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一论文,层楼论文,优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举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一项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性决策。16年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和广大特区干部群众积极开拓实践,经济特区迅速发展,由原来的边陲小镇成为今天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发挥了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和改革的试验区作用。最近,中央领导同志一再明确指出特区还要办下去,重申中央对经济特区工作“三不变”方针,即中央对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中央对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变。要求经济特区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搞好两个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面,把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重点真正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转到依靠两个根本性转变上来,以二次创业的精神,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坚持办好经济特区,充分发挥经济特区作用的指导方针,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一国两制”的顺利实施。这不只是特区自身的事,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中央要继续积极支持。经济特区更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继续对改革开放进行深层次的探索试验
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是正确实行改革开放路线的结果。16年来,特区在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进行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试验。先后进行了投资、基建管理、金融信贷、劳动人事、社会保障、企业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价格、流通、加强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等200多项体制改革试验, 经历了从单项改革突破到逐步综合配套改革的过程,从而推动了投资环境的改善,使吸引外资工作从开展加工贸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发展到培植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目前,经济特区已经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其发育程度和运行经验走在全国前面;同时基本形成了外向型的经济结构,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交换的比重和能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截止1995年底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38 亿美元,199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574亿美元。也就是说, 经济特区以占全国0.35%的面积、0.8%的人口,实现了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1/6 和进出口 总额1/5的实绩。有了特区率先进行的探索试验,我们在实行开放, 引进外资和技术,加快经济发展;冲破原有体制的束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发挥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帮助未富地区,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等一些重大问题上统一认识有了实践基础,积累了经验。
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经济特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条件比过去更为成熟,已经形成相当的经济规模和比较健全的市场环境,实际的改革进程具有一定先行性,已经着手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改革尝试。因此,中央要求经济特区继续大胆进行改革开放的探索试验,创造新的经验。经济特区要根据国家的整体部署和自身发展需要,制订好试验方案,创造配套条件,预先考虑好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精心组织实施,及时总结经验,成功的要加以完善,不足的要加以弥补,错误的要加以纠正,更好地发挥试验和示范作用。在举办经济特区初期,采取一些减税让利政策是完全必要的。从长远看,经济特区如果长期依赖这些政策,对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力则是不利的。今后的发展要由主要依靠优惠政策支持转向依靠发挥自身优势,依靠改革先行,创造体制、功能和整体素质的优势。当前特区的经济体制还不尽完善、不尽规范,各特区之间发展也不平衡,需要加大改革力度,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实验,为经济特区发展注入更大的推动力。
率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
经济特区十几年来经济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态势,达到年均递增30 %左右的发展速度, 现已形成几千亿元的固定资产和年产2000亿元国民生产总值的经济规模。但它们毕竟是在较低的基础上起步的,经济的超常规高速发展主要是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搞外延式扩张。城市经济的集约化程度还不高,主体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还较低。今后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率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
为此,必须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速度与效益的关系。经济特区应该也能够有比较快的发展速度,但随着特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应该把发展速度控制在适当的合理范围内。各特区虽情况各异,但都要把效益指标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二是结构与效益的关系。近几年,各特区努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收到了积极成效。如深圳特区高新技术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每年增加4—5个百分点,1995年达到23.6%。海南特区确立以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的热带农业、新兴工业和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热带农业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仍是特区发展的重要任务。要按照经济技术转移规律,逐步改变目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局面,精心选择好本地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努力培植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服务贸易,促使特区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三是规模与效益的关系。目前特区单个企业的规模偏小,造成生产经营的成本上升,开发市场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同时还常常会自相盲目竞争,直接影响经济效益。要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以及调整现有企业内部结构等多种方法,组建一批企业集团,扩大企业规模。四是技术与效益的关系。当前影响特区经济效益提高的一个突出矛盾是大部分企业生产技术档次低,产品技术含量低。要通过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不断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开发能力。