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的部门结构与总量平衡_经济论文

开放经济的部门结构与总量平衡_经济论文

试论开放经济的部门结构和总量均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总量论文,试论论文,部门论文,结构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中国的对外开放已进入了建立开放经济的阶段。作为一种经济运行体系,开放经济在其经济循环流程和运行机制等方面有不同的特征。出口部门是开放经济的资源配置重心,它从根本上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制约着社会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演变趋势。开放经济的总量均衡与国际经济循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机遇和挑战同在、但总体上说有着更大的稳定性和增长空间。中国走向开放经济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

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目标是要在我国形成开放型经济运行体系,这一点已广泛成为理论和实务部门的共识。从最初的对外开放到今天的开放经济,是理论和实践上的巨大飞跃。当前亟需从理论上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开放经济或者说开放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的特征?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才能为今后的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从而加快改革和转换的过程。本文就试图从部门结构和总量均衡两个侧面,揭出开放经济在运行过程中会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封闭经济的主要特征,并引出必要的政策结论,以求获得同仁们的指正。

一、开放经济的部门结构

要把握一种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当然应当从对该经济的部门结构分析入手。因为在给定的时点上,正是部门结构决定经济循环流程和资源配置效率。开放经济与其他经济的基本区别,首先是其特有的资源配置方式导致了特殊的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人们常用三大产业划分的方法来揭示国民经济的循环运动和发展趋势,从中找到了许多规律性和有用的政策性结论。当然,这种方法不是唯一的,为了不同的目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如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了有名的二元经济结构论,较深刻地揭示了落后国家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从对外开放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国民经济分为出口和进口竞争两大部门,以揭示开放条件下的经济运行特征。实际上,这种分类方法在近代的国际贸易理论中已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将其进一步系统化推广到对开放经济的分析中去,既是适当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出口部门是指一国那些能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现实生活中,产品外销和内销在空间上的界限是相当分明的,因而人们总是能比较方便地识别出一国的出口部门。当然,出口部门也会有一定比例的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这主要因产业和企业而异,但产品已经进入国际市场则是共同的特征。进口竞争是指外国产品进入了某国的市场之后,国内厂商在提供相同的产品与进口货在家门口争夺市场,这一类产业可统称为进口竞争部门。尽管经济生活日趋国际化,但商品的原产地仍是人们密切注意的问题。一般地讲,各国都会存在一个或大或小的严格意义上的进口竞争部门,即只有进口而完全没有同类产品的出口。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将进口规模大而出口很少的行业,也归纳到进口竞争部门中去。

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部门之间,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经济差别:

第一,竞争能力不同。出口部门是一国享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至少相对于国内的其他产业部门是如此。出口部门通常较少要求政府的贸易保护,倾向于增加市场的开放度,因为这会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进口竞争部门则是一国具有相对劣势的部门,在与外国同行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位置。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国进口竞争部门和资源利用效率是全世界最低的,而只是将一国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它明显地缺乏比较优势,因而常常要求政府进行贸易保护。

第二,经济效益不同。出口部门一方面往往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较好的相对价格,从而提高利润率;另一方面能使经营单位获取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相反,进口竞争部门则往往由于激烈的竞争,产品售价难以提高,常常还会被迫下降,因此,市场实现的利润水平往往不高,除非严格的贸易保护将进口商品限制在较少的规模内。进口竞争也使得企业的经营规模难以扩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余地相对有限。

第三,发展潜力不同。出口部门市场需求大,对资源的流入有较大的吸引力。只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决定价格,出口部门本身占用的资源会形成较好的积累能力,尤其是就资金和技术存量来看,各国往往是出口部门增加得最为迅速。因此,出口部门的扩展具有坚实的基础,除非一国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歧视出口,或是遇到世界性的长期萧条。进口竞争部门则往往面临资源流出的困扰。由于要素的报酬低,在资金和劳动力方面往往竞争不过出口部门,本身通常又很难形成良好的积累能力,当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调节杠杆时,进口竞争部门的增长潜力有限,这一点现实生活中可以普遍观察到。当然,在内需增长迅速和严格的贸易保护条件下,情况可能会不同。

