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金融的存在与发展:供给视角_金融论文

民间金融的存在与发展:一个供给的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与论文,视角论文,民间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民间金融即非正规金融①,是指那些没有被中央银行、监管当局所控制的金融活动。虽然一些研究文献对民间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作了严格的区分(具有代表性的是姜旭朝、丁昌锋,2004),但在民间金融的界定中,最具一般性的观点是将两者等同起来,模糊了双方内涵与外延上的差异。本文的研究以及在引文处理上都对两者不作区分,并在分析中将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相对立。

笔者在对民间金融进行调研中发现,民间金融发展的一些重要影响因素已悄然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变化。

而在这些变化中,供给因素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笔者认为,国内民间金融研究需要有新的突破,而从供给视角来审视民间金融的发展,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课题。

二、民间金融供求关系的演进

(一)需求决定论视角下民间金融的存在及发展

需求决定论视角下的民间金融发展模型内含两个命题:

1.需求市场的分割性及转移的单向性。正规金融市场需求与民间金融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高的转移条件,部分民间金融需求在提高自身条件后进入正规金融市场,但这个方向从主观上看是不可逆转的,除非受到正规金融的驱逐,正规金融市场需求在主观上不愿进入民间金融市场。

2.供给市场的可自由流动。在不考虑主观意愿外,客观上正规金融市场供给与民间金融市场供给之间流动自由、方便,且流动成本(利益损失)并没有成为供给者跨市场流动选择的重要因素。

即民间金融市场规模决定于民间金融市场需求,而民间金融市场需求又决定于正规金融市场需求。在正规金融市场上,正规金融市场需求是指正规金融供给所能满足的有效需求。当正规金融创新能力提升时,它所能满足的需求就增大,正规金融市场边界就得到扩大,将挤压民间金融市场规模。这样,公式进一步简化为:

即民间金融市场规模受制于正规金融的创新能力,受制于正规金融的有效供给能力。

部分实证研究及社会调研也支持了上述结论。程蕾(2002)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当民营经济逐步发达后,民营经济对民间金融的信赖度在下降,民间金融有萎缩趋势。实证分析是基于历史数据的规律性解释,却不能得出民间金融随着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达而必将继续萎缩直至消亡的结论。但事实上,一些最近的调查(如人民银行在浙江一些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所进行的监测)显示,发达地区民间金融在早几年出现部分萎缩后又呈相对稳定发展的特征。为此,我们需要在以下问题上作进一步探讨;民间金融的发展呈现何种规律?这种发展规律受哪些因素影响?

(二)民间金融发展中需求决定论所无法解释的变化规律

既然民营经济内生民间金融,就应立足民营经济的发展阶段来分析民间金融的发展变化规律。为方便分析,笔者将民营经济的发展简单地划分为起步发展、初步发展、比较发达和发达等四个阶段,并将当前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如浙江温州)的民营经济认定为处于比较发达阶段。本文从规模(指民间金融规模占比,下同)和利率水平两个层面来把握民间金融的发展变化规律。

首先,从规模上看。已有大量的研究文献(如程蕾,2004;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②,2005;潘士远等,2006;周建松等,2007)对民间金融规模发展规律进行了比较一致的阐述;民营经济起步发展及初步发展时期,民间金融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民间金融规模占比(占金融总量的比重或占正规金融的比重,如周建松等采用民间金融占银行贷款的比重)出现明显上升;在民营经济进入比较发达阶段后,民间金融规模占比在出现一段时间的下降后呈相对稳定特征。

其次,从利率水平上看。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民间金融利率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之间的利差也逐年下行(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2005)。由于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在融资对象、融资金额、担保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两个市场的利差也不能作简单的比较。相对而言,与民间金融条件比较接近的是正规金融的小额贷款,而实际上,在许多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地区,民间金融利率水平总体已低于正规金融小额贷款平均利率水平(后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民间金融规模及利率水平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规律可由图1直观反映。图1显示,当民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民间金融的规模和利率将趋向稳定,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小额贷款之间的利率差距逐步缩小。但民间金融规模发展并没有服从“倒U型”的发展轨迹,同时经常性、长期性地出现民间金融利率低于正规金融小额贷款利率情况,这都是需求决定论无法解释的变化规律。

(三)民间金融市场供求关系的发展变化

由于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小额贷款的借款要素相对比较接近,我们通过正规金融小额贷款利率来反映民间金融供给收益。表1对民间金融、正规金融利率关系进行了基本的反映;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小额贷款的利差虽只反映了个别银行情况,但一些文献研究得出两者之间的差距十分微小,或利差为负数(如杨筱等,2006;任香芬,2007)。为什么民间借贷成本会低于小额贷款成本,张杰(2004)指出民间借贷大多为熟人借贷,熟人借贷存在“面子成本”;我们从借款人角度看,熟人借贷存在“面子收益”。