五是管理与效益的关系。总体上说,特区的管理体制是比较好的,但是从自身发展需要看,管理水平滞后仍然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坚决消除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制度不严、缺乏自我约束机制的问题。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国际经济形势在不断发展变化,各国经济合作日益密切,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快,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不断发生。我国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要应付激烈竞争的局面,关键是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中,用尽量短的时间、尽可能小的代价,来提高我国经济技术水平,增强自力更生能力,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中能做到等价交换,取得“后发性效应”。经济特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已经基本形成外向型的经济结构和外向拉动经济发展的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范围比较广,程度比较深,应按照中央的要求,率先在这方面创造新的业绩,提供新的经验。
进一步提高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水平,总的要求就是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对外经济体制;加强法制建设,以法治区,形成规范化的法制环境;追踪世界新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扩大参与国际高新技术合作和竞争的比重;追求世界一流的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和社会全面管理,创造全国一流的投资环境和社会环境。要以调整某些具体政策为契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加强软环境建设。今后特区对投资的吸引力要靠高效的体制、良好的素质、规范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在利用外资方面,要着力改善利用外资的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引导外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项目上。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增强自身的科技开发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依法管理,抓好出资履约、合法经营、依法纳税、环境保护、维护职工权益和国家利益等各项工作。在发展外贸方面,要继续贯彻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的方针,积极开拓远洋贸易和国际新市场,进一步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在国家调低出口退税税率的情况下,要千方百计降低贸易成本,提高出口效益,继续保持外贸出口的发展势头。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要增强国际法观念,依法保护外国的知识产权,杜绝盗版侵权的事发生。同时也要认真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核心是要提高人才素质。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和信息交流越来越快,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经济合作不断出现新变化。这就要求经济特区要把吸引和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按照“科教兴国”的方针,优先发展教育,注重实践培养,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各类专业人才的作用,为特区发展提供更好的智力资源。
积极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
让经济特区充分发挥其对内地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是邓小平同志关于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十几年来,特区随着自身经济的发展壮大,在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初期是吸引全国各地投资设立内联企业,吸纳了内地大量的劳动力;帮助内地传递信息,引进项目和技术,培训人员,使特区的开放效益和成果为全国各地共享。这几年又有新的发展,如在技术和管理上实行对口支援;鼓励特区企业到内地投资入股,参与资源开发,加强横向经济联系;帮助中西部贫困地区建立希望小学,发展教育。深圳特区每年还拿出占财政收入2 %的资金建立扶贫合作发展基金。这些都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后要进一步加大这方面工作的力度,作出更大的贡献。
经济特区帮助欠发达地区发展本质上是一种互利互惠的经济合作。要采取多种方式把特区与内地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加强双方的经济合作,既不能单纯用行政手段,更不能搞过去那种“一平二调”。深圳特区提出了“三点一线”的发展战略,即把内地、特区与国际市场联结起来,特区发挥好“二传手”作用,帮助内地传递信息,开拓国际市场。其他特区都把辐射和带动作用从周围的腹地扩散到更广泛的区域范围,一大批特区企业正在走向内地,走向中西部去寻找合作伙伴,发挥技术和管理的支援带动作用。
突出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多年来,特区各级领导对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抓得积极认真,创造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勇于开拓的“特区精神”,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民主与法制建设、党风和廉政建设,坚决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果。
随着特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然是相对薄弱的环节。抓好这项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这是一项关系到特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大事。我们的对外开放,既要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壮大自力更生能力;又要有效地防御和抵制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消极影响。经济特区不仅应该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模范,也应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模范。要通过特区这个窗口,向世界展示我国两个文明一齐抓,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形象。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社会风气良好、社会秩序井然、人民素质好、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综合环境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因此,特区各级领导要以十分明确的指导思想,十分饱满的精神状态,十分有效的办法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精神文明要重在建设,要把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大力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抵御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要把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结合起来,形成学习理论和科学的浓厚空气,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要继续发扬艰苦创业,奋发向上,勇于探索的优良传统。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带头发扬廉政自律、勤政为民、克已奉公的精神。要进一步推动廉政工作制度化、法制化,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坚决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