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压岁钱”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压岁钱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千百年来,“压岁钱”携带着上辈人的无限爱心,源源不断地进入孩子们的生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压岁钱”年年看涨,使如今当长辈的好不犯愁,给少了拿不出手,给多了不情愿。许多工薪族发出了“过年难,难过年,过年怕拿‘压岁钱’”的感叹。可以这么说,变味的“压岁钱”对许多长辈的是一道难迈的坎,对孩子是一种可怕的“腐蚀”。由此,便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该不该给孩子“压岁钱”?怎样为孩子“压岁”?对此,笔者在所在地十多所中小学中,进行了专题调查了解。纵观近年来各校各地的经验,笔者认为今年大家不妨改个“压岁”方式如何?
变“压岁钱”为“压岁奖”
笔者曾进行家访,家长李师傅对笔者道:他父子俩都是球迷,儿子很想要一套球衣和一个赛球,但儿子的成绩总不尽如人意,为此,李师傅便以每科成绩80分为条件设下了“压岁奖”。第一年下来儿子要的东西虽没有到手,但已接近此要求。第二年儿子闯过80分大关。李师傅的“压岁奖”兑现,同时又提出更高要求。后来,他儿子考入了省内一所大学。
教育心理学上有个“补强性原则”,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对他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感到满意,他就想重复去做那件事。依此原理,在有条件地设个“压岁奖”,表示对孩子学习行为的肯定,适当地从物质上给孩子们加油,这样不仅让孩子们对长辈的信誉感到满意,还会刺激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变“压岁钱”为“压岁言”
现在的孩子是新世纪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因此,要变“压岁钱”为“压岁言”,从小对孩子进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教育,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引导并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共实,父母从来就是孩子成长的老师,天然的血缘与感情纽带,使父母的教诲更具影响力,其感染与潜移默化作用更是其他人不能代替的。以言育儿,古今俯拾即是。司马谈训其子“为太史,毋忘吾所欲沦著”,成为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巨大动力: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诫子书成了千古传诵的名言;冯玉祥在其子冯洪国出国前赋联教子“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作人”,蕴意深刻:陈毅“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勿学纨绔儿,变成白痴聋”的戒子诗,更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子女的严格要求。
除夕之夜,合家团聚,亲情融融。父母将满是真情的“压岁言”作为压岁礼物送给孩子,既有对孩子过去一年取得成就的认可,又有对未来的深切期望,其情殷殷,其意切切,熔情和教于一炉。最佳的教育契机,定然可以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变“压岁钱”为“压岁报”
而今,大多数当爷爷奶奶的长辈均有一笔退休金。许多人除了自己生活外还有节余。如何花费这些余钱?有的老人把自己当成儿孙的小银行,把家当成后辈的食堂、旅店。然而,同样是把钱用在儿孙身上,有人却用的明智,用在了点子上。据报载:渝黔之交的某洗选厂一退休职工,在除旧迎新之时,拿出近千元订了多种书报,作为压岁送给自己的儿女和孙辈们。此举赢得众人的喝彩。
人一日三餐是物质之需,而精神之需也万万不可少。为后辈儿孙订份“压岁报”或头本“压岁书”,既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及时了解天下大事的“窗口”,又为他们献上了一份增长科学文化知识和丰富生活的“精神食粮”。同时也表现了前辈对后代更深层次、更浓烈的爱心和更高的期待。
变“压岁钱”为“压岁树”
近年来,虽然我们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但过年时总有那些“慷慨”的长者,使孩子们在一夜之间就成为小“暴发户”,如何对待孩子们兜里这笔可观的“收入”?笔者学校的做法值得推广。
几年前,我们就开始结合每年春季开学后的植树造林,组织“美化祖国,种植压岁树,营造小绿荫”活动。学校充分利用板报、广播、读报课大讲植树造林的意义。以及当今世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已危及人类生存的严峻现实,有目的地带领孩子走出学校,去看看、数数校外那一座座荒山秃岭。同时,给孩子们算笔细帐,如果全国每个孩子都能拿出一份“压岁钱”,买根树苗种棵“压岁树”,一年至少能营造森林100万亩,使50万座荒山秃岭披上绿装。于是,拿出一份“压岁钱”,种上一棵“压岁树”,为祖国营造一块小绿荫就成了学校的传统。几年来,“压岁树”装点了校园,绿化了荒山。活动既为传统“压岁钱”赋予了崭新的意义,又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颗颗绿色的种子。
年年新春到,岁岁话“压岁”。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俗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新春佳节为孩子送上一份“压岁奖”,说上一席“压岁言”,订上一张“压岁报”,再种上一棵“压岁树”,既符国情,又合家情,也顺人理,大家何乐而不为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