对于民间金融的供给方来说,它进入正规金融市场的过程是自由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关键要看安全性提高程度与利益损失之间的关系。表1显示,若民间金融供给资金流入正规金融,则资金供给方将损失约8.4个百分点的收益。相对所获得的利息收入而言,民间金融供给流动的成本是巨大的,尤其在供给方拥有风险控制优势情况下。因此在现实运行中,民间金融供给市场与正规金融供给市场是分割的。任香芬(2007)通过对驻马店市小额农户贷款实施情况调查也得出;正规金融的小额农户贷款受到较大制约,民间借贷的吸引力仍在不断上升,正规金融小额贷款难以对民间金融形成较强冲击。

正规金融的创新性优势将吸引部分民间金融需求进入正规金融市场,而民间金融的逐利本性使其想方设法停留在原有市场上,民间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逐渐发生变化。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民间金融市场交易将从服务需求决定逐步发展到供求共同决定,这是民间金融市场供求关系的发展趋势。在民间金融供求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民间金融利率仍将进一步下降,同时民间金融的供给营销将逐步显现并加强,民间金融的创新压力也将增大。因此,民间金融的利率水平、创新能力和营销水平是体现其供给能力的核心指标,也是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相对比较发达阶段后,研究民间金融发展规律,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或采取相关政策举措时所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三、供给视角下民间金融的发展选择

(一)民间金融发展的两种模式

民间金融应往什么方向发展?应选择何种最优发展模式?主流观点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是通过发展正规金融组织来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即机构化的发展模式。具体方式还可以进一步细分:(1)以股份制为主将民间金融引导发展为正规金融形式。认为应放松对金融资本的“市场准入”管制(或所有制歧视),发展民营中小银行或社区银行,逐步实现民间金融向民营金融的过渡;(2)以合作制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发展成合作金融组织;(3)以信托制度实现民间金融业务进入正规金融机构业务之中,具体形式主要是发展正规金融机构的委托贷款等业务来消化民间金融活动。机构化发展模式的核心思路是以发展和完善正规金融体系来实现民间金融市场逐步向正规金融市场变迁,其基本思维逻辑是需求决定论。

二是的合理市场组织制度供给来促进民间金融发展,即市场化的发展模式。市场化模式有两个理论前提:(1)正规金融市场与民间金融市场呈现较强的市场分割特征,完全采用机构化发展模式是不现实的;(2)放任自由的民间金融市场并不是最优市场状态,存在一种(或一些)更为合理的制度供给,既能保持民间金融的固有特征及市场优势,又能增强对民间金融的可测性、可控性,促进民间金融市场更稳定发展。市场化发展模式的核心思路是建立更具开放性、组织性的民间金融市场,其基本思维逻辑是供求共同决定论。

(二)供给视角下民间金融发展的模式选择

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民间金融的发展从服务需求决定论发展到服从供求共同决定论。因此,在民营经济发展的起步及初步发展时期,或在民营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选择机构化的发展模式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民间金融的规范与发展;而当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比较发达阶段后,机构化的发展模式已不是最优选择,需要我们更多地站在民间金融供给立场上选择发展模式。一味地选择机构化的发展模式是不科学的,其结果是强制性变迁部分民间金融活动后,又会在原有的基础和水平上产生新的民间金融活动。

供给视角下选择民间金融发展模式时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要素:一是供给方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即新模式下供给方利益应尽可能少地受到损失;二是供给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提升创新能力关键是提高创新成本的承受能力,而民间金融有组织的集中交易是提高创新成本承受能力的有效途径;三是更高的开放度与更有效的风险提示能力,有利于供给方的信息搜集与加工、处理;四是更便捷、健全的服务体系,包括法律、会计、税务等方面的服务。有效的民间金融发展模式应该是最大化地满足上述四个要素。

(三)市场化模式的组织体系建设

现有文献对市场化模式的阐述比较少,张友俊等(2002)建议通过达成自律合约来约束民间金融活动,何田(2002)相对比较早的提出契约制思路,提出凡民间有偿有息的借贷都必须订立契约文书并经过公证。凡经过公证者,国家保护放款者债权,否则便视为非法经营。至于借贷利率水平则完全由市场调节。陶永诚(2005)认为应以市场组织制度模式来规范民间金融,并提出以登记制来构建借贷“三板市场”。苏士儒(2006)提出非正规金融的主体性是农村金融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他认为不能简单地以发展正规金融来取代非正规金融,应向非正规金融提供稳定的且节约交易成本的制度化规则。在市场化模式的具体架构上,只有周立(2007)对正式金融市场与非正式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设计了一个“正式——非正式金融部门垂直合作”模式,他设想存在正式——非正式之间的信贷分层,正式对非正式放贷,非正式再向农村信贷需求者或其他的中间人放贷,由此形成两部门垂直合作的金融体系。周立没有探讨非正式金融市场本身的发展模式问题,且“正式——非正式金融部门垂直合作”模式也不能涵盖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的合作关系。

