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沈海冰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沈海冰

浙江诚通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省 214200

摘要: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使得对居民住房需求越来越大。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建筑领域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因此使得建筑企业不得不寻找能够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并且提高施工质量的新型建筑技术。因此,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运而生。当前建筑企业进行建筑项目的工程施工时,预制结构技术正变得越来越流行。与其他建筑施工技术相比,预制材料装配具有更高的建造效率和更低的材料消耗,这与我国目前大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相切和。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建筑业的预制建筑技术起步较晚,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如何适当改善这些问题,促进施工技术的成熟,

是我国预制材料装配建筑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 ;施工技术 ;应用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概述

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是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分为预制与装配环节。预制环节就是指由工厂根据建筑的实际需求对建筑原材料进行合理的加工制造 ;而装配环节就是指由刚常见之前已经加工完成的建筑构件在建造地点进行组装。现如今,

在我国的市场中,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通用型和专用型。这两种结构体系各有优点,对不同工程的施工要求都能够适应。纵观我国现如今的建筑工程,总的来说使用较为广泛的结构体系是通用型结构体系。

2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的优势

与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相比,预制建筑结构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压缩成本,缩短施工时间和降低施工技术要求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传统的建筑技术中,轻质施工材料作为原材料的情况较少见,使得施工缓慢、作业困难,劳动力和材料密集,使得难以控制工程的总体造价。预制技术主要包含用于生产原材料的轻质技术。工程墙框架中较轻的墙板的比例显着提高,克服了传统建筑技术中遇到的问题。经过实地研究,发现使用预制技术的项目的技术质量几乎与使用传统建筑技术的项目的技术质量相同。不但如此,预制建筑材料对减少工程周期以及对施工现场和邻近地区环境影响、道路环境和噪声污染的影响明显不如传统的施工技术。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对建筑材料和人力资源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建筑项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商的技能。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具有丰富的建筑经验的工程建筑单位所具备的优势愈发明显。与传统建筑技术相比,预制材料施工技术更少依赖于员工数量,工作范围和建筑材料。

3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快速施工技术

3.1工期控制

①应确保建筑结构的标准化并提出详细的质量要求。快速的结构装配必须确保其功能符合设计的标准质量要求。同时,还必须尊重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②确保项目的安全。一方面必须保持建筑工人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要确保机器和设备的安全。③严格控制施工成本限制。提高对建筑成本的控制力度,使项目投资不超过预算。④建设单位应当健全和完善预制材料装配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保证项目施工在合理范围内加快建设,按照预制建筑施工的。

3.2预制装备剪力墙技术

预制部件是预制建筑物最主要的结构拼接方法,拼接工作的方法和拼接质量直接影响了预制材料施工技术的施工质量。使用预制建筑结构技术,选择螺栓连接方法以紧密连接预制构件,以确保它们的精确连接并满足其技术和质量要求。在安装预制构件时,必须在下层甲板上预留空间以便于安装钢筋,然后完成剪力墙与预制建筑物其他部分之间的连接。使用螺栓形成完整的系统并完成预制的内部剪力墙。使其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施工中选择预制施工技术时,内剪力墙与主工程之间的连接,在确定接头位置后,采用螺栓密封接头,确保后续施工过程中,剪力墙结构墙不会发生位移,避免对后续工作产生任何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预制构件吊装

施工湿式系统和干式系统是预制结构吊装最主要的两种装配方式,湿式方式的操作过程主要包括采集样本、预制装配、吊梁、楼板的装配、外墙装配、现场浇筑等环节。当浇注板坯以填充板坯时,将锚固肋插入叠加在倾点处的层中。铸造时,注意铸造方法到位,底部连接铁配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预留足够的空间。而干式的吊装流程包括采集样本数据、梁柱的装配、楼板的装配、阳台部分的装配、楼梯部分的装配、现场的浇筑、外墙的吊装等。

3.4预制件安装技术

预制装置的技术要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锚固角度必须在30度和45度之间调整,下部锚固的高度必须在40到50厘米之间。并且上部锚地的高度必须大于200厘米。作为确定地面螺栓的预埋位置的基础。当螺栓预先密封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棒与钢棒焊接,以防止在施加紧固力时损坏混凝土结构。(2)当连接钢筋时,应使用厚度为5毫米的钢板,并且开口在预定距离位置打开。孔的直径必须比连杆大10毫米,并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加到连杆上。(3)根据结构工艺的要求,有必要保留宽根位置预制墙板至2厘米的空间,然后提升结构之前安装一个垫圈钢的根预制墙板,以控制预制墙板的偏移。(4)在吊装预制件时,应将3至5厘米厚的海绵条和外墙的绝缘系统沿外墙的绝缘层放置,以防止浆液泄漏的问题。(5)现场吊装后,应采用轻,慢的原则,预制件内外的垂直度应在放置后迅速修正。

4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要求

4.1 浇筑混凝土的要求

在混凝土进行浇筑工作之前,施工人员还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施工人员必须要确保缓凝土构件模型的质量符合浇筑要求,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对构件模型进行仔细的检查,同时也要不断提升构件质量,提高对钢筋成品的重视度,严格把控钢筋成品的质量,做好检查工作。最后在建筑构件上涂刷隔离剂,至此,浇筑工作完成。在混凝土浇筑工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要对建筑构件进行严格的就爱你策,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如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建筑构件出现了变形问题,必须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4.2 存放构件时的要求

构件的存放要求较多,但实际上必须要依据建筑构件自身的结构特征及西宁决定。例如说,建筑工程中的横梁,通常情况下都会采取横放的方式,而楼板则会采用竖放的方式。并且,施工人员在实际的施工操作过程中,进行建筑构件放置工作之前,必须要对地面进行压实,确保地面不会由于建筑构件过沉而出现塌陷问题,并且进行地面压实工作,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构件不被损坏。

4.3 构件性能的要求

施工人员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要针对不同的装配式构件的特殊性制定不同的要求,保证构件能够在建筑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构件在连接处出现裂缝。同时建筑在使用年限内,要确保构建连接的地方不能出现渗漏现象,而这也就对构建的抗渗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构件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4.4 构件运输的要求

构件运输环节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建筑构件的外形以及特性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就必须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运输设备,保证构件能够有效运输,并且在运输过程中相关人员还需要采取一定的固定措施对构件进行固定,避免构件在运送过程中掉落损毁,尤其注重构件的装卸过程。同时,运输工作人员也应当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尽可能的避免在运输途中出现颠簸情况。

结束语

预制建筑已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建筑施工理念。传统的施工方式具有施工周期长、所需劳动力较多、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的特点。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和质量要求。而预制装配建筑工艺完全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预制建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增加对预制装癖建筑的研究投入,以及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庆邦 .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 [J]. 建材与装饰,2018(46):15-16.

[2] 廖一兵 .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J]. 建材与装饰,2018(46):34-35.

论文作者:沈海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沈海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