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电子商务战略感知要素关系效应的实证研究_电子商务论文

传统企业电子商务战略感知要素关联效应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素论文,效应论文,传统论文,战略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全球信息通畅的交易途径,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商务机会。随着传统企业探索电子商务实践的不断深入,对这种商务模式的顾虑也逐步暴露,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意识伴随着滞后的行动”[1](P663—675) 电子商务的实施不但要求企业整合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以及伙伴资源,而且需要调整企业的商务流程[2](P914—922),进行流程创新,组织所需具备的协调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企业当前所具备的战略能力。正如Changa等人所倡导的“电子商务实施的关键在于企业采取主动的战略”[3](P581—590)。

电子商务战略感知是指决策者对于组织发展电子商务所需具备的各种因素的综合评价过程,该过程不但依赖于企业当前竞争状况和组织要素,还取决于他们对电子商务潜在的价值判断。作为战略规划研究的前提,战略感知对于促进组织理解与发现电子商务优势和执行关键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领导层对于电子商务战略的感知和定位直接决定了电子商务的实施进程。然而,当前极少有人关注这一领域,仅见于Amit[4](P493—520) 和 Grandon[5](P197—216) 等人的研究。先前笔者已经提出概念模型[6](P47—51),并对中国企业电子战略感知现状进行了评估。本文将进一步实证检验该模型各要素的关联效应。

一、文献综述与模型假设

(一)TOE框架与战略感知

电子商务采纳需要考虑影响采纳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来源于组织运作特定的技术、组织和环境状况。“技术—组织—环境(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TOE)”框架[7](P152—154) 是检验大型信息系统(例如电子数据交换(EDI)、ERP和电子商务)被组织采纳的主要模型之一。该框架由影响组织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IS)采纳的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维度构成。近十年来,TOE框架已经被IS领域的一系列研究所验证。该模型早期被应用于EDI采用的研究,Iacovou[8](P465—485) 等人最早检验了TOE框架。之后,电子商务及其他应用系统也被用于采纳的检验。TOE为研究组织电子商务采纳提供了一个从宏观环境到微观组织较为全面的分析框架,主要代表性文献见下表(如表1所示)。

从文献整理中笔者发现TOE框架对于揭示企业IS采纳决策具有较好的解释性,企业对技术、环境以及组织相关因素的感知是促进企业IS采纳的重要驱动力[9](P507—512) 研究已经证实,企业领导层对组织战略价值的感知将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的采纳[5](P197—216) 。因此,电子商务采纳的直接驱动因素形成于领导层全面衡量组织各项资源以及动态竞争环境,并对电子商务采纳做出战略决策的过程中[6](P47—51),即他们对企业所处环境压力、组织资源和信息系统优势的感知是促进电子商务付诸实施的主要因素。为此,笔者将环境就绪、伙伴就绪、企业战略、复合型人力资源和信息系统五个变量视为电子商务战略感知的先验因素[6](P47—51)

表1 TOE框架的代表文献

TOE框架

文献来源/主要研究方法 主要影响因素

环境 组织 技术

Iacovou et al.(1995)[8](P465—485) 技术氛围(感知收益) √

EDI案例研究 组织氛围(组织就绪)√

跨组织氛围(外部压力)√

Ramamurthy et al.(1999)[10](P253—285) 组织因素(管理层支持,感知收益,资源集中程度) √√

EDI实证调查研究 跨组织因素(竞争性压力,顾客支持)√

Zhu et al.(2003)[11](P251—168) 技术竞争力 √

电子商务实证调查研究组织因素(公司经营范围,规模) √

环境氛围(消费者和伙伴就绪,竞争性压力) √

Hsu et al.(2006)[12](P9—45)感知收益 √

电子商务实证调查研究组织就绪(规模,技术资源,全球化) √√

外部压力(伙伴,政府)√

环境压力√

(二)电子商务能力与战略感知

Swanson指出复杂IS创新要求具有推动作用的技术组合和特定的组织属性的支持[3](P1069—1092)。在电子商务执行过程中对流程和能力的关注为电子商务战略感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近年来,企业资源观(The Resource-Based Vew,RBV)成为研究IT价值产生过程的基本理论观点。随着IT技术在组织逐步通用化,IT本身难以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必须创造企业独有的能力才能产生IT价值并获得竞争优势[14](P585—620)[15](P85—92)。zhu等人认为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在于形成电子商务能力而不是单纯的IT投资[16](P17—54),因为电子商务根植于企业核心业务流程,扩展基本业务产品和服务,而且还可以实现与供应商和客户的直接整合[17](P61—84)。

