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工返乡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林树哲,张子涵,李碧纯
(广东工业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摘 要] 文章以人口流入大省——广东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地区农民工调研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农民工返乡意愿的因素有月收入、年龄段、受教育程度、工作满意度、乡村政策补贴力度、乡村居住环境满意度、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度、乡村娱乐活动丰富度;运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到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月收入、工作满意度、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度、乡村居住环境满意度、乡村政策补贴力度、受教育程度、乡村娱乐活动丰富度、年龄段,最后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引导农民工返乡的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返乡意愿;影响因素;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实施乡村振兴,人力资本是首要,如何有效引导农民工返乡成为战略实施的关键之一。在此背景下,对农民工返乡意愿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人口流入大省——广东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地区农民工调研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农民工返乡意愿的显著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影响因素的权重,对影响因素进行排序、总结,最终得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引导农民工返乡的建议。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有效把握农民工的主要心理诉求,可为未来政策进一步完善提供思路和重点。
1 文献综述
1.1 关于劳动力迁移的经典理论模型
目前,国际上比较著名的有关劳动力迁移的理论模型主要有: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推—拉”理论、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以及新劳动力迁移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Lewis在1954年提出的,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可分成工业和农业两大部门,由于两部门间存在明显的收入差距,必然会引起农业剩余劳动力受利益驱动向工业部门转移, 这种劳动力转移将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渐消减。“推—拉”理论则由D.J.Bogue和E.S.Lee 在英国学者E.Ravenstein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他们认为劳动力转移是两种不同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种是促使劳动力流出的消极因素,即“推力”,另一种是吸引劳动力转入的积极因素,即“拉力”。流入地的有利条件形成拉力,而流出地的不利条件则是推力,这两股力量前拉后推引起人口流动。同样研究人口流动的还有美国经济学家Todaro,著名的托达罗模型就来源其1970年发表的文章,又称三部门模型。根据这个模型,托达罗认为城乡预期收入差距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大量移民城市的原因。城市就业机会越多,城乡预期收入差异越大,迁移到城市的人口就越多。到20世纪80年代由Stark等提出的新劳动力迁移理论首次将研究对象由个人转向家庭,该理论认为家庭福利最大化是劳动力迁移的动机,迁移引起的成本将由家庭共同承担,所带来的利益也由家庭共享。
1.2 国内外有关农民工返乡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
针对农民工返乡回流影响因素的问题,国内外已有不少相关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回流问题,Vera Junge等(2015)通过多元Logit模型分析泰国和越南境内农民工返乡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教育水平、家庭关系、工作类型和非农劳动经验是重要决定因素。Tolga Tezcan(2019)调查了482名德国的土耳其移民并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土耳其移民回国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经济条件、自我认同感、跨国活动参与度和年龄是决策的决定因素。国内学者也对农民工返乡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李强、龙文进(2009)通过对农民工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影响农民工留城和返乡意愿的因素中教育最明显,同时也受工资水平、在外工作时间、是否举家迁移和婚姻状况的影响。蒋谦(2009)采用Logistic模型对四川省外出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因素主要为受教育程度、有无劳动技能、子女教育负担等内因及家乡环境、流出地利好政策、宏观经济环境的外因。孙小龙、王丽明等(2015)基于上海、南京等地农民工调研数据,采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家庭人均收入、对农业政策了解程度、回乡便利性等对农民工返乡意愿影响为负,年龄和工作经历等影响为正。
1.3 有关农民工返乡决策影响因子定量分析的研究
