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庙渠初级中学,甘肃省 庆阳市 744509)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与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老师们过多的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现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过去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呢?下面就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五个方面的培养谈点看法。
一、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以最佳的姿态接收教学信息,这样,教和学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
1、精设导入,引发兴趣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有趣的导入,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好的导入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进而为语文教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的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境界。语文课堂教学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可采用不同的导入法。如教《出师表》一文,可以让学生讲几个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现代技术,调动兴趣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入课堂,电子白板等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打破时空限制,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有利于引起审美愉悦,增强学习兴趣。如教《看云识天气》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展示图片资料,学生边欣赏天上变化多端的云,边聆听课文范读,耳目共睹,形象直观。
3、参与表演,激发兴趣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必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学得主动了,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课文知识,不是光靠教师的讲授和灌输形成的,更主要是靠学生自己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激情学生兴趣。
二、动机的培养
动机是非智力因素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所谓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首先表现为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为什么而学?要学些什么?这一点明确了,学生就会在学习道路上,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直到达到目标。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艺术的如何。
1、目标激励法
心理学认为,目标是一种激励,合适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规定行为方向,具有诱因功能。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而恰当的学习志向,明确而合理的学习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教《死海不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科普类文章时,就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和科学家们的动人故事,使学生能把眼前的学习同美好未来联系起来,从而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挖苦
盖杰和伯令曾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最有效的,但也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表扬其加强行为的作用,能给学生以“好”、“对”、“应该这样做”等信息,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其巩固自己的行为;而批评、挖苦起削弱行为的作用,给学生以“不好”、“不对”、“不能这样做”的信息,会使学生应该怎样去做才好。
因此,教师要从积极的方向把鼓励和批评两者相结合起来运用,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其进步的一面。
三、情感的培养
苏霍梅林斯基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语文教学尤为如此,常言道:“文以情动人”,哪一篇课文不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以适当的方法,适时地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
1、利用优秀的教材文本,来陶冶学生情操。
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还从方方面面反映了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隐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所编选的当代作家刘绍棠的《蒲柳人家》,通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字里行间,我们不仅可以听到运河边那淙淙的流水声,呼吸到瓜棚豆地的泥土气息,而且可以饱览河两岸恬美秀丽的自然风光,更可以体察到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质朴农民的欢乐和忧伤。
2、凭借教师自身的情感,去引领学生情感。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对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为教学开辟一条“以情育情”的通道,用教师的自身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成语“爱屋及乌”便生动而典型地概括了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
四、意志的培养
所谓培养意志,也就是激励学生养成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培养自制力,学会积累知识。有了自制力才能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专心致志,刻苦学习,自觉完成学习任务。自制力的形成一方面来源于学生本身已有的学习动机、需要等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则可来源于榜样的力量。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搜集一些伟人们成功的经验以及名言警句,时时激励鞭策学生,培养学生自制力的品质。陈景润几十年如一日刻苦攻关的精神,荀子所赞扬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持之以恒的学习方法,屈原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的高尚品德……无不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好素材。
五、性格的培养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性格因人而异,各有不同。有的学生富于同情心,善于交际,为人正直;有的则自私自利、孤僻、虚伪、圆滑;有的学习认真负责,以理智来衡量一切,有的学习马虎,举止受情绪左右……。任何一种性格的形成,从根本上说,都是个体把所选择接受的外部社会要求逐渐内化为自身要求的过程,这就是说,主观因素在个体性格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性格的自我修养,要教给学生“三省吾身”的修养之道,引导他们严于自我解剖,善于自我控制。如有的学生不知节俭,可以要求他以《训俭示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来督促自己;有的学生吃不了苦,学习一有困难就想放弃,可让他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股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来勉励自己。
总之,非智力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喜欢语文、喜爱阅读,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论文作者:张文权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兴趣论文; 情感论文; 教师论文; 性格论文; 课文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