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建议_技能培训论文

中职学校开展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继续教育论文,中职论文,现状论文,建议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1)01-0004-06

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为已结束了初始的学校教育之后走上社会的所有社会成员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广大社会成员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展继续教育,是发挥我国现有各种教育资源优势,建立起多主体多形式的教育提供方式,满足社会成员多种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各类继续教育是其重要内容。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的继续教育,从教育内容划分,有文化知识补偿教育和专门职业技能的培训。从实施目标分,有一般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岗位证书培训。从教育对象上划分,主要有为普通高中毕业生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有与企业行业合作的,面向企业职工开展的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有面向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有面向社会各类人员开展的转岗、下岗再就业培训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中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中职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功能的提升与扩展,加强中职学校开展各类教育与培训,满足社会广大成员的多种教育与培训需求,已成为中职学校的重要办学方向和内容,对此,国家也从政策制定、组织实施、条件保障诸方面建立起了一系列制度,实施了一系列工程,中职教育在我国继续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出了一定作用。

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继续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一)中职学校开展继续教育符合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发展需求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在终身学习的地位与作用,正如1999年在汉城召开的职业技术教育第二届国际大会在建议书中指出的那样:终身学习是一条有许多支径的旅程,毫无疑义职业技术教育是这个旅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职业技术教育在这个新时代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UNESCO,1999)。

中职学校开展继续教育,满足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需求,主要表现在:首先,中职学校开展的继续教育,其目的在于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个人职业学习与工作世界的结合,提高每个人的职业能力与工作水平,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次,中职学校开展的继续教育,是一种全民参与的教育活动,主要为全社会已经进入现实职业生活的成年人提供更新技能、持续提升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的教育和学习机会。第三,中职学校提供的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关注的是人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这就满足了人们终身的学习需要。第四,中职学校开展继续教育,还是一种发挥中职学校学习资源,实现社会资源最大程度共享的过程,它是学习型社会构筑不断丰富的学习资源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最后,中职学校开展的继续教育是以开放、灵活、弹性为最显著特征的,实施的各类证书培训是一种以能力标准为依据的、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教育和培训认证,这从制度和方法上不断消除了社会的学习障碍,为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开拓道路。

(二)中职学校开展继续教育,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与特点,是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整合功能,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大众的教育类型,它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消除贫困,改善社会不利群体地位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际教育组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阐述,如国际劳工组织提出职业教育和培训“需要给失业者、各种处于不利条件者接受培训的机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技术与职业教育是“促进消除贫困的一种方法”,它将成为实现和平文化、良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国际公民等诸多目标的有效工具(UNESCO,1999)。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也日益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整合功能,明确规定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特别提出职业教育还应成为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要服务于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通过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解决劳动者充分就业的要求与产业结构、岗位技术能力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要求中职教育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就业、转岗以及下岗再就业需求方面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作用。

因此,中职学校开展继续教育,实际上已经促成职业教育从正规学校教育的一个特定阶段转变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学校中的知识学习与技能培训,又涵盖在工作中的培训与提高。它不仅为在校学生提供就业技能培训,更为社会上各种不同年龄段的所有人群,包括现实劳动者和潜在劳动者,提供技术培训和终身学习的机会。可以说,通过对不同社会人群开展的各类职业教育与培训,满足其不断发展变化的就业、转岗以及下岗再就业的需求,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实施全民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大众的全体成员,特别是对各种处境不利群体,通过对其实施各种职业教育帮助他们顺利就业,解决生活困难,以此保持社会安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整合功能,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中职学校开展继续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导向

随着我国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增大,加强中职学校的继续教育功能,扩大其内容及范围,将是中职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各项职业教育政策,都已将中职教育开展继续教育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并确定了中职学校承担继续教育的功能与主要任务。一是要发挥中职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扩大中职学校的教育培训功能,增强中职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二是各类职业学校应成为技能人才的综合培养基地和就业联系最紧密的办学实体,成为社会各类人员再就业培训基地。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县、乡、村三级实用型、开放型的农民文化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办成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培训与推广、劳动力转移和扶贫开发的基地。”2004年教育部确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城乡职教资源,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稳定转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2005年11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对城乡需要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在岗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始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等。

2002年2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技工学校要按照“调整布局、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方针进行改革,围绕企业需求,拓展培训领域,改革办学机制,加大技工学校承担社会培训任务;要求技工学校成为面向社会、多元化发展的综合培训基地;提出技工学校要坚持学制教育和社会培训相结合,充分发挥综合培训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使技工学校真正办成“中国制造”的人才输送基地。