熊智伟、王征兵(2011)对江西省返乡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并归类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因子权重,得出打工经历、财富需求、专业技能是影响决策的最重要因素。仇玉娟(2018)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了各因子对创业决策的权重。
文献梳理显示,现有关于农民工返乡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且大多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前,研究有待进一步丰富,政策效应是否会对结论产生影响也有待考究。已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影响因素的探究,所得结论中影响因素较多,无主次之分,缺少进一步定量分析,并且尚未有学者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因此,本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其中:p 表示农民工产生返乡意愿的概率,1-p 表示农民工无返乡意愿的概率,α 0为截距,α i 为逻辑回归系数,x i 为解释变量。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7月到2019年1月调研组在广东省湛江、梅州、韶关、汕头、广州、东莞6个城市的实地调研所得,调研数据具有地理多样性及代表性。调研对象主要为外出半年以上的农民工,主要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访谈,问卷内容围绕经济、环境、个体三大方面设计,在6个城市总计发放347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24份,问卷有效率为93.4%,符合统计要求。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结合的形式,首先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Logistic模型适用于被解释变量为分类变量,解释变量为分类或连续变量的问题的分析,通过回归可得出显著影响因子,符合本文研究目的。其次采用AHP层次分析法,AHP法以运筹学理论为基础,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可求得各子目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同样适用于本文研究。
3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为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统计,数据由农民工调查问卷所得。统计显示,此次调研总样本数为324个,其中59.6%的农民工表示愿意回乡发展,返乡意愿较为强烈。从性别上看,受访农民工男女比例比较均衡,男女返乡意愿均较强烈且比例相当;从年龄段来看,以18~30岁的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且年龄越大,返乡意愿越强;从文化水平上看,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明显高于老一代农民工,高中以上学历占比约76%。从经济指标上看,处于中低层收入的农民工较多,认为目前工作“一般”、乡村政策补贴“一般”的农民工比例较大,分别占37%和45.1%;从环境指标上看,认为乡村居住环境“一般”、基础建设完善度“较好”的农民工比例较大,分别占39.5%和31.2%。
每个蚂蚁以出发点至终点为一次爬行,使用局部更新方法。当r个蚂蚁完成一次迭代,路径实行全局更新方法。为使得下一个蚂蚁搜寻到上一个蚂蚁爬行的路经以增加多样性而采取了局部更新,以此对之前爬行过路经上的信息素浓度实施弱化处理,具体操作方法见公示(3)所示。
表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统计
4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构建
由于本研究中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均为离散型,且涉及解释变量较多,故建立下列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
前述PSO在迭代中易出现早熟现象,基于此本文提出将两种算法融合的GA-PSO算法,并做相应的改良,提高了快速性和准确性。
试验用三种纯矿物取自山东某铁矿厂,其中赤铁矿为有用矿物,石英与绿泥石为主要脉石矿物。对矿物先经人工挑选后破碎,然后采用瓷球磨磨矿。赤铁矿经过多段摇床,然后通过弱磁选机除去强磁性矿物,再用蒸馏水反复清洗矿物表面,最后取粒度-74 μm的赤铁矿置于60 ℃烘箱烘干并保存于广口瓶中。石英则用质量浓度为10%的稀盐酸浸泡3次,以除去其中的铁。再用蒸馏水反复清洗直至中性,最后取粒度-74 μm的石英烘干备用。
4.2 变量选取与赋值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初步统计分析,本文选取以下12个自变量及因变量进行相应赋值并代入模型,部分变量赋值如表2所示。
浮云一别,流水百年。由封闭、贫穷、落后、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益于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得益于中国人民永远向上的力量。
表2 部分变量赋值
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6)“乡村居住环境满意度”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逻辑回归系数为0.509,表明乡村居住环境满意度对农民工返乡意愿有显著影响,对乡村居住环境满意度越高,返乡的概率越大。生态宜居、乡风淳朴是乡村相对于城市的优势,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感受到环境污染、拥堵等问题,会引起其中一部分留恋乡村环境,产生返乡意愿。
建立营养管理制度,组建了决策层、实施层、保障层的三阶梯营养管理架构。科主任及护士长担任决策层,主要承担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科室医生及护理人员组成实施层,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营养风险的筛查;膳食营养、康复科及护理部的人员组成保障层。
表3 模型估计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下显著。