市场化模式的核心是市场组织体系的制度供给。合理的市场准入制度,公正、有效的竞争规则,标准化合约,以及担保与资产保全制度等是制度供给的四大核心要件。实际上,在民间金融市场化模式的发展中,国际及国内有一些成功的市场组织模式值得借鉴与引用,如劳合社(Lloyd’s)和我国各地的产权交易中心。劳合社不是一家保险公司,而是一个保险交易市场,市场由很多辛迪加(若干承保会员组成的承保小组)构成,每一辛迪加会员对自己分担的风险负责。市场的功能是场所供给、交易制度供给与交易服务。我国各地一般都有自己的产权交易中心,也部分地提供民间金融交易服务,如股权交易与债权交易。

我们可以参考劳合社和产权交易中心来构建区域民间金融市场。区域民间金融市场由市场交易主体、组织管理者及服务机构三方共同构成,市场组织管理者提供场所(网络)、交易规则、契约要件、准入审查和信息发布等交易服务,拥有相应的检查、处罚权利;交易主体通过市场登记来取得合法地位,政府可以明确民间金融中介机构、民间集资、合会、私募基金等加入市场,否则不认可其合法行为。市场交易的需求主体还需要向市场组织管理者提供无限责任承诺及符合要求的担保。市场还拥有法律、会计、税务、征信、担保等比较齐全服务体系,以服务及低廉成本(包括税收成本)来吸引民间金融供求双方的主动入市。建立区域民间金融市场的好处除可及时监控民间金融活动外,还有通过市场建设有利于培育民间金融的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有利于民间金融创新,促进民间金融发展,从而有利于地方经济的繁荣。

四、几点结论与建议

1.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民间金融的模式和利率水平也在发展变化,并形成自身的发展规律。在民间金融供求关系的发展中,供给因素的重要性逐渐显明,并最终成为决定性因素之一。现代民间金融研究必须重视供给因素,而从供给视角来审视民间金融的发展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课题。民间金融的利率水平、创新能力和营销水平,是体现其供给能力的核心指标,也是研究民间金融发展规律的关键变量。

2.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方向,但目前贷款利率单边市场化不仅没有起到培育正规金融需求的效果,却使得正规金融机构存贷款利差进一步加大。因此目前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效果更多地体现为社会利益重新分割或财富转移上,却没有达到增进整个金融市场效率的效果。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将压缩银行净利差(中国工行宁波市分行课程组,2007)。因此,政策上应加大推进市场利率化力度,特别是要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3.构建区域民间金融市场是供给视角下民间金融发展的最优模式选择。区域民间金融市场具有较大的外延宽度,它既可以是一个村级市场,也可以是几个村的联合市场,还可以是一个县级市场或更大区域级别的市场。笔者通过一些社会调查也发现,一些小规模的区域民间金融市场正在许多地方逐步形成,如浙江的一些地区,村级民间金融市场已露出雏形。良好的组织体系、便利的服务、相对完善的信息网络与信息公开制度,是区域民间金融市场建立并得到良好运行的关键。在区域民间金融市场建设中,政策层应发挥出主导作用,除市场制度供给外,还需要培育民间金融市场环境,培育多样化的市场服务组织机构,建立相适应的监管机制。

4.发展非吸收存款的放贷人,发展私募股权投资资金,发展民间风险投资基金,完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促进民间金融市场的繁荣,并提升民间金融市场的规范和组织化程度。

注释:

①亚洲开发银行(ADR,1990)对非金融作出过界定,指的是不受政府对于资本金、储备和流动性、存贷款利率限制、强制性信贷目标以及审计报告要求约束的金融部门。

②见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研究报告:《区城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比较研究》,2005年11月。

③许多文献研究都反映出我国民间金融借贷期限主要集中于6个月—1年(如殷俊华,2006等),中国人民银行一些分支机构对当地民间金融进行监测的结果也支持我国民间金融借贷期限以6个月—12个月为主。其次,虽然正规金融的存款利率还可能存在浮动因素,但实际执行情况是存款利率浮动幅度小或没有浮动。再次,“民间金融监测加权平均年利率”是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对浙江省民间金融的监测结果。另外,由于无法获取全国性或某个地区的正规金融小额贷款利率数据,本文以首批与国家开发银行开展微小贷款项目合作的浙江台州市商业银行为样本,该行的报告显示2007年上半年小额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14%。

标签:;  ;  ;  ;  ;  ;  ;  

私人金融的存在与发展:供给视角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