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丽 钟建群 陈聂芬 广西岑溪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543200
【关键词】疼痛管理;骨科;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中图分类号】R81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256-02
疼痛是骨科患者的常见症状,术后疼痛为患者带来较多不便与痛苦,受到患者的广泛关注。术后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影响患者的恢复情况,如何有效管理控制疼痛,目前已经成为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概括总结骨科病人围手术期疼痛对机体的影响、疼痛评估方法、疼痛控制及护理干预等,以期为骨科病人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提供依据。
围手术期包括患者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是指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开始,直到进行手术后基本康复为止的时间范围。根据国际疼痛协会对疼痛做出的定义,疼痛是指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感受,且常伴有实际或者潜在的组织损伤[1]。患者接受骨科手术之后,伴随麻醉作用的消失将会感受到切口的疼痛。骨科手术后1d 内患者的疼痛程度最为强烈,持续时间多为3~4d [2]。目前人们对疼痛的认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生着变化,对镇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3]。在术后疼痛方面,现代中国主要经历了4 个时期:(1)20 世纪70 年代以前:这一时期的镇痛治疗不够充分,以肌肉注射哌替啶为主。
(2)80~90 年代:主要采用硬膜外小剂量吗啡。(3)90 年代以后:即为患者自控镇痛(PCA)时期。近几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疼痛存在多靶点机制,单一药物难以实现对多种疼痛的镇痛效果,且存在较多不良反应。目前多模式镇痛已发展成为镇痛主要方式。现将近年来骨科病人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进展进行综述。
1.疼痛对机体影响根据李兰芹[4]的研究,疼痛属于一种机体自身的保护性功能。疼痛不仅对人的生理带来不良影响,还会对心理造成不利。疼痛具有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的复发的风险,造成患者代谢、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障碍;疼痛还会使患者焦虑不安,产生抑郁、失眠等症状,导致精神系统的障碍[5-6]。实行骨科手术后,患者的睡眠情况在术后3d 内受影响的程度最大,患者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均受影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后易醒等,术后当天最为严重。根据黄天雯、何翠环等[7]研究,骨科患者围术期疼痛还会造成术后并发症,包括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肌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
2.疼痛的评估疼痛评估有助于识别疼痛,还可以判断治疗的效果,是规范性疼痛处理的首要内容。目前疼痛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1)视觉模拟评估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也叫作直观类比标度法,是最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分为线性图和脸谱图两类。
线性图中较为常用的是中华医学会疼痛医学会监制的VAS卡,分10 个等级,数字越大则疼痛强度越大,评估时采用直尺量出疼痛强度数值作为疼痛强度评分;脸谱图适用于评估意识正常、大于7 岁小儿的各种疼痛。主要以VAS 标尺为基础,标尺旁边标有笑或哭的脸谱,易于儿童理解。(2)文字描述评估分量表( verbal descniptors scale,VDS):此法包括一系列描述疼痛的形容词,每个形容词都有相应的评分,最轻疼痛为0分,每增加1 级加1 分。(3)数字评估分量表( numerical ratingscale,NRS):将疼痛分为4 个等级,由患者在10 分制的标尺上进行自评,无疼:0 级;轻度疼痛:1~3 级;中度疼痛:4~6 级;重度疼痛:7~10 级。(4)WonG-baker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主要适用于交流困难的患者,包括3~5 岁儿童、老年人、意识不清患者或者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的患者。观察患者行为并用6 种不同的面部表情表达疼痛程度。(5)Mcgill 疼痛分级:将疼痛分为5 级,采用问答法完成,等级越高疼痛越强烈。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恰当的评估方法进行疼痛评估,老年人及文化程度低的人适宜采用面部表情评估量表,而对于文化程度高的人,适宜采用数字评估量表或者文字描述评估量表[8]。
3.疼痛的管理3. 1 疼痛的非药物治疗 (1)与患者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2)物理治疗:冷敷、热敷、按摩、针灸、经皮电刺激等;(3)分散注意力疗法;(4)放松疗法;(5)自我行为疗法。
针对不同种类的疼痛,要向患者强调不同的注意事项,依照患者具体实际,合理选择疼痛治疗方式。
3.2 疼痛的药物治疗3.2.1 三个阶梯疗法 是由WHO 在1986 年推荐的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疼痛管理缺陷,主要以疼痛评估结果为依据给予药物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l 阶段:采用非阿片类药物治疗;第2 阶段:对于第l 阶段止痛药效果不理想的患者,采用可待因、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等弱阿片类药物进行治疗;第3 阶段:对于重度疼痛患者,采用盐酸哌替啶、吗啡等强阿片类药物治疗。
阿片类药物存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多种并发症,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为0.1%[9-10]。
3.2.2 患者自控镇痛泵 属于一种新型的止痛技术,由患者根据疼痛程度自我控制给药时间和剂量[11]。这种方式给药的准确性较高,具有血药浓度稳定、反应迅速、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镇痛泵内的药物主要包括芬太尼等阿片类镇痛药,具有抑制呼吸中枢、抑制胃肠道蠕动作用。当镇痛作用消失后其不良反应仍可能存在,且如果使用不当,该类药物具有成瘾性。
3.2.3 多模式镇痛( multimodal analgesia,MMA) 主要指通过联合应用多种药物和镇痛方法干预痛觉感知,或者调整疼痛的阈值,实现镇痛效果的协同或者叠加,从而达到最佳镇痛效果。该镇痛模式的概念涵盖了超前镇痛、术中局部用药及术后按时给药等。对于疼痛原因清楚、性质明确的疼痛,应当及时给予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时具有用药少效果好的特点。还应当注意给药间隔和给药剂量的个体化,要依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治疗反应对镇痛治疗进行调整以确保效果。根据袁志峰等[12]研究,采用多模式镇痛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镇痛组患者。管大伟等[13]研究表明,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多模式镇痛中,氨酚曲马多镇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可以改善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并保证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稳定性。