(1)“年龄段”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逻辑回归系数为0.413,说明年龄段对农民工返乡意愿的做出有显著影响,所处年龄段越大,其选择返乡的概率越大。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农民工年龄的增大,其在城市的竞争力、发展空间及可塑性越来越小,出于对自身年龄或老家父母妻儿的考虑,他们更倾向于回老家养老和照顾家中亲人。
(2)“受教育程度”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逻辑回归系数为-0.314,说明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工返乡意愿的做出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其选择返乡的概率越小。究其原因,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自身素质及适应城市工作岗位的能力越强,在城市发展立足的机会越大。相反,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民工难以适应就业岗位要求,加上城市就业形势的越发严峻,往往容易在竞争中被淘汰,产生返乡的想法。
我科采用Braden评分量表,在其基础上稍作改动,将摩擦力及剪切力改为头部危险因素共4分,有双侧去骨瓣4分,单侧去骨瓣者3分,血肿清除及钻孔引流者2分,颈项强直者1分,小于等于12分者均为头部压疮高危人群,必须悬挂高危警示牌,班班严格交接。
(8)“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度” 通过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逻辑回归系数为0.437,表明乡村居住环境满意度对农民工返乡意愿有显著影响,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度越高,返乡的概率越大。城乡基础设施的差异也是农民工流向城市的原因之一,随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城乡差距的缩小,对农民工返乡选择也会产生影响。
生物燃料具有良好的可再生性,其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生物油(bio-oil)、生物柴油(biodiesel)、生物醇类是生物燃料的主要代表。生物燃料的制取方法包括酯交换、热裂解和催化加氢等方法。以油脂类物质为原料制取的生物柴油是生物质燃料发展初期的代表油料。以不可食用的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的技术可称为第二代生物柴油技术[1],从化学方法上,第一代和第二代生物柴油主要通过酯交换制取。通过热化学转化,利用热裂解技术制备生物原油,再经过提质改性得到高品质生物裂解燃油,也是获取高品质车用燃油的技术途径之一[2-3]。
(4)“工作满意度”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逻辑回归系数为-0.396,表明工作满意度对农民工返乡意愿有显著影响,对工作满意度越高,返乡的概率越低。分析原因,农民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主要以其月收入、工作稳定性反映,对其所做工作满意,能在城市生活下去,返乡意愿自然不强。
(5)“乡村政策补贴力度”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逻辑回归系数为0.410,表明乡村政策补贴力度对农民工返乡意愿有显著影响,政策补贴力度越高,返乡的概率越大。资金不足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顾虑,相关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一定程度的补贴,使农民工对返乡创业更有信心,有底气。
本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从调查问卷中筛选出表2中的12个解释变量及被解释变量进行相对应赋值后,导入SPSS数据集中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计算原理,需要对上述层次结构模型中每层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确定元素间的相对重要性。本文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计算出每个指标所得分值并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指标权重,并按照1~9比例法进行赋权,得到判断矩阵(见表4至表7)。
1.2.2 调查方法 在患者住院24 h内对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调查实施前,对参加人员进行测定量表的培训,统一操作方法和评分标准,并进行一致性测定。调查者对患者及照顾者讲解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采取自愿的原则,保证其有中途退出的权利。调查者将问卷发给患者和照顾者,请其按指导语独立完成,避免干扰,30~40 min当场收回问卷,逐项检查。有效回收率100%。
(3)“月收入水平”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逻辑回归系数为-0.541,说明月收入水平对农民工返乡意愿的做出有显著影响,月收入水平越高,其倾向返乡的概率越小。究其原因,追求更高的收入是大部分农民工离乡前往城镇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农民工在城市获得满意收入时,城市高收入带来的吸引力大于乡村吸引力,造成部分农民工不愿返乡。
5 基于AHP模型的因子权重计算
5.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本文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因子权重,首先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目标层为农民工返乡意愿影响因素A,主因素层为经济因素B1、环境因素B2、个体因素B3,子因素层为月收入水平C1、工作满意度C2、乡村政策补贴力度C3、乡村居住环境满意度 C4、乡村娱乐活动丰富度 C5、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度 C6、年龄段C7、受教育程度C8。
5.2 构建判断矩阵
(7)“乡村娱乐活动丰富度”通过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逻辑回归系数为0.303,表明乡村居住环境满意度对农民工返乡意愿有显著影响,认为乡村娱乐生活丰富度越高,返乡的概率越大。当代农民工流向城市不仅是因为物质追求,还有精神娱乐生活的需要,娱乐生活丰富度也会对农民工返乡选择产生一定影响。
