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批判性思维训练内容的设计_批判性思维论文

高中生物教科书中关于批判性思维训练内容的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批判性论文,书中论文,教科论文,思维训练论文,高中生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各国(或地区)及国际组织在近些年的课程改革中,纷纷制定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以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在这些核心素养体系中,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处于很重要的地位。虽然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高中课程中没有明确列出核心素养体系,但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便使学生在其终身发展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1]。

      一、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及其技能

      睿智的思想者一定会认同批判性思维的价值,并将其作为思维的核心目标[2]。那么,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不同研究者对它的定义是不完全相同的。

      (一)批判性思维的含义

      “批判”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有两个释义:一是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二是分析判别,评论好坏。由于我国受特定历史的影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许多人听到“批判”二字,就自然想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3]。从词源上来讲:批判性的含义是“建立在某些标准上的恰当判断”。

      笔者更倾向于接受这样的观点:批判性思维是使用恰当的评估标准对事物的真实价值进行判断和思考,它包括三个过程:审视与质疑,比较、分析与评估,综合与判断。正如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摩尔教授所说的一样,批判性思维的目标在于作出明智的决定、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批判性思维并不意味着否定,而是注重思维过程的严谨科学,通过分析判断要求思维者能够谦逊地接受他人的批判。

      (二)批判性思维所包括的技能

      思维技能的进步,建立在有意识地投入和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了批判性思维的技能之后,就可以将它运用于任何运用思想的领域。

      美国教育资助委员会的大学学习评估工程列出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技能[4],这些技能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学生善于判断信息是否恰当(包括独立地分析数据、信息,对事实和观点作区分、发现数据和信息与其来源之间的联系,能处理矛盾的、不充分的、模糊的信息等);善于识别证据(包括识别证据的不足、漏洞,能选择支持力强的数据);善于洞察他人论证的陷阱和漏洞(包括识别论证中的逻辑错误,以基于数据还是观点来辨识论证的可信性);在自己论证时,能精准地运用证据为论证作辩护,在展开论证时能滤除无关因素,有序地呈现强说服力的证据;在得出结论时,能够避免言过其实的结论(包括清晰地表达论证及其语境,符合逻辑且言辞一致地进行论证等),并知道问题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或唯一的解决办法;在做决策时,能提出替代方案;在采取行动时,能考虑所有的利益相关主体。

      上述提到的这些技能并不全面,但这些都是主要的,也是重要的。如果将这些技能综合起来,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批判性思考者能够:一是找出关键的问题,并且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二是收集并评估相关信息,简练、有效地解释这些信息;三是得出有效的结论、提出解决办法,并使用合适的标准检验它们;四是识别并评估其他可代替的方案,并评估它的意义和可能的实践结果;五是在寻求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时,能够与他人有效地交流[2]。还应该能够组织概念、评估获取的信息、区分推论与假设、透彻理解推论的意义、调整观点立场……

      这些技能在《课标》中都有所涉及。《课标》在能力方面要求发展学生的11项科学探究能力[1],其中,有一半以上都属于批判性思维技能。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出现缺乏批判性思维的现象。有些人凡事都从主观愿望和感情出发,或者分析问题只看见事物的表面、冰山一角,甚至为了迎合自己主观的愿望和感情而凭空捏造一些东西。因此,应该让学生理性思考、尝试作出决策、具有社会责任感是课程贯彻始终的教育目标。批判性思维无疑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将扮演重要的作用。另外,批判性思维具有迁移性。在一个学科中获得的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在其他领域也可以获得。但如果人们掌握这些技能之后,会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有帮助。所以,在编写教科书时应该充分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

      二、在高中生物教科书中落实批判性思维的思考

      (一)现行高中教科书落实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做法

      现行的人教版教科书①用不同的栏目设置了很多问题和任务来渗透批判性思维技能。以下详细展示“批判性思维”栏目(见表1)和“技能训练”栏目。

      

      从表层来看,“批判性思维”栏目在3册教科书中只出现了4次,似乎教材对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非常薄弱。仔细分析可知,教材系统地对批判性思维技能进行训练的是“技能训练”栏目。例如,必修1的“技能训练”安排了“解释数据”、“解读图表”、“解释现象”和“分析数据”四个主题;必修2的“技能训练”安排了“类比推理”、“提出假说,得出结论”和“分析图解”三个主题;必修3的“技能训练”则安排了“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和“分析和处理数据”两个主题。“技能训练”是针对科学探究的某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鉴于思维能力是科学探究能力的核心,所以,教科书对学生的很多技能训练是针对思维技能展开的[5]。

      除了“批判性思维”和“技能训练”栏目外,其他栏目如“问题探讨”、“资料分析”和“资料搜集与分析”等以及旁栏思考题、正文内容也与批判性思维相关。例如,在必修3讲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时,以“资料分析”的形式向学生渗透勇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思想。除此之外,在习题系统中,每节之后的“拓展题”、每章之后的“技能应用”和“思维拓展”题,多数都是对学生的思维技能进行训练的。

      (二)进一步落实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做法

      在教科书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针对批判性思维的技能进行全面统筹设计,然后分步落实,并通过多种栏目来呈现。

