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任何一项而言,工程造价在其中的作用十分的关键,但是在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之中存在相应的审计风险。因此,分析工程审计之中的各项风险,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与处理。审计人员主要公众利益为基准,依靠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来作为盾牌,在最大限度之上来加大自身的专业技能素质以及道德修养,才可以在工程审计之中尽量的预防其出现问题,并及时的制定出来审计风险。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关键词:工程造价;造价审计;风险
引言
工程造价审计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一种监督和审查手段,通过审计有效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投资资产的分配以及建设成本投入的科学性、全面性。工程造价审计是由专门的审计机关监督、核实以及评估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所有的费用。工程造价审计风险主要指的是在工程造价审计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降低,导致造价审计错误而产生的风险。工程造价审计风险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如果其风险得不到有效的防控,将会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因此,工程造价审计单位必须正确认识审计风险,保证造价审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1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内涵
工程造价审计,主要指的就是有专门统一的审计机构及人员,根据目前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技术,在工程项目建设之中凡是进行工程造价以及相关工作的时候,应用审计技术来进行一系列的审查、监督以及评价。工程造价审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工程造价审计本身作为审计业务之中的一个分项,其与其他审计业务同样具备广泛性、独立性以及服务型的特征,由于工程项目一般的投资均相对较大,此外还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周期长、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复杂的审计对象,工程项目的涉及面比较广,不仅包括生产项目,还包括非生产项目,对于同一个工程项目而言,这两种方式的投资主体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每一个行业都具备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投资特征,除此之外,对于参与的工程项目之中的人员而言,自身的利益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由此可见,工程造价审计的范围广泛,审计的工作量也是相对繁杂;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过程之中,所有的技术经济活动都会与工程造价的工作相关,其中主要涵盖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施工阶段以及最后的竣工验收阶段。
2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特点
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质量以及工程进度。目前,工程造价审计风险是由审计工作的风险以及审计职业的风险两部分构成,其中审计职业的风险主要是由工程造价中不确定因素引发的。下文将对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特点进行分析,为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奠定基础。
2.1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
工程造价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其数字资料比较烦琐,在资料收集和存档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误差,这些误差可以通过人为主观因素进行控制,但是无法彻底的消除。审计人员如果没有全过程跟踪参与项目建设,往往不能够发现这些误差的,结果就是造成审计风险的出现,并且这种风险是不可消除的,具有客观性。
2.2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
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真正显现出来,一般都是在工程预期结果与审计结论存在明显误差之后。出现这种结果的影响因素有多种,每一个审计环节都有可能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影响到最终的审计结果,产生审计风险。因此,在工程造价审计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把控审计的每一环,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提高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从根本上讲主要是由于工程造价审计影响因素造成的。工程造价审计影响因素包含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制度、工程结算资料的准确性、工程假设质量评估的公正性以及施工人员数量失真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审计结果,增加了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使审计工作的效能无法正常发挥。这也说明了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特点,所以要认真把控审计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审计结果的可靠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审计风险的偶然性
由于审计风险是由各种因素以及审计人员主观意识所导致的,不是审计人员故意而为之,审计人员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对审计风险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审计风险具有偶然性特点,如果审计人员想要减少审计风险产生的概率,就会加大对审计工作的审查力度,全面、仔细的进行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从而才会促使国家颁布的审计风险控制制度更有意义。
2.4审计风险的可控制性
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对审计结果承担首要责任已被人们所了解,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审计风险理论思想转化为审计风险具体制度规范,工程造价审计行业并未因此受到审计风险制度的控制,但仍然向审计风险制度规范的方向发展,因此,审计风险具有可控制性特点。在审计工作中应充分意识到审计风险可控制性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不必对审计风险的出现而手足无措,对于审计风险的出现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造成的经济的损失,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3工程造价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3.1加强对工程项目的了解
在审计工作开始之前,首先要针对相应的工程项目来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在最大限度之上为其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需要熟悉工程项目施工图纸、工程量、工程预算以及相应的设计变更,且还得要重点考核施工单位的人员配置、管理机制、社会信誉以及综合实力等等方面,在最大限度之上来充分的保障审计的科学合理性。
3.2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对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进行治理,从而有效保障审计结果的可靠性,消除外部因素对审计的影响。只有在规范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完善管理制度的配合下,审计单位才能不受外部环境因素的误导,从而有效、全面的掌握工程建设信息,使审计风险得到有效地把控。同时,审计单位还要加强与被审计主体之间的联系,从而后的被审计单位的支持与配合,提高审计效率。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人员管理制度都会对工程造价审计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审计人员一定要这种与被审计单位人员的联系,保证审计结果的有效性。
3.3正确认识审计证据的重要性
审计证据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审计结果以及审计意见形成的主要资料信息,例如,财务报表以及其他会计账簿记录的信息等。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也是实现审计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审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采集和评价审计证据,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性以及有效性。工程造价审计需要被审计方提供设计资料、招标资料、施工合同工程资料以及工程结算记录等审计证据,为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全面、真实的资料,保证审计结果的有效性。
3.4提高相关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进行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时候,对于参与到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之中的人员而言,既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养,在这之中主演涵盖: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思想道德意识等均可以在很大程度支行来有效地预防失误情况的出现,进而缩减审计过程中出现风险的概率。因为审计工作的范围十分的广泛,且具备一定的繁杂性,由此可见,对于参与到审计工作之中人员的专业技能的理论知识都有着严格的考验。值得注意的是,还得定期的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来进一步的强化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4结束语
工程造价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必须开展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从而有效监控款项的落实。工程造价审计中审计环境繁杂、设计范围广泛、外部敏感因素较强等等,主要是因为审计人员在工程造价审计之后进行了不当的意见之后导致的,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以及最后的投资运营阶段之中均有体现,所以审计的风险也就相对较大。在这种形势之下,本文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清波,张建设.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解析[J].科技展望,2015,(34):42
[2]叶红.关于工程造价审计风险与防范对策的研究[J].城市建筑,2013,(08):142
[3]王鸿莺.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经济视野,2014(18):404-404.
论文作者:黄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工程造价论文; 风险论文; 审计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因素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