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缆式套管密封结构缺陷机理分析及整改方案研究论文_施理成

(惠州供电局 广东惠州 516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穿缆式顶套结构套管的进水路径,深入剖析了其密封结构缺陷机理,针对其进水原因,提出了基于将军帽结构的整改方案,并对同类型套管制定了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对运维检修过程中排查治理变压器隐患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穿缆式顶套结构套管;密封结构;缺陷机理;将军帽

引言

主变压器作为变电站的核心设备,其安全稳定运行决定着全站乃至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1]。高压套管作为变压器的重要组件,将绕组引出线引出油箱,与电网连接,同时起到固定引线的作用[2]。根据变压器套管头部构造不同,常用的套管可分为导杆式、穿缆式和拉杆式[1]。随着设备制造及运行检修经验的积累,变压器套管头部故障已经成为威胁变压器安全运行的重要原因[3]。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对穿缆式套管密封结构缺陷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层层剖析其密封失效的机理,并针对缺陷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

1 案例概况

2018年9月22日14时55分15秒,220kV XX站#2主变差动保护动作,跳开三侧开关,轻瓦斯发信,重瓦斯动作;10kV备自投动作,#2主变负荷转由#1主变供电,无负荷损失。

1.1 历史运维情况

该主变于2007年12月25日投运,运行至今状态良好。预试、定检、检修及日常巡视等均按期进行,在线监测装置运行正常,未发现试验不合格情况,未发生过设备故障,故障前主变无未消缺记录。

1.2 现场试验情况

对该主变本体进行绕组变形试验、绝缘电阻测量、直流电阻测量、电压比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损及电容量测量、油色谱分析和电容型套管的介损及电容量测量,其结果如表1、表2所示。试验结果表明:1)本体绝缘电阻低于最近一次预试值的70%;2)主变本体油中溶解乙炔(C2H2)含量超注意值;3)主变直流电阻、电压比、电容量及介损试验结果均正常。

注:单位μL/L。

1.3 现场检查情况

现场对主变本体及套管检查情况如下:

1)主变本体检查。主变本体油箱完好,未见明显变形。油箱壁及油箱底部未见漏油。主变散热器、油枕、有载调压开关、套管、压力释放阀等部件未见异常。本体瓦斯继电器存在气体。

2)开盖检查。打开油箱上部检修孔发现:高压B相调压线圈上端部出头包裹的瓦楞纸崩开,在靠近铁轭一侧的出线绝缘纸发黑。调压线圈出线及器身上压板上部存在已碳化的绝缘纸碎片。在靠近B箱线圈的油箱底部同时可见散落的绝缘碎片,部分绝缘纸已碳化。A、C相调压线圈出线位置绝缘完好,未发现明显异常。

3)套管检查。A相套管电缆头导杆上有大量水珠,顶套内壁发黑,存在明显锈蚀情况。B相套管拆除过程中可见大量油水混合物流出,顶套内部存在明显锈蚀及水痕。

4)解体检查。拆除调压线圈引出线两侧绝缘隔板,可见调压线圈引出线第4和第6分接间发生绝缘击穿,并裸出铜导线。与击穿点对应的绝缘隔板位置可见明显灼烧碳化痕迹。调压线圈与外部中压线圈之间的连续两层围屏上均存在疑似水痕,其位置靠近调压线圈引出线。与其对应的主变下部压板上存在被碳粉污染痕迹。检查A、C相线圈,线圈完整、表面光洁、无损伤。

2 穿缆式套管密封结构缺陷机理

2.1 套管进水路径分析

高压、中压侧套管采用穿缆式结构,其顶部密封结构通过顶套盖、顶套与引线接头之间的两道O型丁腈材质密封胶圈①实现轴向密封。通过顶套与O型泥巴垫②实现径向密封,如图1所示。

