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芬兰 湖南省邵阳县中医院 湖南 邵阳 422100)
摘要:目的 对祖称“头风”,“类脑风”实施中医临床治疗。方法 中医经验方,化瘀通络为主,停用一切西药。结果 收治236例;痊愈141例占61%。显效62例占26%。总有效率94%。结论 该经验方化瘀通络,升降相济,疗效满意。
关键词: 血管神经性头痛;久病必瘀;化瘀通络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于祖国医学所称“头风”,“类脑风”,“偏头风”,等病范畴。临床特征:患者均有单侧或双侧以及头顶部发作性疼痛,伴有痛处血管博动感,恶心,呕吐,畏光,目珠胀痛,喜静等症状。病程较长,有的患者并经专科医院做头颅CT,核磁共振及脑血流图等检查未见异常。经用多种西药治疗而无明显疗效。我国现有中成药和西药对该病的疗效也不甚理想。其疗效差疗程长,治愈率低,且长期服用西药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1 一般资料
对236例病者中;男98例;女138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71岁,以22~49岁者居多。病程最短者2个多月,最长者26年,观察表明,患者以女性居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治疗方法:化瘀通络为主
处方:川芎15克,制僵蚕12克,制地龙12克,升麻15克,黄芪15克,蔓荆子12克,细辛6克,水蛭10克,全蝎6克,生地15克,柴胡15克,人中黄5克,摇竹肖15克,羌活12克,白芍40克。加减法,偏风寒者加藁本,偏风热者加菊花,桑叶。痰甚者加胆星。用法水煎服,一般一日一剂,7天为一疗程。停用一切西药。
3 治疗结果
本方用于临床10年多,共收治236位患者;痊愈(症状速缓解至消失,脑血流图完全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者)141例占61%。显效率(症状缓解至消失,脑血流图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者)62例,占26%。好转(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脑血流图好转。停药后近期复发者)20例,占8%。无效(服药2个疗程病情无好转者)13例,占5%。总有效率94%。
附:典型病例
王XX,女,41岁,职业教师,2011年3月8日初诊。自诉12年前开始发生头痛,主诉因患者两侧头痛及头顶痛反复发作12年之久。月发作2~3次,每次持续疼痛3~5天,发作时疼痛难忍,痛处血管有博动感,伴有恶心,呕吐,呕而无吐,畏光,目珠胀痛,每遇经期或用脑过度或情绪受到刺激即发。经多家医院诊治,终未根治。今复发,初诊见舌质偏红苔白滑,脉沉弦而涩,大小便基本正常。发病1天就诊,诊为 “血管神经性头痛”。证属病久必瘀,阻塞经络。治则:养血平肝,祛风化痰,化瘀通络。以上方服药3剂,痛势大减。二诊:诊见诸证减轻,药已对症,原方去生地,加菊花继服7剂。三诊:诸症已得到缓解,脑血流图好转,继服5剂,巩固疗效。但因患者患病时间长,以防复发,嘱其遇下次再有复发依原方继服。3个月后又感头顶部有微痛感继来吾处,又依原方服5剂至痊愈。2年后随访从未复发。
4 体会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腑”,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皆上注于头。李中梓谓“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据先贤论述和“久病入络”,“不通则痛”之理论结合临床观察,笔者认为本病多系血虚肝旺,风痰瘀血阻滞脑络而致。故治养血柔肝,祛风化痰,化瘀通络,本方中重用白芍,柴胡,养血柔肝使肝气条达,且重用川芎为君药,散血中之风,行络中瘀。僵蚕,地龙,水蛭,全蝎祛头风通络。诸药合用化瘀通络,升降相济,相得益彰,疗效满意。
论文作者:吴芬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1
标签:疗效论文; 化瘀论文; 血管论文; 西药论文; 头痛论文; 患者论文; 地龙论文; 《健康文摘》2015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