中职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逐渐成为各类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基地。“十五”期间,我国许多省市由教育部门牵头,充分利用中职学校教育资源,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民工培训和职工培训工作。如江苏省教育系统在2001-2003年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88万人次;浙江省农村工作办公室、省教育厅自2001年起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百万职工培训工程”,2003年培训119万人次;湖南省教育系统积极与其他部门合作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4年又推出了“湖南省职业院校免费培训农民工百校行动”,由学校自筹资金,每校每年免费培训农民工100人,等等。增强中职学校的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利用城乡职教资源发展多形式、多内容的继续教育,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这也是职业教育满足社会需求,顺应社会变化,构建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继续教育的成绩、特点及主要问题

(一)中职学校承担了大量的各种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在公共职业培训领域发挥出了较大的作用

1.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岗位证书培训。1996年《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对此,中职学校承担了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岗位证书培训为主的非学历教育内容,且培训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05年至2008年,中职学校承担的资格证书培训、岗位证书培训结业生数在逐年增加,与2005年相比两类培训结业生数都增加了42万人,这几年来中职学校承担的培训总量占整个中等职业教育培训总量一直保持在12%左右。2009年起,中等职业教育承担非学历教育的人数有所下降,但中等职业学校承担资格证书培训和岗位证书培训下降情况在2010年有所缓解。(见表一)

2.社会培训。技工学校承担着培养我国企业技术工人的重任,近年来,技工学校不断探索与企业人才需求和劳动者就业紧密结合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技能人才的综合培养基地和与就业联系最紧密的办学实体,形成了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为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技能培训服务的技工教育体系。技工学校开展面向社会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数量持续增长,从2005年的273万人次增加到2009年的484万人次(见表二),从2008年起,每年的培训数量都在400万人次以上。技工学校除开展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新生劳动力及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外,还承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技能培训。据统计,2008年技工院校招收了近6万名高校毕业生,强化技能操作训练,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2009年登记求职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达40万人次。

3.高中毕业生培训。1999年国家开始推行劳动预备制度,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原劳动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局《关于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意见》,要求从当年起,在全国城镇普遍推行劳动预备制度,组织新生劳动力和其他求职人员,在就业前接收1-3年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掌握相应的职业资格或一定的职业技能后,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我国每年约有400万初中毕业生和近百万高中毕业生未能升入高一级学校,他们准备进入劳动力市场必须接受相应的职业预备教育。从2006年开始,国家提出了加大对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培训与技能教育的要求。200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意见》,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培训的功能与任务。文件指出,要“动员和组织各类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面向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帮助他们学到一门或几门实用的生产、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技能”。文件规定:①各地要将中等职业学校面向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工作纳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②各中等职业学校可凭普通高中毕(结)业证书,通过注册入学方式自主招收高中毕业生(包括往届生和高中毕业进城务工人员),以就业为导向安排教学内容,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或培训。③实行学历教育的学制为一年或一年半。④可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形式,对学完规定课程,经考核合格者,发给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

近几年来,中职招收非应届初中毕业生(包括往届初中毕业生、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农村青年、农民工、退役士兵等)的人数在逐年增多。据教育部职成教司根据各地提供的招生数据汇总,从生源结构上看,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约占招生总数的85%,非应届初中毕业生(包括往届初中毕业生、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农村青年、农民工、退役士兵等)约占招生总数的15%。

(二)中职学校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主力军

2001年5月,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大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农业、劳动、教育等六部门制定的《2003-2010年农民工培训规划》,2004年3月教育部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以来,教育系统的中职学校积极参与,承担了大量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2005年共有7492所中职学校完成了992.55万人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占总培训的30.35%,校均培训约1221人次;到2008年仍有6553所中职学校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完成了878万人次的培训任务(见表三)。可以说,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中,约有一半以上的中职学校承担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并将提供培训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之一。

同时,教育系统的中职学校在教育、农业等六部门共同实施的“阳光工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据农业部统计,2005年,“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280余万人次,转移就业240万人,其中三分之一为教育系统培训机构完成,完成的任务超过30%。据农业部对14个省(区市)的统计,在确定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中教育部门管理的学校占35%,居于首位。如四川省2005年劳务输出1637万人,而各类职业学校培训农民工569.4万人次,三个劳务输出者中就有一个是在职业学校接受的职业培训,职业院校已成为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主力军。甘肃省在实施“阳光工程”中,共有35所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承担了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占培训基地的30%,培训人数达16690人,占总培训人数的26.7%。

