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心血管术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护理分析论文_刘杨

刘杨 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 湖北荆州 434020

【摘 要】目的:探究对心血管术后急性左心衰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2013年01月至2015年08月间收治的心血管术后急性左心衰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45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血液净化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其基础上进行强化护理干预,并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肺动脉压、血肌酐、心排量指标对比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干预2周后,干预组的肺动脉压、血肌酐、心排量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术后急性左心衰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需进一步加强病情、体外循环监护,确保各类管路运行稳定、畅通,以提高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手术;急性左心衰竭;血液净化治疗;临床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是心血管手术后最常见、高发的一类并发症,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通过连续性血液净化手段以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危重患者,与此同时,配合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有效扭转患者预后结局的关键[1]。本文从我院2013年01月至2015年08月间收治的心血管术后急性左心衰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作为临床干预对象,主要探讨了对心血管术后急性左心衰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现将具体研究过程和结论详细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从我院2013年01月至2015年08月间收治的心血管术后急性左心衰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进行临床研究。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急性左心衰竭均发生在心血管手术后;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血液净化禁忌症;肝肾功能异常;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45例。干预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为(45.34±7.49)岁;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为(46.03±7.55)岁。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构成及手术类型,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实施常规血液净化治疗护理,加强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及时实施心理疏导。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干预,重点干预路径如下:(1)病情监护: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其中心静脉压、血样饱和度以及有创动脉血压等临床指标,严格控制体液进出量,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用药过程中指导患者采取头高脚低位,对高血压者及时进行降压处理。(2)体外循环监护:保证双腔管固定良好、血流量充足,持续使用血泵,减少暂停次数和时间,全面、准确地记录管路中血液颜色以及血压和血滤器等参数,以便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3)导管护理:在留置静脉导管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密切关注患者切口部位是否存在脓肿或脓性分泌物情况,了解患者有无发热、恶心等不良反应,及时实施敷料更换、导管位置调整等对症处理措施,留意导管固定情况,预防导管脱落[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肺动脉压、血肌酐、心排量)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上述基础性数据,运用SPSS 16.0软件包作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来表示,统计方法以 t 检验为主,对比以P<0.05为存在显著差异及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变化情况。

详情如表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肺动脉压、血肌酐、心排量指标对比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干预2周后,干预组的肺动脉压、血肌酐、心排量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表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对比,P、t值为其统计学检测结果。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可由多种发病因素引起,比如劳累过度、输液操作不当、肺部感染等,在心血管手术之后,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几率也会明显上升,这时单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而在评估患者心功能及血容量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有效维持机体体液平衡,增强心血管的稳定性,有效降低心脏做功量,有利于心脏康复[3]。与此同时,在行血液净化治疗时,通过常规饮食、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有利于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为患者疾病康复创造有利的条件。本次研究结果中的相关数据显示,实施强化护理干预之后,干预组的肺动脉压、血肌酐、心排量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提示强化护理措施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进一步加强病情监护、体外循环监护以及导管监护,有助于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全身状况和血容量情况,对于维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及水电解质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治疗的安全性,能够充分发挥临床治疗效果。综合上述研究和讨论,在心血管术后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血液治疗过程中,保证各类管路畅通、严密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水电解质,有利于保障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性,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医护人员借鉴。

参考文献:

[1]莎仁花.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心血管术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35(16):117+119.

[2]姬广敬.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心血管术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07(20):367-368.

[3]魏国琴.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心血管术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8(05):254-255.

作者简介:

刘杨(1990.09-),女,专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心血管内科

论文作者:刘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6

标签:;  ;  ;  ;  ;  ;  ;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心血管术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护理分析论文_刘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