套管可能进水路径包括:1)沿电缆头及轴向密封直接进入;2)沿电缆头—顶套内壁—固定销孔,如图1所示。

图1 顶套式穿缆套管进水路径

2.2 原因分析

该主变故障发生和发展过程为:高压套管为穿缆式结构,套管头部存在密封不良,进水受潮,水份沿着引线进入主变内部,由于高压引线与调压线圈出头引线间距离较近,且高压引线向调压线圈出头引线位置呈一定倾斜角度,水分落至调压线圈出头引线,致使调压线圈出头引线绝缘受潮,引发第4、第6分接间绝缘击穿,并最终导致该主变差动保护动作跳闸。

高压套管头部进水的原因为:套管在长期运行中,轴向密封胶圈受高温、电磁作用发生老化变形,引起轴向密封不良,潮气入侵套管头部,套管引线受台风作用发生摆动,导致水分沿着套管电缆头进入套管顶套乃至主变内部。

2.3 同类型套管检查

为确认该类型穿缆式顶套结构套管是否存在结构性缺陷,根据省公司通知要求,结合停电开展该类型套管密封结构检查,均发现不同程度的进水现象。

3 整改方案

针对其密封结构缺陷机理,本文提出基于将军帽结构的整改方案替代原有的顶套式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差异如下:

1)原有顶套、盖板结构改为将军帽,电缆头保持不变;

2)将军帽内置两条触指表带,实现载流作用;

3)将军帽下方增加O型氟橡胶密封圈;

4)套管头部高度不变,但需更换套管接线掌,接线掌抱箍部分内径增大至60mm。

图2 将军帽结构

3.1 方案验证性试验

为验证整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如下试验:

1)弹簧触指通流能力试验。套管将军帽内置两条弹簧触指,额定通流达4200~5400A,远大于套管额定电流。

2)温升试验。经200次插拔试验后温升试验,不同额定电流套管头部温差不大于4K。

3)直流电阻试验。施加水平载荷2kN对套管直流电阻影响不大,直流电阻最大值为18.68μΩ,施加应力前后最大变化量为0.31μΩ。

4)受力仿真分析。套管头部最大受力点为将军帽法兰螺栓孔部分,最大应力为10.94MPa。

验证性试验及仿真报告均满足要求。

3.2 同类型套管整改措施

为避免出现同样的事故,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开展同类型套管台账核查。

2)结合停电开展同类型套管头部密封情况检查,根据套管头部进水情况制定相应整改方案:A、如套管头部未发现明显进水,套管原有密封结构更换为触指载流将军帽结构;B、如套管头部存在明显进水,应开展主变进水情况检查,必要时开展现场或返厂干燥处理,套管原有密封结构更换为触指载流将军帽结构。

3)套管头部密封结构优先改造对象为:220kV主变220kV侧套管和110kV主变110kV侧套管。

4)考虑到在运同类型套管数量较多,优先开展易遭受台风侵袭的沿海地区(一二级风区)或关键重要变电站的套管改造。

5)首次套管头部结构现场改造的,应在套管厂家指导下进行。待培训熟练后,可结合套管厂家提供的作业步骤自行开展。

4 结语

穿缆式顶套结构套管存在结构性缺陷,套管在长期运行中,轴向密封胶圈受高温、电磁等作用导致密封结构缺陷,引发主变压器故障。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穿缆式顶套结构套管的进水路径,接着深入剖析了其密封结构缺陷机理,针对其进水原因,提出了基于将军帽结构的整改方案,并对同类型套管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对运维检修过程中排查治理变压器隐患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过羿,王志鹍等.500kV 主变高压套管头部密封失效机理分析及防范措施.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

[2] 古海峰,朱思旭等.一起变压器套管进水受潮缺陷分析.河北电力技术.2016(4).

[3] 李伟,赵建勇等.套管端部密封不良诱发变压器故障实例剖析.变压器.2012(6).

论文作者:施理成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穿缆式套管密封结构缺陷机理分析及整改方案研究论文_施理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