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孤岛作业区 山东省东营市 257000
摘要:石油产业一直是中国工业前进的关键点,可以为我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产值.然而,这个产业亦同样的存在着极高的危险.油田井下工作进程常常是复杂易变的,有着很大的安全风险.目前井下作业常见的安全事故主要集中在1、物体打击 2、高处坠落 3、触电伤害、4、机械伤害 5、中毒窒息伤害等几大类。本文对事故产生的因素、原理做了较为深刻的探讨。并从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安全检查、安全教育、技术防范、事故查处方面提出了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对策。以提升油田井下作业的生产安全系数。
关键词:石油 井下作业 安全风险 事故 因素 预防
一、引言
油田井下作业过程复杂,生产运行组织程序繁多,石油行业作业生产由于危险程度高、流动性大,尽管在安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因此,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研究预防事故的对策加强对事故隐患的监督与管理,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安全措施,预防事故对确保安全生产,保障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二、深入研究事故发生的因素:
归纳起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认识不到位心存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这在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尤其突出,注重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安全责任观念、意识比较淡薄,纵观近年来发生的种种安全生产事故,无不与思想麻痹、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因素有关。
2.2: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监管力量弱化、管理缺乏针对性,常存在掩盖或瞒报现象,追查不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助长了轻视安全生产工作的气焰。
2.3:责任不到位、重生产轻安全一些部门单位、企事业经营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差,规章制度松弛,责任主体不明、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严、放松了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2.4:排查不到位,流于形式走过场。抓安全时松时紧,时冷时热,应付性强,上级不要求时,主动排查少,经常性检查少,安全不好时抓安全,安全好时忘安全安全隐患难以发现,为事故发生埋下伏笔。
2.5:惩处不到位,处罚太轻,查处不力。虽有一系列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但力度没有达到要求。对事故责任者追究查处不严厉、不彻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是事故责任人逍遥法外。
2.6:措施不到位,许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不足、落后甚至带病运行,工艺技术达不到要求,对一些必要的安全设施能省则省,能简则简,安全防御能力下降导致事故频频发生。
三、事故发生的原理及规律:
3.1、事故和其他事物一样,有其发生的客观规律。就一起事故来讲,它可能是偶然的、孤立的。但人们在长期生产和实践中,经过对大量的事故的调查分析,逐步认识到事故发生的因素、原理、及其规律。
3.2、事故的发生是由事故隐患转化而来的,事故隐患主要油两个方面的因素:
3.2.1其一是物质的危险因素。它是指各种物质固有的危险性及潜在的破坏能量。任何生产都离不开物质,如加工的原材料、机械设备、能源等。这种物质材料的特性具有两重属性。一方面人们利用这些物质的特性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为人类谋福利;另一方面这些物质又具有本身固有的危险特性(如易燃、易爆、腐蚀、破裂等)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危害。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
3.2.2其二是管理中的控制因素,主要是指管理者对生产的组织、管理及其控制的能力。如果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组织,对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管理不严,就容易出现漏洞及缺陷,物质的危险特性就会暴露出来。
3.2.3其三某些自然现象(雷击、风暴、洪水、干旱、海啸、地震等)也会诱发事故的发生。
3.3、管理中的失控因素和物质的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就是生产处于不安全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常说的事故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物质危险因素是事故发生的基础,管理失控因素是事故发生的激发条件。管理中的失控作用于物质的危险因素,便导致事故的发生,这就是事故的原理。
从事故的原理不难看出,物质的危险因素和管理中的的失控因素,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生作用的条件下,始终都是隐患,而不能转化为事故。
3.4、这一规律告诉人们,每一起事故发生之前,都存在事故隐患,而每一起事故都是有物质的危险因素受到管理失控因素的激发而转化成事故。
3.5、管理中的漏洞越多,控制能力越低,存在问题的时间越长,事故隐患就越多,受到激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管理者控制能力强,消除了管理中的漏洞,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安全事故的预防及建议
4.1、从教育入手,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从安全生产方针的贯彻、安全法律法规的普及、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和意识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4.2、从思想入手,克服侥幸心理。
现在有不少的生产管理人员和职工普遍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他们认为,不论从事任何工作,发生事故是难免的,再小心也会出问题思想观念中存在着“事故难免论”“听天由命论”“运气论”等这种观念是十分危险的。应该通过学习让他们知道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的预防关键在人,事故通过管理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4.3、从小处着眼,不忽视任何细节。
“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 纵观所有事故,分析其中原因可见安全事故多数为“小失误诱发大事故”,许多事故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细节”上的疏忽而导致的,都是由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最终酿成大事故。
4.4、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从排查入手,强化隐患治理。
4.4.1、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各单位学习事故通报时,没有针对相关人员的行为及设备、环境的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对照本单位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制度落实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分析不清不放过。
4.4.2、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不进行一次假如发生这样的事故,对照事故调查处理的法律法规和公司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哪些岗位、哪些人员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理的大讨论不放过。
4.4.3、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本着举一反三的原则,该吸取教训受到教育的人没有吸取教训、受到教育不放过。
4.4.4、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针对本单位实际情况,结合事故单位的防范措施,没有制定本单位的防范措施,并将措施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不放过。
4.5、从领导着手,狠抓责任制落实。
大量的事故表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的关键在领导,领导手握决策大权,领导责任制的落实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单位的安全与否。因此,作为领导首先在思想上要把安全工作作为“天”字号头等大事来认识,严肃认真地履行自己对国家、对单位、对职工所负的安全责任。
4.6、从监督着力,严把监管环节。
要求监督管理部门要有针对性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可能危及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重大隐患要责令停工停产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们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频频的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是十分惨重的。所以,我们必须时刻安全生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真正做到安全防范,从小处着手,从细处着眼,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由意识引导习惯、意识产生责任、让意识成为天性。
参考文献:
[1]主编 吴琦《井下作业安全手册》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2010
[2]主编 穆剑《陆上油气田安全监督实用技术手册》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2011
论文作者:张永坤1,刘兴山2,李国明3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6
标签:事故论文; 发生论文; 因素论文; 作业论文; 井下论文; 物质论文; 危险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