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肝运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实验研究论文_丁茜

上海市 普陀区中医院中医内科 200062

摘要:目的:观察调肝运脾汤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建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实验设计分组空白组、模型组以及调肝运脾汤组,分别测小肠推进率、结肠组织以及血清5-羟色胺含量和血管活性肽含量。结果:调肝运脾汤用于动物腹泻症状,能够显著增加体重,同时减慢小肠推进率,并降低血清以及组织中的5-羟色胺和血管活性肽水平,且与模型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调肝运脾汤可通过降低血清以及结肠组织5-羟色胺和血管活性肽含量,继而改善胃肠动力,从而起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

关键词:调肝运脾汤;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试验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以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性状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功能性肠病。本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涉及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感觉敏感性增强和局部炎症反应等,同时还受心理、社会等因素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心理压力的影响,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理压力的增加,本病发病率日益上升[1]。有效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寻找病因机制,中药治疗已经成为众多临床学者关注的重点。调肝运脾汤是用于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经验方,本研究小组特针对调肝运脾汤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展开如下内容: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①选择雄性大鼠48只,平均体重为(193.45±7.35)g,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②造模药物为潘泻叶,煎制成含有生药0.3g/ml的药液。治疗用中中药:炒白芍、炒白术、陈皮、防风、茯苓、炮姜、木香、黄连以及肉豆蔻。③试剂:采用HT试剂盒、VIP试剂盒。

1.2方法 ①动物分组:将48只大鼠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分成3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和中药组,各16例。②造模方法:除正常组外,研究组采用潘泻叶灌肠,用量按照1kg体重10ml,每天一次,持续四周,并且在用药后第二周开始采用木夹交大鼠的尾巴,以激怒大鼠,每天30min,第五周停止。③治疗方法:正常组未予以任何处理,模型组和中药组自造模结束后的第一天开始分别予以生理盐水、调肝运脾汤治疗,每天1次,持续4周。④指标测定:采集3ml眼眶血,并低温离心,让后取血清,检测5-羟色胺和血管活性肽含量,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⑤小肠推进率测定方法:大鼠取材前首先予以半固体糊状(制备:将5g羟甲基纤维素加入100ml蒸馏水中,并加入糖、奶粉以及淀粉和葡聚糖蓝2000和蒸馏水)灌胃处理,将幽门到回盲部的小肠平铺在玻璃板上,测定半固体糊状物在肠管内移动的距离,并测量小肠的全长,按照该公式进行计算:小肠推进率=半固体糊状到达至幽门的距离/小肠全长×100%[2]。⑥腹泻症状评价:主要包括大便的次数变化、大便性状的改变以及排便不尽和粘液便等情况,分为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4级。根据腹泻症状总积分判定症状的改善[3]。

1.3统计学分析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一般情况影响结果 予以大鼠潘泻叶灌肠后,大鼠出现便溏,偶尔还会出现水样便、四肢无力、皮毛松弛以及活动减少、消瘦和精神萎靡等症状。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较缓慢,治疗4周后较空白组差异显著(P<0.05);而调肝运脾汤组大鼠的体重增长较快,并且能够明显改善大鼠的腹泻症状,且较模型组改善效果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小肠推进率的影响 模型组较对照组而言,推进率显著提高(P<0.05),表示动物造模成功;而调肝运脾汤组大鼠的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且较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证明调肝运脾汤具有一行字小蠕动的作用,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节奏的改变,生活压力逐渐增加,继而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很多学者认为和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同时患者可伴有神经功能紊乱、内脏异常等。本病主要病理基础为是胃肠蠕动紊乱以及内脏感觉异常。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泻,同时还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以止痛和止泻为主,但总结临床发现,其效果并不理想。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属于“腹痛、泄泻、郁症”范畴,病变部位主要在大肠,并且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肝脏和脾脏有一定关系,有研究表示,本病发病机制主要为肝郁脾虚、肝气郁滞,脾阳虚弱,最终运化失司。该理论和现代医学中的脑肠轴理论相近。调肝运脾汤中的炒白术、茯苓以及炮姜具有健脾燥湿的功效,能温中止泻;而防风和陈皮具有调理肝脾气机的作用;白芍具有养敛阴和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能疏肝健脾。5-羟色胺是一种吲哚衍生物,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其最早发现于血清中,尤其是在大脑皮层以及神经突出中含量较高,是一种一致性神经递质,在脑中是一种调节神经活性的重要物质,并且其是一种能够产生愉悦情绪的信使。有研究通过建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进一步比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以及西药组和中药组对于大鼠体重以及腹泻等症状的影响发现,中药组大鼠的体重增长明显较其他组显著,并且中药组大鼠的小肠推进率明显上升,并且能够显著改善大鼠血清以及结肠组织内5-羟色胺以及结肠组织内的血管活性肽含量,由此可见,调肝运脾汤在促进肠蠕动的同时,还能维持血清级结肠组织5-羟色胺和组织血管活性肽正常水平[4]。类似于此的实验研究还有很多,本次实验研究结果和绝大多数研究结果相符。曾经有一项临床研究通过对比对照组(匹维溴铵片)和实验组(调肝运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血清5-羟色胺水平明显较低,并且腹痛、腹胀、腹泻以及疲乏等症状积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该研究者表示,调肝运脾汤能够显著改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清5-羟色胺水平,其对于本病的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5]。

综上,调肝运脾汤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还能维持血清以及组织内5-羟色胺和血管活性肽含量,但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春,叶柏.调肝运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实验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2):151-154.

[2]李伟.“通腹汤”对腹部术后大鼠小肠推进率及血浆胃动素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26-27.

[3]李洁,裴丽霞,周俊灵.针刺与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12,,32(8):679-680.

[4]姚鹏,蔡宝琪.调肝运脾汤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1):145-147.

[5]Simren M,Abrahamsson H,Bjomsson ES.An exag-gerated sensory Component of the gastrocolonic response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Gut,2001,48(1):20.

论文作者:丁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6

标签:;  ;  ;  ;  ;  ;  ;  ;  

调肝运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实验研究论文_丁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