资企业从供应链金融结算/清算形成的债权,研究融资企业在是否加入到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进行融资时的策略选择,分析了网络效应、佣金率、搜寻成本等对平台型供应链金融融资行为的影响,以期为供应链金融平台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 文献综述

       (一)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基于规避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理性选择,信贷配给成为当前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贷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④。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银保协作、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提出了其治理路径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但是“融资难”、“融资贵”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供应链金融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以贸易债权为背景,是近年来金融理论发展的热点,成为了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问题的新方向。供应链金融是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者上下游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畅顺,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协作,构筑金融机构、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从参与主体上看,国内外学者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银行主导、核心企业主导以及物流企业主导的三种主要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银行主导型供应链金融,国外有渣打银行的商业银行服务模式,国内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最早开展相关业务;物流企业主导型供应链金融,国外有以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为代表的物流企业主导模式;核心企业主导型供应链金融模式,我国2014年后发展较快,有20多家上市公司参与。从贸易债权的角度上看,国内外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主要分为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以及仓单质押融资模式,处在任何一个供应链节点上的中小企业,都可以根据企业的上下游交易关系、所处的交易期间以及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融资模式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⑤。雷蕾等从供应链金融概念与模式研究、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银行的风险管理研究、基于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管理研究三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⑥。

       (二)平台型供应链金融。目前国外对于平台主导的供应链金融的研究极少,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第三方平台供应链金融(第三方平台主要包括B2B/B2C/C2C电子商务平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公司/供应链核心企业搭建的平台、政府采购平台等)⑦。马娟等从异业协作的视角,探讨了银行与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的合作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利用第三方物流平台对物流环节、对客户资产的管理控制,通过合作创造的额外净收益在各方面的均衡分配而使双方的合作趋于稳定⑧。史金召等采用委托代理和博弈论对银行与B2B平台的激励契约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银行与B2B平台二者最优收益分配契约,以防范B2B平台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⑨。

       以上学者的研究均将平台作为供应链金融管理中一个环节,在实施供应链金融时,都最大化自身利益。而本文提到的平台指的是一个中介性质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是供应链金融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邹平座在《共享金融:金融新业态》一书中提到了基于大数据和云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资源和资金资源,帮助信息和资金的需求与供给进行有效对接⑩。与其相似,本文提出的平台型供应链金融是连接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中小企业、物流企业等供应链参与主体,促进供应链金融的有效实现,为中小融资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具有法人性质的经济组织。从功能上看,供应链金融平台前端对接各核心企业或者电商平台组成的供应链,实现企业债权的流转交易或者证券化;通过后端金融机构的集中竞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市场资金配置效益,而平台主要通过对两端的企业及机构收取一定的佣金维持运营。相较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型供应链金融对于金融供给者、融资需求者以及平台自身的共赢都创造了令人振奋的发展基础,更具普惠性;它可以更广泛地、更持续地为弱势群体、弱势产业和弱势地区提供方便快捷、价格合理的基础金融服务,可以促进更快和更公平的经济增长。图1为平台型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流程图。

      

       图1 平台型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

       从图1可以看出,供应链金融平台是依托优质核心企业供应链关系,实现贸易信用在融资企业、平台以及金融机构之间流转的信用交易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主要包括两大系统:供应链信用结算/清算系统,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供应链信用结算/清算系统具体包括债权凭证转让、分割、到期收款等。通过供应链信用交易的集中结算和清算,可以实现以下功能:(1)对付款人的行为由软约束转化成为硬约束,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2)通过将大量企业信用债权和债务在一个平台集中清算,可以将部分债权和债务直接抵消,减少企业三角债现象;(3)在结算平台内部,信用结算凭证可以流通,起支付手段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信用,减少对货币的依赖,在宏观上可以减少经济发展对货币增发的依赖。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主要借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信用,对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将银行、保险、融资租赁公司、保理公司、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作为平台的投资会员,通过他们筹集社会资金,投资于供应链信用结算系统中产生的债权。主要金融服务包括但不局限于:(1)供应链结算系统中形成的结算债权,通过本系统挂牌转让,金融会员竞价投资,在竞争中降低资金成本;(2)集中管理核心企业债权债务,在平台集中核算基础上实现债权与债务集中对冲;(3)核心企业的商业信用额度转化成为一种金融产品进行交易;(4)核心企业的信用额度进行对外投资,实现信用投资;(5)供应链金融+P2P;(6)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中的金融机构,对信用结算平台形成的贸易债权进行打包证券化,实现社会资金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并借助互联网金融,实现信用扩张。