表4 判断矩阵A-B层次单排序
表5 判断矩阵B 1 -C层次单排序
表6 判断矩阵B 2 -C层次单排序
表7 判断矩阵B 3 -C层次单排序
5.3 一致性检验
(1)计算判断矩阵A最大特征根。
(2)一致性检验。
(3) 一致性指标。
通过计算得判断矩阵A-B的最大特征根为λ max =3.0658,CR=0.0633<0.1, 判断矩阵B1-C的最大特征根为λ max =3.0387, CR=0.0372<0.1,判断矩阵B2-C的最大特征根为λ max =3.0291, CR=0.0280<0.1,判断矩阵B3-C的最大特征根为λ max =2.0000, CR=0.0000<0.1,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5.4 层次总排序
层次总排序见表8。
互联化、电气化、共享化和自动化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康宁以其独特的优势,应对汽车行业所面临的挑战,推动汽车产业朝着更洁净、更安全、更互联的方向发展。康宁在中国本土生产的排放控制解决方案,帮助汽车制造商满足更严格的汽油车辆新国六排放标准。康宁汽车玻璃能够打造轻量化且抗损的车窗,并实现通常只有智能手机上才有的车载显示触屏体验。
表8 层次总排序
6 结 论
根据Logistic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农民工返乡意愿主要受月收入、工作满意度、乡村政策补贴力度、乡村居住环境满意度、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度、乡村娱乐活动丰富度、年龄段、受教育程度八个因素的影响;由AHP层次分析法计算的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月收入、工作满意度、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度、乡村居住环境满意度、乡村政策补贴力度、受教育程度、乡村娱乐活动丰富度、年龄段。
7 对策建议
7.1 继续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实现创收
目前,我国在推动农村产业融合上已取得一定成绩,涌现出“企业+基地+农户”“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产业模式,让农民分享到了产业融合带来的收益。因此,应该继续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真正实现农村产业的兴旺,收入水平的提高。
7.2 加大对乡村政策补贴扶持力度,增加返乡创业吸引力
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发挥政府扶持资金作用,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施行激励机制,增加返乡创业吸引力,使农民工对返乡创业有盼头、有热情、有信心。
7.3 完善农村基层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完善农村基层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关键,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市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应该加快完善农村基层设施建设,减少农民工返乡的心理落差。
7.4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丰富农村娱乐生活
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主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注重提升农村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丰富农村娱乐生活,使农民工愿意回乡,希望回乡。
参考文献:
[1]TOLGA TEZCAN.Return home? Determinants of return migration intention amongst Turkish immigrants in Germany[J].Geoforum,2019(1): 189-201.
[2]VERA JUNGE,JAVIER REVILLA DIEZ,LUDWIG SCHATZL.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of internal return migration in Thailand and Vietnam [J]. World Development,2015(7):94-106.
[3]李强,龙文进.农民工留城与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2):46-54,66.
[4]孙小龙,王丽明,贾伟.农民工返乡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农民工的调研数据[J].农村经济,2015(10):101-105.
[5]陈锋,徐娜.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动因及其社会适应——以云南沙村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5(2):62-68.
[6]李文忠,焦爱英,何继新.农民工选择性返乡回流影响因素研究[J].调研世界,2013(9):29-33.
[7]蒋谦.四川省农民工回流意愿影响因素分析[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9.
[8]马静.安徽省回流农民工现象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9]熊智伟,王征兵.基于AHP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决策影响因子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1,31(6):246-249.
[10]仇玉娟.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6):209-212.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29.024
[作者简介] 林树哲(1997—),男,广东汕尾人,广东工业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投资学。
标签:农民工论文; 返乡意愿论文; 影响因素论文; 乡村振兴论文;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