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技术创新来提高水利管理论文_蔡梓祺

如何以技术创新来提高水利管理论文_蔡梓祺

东莞市东莞大堤管理处 523000

摘要:水利工程是国家为了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而修建的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这些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为了防洪、防旱、农业灌溉、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减淤、水运、发电、改善环境等,做好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除了遵循以往的管理经验,还要做出相应的创新管理,其中以技术创新最为重要。

关键词:水利管理;技术创新;信息化

引言: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水资源分布不均,有些地域水资源 极度匮乏,有些地方水资源污染严重、有些地方常年干旱、有些地方经常洪涝。水利工程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了人民的安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的管理方面,必须要做好枢纽工程的检查与观测,做好调度方面的管理,同时,管理层必须具备技术创新意识,在及时更新水利设备或者进行适当的技术改造。本文就水利工程的特点,在水利管理的技术创新方面进行讨论。

一、水利工程的特点

(1)地质条件复杂

水利工程一般修建在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地基的处理是比较麻烦的,往往施工量大,工期较长。地基处理时必须严谨,以免出现问题,造成严重的灾难。

(2)施工难度大

水利工程的修建一般是在河流、湖泊、沿海等地,需要根据水流的情况及工程的要求进行施工,水下施工是比较常见的,施工难度相对较大。水利工程一般根据季节特点,合理利用枯水期安排施工。

(3)水利工程责任担当大

水利工程一般都承担着蓄水、挡水、泄水的功能,因而对工程的质量要求较高,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按照水利工程的技术规范,采取专门的施工方案,以及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工程的进度与质量。

(4)经济效益大

大量的水利工程的修建,为国家拉动内需的同时,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就农业产业方面,水利工程的修建,农业用水就有了保障,农民就可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增收;在汛期时,发挥水利工程的排涝效能,为汛期沿河的居民安全提供保障。截止到2018年7月,国家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在建的就有129项。水利工程的修建不仅可以改善国民经济、对生态平衡及经济的发展方面提供了稳固的支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关于水利管理中创新技术的应用

(1)新技术治理水污染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部分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水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存资源,水资源遭到污染,会影响到生态的平衡,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农村,大量的农药的使用,农村养殖户大量排泄物的随意倾倒,城镇大量企业工厂的建立,肆意地排放污水废水致河流湖泊,引起生态问题。在治理水污染上,在农村治理病虫害方面,我们必须利用最新的生物防控技术及生态防控技术等低污染防控技术。在城镇企业方面,推广使用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不允许不符合标准的污水直接进行排放,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环保部门必须从污染的源头 抓起,环保部门应当重视水资源的规范管理,特别是饮用水资源的保护工作,落实饮用水资源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组织环保卫生、建设、水利等部门加强对水源地的监督与管理,加强资金的投入,设置监控预警系统,以保护人们的用水安全。

(2)无人机技术

无人机遥感技术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技术,对水利工程在洪涝灾害、水污染监测、干旱监测、农田灌溉监测等具有积极的意义。无人机的优点在于工作效率高,应变能力强。在区域较小的地方可以实现低空飞行,使监测到的遥感图像更加清晰,同时搭载的孔径雷达设备受天气的影响较小。无人机能快速的将观测到的图像配合计算机进行图像信息处理,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分析使用,自动化程度高。在对洪涝检查方面,无人机能克服环境因素,迅速前往洪涝灾区进行灾情监测,并且快速将监测到的资料实时的传送给灾区救援指挥总部,指挥部才能根据洪水的蔓延程度制定科学的救援计划,特别是对重灾区进行紧急的救援措施;在水污染方面,主要是藻类的污染,无人机可以在空中对水面情况进行拍照,让环保相关部门藻类的繁殖情况有迅速的了解,同时制定出相应的治理方法;在对水库水位监测方面,利用无人机能快速对河流上下游、水库边缘进行检测,水利站工作人员能快速了解水文情况;在对水利设备监控方面,利用无人机进行定期定点的巡查,及时发现可视的设备故障,迅速做出解决方案。同时可以悬停在大坝上方,实时观测出水区与进水区的动态信息,以便工作人员做出相应的工作调整;在冰凌应急方面,在冬季河水结冰冻结,通过无人机对水道冰面、冰坝进行监测,由于起降的灵活性及稳定性可以为排查工作做出更清晰的灾害识别,为凌汛的发生位置、变化提供实时的监控,有助于及时预防及发现险情,为水利管理工作提高效率。

(3)GPS?RTK技术(地基)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方面,水利工程测量具有重要意义。GPS?RTK系统是利用GPS系统的精准定位,结合PTK的实时动态监测,利用两个测量站的观测差值,获取更精确的三维坐标,为水利工程建设时施工放样、地形测图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提高了测量工作的精度及工作的效率。同时GPS?RTK技术能克服施工环境差、工作量大的限制,能快速完成水利工程中的加密点的测量工作。在水下进行测量时,利用GPS导航软件进行水下定位测量,将深测仪与RTK配合的测量的信息传送给计算机并利用相关绘图软件绘制水下地形测量图;在放样测量方面,根据设计图纸利用RTK技术及GPS接收机进行线路放样或者点放样,线路放样是将线路中线文件及相关坐标转化为参数传送给GPS流动站,利用中心线与桩号、放点的关系进而展开放样。点放样同样是将静态网中的坐标及放样点坐标转化为参数传送给GPS流动站,按照标识进行实地放样;在断面测量方面,利用RTK和电子手簿、GPS接收机就可以进行断面的三维坐标数据采集,利用电子手簿可以及时了解到断面的情况,包括横断面的测量及纵断面的测量,提高了水利工程的勘测效率,节约了勘测时间成本。为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管理、监理工作带来参考依据。

(4)管理体制创新

水利工程一般是国家政府项目,以往的水利项目的管理体系比较混乱,即是建设单位又是承建单位,缺乏监理机构无人监管致使施工成本投入越来越多,质量也没有保障。为了解决传统体制所造成的问题,必须进行体制创新。首先必须建立严格的制度设计标准,协调解决各部门,各个利益方的利益关系,对水利工程三方建立各自的制度标准,建立质量责任体系,奖惩制度。技术创新是承建单位重要的竞争优势,是提升管理效率的前提,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国家与政府应当加大水利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政府分担创新风险,保护创新收益。地方政府建立科研平台,高薪吸纳先进的科研人才,建立专项基金保证创新平台的持续运作。并加强国内外先进水利技术与经验的交流。先进的技术不仅能优化产业架构,还能节约工程建设的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与管理效率,保证了水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结束语:水利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不论是在水利工程的选址、勘察、建设、管理、监督上,我们都要注重技术的创新。通过以上分析证明利用科技的优势,可以提升水利管理工作,在我国的水利技术创新方面,科研人员不仅要开拓新的技术,还要不断引进新技术进行学习、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技术创新,以适应国内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古丽?别克木汗 以水利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的措施【J】河南农业 2018-05-15

[2]陈丽芳 水利技术创新与水利管理能力提升研究【J】山西农经 2019-01-30

论文作者:蔡梓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如何以技术创新来提高水利管理论文_蔡梓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