流程特征决定了电子商务与Internet之前其他信息系统的本质区别。电子商务流程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商务流程,它通过信息共享实现跨部门、跨企业的合作商务活动,是一个信息与商务活动嵌套的流程。该流程以商务活动的参与对象(例如:供应商、代理商)为中心,由信息和活动整合构成,在实现商务活动的同时完成共享信息。基于此,赵晶[2](P914—922) 从流程视角使用“共享信息能力”和“合作流程能力”来表述电子商务在流程水平的两个基本属性,并证明这两个能力是电子商务价值创造的最直接因素。类似研究也证实,关注于流程能够更好地观察IS能力的内在机制[15](P85—92)[18](P26—31)。

在IT技术被广泛运用的今天,电子商务能力已经被证实在企业竞争优势获取和价值创造中的关键地位。由此可见,对该能力优势的感知有助于深刻认识和总结企业当前潜在的能力优势,在更广的范围内整合组织各项资源,促进电子商务的实施。因此,笔者将“共享信息能力”和“合作流程能力”的感知纳入能力优势的识别范畴。这种思想为组织IS创新在战略层面提供新的研究框架。

基于以上综述,笔者从能力战略识别角度提出了电子商务战略感知模型,用于解释企业领导层对环境、组织和技术维度的综合认知并识别企业电子商务能力优势的内在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假设模型

假设1:企业领导层对环境压力的感知有利于识别组织电子商务能力的优势(H1);

假设2:企业领导层对组织因素的感知有利于识别组织电子商务能力的优势(H2);

假设3:企业领导层对IS技术的感知有利于识别组织电子商务能力的优势(H3)。

二、实证研究

(一)量表设计

本研究将问卷作为主要的测量方式,问卷除了收集战略感知的七个因素共29个问题信息外,还涉及企业性质、规模、员工数量和主要实施流程等内容。战略感知的七个主要因素的设计详细情况已经在先前的文献中报道[6](p47—51) ,这些题项均采用李克特(Likert-type)五点量表测量,分别使用1~5的5个数字标识,5表示“很重要”,3表示“一般”,1表示“很不重要”。问卷是在查阅了国内外IS和电子商务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国内成功企业(如联想、神州数码等)的案例研究基础上设计完成,体现了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的实施现状。

(二)研究样本

在问卷预测和调整的基础上,结合访谈、Email、邮寄和电话等形式,向华中、华东和华南11个省市共发放问卷650份。问卷均要求企业IT部门负责人或总经理填写。在发放后一个月内通过督促,共回收问卷113份,回收率为17.4%,8份问卷由于缺失值较多被视为无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2.9%。

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于已经实施电子商务的传统企业,采用以下方法筛选有效样本:(1)删除信息服务和软件开发等高科技企业;(2)删除还没有实现企业信息化或仅具有信息发布功能网站的企业问卷;(3)根据填写人职位,排除不了解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的问卷。经筛选,共83家传统企业符合本研究,企业主营业务包括药品制造批发、计算机、旅游服务、外贸和物流等。为了检验问卷的效度,笔者对前期和后期回收的问卷进行了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两个时期收回的问卷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验证了本研究的问卷具有较高效度(如表2所示)。

表2 企业样本属性

企业数量(家)比率(%)