在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出口和进口竞争两大部门的划分是有普遍现实意义的。一个国家的某个产业部门完全不与国际市场发生联系的现象,这在现实生活中已属罕见了。任何一个国家,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总是全都存在出口和进口竞争两大部门。不管该国的生产力水平有多高,总会存在处于相对劣势的部门,使商品进口成为必要和可能。而一国的生产力水平不管怎么落后,总会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使商品能够销往国际市场。经济发展只会改变一国两大部门之间的相对比例和内部组成,而不会使某个部门完全消灭。当然,现实中对两大部门的具体划分是存在某些难点的,例如,当代产业内贸易已广泛兴起,即一国既出口又进口属于同一类型的产品,进和出的规模都相当之大,这种产业究竟应属于出口部门还是进口竞争部门呢?我认为,这只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好解决。根据前面对两大部门不同特点的分析,宜将此类产业划为出口部门。

开放经济体系的重要特征,正是体现在出口和进口竞争两大部门的相对地位和相互联系上,在这方面它与封闭经济有十分鲜明和深刻的区别。简而言之,在开放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出口部门是一国资源配置的重心所在,是一国经济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渠道和主要制约因素,是一国产业发展的带动力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开放经济就一定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然而,同封闭经济相比较,出口部门在开放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确重要得多,这也是开放经济的活力和效率之源泉所在。

首先,开放经济的结构是以资源有效配置为基础,出口部门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地位突出。

一般而言,开放经济中出口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要显著地超过封闭经济,不仅是给定时点上的规模和比例较大,而且从发展的过程来看时,往往是出口部门的增长速度较快。这一点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有深刻的影响。从现实生活中能够观察到,社会的第一二三次产业中,往往是直接从事出口的行业发展最快,其次是与出口有较大联系的产业,再次才是其他产业。出口部门的这种重要位置会带来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重大变化。

由于出口部门成为资源配置的重心,整个经济结构的选择和转换以比较优势为准则,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宏观经济的运行效率。开放经济能够突破封闭条件下资源和需求的双重制约。一方面,开放经济可以利用国际市场,使本国供给充裕的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商品的进口来使短缺的生产要素得到节约。这样,就有助于克服封闭经济中常见的资源闲置与短缺并存的现象。从现实生活中看,开放经济的部门结构往往有明显的非均衡性,后进国家走向开放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会偏离原先追求结构均衡的轨道,这是合理的。

其次,开放经济与外部的联系非常密切,出口部门是实现经济循环的主要支撑。

尽管封闭型经济也总是与外部经济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开放经济与外界联系的密切程度是前者难以相提并论的。这种联系具有全面和直接的特点,即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都与国际市场有密切的关联,并会直接地受到国际经济的影响。这里,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出口部门依赖于国际市场,而且进口竞争部门直接受国际经济运行的制约。因此,国际经济传导机制在开放经济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一旦国际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就会比较敏感地引起国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变化和资源配置重组。

开放经济的整体运行是立足于国际经济循环的基础之上的,这里,内外经济的顺畅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于是,出口部门就成为主要的决定因素。例如,对外贸易的总规模就主要取决于出口的发展,这直接关系到一国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出口部门越有竞争力,一国就越能通过国际分工来扩大生产规模,越能通过进口来实现社会劳动时间的节约。同时,出口也对一国的资本输出和引进外资的能力有直接的影响,从而对生产要素的配置优化和积累发生深刻的调节作用。总之,出口部门在国际竞争中的表现,对开放经济的动态运转意义深运。

再次,开放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相当高,出口部门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制约作用明显。

对外开放本身就是促进经济生活市场化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因为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上升,要素的边际报酬提高,商品的价格趋于下降,因此,国内自给自足的生产将日益被市场交换所取代。从历史上看,进口的冲击是许多后进国家走向市场经济的第一步。经济上的开放度越大,进口商品对传统生产方式的替代就越广泛。另一方面,出口的发展也会形成广泛的关联带动效应,促使社会生产日益走向专业化。从总体上看,市场化程度与经济上的开放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出口部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和制约相当之突出。出口的发展直接决定着社会总的就业水平,因为出口增长不仅是就业创造的主要源泉,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部门的就业机会多少。出口的发展在改变生产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对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存在着深刻的影响,使出口部门的要素所有者获得较高的收入,形成特定的市场需求格局。出口的规模越大,进口的支付能力越强,这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同时,出口也直接决定着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从而对价格的稳定和生产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二、开放经济的总量均衡

