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因素分析论文_李秀伦,黄栋才,黄永健

(峨眉山市人民医院眼科 四川 峨眉山 614200)

【摘要】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45例62只合并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术后1月OCT检查是否出现黄斑水肿,患者被分为水肿组和非水肿组。比较分析两组间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级,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糖尿病眼底激光治疗史等临床因素的差别。结果:62只眼中有9例出现CME,占14.52%。水肿组与非水肿组比较,患者年龄,眼别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级,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糖尿病眼底激光治疗史,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两组间明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级,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糖尿病眼底激光治疗史为出现黄斑水肿明显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级,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尿病眼底激光治疗病史是小切口白内障术后出现黄斑水肿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黄斑水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手术;风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105-02

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是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能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视力下降,其病理机制并未明了,但术后炎症反应公认是导致黄斑水肿主要刺激因素,而且临床采用类固醇及非甾体消炎药治疗黄斑水肿确有疗效[1],但目前对于初期黄斑水肿的风险评估仍无较多经验,所以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我院行白内障小切口2型糖尿病的手术患者,对可能会影响其术后出现黄斑水肿的因素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此项研究帮助医生及患者认识术后黄斑水肿的几率,同时选择更适合的手术以及术后的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45例62只合并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患者。排除标准包括1型糖尿病患者,2型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术前检查发现黄斑水肿的患者,术前1月进行过视网膜光凝术的患者,葡萄膜炎巩膜炎病史的患者,其他视网膜及脉络膜疾病患者,手术前所有患眼均行常规眼科检查,术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FA)评定DR等级(设备型号为TOPCON 50DX),即根据FA表现分为无(等级1),轻度(等级2),中度(等级3),严重非增殖期(等级4);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黄斑区中心凹厚度(莫廷OSE-2000);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糖尿病眼底激光治疗史也需记录。收集完术前资料和进行完相应术前准备后,所有患者均采用小切口手法碎核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均由同一手术医生操作,主要包括行上方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在12点钟位做3.5~4.0mm直线巩膜板层切口,距角膜缘1.0~1.5mm,制作巩膜隧道向前越过角膜缘血管弓进入透明角膜内1.0mm,进入前房后注入粘弹剂,行直径约5.5至6mm环形撕囊,水分离和水分层后将核在前房圈套器碎核娩出,抽吸皮质,注入粘弹剂后植入折叠人工晶体[2]。术后患者均至少随访1月,并在术后1月根据OCT检查黄斑区其中心凹厚度高于是否术前30%[3]将患者分为黄斑水肿组和非黄斑水肿组。比较分析两组间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级,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糖尿病眼底激光治疗史等临床因素的差别。统计软件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根据数据不同类型,采用平均值±标准差以及百分数表示,不同组间平均值差别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组间百分比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黄斑水肿的风险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其中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纳入62只眼(4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3±5.2,术后黄斑水肿有9只眼,其发生率为14.5%。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至少1月。患者基本资料以及相关临床资料见表1,术后非水肿组和水肿组间比较,组内性别和年龄比例比较统计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级,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尿病眼底激光治疗病史与白内障术后出现黄斑水肿明显相关(见表2)。

3.讨论

大量研究以及临床表现反映出糖尿病能增加白内障患病风险以及加快白内障病程,但白内障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临床研究发现,破坏性越大,手术时间越长的手术方式也是导致术后黄斑水肿的主要原因,其中就包括了目前广泛使用的超声乳化手术[4],其黄斑水肿发生率可达到20%。而本次研究手术方式选用的是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相对超声乳化对于眼内的损伤更小,所以术后出现白内障的频率更低,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本次研究剔除了既往研究中发现的容易导致白内障术后出现黄斑水肿的风险因素,如葡萄膜炎,视网膜静脉阻塞,网脱手术后,高度近视等。有研究发现,在白内障术后CME主要出现在术后3个月内,高峰期出现在4~6周,所以本次研究随访时间初定在术后1月[5],并且根据文献建议,将黄斑水肿的诊断标准定为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增加30%,避免选用有侵入性和价格更高的FA检查。

综上,本次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其小切口白内障术后出现黄斑水肿的主要原因除了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级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尿病眼底激光治疗病史是术后出现黄斑水肿的高危因素,白内障手术前需要进行重点评估并采用必要治疗措施预防术后黄斑水肿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视力。

【参考文献】

[1] Colin J.The role of NSAIDs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ophthalmic inflammation.Drugs 2007;67:1291-1308.

[2]黄栋才,李秀伦,黄永建等.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02(6):184-185.

[3] Kim SJ,Bressler NM.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d cataract surgery. Curr Opin Ophthalmol.2009,20(1):46-51.

[4] Lobo C.Pseudophakic cystoid macular edema.Ophthalmologica 2012;227:61-67.

[5] Kim S J,Bressler N M.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d cataract surgery[J].Current Opinion in Ophthalmology, 2009,20(1):46-51.

论文作者:李秀伦,黄栋才,黄永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  ;  ;  ;  ;  ;  ;  ;  

糖尿病视网膜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因素分析论文_李秀伦,黄栋才,黄永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