       因此,核心企业加入供应链金融平台后,平台会依据每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评级给予评价后,给予每个企业可以开具凭证的额度或授信额度。对于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来说,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信用/结算系统,持有核心企业票据后,提交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申请兑付,获得资金;而对于下游经销商来说,主要采用仓单质押融资,金融机构代经销商支付给核心企业货款,取得质押仓单,经销商还款后,取得相应货权。

       三 理论基础及演化博弈模型假设

       1.理论基础

       自Katz和Shapiro提出“网络外部性”后(11),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的网络经济学对传统的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双边市场成为了众多学者研究的领域。平台作为典型的双边市场,是以某种类型的网络外部性为特征的现实或者虚拟组织,主要体现在能够利用双边关系来建立无限增值可能性的网络效应(12),即平台的参与主体越多,对于供给、需求、中介各方的利益和价值就越大。众多学者对作为双边市场的平台研究发现,由平台的网络外部性而产生的网络效应对于提高平台的竞争优势和利润以及为平台用户带来了效用(13)(14)(15)(16)(17)(18)(19)。网络效应是平台的核心特征之一,分为垮边网络效应和同边网络效应,垮边网络效应表现为供应链金融平台融资需求方用户规模的变化与融资供应方接入平台的意愿或效用的正相关关系(20),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供需双方匹配度,从而降低融资需求的搜索成本、时间成本及交易成本等;同边网络效应是供应链金融平台双边市场中融资需求方或者供应方某一边用户的行为对同一边其他用户影响的效应(21)。对于供应链金融平台来说,为了提高网络效应的优势,提高网络数量及质量效应,需付出相应的机会成本及更高的努力水平。

       2.模型假设

       假设在平台型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中,有融资企业群体J与供应链金融平台群L。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在需求匹配过程中有两种选择:一是选择“加入”供应链金融平台(

),那么另一种是选择“不加入”供应链金融平台(

)。与此同时,供应链金融平台也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提供“高努力水平”平台(

),一是提供“低努力水平”平台(

)。每次博弈都是融资企业与供应链金融平台直接配对,融资需求企业的博弈策略是J={加入,不加入},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博弈策略是L={高努力水平,低努力水平}。与演化博弈论的基本相一致,J与L平台组成的系统是遵循自然选择的法则自行演化的;且均为有限理性,主要是根据自身群体内其他成员及对对方群内成员的策略变化而不断调整自身策略,博弈双方往往不能或不会采用完全理性条件下的最优策略,其均衡策略更像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是学习调整的结果而不是一次性选择的结果。

       假设融资企业的融资规模为Q,那么无论融资企业是否加入平台,它都会使自身需求得到满足。如不加入平台,则其通过自身力量搜索融资渠道以满足自身需求,那么由于受信贷配和搜寻成本及市场利率高等因素的影响(22),需付出的搜寻成本为

。若就“加入”供应链金融平台,则平台需要收取一定的佣金,设佣金率为r(0≤r≤1),那么费用为Qr。假设平台的网络效应参数为

(0≤

≤1),那么加入高努力水平平台意味着高网络效应水平,设其获得收益比

(a>0)。若加入的是低努力水平平台,则其获得网络效应收益比为

(a>b>0),且由于平台低努力水平还要损失额外的收益

(

>0)。则融资企业加入高努力水平供应链金融平台所获得的收益为

,加入低努力水平供应链金融平台所获得的收益为

。融资企业“不加入”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收益为-

       对于供应链金融平台来说,满足融资企业的融资规模Q的成本由于努力水平不同而导致成本有所差异。假设

(0≤

≤1)为供应链金融平台提高网络效应而付出的努力成本参数,高努力水平平台由于提供高网络效应水平的融资服务的各项成本比为

(0<c),且建立高努力水平也面临一定的机会成本

(

>0);低努力水平平台的各项成本比为

(0<d<c),但是容易产生失败风险R(R>0),而使平台的声誉受损,损失为F(F>0)。供应链金融平台建立“高努力水平”后,如果融资企业“加入”,平台收益为

;如果“不加入”,平台收益为-

。供应链金融平台建立“低努力水平”平台后,如果融资企业“加入”,平台收益为

;如果融资企业“不加入”,平台收益为-R。

       由此,形成供应链金融平台与融资企业策略交往的收益矩阵,如表1。

      

