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桥梁工程中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蒋小阳

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510060

摘要:本文以中山市纵四线工程第II标段为例,对桥梁工程中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分别阐述了测量放线、护筒埋设、泥浆制作等关键工序的施工要点,指出钻孔灌注桩处理的技术具有多种优点,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关键词: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中山市纵四线工程第II标段(K3+250~K7+200)范围内路基、桥梁、涵洞、路线交叉、其他工程等土建施工项目。本标段路线全长3.95Km,主要工程规模:挖方143807m3,填方:1077656m3,借方:556833m3,特殊路基处理:3.592公里,大桥3座,中桥4座,涵洞10处。

2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工艺

2.1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流程图

图1 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流程图

2.2 测量放线

按图纸进行总体测量放线,把工程总体布局放出,对控制桩进行绑点记录,并进行认真复核,确保测量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2.3护筒埋设

2.3.1岸上护筒埋设

在岸上的钻孔桩施工场地需用机械及人力平整足够的施工场地,根据地质资料,本工程软弱土层较厚,软弱土层主要为淤泥、淤泥质粉质黏土、粉砂层,软弱土层含水量高、强度低,桩基础施工时,如只采用泥浆护壁,难以避免产生缩孔、塌孔的质量问题。由于本工程工期十分紧张,为非常规工期,桩基础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须要重新施工时,将无法保证工期,为此,对本工程位于软弱土层位置的桩基础采用钢护筒护壁,钢护筒深度以穿过软弱土层为宜。

2.3.2主桥河中主墩护筒埋设

(1)主桥主墩为六桩承台结构,桩基位于河中,采用搭设水上钢平台。并在钢平台上焊接导向架,护筒采用钢板制作,护筒埋设顶端高度与钢平台一致。

(2)由于河床淤质泥层较厚,护筒底埋置深度应能深入不透水层2m,护筒埋设后必须对其位置和垂直度进行检验,以保证桩基准确就位。

(3)护筒内径一般比桩径大300mm,主桥主墩桩径为2.2m,护筒内径为2.5m,壁厚12~14mm,在钢护筒底部设2.0m高、壁厚20mm的钢板加强韧脚。

(4)护筒中心竖直线应与桩中心线重合,除设计另有规定外,一般平面允许误差为5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干处可实测定位;水域可依靠导向架定位。

2.4泥浆制作

泥浆循环池由制浆池、沉淀池、泥浆池组成。为避免泥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在钻孔过程中,对沉淀池中沉渣及灌注混凝土时溢出的废弃泥浆,随时用汽车运至指定弃土场。泥浆选用水化快、造浆能力强的优质粘土制作,造浆用的优质粘土塑性指标大于25,粒径小于0.074mm,粘粒含量大于50%。泥浆比重,冲击钻孔一般不超过1.4。

2.5成桩施工

施工时先用千斤顶将桩机底盘调至水平,使钢丝绳对准桩孔中心。开冲时先用冲锤小冲程(75cm)进行低锤密打,将开孔孔口基本打平,然后提起锤向孔内注入泥浆,注入泥浆后用小冲程(75cm)进行低锤开孔,待冲锤全部进入土层后才用中、高冲程进行施工,成孔过程中密切注意地质条件的变化,适时调节泥浆的浓度、稠度。要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来控制冲锤的冲程。施工过程一般不能停顿,应连续进行。

2.6验收及清孔

2.6.1清孔

(1)钻孔达到图纸规定深度后,且成孔质量符合图纸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应立即进行清孔。清孔时,孔内水位应保持在地下水位或河流水位以上1.5~2m,以防止钻孔的任何塌陷。

(2)清孔时,应将附着于护筒壁的泥浆清洗干净,并将孔底钻渣及泥砂等沉淀物清除。清孔次数按图纸要求和清孔后孔底钻渣沉淀厚度符合图纸规定值进行,大桥基础钻孔后一般需进行两次清孔。

2.6.2成孔验收

钻孔在终孔和清孔后,对孔径、孔形和倾斜度,应采用专用仪器测定;当缺乏上述仪器时,可采用外径D等于钻孔桩钢筋笼直径加100mm(但不得大于钻头直径),长度不小于4D~6D的钢筋检孔器吊入钻孔内检测,检测结果应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查。

2.7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安装

(1)钢筋应在开工前将所用材料的型号、规格、总用量进行抽料,并将各种型号的钢筋按送试要求送试,材料到场后应分堆堆放,放在预制场的钢筋加工场,材料的试件选用应在监理见证下进行,进场钢筋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同时制作钢筋的焊接构件送检,全部钢筋的相关试验项目合格后才能制作钢筋笼。

(2)按施工的实际桩长开料,依桩的长度及运输能力来确定分段制作长度,分段长度不宜大于12m,并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加强箍,以保证钢筋笼运输和吊装时不致变形。

(3)钢笼制作验收后运抵桩位处,成孔验收第一次清孔后,利用桩机吊架或其它辅助工具把钢筋笼吊入桩孔,下完第一节后用槽钢或木方固定,再吊住第二段进行驳接,段间驳接采用电弧焊接,焊缝接口错开。为了钢筋笼起吊时不变形,采用两点吊,吊放钢筋笼入桩井孔时,下落速度要均匀,钢笼要居中,切勿碰撞孔壁。

2.8水下砼的灌注

2.8.1灌注前相关设备的检查及复核工作

由于水下灌注对灌注桩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参与设备都应在灌注前作全面检查。

2.8.2砼的灌注

(1)导管吊装前试拼以检查接口连接是否严密、牢固和拼装后的垂直情况,发现接口胶垫有破损则应换新。根据钻孔实际总长确定导管的拼装长度。

(2)二次清孔

下砼前须进行二次清孔,清孔后要检查其沉渣厚度,复核孔底标高,判断是否达到设计和灌注要求。清孔后沉渣厚度不大于5cm。

(3)桩基砼采用的砼到现场后,需检查砼均匀性和坍落度,应符合规定要求。

(4)孔身及孔底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和钢筋骨架安放后,应立即开始灌注混凝土,并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温度不应低于5℃。当气温低于0℃时,灌注混凝土应采取保温措施。强度未达到设计等级50%的桩顶混凝土不得受冻。

(5)导管由管径不小于250mm的管子组成,用装有垫圈的法兰盘连接管节。导管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在灌注混凝土开始时,导管底部至孔底应有250~400mm的空间。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在整个灌注时间内,出料口应伸入先前灌注的混凝土内至少2m,以防止泥浆及水冲入管内,且不得大于6m。应经常量测孔内混凝土面层的高程,及时调整导管出料口与混凝土表面的相应位置,并始终予以严密监视,导管应在无水进入的状态下填充。

2.8.3泥浆处理

收集灌注砼时产生的泥浆,然后用泵抽至运泥浆船或车,外运至指定地点排放,绝对不能排入农田、河流等处。

3结语

钻孔灌注桩技术是一种较好的桩基施工技术,对桥梁的基础设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钻孔灌注桩是目前在普通跨径桥梁建设工程中最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它具有适应性强、对邻近构筑物影响较小、无振动、所需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钻孔灌注桩处理基础的技术被广泛采用,有着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论文作者:蒋小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  ;  ;  ;  ;  ;  ;  ;  

浅谈桥梁工程中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蒋小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