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新技术的不断的创新,人类对工业建筑的需求以及要求上不断的提升。因此,在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当中,从复杂性和安全性两方面作为出发点,对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必须严格要求其遵循准则,对设计进行合理的优化,让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在工业实际当中更吻合,从而有效提高我国工业建筑的水平。本文主要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详细的研究,并且为提高建筑的安全性提出几点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工业;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概念建议
引言:建筑安全、建筑质量、建筑稳定性离不开建筑结构的基础作用,想要提升建筑的安全性,确保对地质灾害的抵御能力,就必须强化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要立足于建筑结构设计的实际,展开对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内外环境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理解建筑结构抗震能力不足,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建筑结构施工质量等隐患存在的内在原因。
1关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安全性概念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结构安全性是衡量建筑结构设计合理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安全性能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建筑主体出现开裂和坍塌的能力。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建筑结构设计方案是经过从业人员准确计算、科学设计的,严格参照国家建筑结构设计标准,同时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地基、承重梁等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对于建筑的质量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要求、施工技术、投资成本等因素,设计科学合理的结构施工方案,保证建筑能够满足安全要求。
2关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1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意识不足
当前我国建筑范围日益扩大,建筑物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逐步增加,虽然国家对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强制性的抗震规范,但是受到侥幸意识和麻痹思想的影响,出现建筑结构设计中对抗震性能的模式。这种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会导致建筑结构设计难于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甚至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设计人员不熟悉、不了解抗震规范的问题,导致抗震标准难于得到实施,安全性原则不能得到遵守,在设计时期造成建筑结构抗震能力不足,进而给建筑结构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2.2建筑结构抗震能力不足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影响,存在设计中对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设计不足的实际问题。受到设计时资金的限制,设计单位为了节约建筑结构设计成本,减少对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和性能的资金投入,导致建筑结构存在钢材使用量的不足,这会引发建筑结构在地震情况下出现失稳、垮塌和倾覆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没有对抗震能力予以高度的重视。
2.3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传统的建筑结构需要专业设计师通过大量的计算、思考、分解、组合等脑力工作,建筑结构设计的时间成本高,设计的周期长。然而当前一些建筑结构设计单位盲目迎合业主方要求,不能够坚持建筑结构设计的原理和规范,设计出过多不合理的建筑结构,这些设计会产生建筑结构的不科学、不合理的缺陷,给建筑结构的施工和使用留下风险,容易引发建筑结构的安全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建筑结构施工质量不高
建筑结构功能的实现需要严格和高质量的施工作为保障,而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资金、进度等目标的实现,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不合理修改,使建筑结构施工失去合理性和规范性,形成建筑结构风险问题的积累,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
3关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建议
工业与民用建筑安全性关系重大,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带来惨痛的损失,因此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针对出现的问题缺陷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安全隐患的萌芽扼杀在摇篮之中,这也是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负责。
3.1砖混结构与框架结构
在建筑物施工中普遍采用两种结构形式: 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针对不同结构的设计特点采取不同的抗震措施。
(1)砖混结构。砖混结构倒塌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 第一建筑结构的结构设计形式不合理,如教学楼大多采用纵墙承重、大开间、大开窗、外挑走廊;第二抗震构造措施严重不足,如预制楼板无拉结、无后浇结合层,特别无构造柱,甚至没有圈梁。因此,在砖混结构的设计中要重视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的浇筑,保持建筑物的整体性,尤其构造柱是防止整体坍塌的重要结构。
(2)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柱端出铰、柱端剪切破坏、节点区破坏等现象是造成建筑结构不安全的因素,在结构设计中要秉承“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 的理念。建筑结构需要框架梁上的砌体或填充墙的刚度增强作用,也应避免框架柱的轴压比过高使得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偏小等现象的发生。在强剪弱弯方面,需要考虑压弯破坏对柱端抗剪承载力降低的影响,采用配筋构造技术保证机构框架强剪弱弯。
3.2提高安全性意识
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要求建筑设计从业者有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建筑设计者们首先要有从业资质,能把建筑行业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要有理论联系实践的工作能力。其次,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运用创新思维处理,积极探索建筑设计中出现的难题,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最后,对于完成的设计方案,要进行模拟试验,验证楼体结构满足要求的抗风性能、抗震性能和消防性能,针对设计中的不合理因素,要大胆的进行改进尝试,保证建筑的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同时,建筑设计者应该广泛了解我国的建筑规定,不能疏忽施工中的规范内容和章程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勤于思考、勤于记录、勤于分析,总之,在工作中始终把质量问题放在首要位置。
3.3提高建筑设计师的质量意识
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系统性工作,因此,建筑结构设计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灵活的创新思维,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重视每一个工程环节的设计,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同时,建筑设计师还应了解各个规范与章程的内容,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将二者相结合,对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要勤加总结,并养成记录的好习惯。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还应及时摒弃落后封闭的传统建筑结构设计,善于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与技术,充分认识到建筑抗震的重要性,为人民群众的安全负责,对自己负责充分发挥积极性。在保证建筑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使建筑充分体现自己的意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确保建筑安全。
3.4要不断创新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模式
建筑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设计安全度不仅与政府相关,和房屋开发商和保险业、用户等都密切相关。因此我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应该树立起安全意识和诚信意识,要对出售的建筑物的安全负责,对广大的人民群众负责,在售价差不多的情况下,要尽量提高建筑物的安全度。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设结构设计低安全原则已经不再适用,我们应不断创新建筑结构的设计模式,建设出高水平的建筑物来服务人民,造福社会。
结论:建筑结构设计是整个设计的中心环节,对于结构稳定性和建筑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提升抗震意识,控制建筑材料的选择,运用结构软件和设计软件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水平,在提升建筑结构施工质量的同时,做到对结构安全性和建筑安全性的保证,形成确保建筑安全性的建筑结构设计体系,发挥系统性、技术性的优势,真正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提高建筑整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张丽莉.浅谈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措施[J].中国城市经济,2017(01)
[2]宿宗英,赵丽艳.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科技资讯,2018(, 20):81-81.
论文作者:牛广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安全性论文; 民用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工业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