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执政水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现在起到21世纪前1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顺利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把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带入21世纪,我们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需要我们党认真研究和解决新的情况、新的问题。
一、 要认真研究解决在社会变革时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全党政治统一的问题
我国正处在重大社会变革时期,各种思潮对我们党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方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西方敌对势力把和平演变的重点转向中国,对我们采取“西化”、分化战略,党内的一部分人动摇了共产主义信念,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的调整,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产生了怀疑,认为“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实质就是私有化”。也有一部分人对经济体制转型中党政分开产生了曲解,淡化党的领导,不能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出现严重的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首先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保持全党政治上的高度统一。当前,应着力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第一,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保证党的思想统一。重点解决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问题。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认识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经济体制改革是保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要方面,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历史的正确选择,但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能搞私有化。忽视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和发展,甚至否认公有制经济的合理性和生命力,片面强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十分错误的,也是极其有害的。第二,维护中央权威,保证党的政策统一。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应增强全局观念,自觉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摆在全党全国的大局中,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克服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避免利益主体多元化给党的团结统一带来冲击。当然,强调维护中央权威,决不是回到过去那种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上去,把什么权力都收上去,统得死死的,而是该下放的权力要下放,该由地方办的事还是由地方办。第三,要处理好党与国家政权以及其他非党组织的关系。党作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核心,必须对各方面的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凡属大政方针问题,必须由中央作出决定,不能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同时,我们党是政治组织,它与国家政权、经济、社会组织的职能不同,党要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通过法律程序体现为国家意志来贯彻执行。
二、 要认真研究解决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如何把握市场经济规律,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成为党的执政能力的中心内容。解决好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两大关键性课题,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特别是对领导经济建设,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地方党委和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仍存在诸多不适应:一是思想认识上有偏颇。一些党委成员认为,市场经济就是按价值规律办事,一切都该由市场那只“无形的手”去起作用,可以淡化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党政职能分开后,经济工作主要是政府的事,经济搞不上去,“板子”打不到自己身上。还有的口头大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并没有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领导经济建设上去。二是有些党委成员能力素质欠缺。对究竟怎样才能把经济搞上去缺少研究,对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属性缺乏把握,不能把政治领导有效地渗透到经济活动中。三是方式方法陈旧。少数地方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没有根本转变,仍然使用相沿成习的一些老办法来指导工作,工作被动,打不开局面。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一要从执政的角度来理解经济工作,把它同实现共产主义目标,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强化领导好经济工作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更好地在经济活动中体现党的执政意识和执政本领。二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总揽经济建设全局的能力。一方面,地方党委既要全面正确理解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其精神实质,又要弄清自身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经济建设的工作方针和经济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地方党委又必须学会运用经济规律,依法加强对地方经济工作的指导。三要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加强组织协调,形成抓经济工作的合力。党组织不仅要从“领导一切”向“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转变,做到放开而不放任,促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管理经济的职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强化协调机制,把基层党组织以及人大、政协、群团组织、民主党派等各方面力量有效地组织起来,统一步调,同心协力把经济搞上去。
三、 要认真研究解决在利益格局调整中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巩固和加强党的阶级基础的问题
巩固和加强执政党的阶级基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的一项重大政治原则。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利益格局的调整,工人阶级队伍的内部结构、素质状况,以及与其他社会阶级、阶层的关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一是工人阶级领导地位受到了一定冲击。在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中,出现了一些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外资企业中方管理者等新的社会阶层。当他们的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必然会提出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政治要求,从而对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提出挑战。二是尽管广大工人群众的生活水平在总体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在全社会的横向比较中,他们收入的平均水平和增长幅度相对较低。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当前,部分国有企业遇到暂时困难,职工群众的经济利益和主人翁地位缺乏保障;农业比较利益下降,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仍未得到较好地解决等等。这些现象,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巩固和加强党的阶级基础,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强化党的阶级基础意识。主要是澄清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是非界限,清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摒弃那种认为党在新时期应以“全体劳动者”、“社会公民”为阶级基础的错误观点;认清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摒弃“精英治国”、“能人治厂”的错误观点;摒弃那种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已经成为雇佣劳动者的错误观点,纠正只把“老板”、“大款”当作是“主人”的错误倾向。二是要保证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保证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使工人阶级充分享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特别是在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和作出重大决策时,要充分走群众路线,注意倾听和采纳工农群众的意见,真正体现他们在经济和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三是要保证广大工人群众的实际利益。经济利益分配的着力点必须首先保证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实际利益,保证他们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四、 要认真研究解决新时期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问题
应该说,我们整个党员队伍总的状况是好的,但也应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受利益机制的驱动,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遇到了严峻挑战。一是有些党员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一些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党的宗旨观念淡薄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滋生了,引发了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二是党员队伍的构成也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局面。在利益格局调整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党员的社会角色重新定位。有的党员成了私营企业主,有的党员当了外资企业的在华代理人,有的党员成了雇工,还有的成了大量持有股票的股东等等。党员成分的多样构成及其切身利益的巨大差异,对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带来了冲击。三是党员的素质发生了变化。如在发展党员的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和单位把生产力标准当作党员标准,搞“能人”入党;有的地方甚至违背中央的规定,擅自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模糊了党的性质;有的地方对党员要求不严,降低标准,放松管理,加之目前在党员管理中还没有形成一个能进能出新陈代谢的机制,不少不合格党员滞留在党内,影响了党员队伍的质量等等。这些情况从组织基础上影响着党的执政水平的提高,必须认真解决。首先,要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深入扎实地开展反腐败斗争。腐败不除,国无宁日,腐败不除,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就难以保证。要以自我净化的精神,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力度,对于搞权钱交易、灰色收入而严重败坏党的声誉的党员干部,要及时清除出党,绝不能姑息迁就。要认真执行党章规定,开展正常的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其次,要坚持党员标准,把好党员队伍的入口关。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防止和纠正党员发展中的不正之风,特别是要注意防止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一心想借执政党的地位和党员称号为自己捞取好处的人进入党内。第三,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新时期发挥党员作用的新途径,加强对党员队伍的理论培训和市场经济知识教育,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把党在新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群众中去,变为人民群众共同的意志和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