       在现实条件下,上述关系中存在其他约束条件:(1)

,融资企业加入低努力水平供应链金融,一方面平台带来的网络效应不高,另一方面还要损失额外收益,从而收益低于不加入平台而采用其他渠道或者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资金的搜寻成本;(2)

>R,建立高努力水平平台的机会成本大于建立低努力水平平台的失败风险,使构建高努力水平平台存在较大风险。

       四 演化博弈模型建立与均衡分析

       鉴于演化博弈论在放松理性假设、精炼纳什均衡、表现动态调整过程等方面对传统博弈论的拓展,演化博弈论的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研究,尤其被用于分析和研究特定制度与技术条件下的群体行为选择和策略频率的演化过程(23)。相比于传统博弈,演化博弈更加注重群体规模和策略频率的变动演化过程。在供应链金融平台成立之初,平台可能会遭遇“冷启动”问题,基于成本问题的考虑供应链金融平台会付出更低的努力水平;而融资企业也会对这种新型的金融模式持观望态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平台的宣传,平台的网络效应也越来越强,更多的企业会加入到平台中。因此,供应链金融平台与融资企业之间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博弈方通过重复的学习、模仿并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策略,使博弈达到均衡。

       在有限理性条件下,博弈方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模仿而做出策略选择。进一步假设J和L中选择“加入”策略融资企业和选择建立“高努力水平”的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概率分别为x、y(0≤x≤1,0≤y≤1),选择“不加入”的融资企业和选择建立“低努力水平”的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概率则分别为(1-x)、(1-y)。x和y均为时间的函数,即x=x(t),y=y(t)。为分析融资企业与供应链金融平台之间博弈的进化动态规律,则需构建复制动态方程。融资企业选择“加入”和“不加入”平台策略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平均收益为

。则:

      

       则根据Malthusian动态方程,融资企业与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复制动态方程组为:

      

       行列式记为DetJ,迹为Tr,则:

      

       演化稳定策略(ESS)是演化博弈论的另一重要概念,根据文献(24)的方法,该模型的ESS需满足:D(k)=0。且当矩阵满足DetJ>0且Tr<0时,该均衡具有稳定性。

       依据此复制动态方程的定义和求解方法,令D(k)=0并求解,在平面{(x,y),x≥0,y≤1}内可以得到5个均衡点:

      

       各均衡点的DetJ、Tr及相关符号,以及各均衡点的稳定性如表2所示

      

      

      

       图2 融资企业与供应链金融平台演化博弈相位

       从系统演化过程的相位图可以看到,融资企业与供应链金融平台经过多次博弈,最终形成了3种可能的演化结果:(1)融资企业不加入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低努力水平平台,O(0,0)是该博弈系统的演化稳定均衡点。(2)融资企业选择加入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高努力水平平台,M(1,1)是该博弈系统的演化稳定均衡点。(3)系统维持在鞍点G。当初始状态处于ONGL区域时,系统会向O(0,0)的均衡点演化,演化稳定策略是融资企业与供应链金融平台策略选择为(不加入,低努力水平),此时平台失败,资源浪费。当初始状态处于NGLM区域时,系统向M(1,1)的均衡点演化,供应链金融平台建立高努力水平平台,融资企业加入平台,融资需求获得满足,为理想状态。

       五 网络效应对融资企业及供应链金融平台策略选择的影响

       为了更直观的说明网络效应对融资企业及供应链金融平台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过程及稳定状态,本文使用Matlab软件作为数值仿真的工具,通过数值分析由网络效应产生的收益及成本对融资企业及供应链金融平台策略选择的演化路径。算例分析及数值分析如下:

       例1 假设系统中,其他变量的初始赋值:Q=200万,r=0.2,

=20万,

=15万,a=1.5,b=0.5,c=2,d=0.8,R=12万,F=6万,

=10万,

=0.5。根据方程(7),给定供应链金融平台与融资企业的概率为(0,0),当

=0.2,0.3,0.4,0.5,0.8时,通过Matlab模拟软件,融资企业与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动态演化过程和稳定状态如图3所示。

      