3.2.4 区域阻滞 常用的方法包括:椎旁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外周神经阻滞、胸膜腔或腹膜腔阻滞和术后持续伤口局部镇痛等方法。该方法镇痛效果好,且具有不影响患者神志、便于术后及早锻炼恢复、价格低操作简单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
3.2.5 经皮下持续给药 该方法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镇痛方法,在患者手术后清醒之后,在其上臂三角肌处皮下采用留置针穿刺,连接镇痛泵并持续泵入止痛药,止痛效果和静脉给药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常用的药物主要有芬太尼、托烷司琼及氟哌利多等。采用该方法,药物无需经过肠胃,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等优点,还可以避免药物对静脉造成刺激[14]。
3.3 护理干预 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进行适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常用方法包括心理护理、放松疗法及音乐疗法等。(1)心理干预:骨科患者大多存在焦虑、紧张等情绪,相关研究表明,这些负性心理可加重术后疼痛。在护理工作中做到尊重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关爱体贴患者,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15]。还可以采用暗示法、行为疗法及深呼吸静息训练等方法减轻患者疼痛。对患者进行不良情绪疏导,指导患者进行情绪调控,稳定情绪,提高疼痛阈值,并对患者进行鼓励,帮助患者增强信心,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2)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详细讲解骨科疼痛的相关知识,帮助其建立对疼痛正确科学的认识,消除患者及家属对于药物成瘾性、药物不良反应的顾虑,并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疼痛,鼓励家属参与到疼痛管理工作中。还应当做好疼痛管理的个性化服务,有些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者语言表达不清,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不安等,医务工作者应当同情理解患者,尽力给予患者呵护和帮助[16]。(3)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医院应当重视护理工作者的继续教育,把疼痛教育列入到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内容中,要求其掌握疼痛护理的知识技能。护理人员要善于观察患者,通过患者的表情、动作等了解其疼痛程度的变化,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适当方式予以镇痛。
每一位患者都希望能够免受疼痛,这也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与不懈追求,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疼痛管理也将迎来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1]李小妹,施齐芳,李津.对癌症病人疼痛信念及遵医行为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 9A):996-999.[2]傅爱凤,郑志惠,王爱琴,等.疼痛对创伤骨科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20):3-5.[3]胡树红.无痛护理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130-131.[4]李兰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干预与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1,31(1):72-73.[5]崔快. 创伤性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61.[6] 侯丽莉,王峻,廖鹏等.个体化疼痛管理对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的影响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477-1478[7]黄天雯,何翠环,陈晓玲,等. 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1-224.[8]杨晓笛,张聘聘,张宇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疼痛的原因及镇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15,28(9):874-880.[9]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12-2222.[10 ] T ab i t CE, C h ung W B,Ha m bu r g N M,e t a l. E n do th e l i a l d ys f unc t ion i n d ia be t e s m el l i t us: m o l e cu l a r m e ch ani s m s a n d c l in ic a l i m pl i c a t i o ns. R e v Endoc r M e t ab Di so r d, 2 010,11( 1):6 1- 74.[11]袁志峰,徐文清,石姗.多模式镇痛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 (6):517-518.[12]管大伟,李艳,王超,等.氨酚曲马多在人工全膝关节围置换期镇痛中的作用及安全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6):4781-4785.[13] 崔立敏,苏全志,张玉香等.以护士为主体服务模式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5,(7):1116-1118.[14]林英,张媛.骨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61-62.[15]宋永清,曾恒.个体化疼痛管理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的疗效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4,(4):751-753.[16]王思群,夏军,魏亦兵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疼痛综合控制的临床研究[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8,2(3):280-286.
论文作者:周洁丽 钟建群 陈聂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5
标签:疼痛论文; 患者论文; 骨科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方法论文; 阿片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