      1.全面渗透批判性思维的多种技能

      充分发展的批判性思维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能提出问题;二是努力用推理来回答那些问题;三是相信推理的结果[6]。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这三个部分,在编写教科书时应该做总体规划和设计,并针对批判性思维的各项技能系统、全面地落实。

      批判性思维能力从问问题开始。教科书首先应针对提问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可提供一些真实的情境,设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等内容。在每一节课的起始,可结合现有的“问题探讨”栏目,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当进行推理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开始,这个开始一般是假设。假设是你在思考问题时认为正确的事情,也是一种重要的洞察力。批判性思维的关键,不在于你是否作假设(因为我们始终都在作着这种假设),而是你能否意识到你作的假设[6]。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作尝试性回答也是在引导学生作假设。

      推理必须根据一系列的事实、数据与经验等基本成分作出。找到来源可靠的信息,是批判性思考者的重要目标[2]。当信息是用来说服他人或者形成观点时,对信息进行批判性评价很重要,也很必要[7]。由于现在信息来源比较广泛,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有很多,但中学生还缺乏对信息鉴别的能力,教科书可安排“资料搜集与分析”、“资料分析”、“资料评述”等栏目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进行这些内容的编写或教学时,希望能向学生渗透哪些信息是可靠的及如何判断信息的可靠性等能力,还要让学生知道,在进行推理时,掌握的资料应该是正确的、完整的。有些信息是事实,有些信息是观点。事实是确定知道的一些事情,是客观证实或已被验证的事情。事实和观点经常交叉出现,需要自己进行判断,这就是“区分事实和观点”的技能。然后,恰当地运用证据和逻辑,对问题的因果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经由批判性思维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准确的、有充分证据支持的、与人们研究的问题相关的结论,也就是说,准确性、充分性和相关性是结论的标准。在这方面,学生往往觉得难度比较大,教科书可以结合相关的探究、实验多次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可以安排多个主题: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评价证据与假说、评价实验设计与结论等。有些结论是正确的、有充分证据支持的,但未必是与我们研究的问题相关的,这是批判性思维结论的重要特征,也是往往被忽略的。为此,也应该给予训练。例如,可以安排“评价结论与实验设计的逻辑严密性”等内容。

      另外,批判性思维的技能还包括清晰地、有序地、言辞一致地表述结论,在作出决策或采取行动时考虑所有利益相关的主体,教科书也应或多或少地渗透。例如,选修2教科书在讲动物疫病的控制时,呈现了一个情境:某农民经营的养鸡场内的鸡大批生病死亡。然后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这位农民或检疫人员或当地政府的负责人,或者你以前一直从这个养鸡场购进活鸡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你正在经营另一家养鸡场,你会怎么做?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类似的,可以结合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绝育黄瓜”、“除草剂草莓”等),一方面,引导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讨论;另一方面,进行角色扮演,考虑所有利益相关的主体。只有这样,学生未来才能在不伤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优化自身的生活质量,成为一名理性的决策者、积极的问题解决者。

      2.进行合理的梯度安排,分步实施

      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具有明确的阶段性特点,既有赖于计划性的训练,又需经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因此,教科书在总体规划和设计时,应该考虑学习进阶的要求,进行合理的梯度安排。可以考虑以批判性思维的进程发展来组织这些技能,先呈现关于问问题的,然后是作出假设等内容。同时,对于某一项技能,也要分步实施。例如,关于提出问题的技能,学生一开始往往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可能没太多价值,这就需要先给定一些问题或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情境,再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接下来就是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判断分析;最后安排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的活动。又如,关于实验设计与结论之间的严密性,教科书可以先安排简单的判断,然后让学生根据设计自己得出结论;最后可针对某个实验设计给出看似正确的结论让学生进行判断。将自己的结果、观点等告知他人,让他人相信我们推理的结果也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技能。初级要求是“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更高的要求则是能够使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而不是口头语言)和图表将自己的研究方法、结果和观点告知他人。

      3.通过多种栏目,立体进行呈现

      一项活动即使生动有趣,如果持续时间过长,也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下降。通过丰富多彩的栏目设置,可以持续维持学生的兴趣,将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润物细无声地渗透给学生。在设计教科书时,不仅要利用正文内容来渗透这些技能,而且要通过栏目、练习题、活动方案等使这些技能得以落实。这应该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设计。同时,在正文中的渗透可以是隐性的,而栏目可以使相关的技能凸显出来。例如,对于“提出问题”技能的培养,除了在某个栏目(如技能训练)显性给出外,也可以在很多简单的情境之后补加一句“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对学生“作出假设”技能的培养不仅可通过“技能训练”这个凸显的栏目明确标出,还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每一个探究、每一个实验来隐性渗透、夯实,并通过一些试题对其进行检测。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教科书中设计了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内容,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才能得以落实。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过程是具有挑战性的,需要有计划地练习和持之以恒的坚持,绝非数周或数月就可一蹴而就的。

      ①指由失正威、赵占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于2004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教科书,包括必修3本和选修3本。

标签:;  

高中生物教材批判性思维训练内容的设计_批判性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