       图3 不同网络效应收益下对融资企业与供应链金融平台策略选择演化路径

       此算例中,融资企业与供应链金融平台经过多次博弈动态收敛于(1,1),即融资企业与供应链金融平台的策略选择趋于(加入,高努力水平)稳定均衡状态。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网络效应收益的增加,系统收敛于稳定均衡点的速度加快。

       例2 假设系统中,其他变量的初始赋值:Q=200万,r=0.2,

=20万,

=15万,a=1.5,b=0.5,c=2,d=0.8,R=12万,F=6万,

=10万,

=0.5。根据方程(7),给定供应链金融平台与融资企业的概率为(0,0),当

=0.2,0.3,0.4,0.5,0.8时,通过Matlab模拟软件,融资企业与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动态演化过程和稳定状态如图4所示。

      

       图4 不同网络效应成本下对融资企业与供应链金融平台策略选择演化路径

       此算例中,融资企业与供应链金融平台经过多次博弈动态仍收敛于(1,1),即融资企业与供应链金融平台的策略选择趋于(加入,高努力水平)稳定均衡状态。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网络效应成本的增加,系统收敛于稳定均衡点的速度减慢。

       通过图3和图4分析可见,由于网络效应水平的存在,处于(不加入,低努力水平)的初始状态的融资企业和供应链金融平台,最终都会向(加入,高努力水平)的策略选择方向演化。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存在性问题且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对于融资企业来说,借助互联网技术而发展的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其资源整合性及网络外部性,能帮助融资企业高效而快捷找到金融机构,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加入到供应链金融平台。而对于供应链金融平台来说,用户规模越大,即加入到平台的企业越多,根据“梅特卡夫法则”(25),其“网络规模经济”导致的边际成本越小,而边际收益越大,因此供应链金融平台会选择付出更高的努力成本以吸引融资企业加入平台。

       六 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网络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运用演化博弈对存在网络效应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中的融资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分析了融资企业与供应链金融平台策略选择;通过模型分析与数值仿真,得到了以下结论:(1)网络效应水平促使融资企业“加入”供应链金融平台,且促使供应链金融平台付出更高的努力成本建立高效用水平平台。(2)由网络效应产生的收益

及成本

对融资企业及供应链金融平台的策略选择具有相同影响,即不管处于何种网络效应水平,系统最终都会向(加入,高努力水平)的策略演化。但随着网络效应收益的增加,系统收敛于稳定均衡点的速度加快;随着网络效应成本的增加,系统收敛于稳定均衡点的速度减慢。

       通过研究,本文给出以下几点建议,也是本文未来研究的方向:

       (1)加强供应链金融平台品牌的建设,通过平台品牌效应带动平台的网络效应。Sun和Tse认为平台动态发展的关键资源是双边网络平台的参与者,即其网络外部性特征(26)。而在平台创建初期,常常会遇到“平台冷启动”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引入核心企业品牌,知名第三方交易平台等,同时引入政府部门,提高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品牌知名度和可信度。因此,供应链金融平台可由政府、国有大型投资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民营企业等联合创立,同时依托有影响力的商会或者协会进行业务推广与平台宣传,以此提高平台的公信力与影响力。通过平台品牌的效应,吸引更多企业及第三方金融机构加入平台,形成平台的网络效应。如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洞察需求,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了以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为载体,以生产型供应链服务、流通消费型供应链服务、全球采购中心及产品整合供应链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为核心的全球整合型供应链服务平台,服务网络遍布中国主要城市及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形成了自己的平台品牌。同时,应注重平台中核心企业品牌的建设。平台中核心企业品牌拥有众多上下游供应商和经销商,对于吸引各种资源和顾客至关重要,能聚集和整合各种专业化服务资源。因此,通过引入核心企业品牌是供应链金融平台品牌快速建设的有效途径。

       (2)创新平台服务和平台服务设计。由于服务模式的网络化、平台化发展趋势,使得服务资源、服务能力和服务需求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特性,给服务产品的创新设计和价值分析带来众多新问题。如何提供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成为了平台吸引双边客户参与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已形成的服务生态系统支持下,供应链金融平台应当将分散于平台的相关客户数据进行统一整合,并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充分的信息分析与挖掘,为客户提供更精准服务。供应链金融平台在运作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的类型的客户进行服务流程设计。不断创新平台服务,包括平台核心服务的创新与参与的企业与机构的互补增值服务的创新。

