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中山的长江开发理念_长江论文

论孙中山的长江开发理念_长江论文

论孙中山开发长江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江论文,孙中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孙中山先生不但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而且具有科学家的敏锐目光、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就第一个提出在长江三峡修一大坝,对长江水流实行综合利用的构想。这一构想,启迪、吸引了几代人为之奋斗。在经历了七十五载风雨春秋之后的1994年,长江三峡工程开工了,这标志着孙中山先生的遗愿正在成为现实。

——编者

孙中山对长江情有独钟。整整100年前,他在前往檀香山组建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前夕,就曾“深入武汉,以观长江之形势”,为未来在长江流域进行革命和建设作准备。1924年11月,孙中山为了谋求和平统一应邀北上,路过上海时停留6天,不久病逝北京。重病期间,他曾一再叮嘱,要把他的遗体安葬于南京之旁的紫金山。综计从1894年到1924年30年间,他进出长江共达12次,累计在长江之滨居留时间达5年半。即是说,他的生命约有十分之一是在长江之滨度过的。

孙中山钟爱长江,还热切地希望尽快开发与整治长江,使长江的能源得到有效利用,为国家建设服务,为人民谋福利。

一、主张充分利用长江的水能

长江源远流长,是我国最大的一条河流,每年把10000亿立方米的水注入大海,相当于20条黄河的水流量,比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大1.5倍。怎样把这么丰富的水流量利用起来,造福人民?孙中山第一个提出来要在长江三峡修一大坝,对长江水流实行综合利用。他说:“自宜昌而上,入峡行,约一百英里而达四川之低地,……两岸岩石束江,使窄且深,平均深有六寻(36英尺),最深有至30寻者,急流与滩石,沿流皆是。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孙中山全集》第6卷)就是说,在长江三峡修建一大坝,将浩浩长江的水拦腰堵住,把水蓄积起来,可以发挥运输、防洪、发电等多方面的效用。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唐古拉山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之麓。从发源地到入海口,落差达5000公尺,水能资源特别丰富。长江三峡全程192公里,落差也有120公尺。这么巨大的落差,蕴藏的水能实在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据测算,长江的水能蕴藏量高达26000万千瓦,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五分之二,相当于美国、加拿大和日本水能蕴藏量的总和。孙中山极力主张大力发展水力发电事业。他说:“瀑布和河滩的天然力是不用费钱的,所以发生电力的价钱是很便宜。……有人考察,由宜昌到万县一带的水力,可以发生三千余万匹马力的电力”,所以孙中山先生说:“拿这么大的电力来替我们做工,那便有很大的生产,中国一定可以变贫为富的”。(《孙中山选集》)

二、提高长江航运的运输能力

长江流域蕴藏着巨大的运输能力。长江不但水运路线长,而且四季皆可通航。长江的航运里程占了全国内河航运里程的70%。水盛之时,万吨巨轮可以直达汉口,八千吨巨轮可抵宜昌,千吨轮船可以上航重庆,小轮可以四季上溯宜宾。岷江、嘉陵江、乌江等长江支流都有相当长的水路可以通航。如果加以整治,并充分利用,一条长江的运量相当于40条同样长的铁路。“交通为实业之母”,在实业建设中,孙中山一向把发展交通事业摆在首要地位。长江这样重要的交通资源,不用说,他是特别重视的。为了开发长江的水运资源,孙中山除提出在三峡修建大坝蓄水外,还提出一系列整治主张:他建议从入海口到汉口,对长江河道要加以系统治理,两岸修筑长堤,收束河身,使河道宽窄大体保持在两英里左右;尽量削去急湾,使河身变直或呈缓曲线;窄河道浚广,浅河道浚深,保证汉口以下常年保持水深36尺至48尺;汉口到重庆,则要修浚成水深10尺的航路;还要在各都市修筑泊船坞,便利船舶停靠;此外,还要通过疏浚旧运河,开凿新运河,把黄河流域、淮河流域与珠江流域联接起来,形成一个差不多沟通全国的庞大水运系统。如果实现,“内地直通水路运输,可自重庆北走直达北京,南走直至广东,乃至全国通航之港无不可达。”运输费可减至10%(《孙中山全集》第6卷)。国家和人民将由此获得巨大利益,工商业将得到巨大发展。

三、把长江沿岸建成实业荟萃之地

随着长江水道的整治,沿江两岸,东起入海口,西至汉口,“转瞬之间变为两行相连之市镇”。对于两岸的市镇建设,孙中山又提出一系列的建设主张。

首先,他提出要整治黄浦江,改良上海港。他建议利用上海浚泄局当时已花了12年功夫在黄浦江已开成之水道,“扩张黄浦江右岸之湾曲部,由高桥河合流点开一新河直贯浦东,在龙华铁路接轨处上流第二转湾与复黄浦江正流会。如此,则由此点直对杨树浦之一点,江流直几如绳,由此更以缓曲线达于吴淞。此新河将约30英方里之地圈入,作为市宅中心,且作成一新黄浦滩;而现在上海前面缭绕潆洄之黄浦江,则填塞之以作广马路及商店地也”(《孙中山全集》第6卷)。新开黄浦江可利用改良了的芜湖到太湖的水道,引入长江较猛之水力冲刷至水深40尺,便利巨舶航行。此外,还应在新开的黄浦江左岸建一面积约6平方英里,水深40尺之泊船坞,出入口均建水闸,以利大船停泊和出进黄浦江,满足上海港成为世界头等商港的需要。

其次,他提议完善配套措施,建设内河商埠。随着长江水利的开发,长江两岸商埠将进一步发展,孙中山对镇江、南京、芜湖、安庆、鄱阳港、武汉等城市的建设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适应经济发展。他主张在镇江、南京、芜湖、安庆、鄱阳港、汉口扩建新市场;针对城市多半建设在长江一岸的现状,为适应对岸将城市化的需要,孙中山主张在镇江对岸的瓜洲,南京对岸的浦口,安庆的对岸均建设市街,并且用桥梁和隧道连接,形成双联市,在这些大城市均应建设泊船坞,便利远洋巨轮停泊。

最后,对于长江上游泥沙在中下游逐渐沉淀的问题,孙中山提出利用长江的自然水力,来解决泥沙阻塞河道问题的主张。在中下游,他主张通过收束河身,保持湍流的速力,使泥沙随湍流直入深海,不使中途停积。在入海口,他主张填塞南北两水道,只留中水道。中水道两旁有众多的洼地,可利用潮长、潮退之动力与反动力,使泥沙淤积在中水道堤外的两旁低洼地带。如此,十年二十年之后,约有1000平方英里之地将淤积成耕地。黄浦江合流点至江阴,两岸有浅滩地450平方英里,也可用同样方法,变荒滩为良田。荒滩变成良田之后,每年可生产大量的粮食和棉花,产生巨大收益。

综观孙中山开发长江的规划,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这一设想一旦实现,它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利益是无比巨大的:一是可以根治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免去千百年来长江给人民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灾害;二是可以充分发挥长江的航运作用,使航道畅行于长江流域,并和其他大江大河沟通,促进物资交流,经济繁荣;三是可以产生数以亿万千瓦计的电力,为发展经济提供充足的能源;四是可以造出数百万亩良田,生产无数的粮食和棉花,扩大人民的衣食之源。因此,它确实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关于长江开发的宏伟蓝图。

标签:;  ;  ;  ;  

论孙中山的长江开发理念_长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