宏观经济运行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侧面即是经济总量的变动和均衡的实现。经济增长要求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扩张,两者需要在数量和时间上相互协调。在开放经济体系中,总量均衡的实现与封闭经济有显著的不同。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都会受到许多新的因素的影响,两者均获得了较大的伸缩空间,因而宏观经济往往会表现出较强的活力和较大的稳定性。

开放经济中的社会总供给能力可获得有效的扩张,这方面封闭经济体系往往是难以比拟的。开放既会带来投入数量的增加,也会造成产出效率的提高,使社会再生产过程能突破短边规则的制约,有效地克服结构不均衡的影响。在开放经济运行的过程中,社会总供给会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重要作用而呈现出新的特点:

1、商品进口。开放经济往往具有较大的进口规模和较高的进口倾向。在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等方面相同的条件下,开放经济因商品进口而增加的社会总供给会显著地超过封闭经济,这一方面是因为开放经济的出口部门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从而具有较强的进口支付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开放经济体制的特征,商品进口的自由度较大。进口商品除了通常的有助于消除结构性短缺之外,更在两种场合具有保持总量均衡的特殊功能:一是当一国经济处在快速增长时期,投资品往往供不应求,进口有利于加速资本的形成,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二是当某种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供给短缺时,进口最能迅速地恢复市场的供求平衡。当然,封闭经济遇到这两种情况也会增加进口,但往往会存在一个较明显的时间滞后且进口能力相当有限,较难保障总供给的有效增长。开放经济体系中的商品进口则能使社会总供给相当有效地保持稳定和增长。

2、资本输入。大规模的资本跨国流动是开放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资本输入在扩大和深化一国经济开放度方面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开放经济的早期发展阶段,资本输入占主导地位并增长较快。现实生活中,资本输入对总供给的影响日趋扩大并且很难用其他因素替代。从静态上来分析,资本流入会直接带来商品进口特别是投资品进口的增加,因而会扩大一国的总供给能力。尤其是从发展中经济来看,资本流入会帮助一国克服外汇短缺的瓶颈,利用外部经济循环来增加国内的有效供给。就动态过程而言,资本流入会扩大一国的生产能力,这对增加社会总供给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并没有其他因素可相提并论。

3、技术和制度创新。当资源总量为一定的条件下,技术水平决定总供给的大小,而经济生活中的制度按排更是制约社会总供给能力的深层因素。开放经济运行从外部获得的决不仅仅是物的流量扩大,更重要是在技术和制度按排的交流方面,而这正是封闭型经济落后的根本性原因。由于市场的竞争程度高,开放经济中企业重视技术进步,尤其是出口部门会把技术进步当作生存的需要。因此,开放经济中总会较好地引进和实现技术创新。国际经济的交往过程,会使合理的管理方式和行为准则得到广泛的传播,从而让各国寻求到最有效的制度安排,改善市场体系的调节机制。例如,开放经济中价格的国际接轨,有助于克服人为因素对价格的扭曲,为优化生产资源配置提供较客观的参照标准。

在开放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一些新的因素会对社会总需求起到刺激和拉动作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社会总需求水平成为了一个更为敏感的经济因素。这一方面是因为总需求本身的变动会更为迅速,另一方面是因为总需求变动后的效应更加明显,从而使开放经济运行表现出新的特征。

1、商品出口。开放经济不只是一般性地存在商品出口,而是把出口当作整个经济运行的支撑点,因而其出口规模和增长势头是封闭型经济所没有的。这里,出口并非狭义上的突破国内市场需求的限制,而是在出口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比较优势,形成广泛的产业关联带头效应,使社会总需求获得最大可能的扩张,从而显著地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由于出口部门在开放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国际市场通常也比一国市场的增长潜力大,所以,开放经济中的社会总需求往往能获得持续的较快增长,这对市场经济中的供给能力增长有着十分明显的积极作用。

2、资本输出。生产要素的双向交流是开放经济的基本特征,从某个意义上说,资本输出是开放经济体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这一点在现实的生活中也能广泛地观察到。值得注意的是,资本输出能对总量需求起到特殊的拉动作用。一方面,资本输出能够有效地带动出口,在今天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它甚至已经成为影响出口的关键性因素。因为通过跨国投资,可以绕开关税壁垒,更有效地进行市场营销,提高出口竞争能力。贸易和投资一体化是当前国际经济生活的突出趋势。另一方面,海外投资经过一定的时期后,会通过分红等等实现价值的回流,这会增加国内的收入流量和货币流量,刺激国内的投资需求和消费支出,扩大社会的总需求。