还有,作为中职教育组成部分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方面承担了大量工作,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十五”期间,农广校招生64万人,毕业62万人;各级农广校及其1744个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100万人次,绿色证书培训和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1000万人。

(三)中职学校开展企业继续教育不多,参与企业职工培训的能力有限

职工培训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与企业需求结合承担企业职工培训任务也是中职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中职学校在做好本校学生的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外,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承担企业培训需求,也是中职学校面向社会、服务于企业发展需要的功能之一。一般而言,学校承担的企业继续教育项目有:特有工种安全培训、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操作工培训等,培训类型有:上岗培训、转岗培训、再就业培训、专项技术培训等。但是,相对企业的需求与企盼,现有的职业学校开展培训的情况有限,与企业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据化工教育行业协会2005年对全国243家化工企业及45所化工职业院校的调查数据显示,化工行业从业人员就业前接受培训比例占48.8%,未接受培训比例占51.2%,化工行业从业人员希望在职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情况是,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培训占26.1%,外语、计算机培训占13%,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占5.8%,继续教育占11.6%,而化工类职业院校开展的短期培训人数由2001年的6929人增加到2004年的47709人(见表四),培训的需求和数量在逐年增长。但有一个问题是,承担这类培训的主体是高职院校,企业需求的是能适应企业技术发展与管理水平提高要求的培训,而不是一般的操作技能培训,所以对中职学校而言,承担企业职工培训的能力有限。

(四)中职学校创新办学模式,在提升农民继续教育方面起到了龙头作用

当前,农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是农民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中职学校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开展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断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在提升农民继续教育方面起到了龙头作用。

1.以中职学校为中心,开展多方面的农民继续教育社会服务工作。教育系统职成学校建立了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信息中心、务工人员联络中心、政策法规宣传中心、教育资源整合中心、企业培训服务中心,使农民能够利用现有场地、网络等,及时了解学校就业培训、企业招工的最新信息,方便了农村劳动力的择业。为确保培训质量,职成学校联合,针对不同教育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开展培训。首先,条件好的职业学校大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如四川省建立72个省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劳务培训基地的“龙头”,带动各地职业教育学校、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培训机构共同发展。其次,把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作为农民工引导性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如四川省德阳市2000年正式启动“2112”教育富民工程,即每个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每年引进推广2个以上先进农科项目,建立1处以上实验示范基地,平均每村扶持1个示范户,培训农村劳动力达到20%以上。

2.创新培训方式,扩大中职学校服务农民继续教育的能力。针对劳务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许多中职学校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方式。如:中职学校为鼓励农村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采取“校企结合培训”、“订单培训”、“定向输出”,为他们确保培训后实现就业;为使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创造了能够跨地域、转专业、分阶段的“学分制培训”模式,形成学分互认机制等,还采取“企业+培训机构+失地农民”联动型的产教结合培训模式,以及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并举的方式,创建灵活高效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许多中职学校深入乡村调查研究,对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能状况、收入目标、求职意向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为他们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等,组织转移培训,实现他们的就业目的,促进转移就业率的提升。

3.中职学校加强新增劳动力培训,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针对农村新增劳动力,许多省(区)的劳动、教育等部门要求他们接受职业学校技能培训,职业学校要按照市场用工需求,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对家庭特别困难的转移劳动力,试行由用工单位垫付或代扣培训费的办法,保证每个农村转移劳动力不因困难而失去技能培训的机会。如江苏省农村中职学校以农村新增劳动力为重点,开展多种模式的培训,如就地转移培训、联合培训、新增劳动力培训、创业培训和网络技术及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等。

三、中职学校开展继续教育的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扩大中职教育的教育功能,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将开展各类继续教育作为中职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对此,应鼓励各类职业学校实行“一校多制”,实行职前和职后教育并举,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并举,充分发挥其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城乡待就业人员、企业职工以及农村劳动者与实用技术人才的重要作用。在广大农村地区要以县级职业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广校、农村中小学校为依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继续教育服务网络。

(一)城市中职学校要增强承担社会继续教育的功能与任务,办学要逐步向公共职业培训机构扩展,这是城市中职学校办学模式的创新,也是提高发展能力的努力方向

根据世界银行教育专家卡尔·达尔曼的观点,中国人员技能提高已超越正规教育体系,需要多渠道的教育和培训提供者。城市职业学校要适时转变办学思路与办学模式,适应工业化、现代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转变和提升职业学校的功能,除承担学历教育和新增劳动力素质提高外,大力发展短期培训,重视社会服务能力,并向公共职业培训基地转化,无疑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城市中等职业学校承担起公共职业培训的任务,将公共职业培训中的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转岗培训、适应性培训、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等作为办学的重要内容。因此,首先中职学校要成为一个多功能、多形式、多元化的开放教育机构;其次,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培训内容应根据公共职业培训需求进行调整,以贴近、实用、易懂、好学为原则,根据培训需要开发教材。