       (3)共创融资企业、平台、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价值网络,扩大巩固平台的网络效应。融资企业、供应链金融平台以及第三方金融机构作为价值共创参与的主体,如何维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价值最大化是一个关键问题。因此,供应链金融平台应该引入合理的定价机制、收益分配机制、信誉机制,利用共创价值网络激发巩固网络效应。

       (4)建立风险管理体制。供应链金融平台从甄选企业,到企业额度授予、凭证额度转让、证券化,到期还款等具体操作流程中,都存在着不少的风险。防止过度的网络效应而引发的风险问题,也是供应链金融平台运作过程的关键一环。因此,供应链金融平台应健全交易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系统,认识并处理现实或潜在的风险;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在融资企业层面上,全面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同时考虑企业自身信用情况与企业所处行业风险与挑战,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实时更新与完善,使得评价机制更具全面性、完整性、可靠性与时效性;对有关政策、法规进行研究,掌握国家法规政策最新动态,确保平台的各项业务活动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监管部门的各项要求,符合平台制定的各项经营政策和规章制度,有效推动平台健康、有序地发展。

       注释:

       ①肖奎喜、徐世长:《金融供应链:弱势信贷的内生性突破与群决策生态绩效——基于群态融资模式下的信用回流与动态价值评价》,《财经论丛》2010年第5期,第46-53页。

       ②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年-2021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③陆岷峰、杨亮:《成长链金融原理推导与发展研究》,《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第37-47页。

       ④Stiglitz J E,Weiss A.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3),pp393-410.

       ⑤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上海金融》2007年第2期,第14-16页。

       ⑥雷蕾、史金召:《供应链金融理论综述与研究展望》,《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第6期,第158-162页。

       ⑦史金召、郭菊娥:《互联网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与国内实践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5卷第4期,第10-16页。

       ⑧马娟、万解秋:《银行与第三方物流合作供应链金融:异业协作的演化博弈》,《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第47-57页。

       ⑨史金召、郭菊娥、晏文隽:《在线供应链金融中银行与B2B平台的激励契约研究》,《管理科学》2015年第5期,第79-92页。

       ⑩姚余栋、杨涛:《共享金融》,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

       (11)Kata M L, Shapiro C.Externalities, Competition, and Compatibili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5, 75(3),pp424-440.

       (12)陈威如、余卓轩:《平台战略:真正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

       (13)Belleflamme P, Peitz M.Platform Competition and Seller Investment Incentives.European Economic Renew, 2010, 54(8), pp1059-1076.

       (14)Li S, Liu Y, Bandyopadhyay S.Network Effects in Online Two-Sided Market Platforms: A Research Note.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10, 49(2), pp245-249.

       (15)曹俊浩、陈宏民、石彼得:《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B2B垄断平台自网络外部性分类及其强度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44卷第12期,第1661-1664页。

       (16)李立祥、柴跃延、刘义:《基于交易服务的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模型》,《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50卷第4期,第489-492页。

       (17)Yoo B,Choudhary,Mukhopadhyay T.Electronic B2B Marketplaces with Different Ownership Structures.Management Science,2007,53(6),pp952-961.

       (18)Armstrong M.Competition in Two-Sided Markets.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6,37(3),pp668-691.

       (19)邱甲贤、聂富强、童牧等:《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的双边市场特征——基于在线个人借贷市场的实证分析》,《管理科学学报》2016年第19卷第1期,第47-59页。

       (20)周文辉、邱韵瑾、金可可等:《电商平台与双边市场价值共创对网络效应的作用机制——基于淘宝网案例分析》,《软科学》2015年第29卷第4期,第83-89页。

       (21)曹俊浩、陈宏民:《基于双边市场的B2B垄断平台自网络效应强度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第6期,第62-63页。

       (22)李建军、王德:《搜寻成本、网络效应与普惠金融的渠道价值——互联网借贷平台与商业银行的小微融资选择比较》,《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第12期,第56-64页。

       (23)黄凯南:《演化博弈与演化经济学》,《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第132-145页。

       (24)Friedman D.Evolutionary Games in Economics.Econometrica,1991,59(3),pp637-666.

       (25)梅特卡夫法则是一种网络技术发展规律,是指网络价值以用户数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长。

       (26)Sun M,Tse E.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wo-Sided Markets.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9,46(1),pp45-64.

标签:;  ;  ;  ;  ;  ;  ;  ;  ;  ;  

基于网络效应的平台供应链财务融资演化博弈_供应链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