3、消费支出。在开放经济体系中,公众的日常消费会广泛地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使用进口商品不再是某些阶层的特权,而成为了公众消费的组成部门。进口商品往往能以两个方面刺激公众的消费欲望,一是外国商品的新奇特征或差异性,它们是不同生活方式的代表,使消费者乐于购买。二是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往往较低,消费者可以节省支出,购买其他商品,扩大了市场的实际容量。现实生活中,进口商品往往会带动消费总支出的增加。应当看到,开放经济中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会造成人员的频繁交流,这会产生很强的广泛的示范效应,使消费需求较快地上升,只要存在相应的供给条件,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会极为有效的发挥地发挥出来。

综前所述,开放经济在总量方面会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征,即较高的总量水平和较有保障的总量均衡。之所以会具有较大规模的宏观总量,是因为在开放经济的运行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扩大国民经济循环的流量,而宏观经济的主要总量指标是由流量构成的。假设资源存量一定,技术条件相同,开放经济中由于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国内外市场的交换频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规模都会明显地超过封闭经济,从而具有较高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还要看到,即使在对外完全均衡的条件下,即出口减去进口等于资本流出减资本输入的情况下,开放经济仍会保持较高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水平。这是因为出口扩大了一国的生产能力,即使进口刚好等于出口甚至大于出口,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都已经上升了。开放经济的总量扩张并不要求以贸易顺差为前提,而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贸易顺差能很好地增大国民收入总量。

开放经济之所以能较有效地实现和维持总量均衡,是因为在现实的经济运行过程中,总供给和总需求相互协调的途径和空间增加了,更有利于在动态上达到均衡。从短期看,开放经济能很好地在现有的条件下实现总量平衡。例如,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可以通过出口来维持生产的规模,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进口将有助于市场均衡的实现。相对而言,封闭经济由于外贸规模有限和特定的运行机制,往往不能有效地通过对外贸易来实现总量均衡。从长远看,开放经济有利于实现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有利于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方式更新,这就为增长过程中的总量均衡提供了深层的保障。当然,开放经济也会面临更多的外部风险,如国际市场波动对国民生产的冲击等等。然而,总体上来讲这些方面是机遇多于挑战,收益大于成本。

三、简短的结论

理论上的分析和现实中的观察都充分表明,开放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运行体系,它与封闭型经济有着许多本质性的差别。这种差别决不仅仅只是在对外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数量方面,而是深层的国民经济循环流程和运行机制不同。

开放经济的资源配置重心是出口部门。这意味着宏观资源的配置是以比较优势为依据,一国将生产资源集中在那些效率比较高的部门,通过国际经济大循环来实现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因此,第一二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演变的趋势,都显著地受到出口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的循环运转要以出口部门的正常运转为条件,这里,出口决不仅仅是提供剩余产品的出路或赚取外汇的手段,而是直接决定资源利用效率和积累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当然,开放经济并不都是出口导向型的,更不是都以贸易顺差来维系经济的成长,但出口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超过进口竞争部门,则无疑是开放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开放经济的总量均衡与对外经济交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后者往往成为了决定总量均衡水平的关键因素。这不仅是因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直接构成了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组成部份,而且它们直接地会产生广泛的关联带动效应,从而对总量水平的决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开放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国际经济的传递现象会明显地增强。这里是机遇和挑战同在,但对于已形成良好组织体系的开放经济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开放经济中总量均衡实现条件的变化,对于宏观经济管理是有深刻含义的。这意味着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只能也往往必须采用间接调控的方式,全面的直接干预是不可能的,也是非常有害的。有效的宏观管理重点在于协调国民经济同世界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充分地利用各种可能的机遇,维持国民经济总量的稳定与增长。

以开放经济作为我国未来经济运行的目标模式,无疑是明智的选择,也是市场经济必然要带来的结果。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商品的价值运动必然要突破一切种族的和地域的界线,也只有在开放经济体系中,市场机制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其功能和潜力。不过,尽管我们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但离形成开放经济体系仍有相当的距离,因为开放经济要求对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根本的调整,要求宏观经济的管理方式实现根本的变革。当前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改革开放已经奠定的基础,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全面地推动制度创新,进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标签:;  ;  ;  ;  ;  ;  ;  ;  ;  ;  ;  ;  

开放经济的部门结构与总量平衡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