企业性质

制造

36

43.4

服务

910.8

商业、外贸 38

45.8

企业员工数

<100人47

56.6

100~500人 22

26.5

501~1 000人

22.4

>1000人

10

12.1

未知

22.4

(三)因子分析与信度检验

采用SPSS11.5的因子分析完成因子结构的判定。通过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Varimax),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因子分析的Kaiser-Meyer Olkin(KMO)统计量(0.809)和Bartlett's球形检验(p<0.000)显示,因子分析效果较佳,共分为7个因子,提取了71.79%的方差贡献率。对其进行信度检验发现,除了“复合型人力资源”的Cronbachα系数为0.77,其余因子的系数均在0.8以上,达到较佳的信度水平,显示了各因子具有较好的内敛性,指标体系比较科学。

表3的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在0.05显著水平下,各个感知因素之间都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这表明本研究假设在数理结构上具有可行性(如表3所示)。

(四)回归分析

笔者采用OLS线性回归进行假设模型的验证。OLS是处理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常用统计方法,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1)Durbin-Watson残差统计量要求取值在2附近,保证残差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2)方差膨胀因子VIF远小于10,保证不存在显著的共线性问题[19](P75—82)。采用SPSS11.5的逐步法(Stepwise)检验方程回归系数的显著性。

如表4的回归分析显示,残差估计和多重共线性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回归分析效果比较理想。分析结果显示,在0.05显著性水平下,环境维度只有伙伴就绪感知变量分别正向影响共享信息能力(β=0.313,p<0.01)和合作流程能力的优势识别(β=0.431,p<0.001),环境就绪感知的影响不显著,假设1部分得到支持。同样,组织维度的复合型人力资源感知也正向影响对这两个能力的优势识别(p<0.001),企业战略感知影响不显著,假设2也部分成立。此外,研究显示信息系统的感知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p<0.001),假设3得到支持(如表4所示)。

三、讨论与结论

本文在TOE框架基础上,将环境、组织和技术三个维度五个变量作为电子商务感知的先验因素,借鉴电子商务能力研究的成果,将能力感知纳入能力优势识别的范畴,提出了电子商务战略感知假设模型。本文实证研究了环境、组织和技术感知对于电子商务能力优势识别的影响,并证实了这些要素具有明显的关联效应。主要结论如下:

1.管理层对于伙伴就绪感知越好,将更好地帮助他们识别组织潜在的共享信息能力和合作流程能力。由于电子商务流程的跨组织边界特征,合作伙伴就绪已经纳入组织网络使能(Net-enabled)的功能性框架中[14](P585—620)。企业管理层在组织实施电子商务之前关注合作伙伴的商务需求,能够更有效地发掘组织电子商务的能力优势和潜力。随着中国各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普及,组织无需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环境危机的识别,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当今企业商务运作的基本条件。

2.管理层对于复合型人力资源感知,有利于提高识别组织的共享信息能力和合作流程能力潜在优势的机会。员工所具备的参与组织管理的基本技能和工作经验是整合IT与商务流程、提高效率的关键,是组织最具核心优势的无形资源[16](P17—54)。这种动态的活跃的资源将支持电子商务流程的实现,提高企业电子商务能力。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能够理解和预见IT人力资源在电子商务实施中的核心作用,并将员工IT能力的培训作为长期的战略看待。

3.管理层对于企业信息系统的感知,为识别组织共享信息能力和合作流程能力优势提供了IT知识基础。信息技术作为传递和处理商务数据的技术,为电子商务的实施提供了便利。更好地理解IS对整合企业商务信息、支持与伙伴商务活动的影响,将有助于更好地识别电子商务能力优势。这就要求在管理层中吸纳IS专业人才,提高组织信息系统建设专业知识,尽可能全面认识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潜在价值。

本文将电子商务战略规划研究深入到企业管理层战略思维和决策行为中,为进一步揭示中国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制定过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视角。笔者认为,组织战略决策者的知识背景、决策依据对于电子商务能否顺利实施将具有重要影响。信息系统自身发展特征(例如发展阶段、组织规模等)对于组织战略感知是否具有交互效应将在以后的研究中给予关注。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172034,7067206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6JA630068)

标签:;  ;  ;  ;  

传统企业电子商务战略感知要素关系效应的实证研究_电子商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