事实上,不少城市中等职业学校建立起了职业资格鉴定站,开展了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社会培训的条件和能力。如北京市将台路职业中学利用本校丰富的教学资源,举办各类职业培训班,有针对企业在职人员、下岗职工、外地进城务工人员、现役军人等方面的培训,学校具有组织学员参加技术等级证书考试、鉴定资格的优势,组织了电工、空调制冷运行与维修、汽车修理、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初、中级工资格考试,以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等,较好地完成了各类培训任务,现年培训量已达到1200人,已超过全日制在校生,办学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四川江油建材技校多年来与周边企业联系,承担各种岗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工作,学校建立起了职业技能鉴定站,承担了部分通用职业和建材特有技能的培训和鉴定任务,年创收100万元,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同时,城市中职学校在今后的发展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后续生源的严重不足。2008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2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各地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提高,学龄人口减少,中职学生的升学需求上升等现实矛盾,使得中职生源的不足问题将日趋严重。2008年北京、上海两城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70%,进入普及化阶段,伴随着学龄人口减少,许多城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出现富余现象,许多中等职校生源短缺,资源空闲,造成严重的浪费。如何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发挥职校作用成为一个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同时,职教规模的扩张使生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下岗人员培训、农民工培训、在岗人员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学生“回炉”技术培训,这些潜在的人员将成为职业学校生源的重要组成,中职学校生源多元化的发展将是必然趋势。职业学校成为公共职业培训机构,从某种意义上使得未来的职教资源空闲矛盾得以化解,同时生源问题的保证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目标任务的实现。

(二)农村中职学校应承担起农民继续教育的骨干主导作用,并构建起以县级职业学校为龙头,由乡镇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普通中小学校、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共同组成的继续教育网络

当前在农村,承担农民继续教育的机构主要是中职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农业技术推广站等,但总体上这几类机构存在着资源分散、多头管理问题,难以独立承担大规模农民继续教育的任务。特别是近些年来,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文化知识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培训机构数量在逐年减少,功能在减弱,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需求不相适应。据统计,从2001年至2007年,农村成人学校数从49.64万所减少到15.33万所,年培训规模从8732.31万人减少到4670.35万人,教职工从41.35万人减少到22.37万人。农业技术推广站作为提供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继续教育的重要机构,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良好,正式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达百万之众,其中国家一级农技人员占0.05%,省级农技人员占2%,地市一级农技人员占6%,30%多的农技人员在县一级,50%多的农技人员在乡镇和村组,构建起了农业科技推广的“金字塔”,保证了农业科技进步及有效推广,而现在也面临着“线断网破人散”的尴尬局面。据农业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统计,2007年我国县、区、乡级农技推广机构12.6万个,职工86.5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60%,农技人员接受进修培训的机会极少,2003-2007年间,参加过进修培训的仅占8.7%.其中接受过3个月以上培训的人员只占2%。据调查,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民对农业技术望眼欲穿,而河南省现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1/3能正常开展工作,1/3能做少量的工作,1/3已不见踪影。农村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影响着农民接受继续教育的可能。

农村职业学校在我国农村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20世纪80年代实施的“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统筹了农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资源,发挥农村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作用,为农村教育发展与当地经济结合,与农业发展、科技推广结合,共同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出了巨大作用。在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培养培训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农村职业学校除承担起学历教育任务外,根据农业经济战略调整和城镇化需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将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因此,农村中职学校应该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长设专业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校培训与田间培训相结合;职业培训和扩大就业相结合。农村中职学校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用工需求,开展实用性劳动技能培训;根据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和新品种推广应用要求,开展新技术应用培训;根据新农村社会文化建设需求,开展以农村政策、法律、生产、生态、经营等知识为主的乡村干部培训。如河北利用县级职教中心的资源优势,开展了“送教下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活动。在办学模式上,形成城市职校与农村职校联合办学,采取弹性学制、学分制、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开放式教育、远程教育等方法,拓宽办学渠道,增强教育活力,逐步建立起以职业院校为核心骨干,以县级职业学校为龙头,由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学校、广播电视学校、普通中小学校、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共同组成的农民继续教育网络体系。

标签:;  ;  ;  ;  ;  ;  ;  ;  

中等职业学校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建议_技能培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