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销关系看我国电视剧产业化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看我论文,产销论文,国电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视剧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公认为是“21世纪中国最后一个暴利行业”( 注:关于此方面的详细报道可搜索以下网址:http://www.culture.org.cn.)。虽然许 多大型文化公司、房地产公司及相关部门纷纷投入电视剧的拍摄和制作,使我国的影视 市场呈现出某种繁荣景象,但无论从电视连续剧的生产、消费还是产销关系来看,国产 电视剧的产业化程度都是相当低的。
“文化产业”这一名词,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尔诺(Adorno)与霍克海默(Hockheimer )在1947年提出来的(注:关于此方面的详细报道可搜索以下网址:http://www.culture .org.cn.)。如果说“大众文化”取代“精英文化”主要立足于思想层面,那么“文化 产业”取代“大众文化”则是从效益、产值等角度而谈的,它涉及许多领域,特别是经 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20世纪以来,文化和经济的一体化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大量有形 或无形的文化资源通过各种途径被转化为能带来综合社会效益的经济资源。因此,如何 使传统产业增加文化含量,如何迎接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成为摆在 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种文化形式是否属于产业经济的范畴及其产业化程度如何等,是和它的经济回报能力及回报方式息息相关的。下面从产销关系谈谈国产电视剧的产业化问题。
一、电视剧的生产问题
电视剧的生产从宏观角度可分为创作和制作两个方面。
(一)创作方面
剧本在何种程度上成为商品,既取决于市场需求,又取决于作者自身。目前,我国的电视剧剧本创作还处于市场化的边缘阶段,作者写出来的剧本是否能够成为商品并最终走向市场,销售时能得到多少回报,其价值与价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作者写出一个剧本,必然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剧本不被投资方看好,无法转化为相应的抽象劳动,其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就无法形成一致关系。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一方面对于作者来说,许多付出巨大劳动写成的剧本,要么成为废纸,具体劳动成为无效劳动;要么低价转让,所得报酬甚低。另一方面对投资方来说,他们认为目前国内成熟的剧作不多,花钱买到的剧本很少能够达到直接拍摄的程度,大多不能称为成品,其间必须经过一个再加工阶段,从而使其不愿购买或压低价格购买剧作。这是国产电视剧产业化程度较低的一种直接表现。
(二)制作方面
拍摄、剪辑、音乐合成等制作过程的产业化虽然相对好一些,但总体上也存在着与剧本创作类似的问题。特别突出的一点是,与西方同类行业相比,我国的电视剧产业缺乏实力雄厚的市场主体。进入20世纪9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媒体的兼并热潮成为世界传媒发展的趋势,其特点是规模大、范围广、跨行业甚至跨国兼并。跨国传媒不仅占领了本国国内市场,而且在国际传媒市场中也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反观我国,目前具有电视剧长期制作许可证的单位有190多家,但是年出品电视剧在150集以上的单位只有十几家,其余大都是小公司。即使把各级各类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都包括在内,具有世界性竞争能力的影视制作单位也几乎没有。总之,从生产方面来说,我国的电视剧市场仍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
二、电视剧的消费问题
收视率是判断一个剧作成功与否的硬性指标,媒体兼并大潮使许多电视台与电视制作部门不得不将如何吸引观众作为其工作重点,进而推行了种种方案,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产电视剧消费市场“大锅饭”的状态。近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出台了“港台剧退出黄金档”的规定,原因是因为它们太吸引大陆的观众,在只有有限的频道供观众选择的情况下,只要黄金时间有港台剧播放,就没有人愿意看大陆生产的电视剧,因此为了保证大陆电视剧的收视率,更为了保护大陆电视剧产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出台了上述规定。为了振兴大陆电视剧产业,有关政府主管部门甚至提出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等口号(注:详细内容 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载《人民日报》 2000年10月19日。),其意义与影响自然不可低估,关键在于这样的决定是否有利于大 陆电视剧的发展,是否有利于这一文化形式的产业化。既然肯定它是一种“朝阳产业”(注:广播影视是蓬勃兴旺的朝阳产业——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答新华社记者问,可搜索以下网址http://www.sarft.gov.cn/manage/publishfile/35/1493.html.),那么,制定合适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要比因噎废食、硬性地把港台剧驱逐出去好一些。
电视剧的消费市场涉及许多层面,观众的接受与否最为关键。“人们所需要的东西并不只是锲而不舍地追究终极的问题,而且还要知道:此时此地什么是行得通的、什么是可能的以及什么是正确的”,[1]这是传统的纸质文化被影视文化取代并成为观众的重要接受对象的原因所在。如果电视剧不能适应观众的需要,无论出台什么样的政策,都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产品的质量。
接受美学(Reception Aesthetics)认为,文学作为一个事件,其连贯性首先是以“当代和以后的读者、批评家、作者的文学经验的‘期待阈’中得以传递的”[2]。“文本的召唤结构”是决定它能否被接受者认可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达到这一点,就需要在电视剧的生产、消费过程中把观众的好恶考虑在内,并通过一定的结构技巧和艺术手段,通过文学艺术本身的象征意义,特别是通过图片、音乐、蒙太奇等现代科技手段,使剧作真正成为观众的审美客体。也只有这样,电视剧才能真正对“隐含的接受者”形成一种召唤力量,在观众理解剧作所包含的深层意图的同时,使他们与作品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三、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审片问题
审片使电视剧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一种间接关系,使影视文化产品有可能在与观众见面之前就被扼杀,这成为制约我国影视产业化进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每年所拍的电视剧大约有10000集,而播出的只占其中的50%~60%,损失之大令人触目惊心。最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出了《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涉案题材的电视剧、电影片、电视电影的题材规划审查,严格控制题材数量”(注:可搜索以下网址的相关报道:http://www.sarft.gov.cn/manage/publishfile/35/1689.html.),这一举措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片子被 停播、停拍、停止筹备,人们议论纷纷。
除了上述以行政手段影响创作环境之外,在我国,人们还习惯于把文艺看成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3],所以,古代有刘勰所提倡之“载道”文学,现代有鲁迅所说的“遵命”文学,这不能不影响到审片者的价值取向和审查标准,从而使审片机制存在误差。作为电视剧市场方向的导航者,审片者审片时体现出一些终极关怀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把审查标准功利化,若从责任或教化的角度来审视电视剧作品,可能会忽略电视媒体所特有的属性。特别是人们对“主旋律”概念的理解存在误区,机械地从题材决定论出发,把主旋律等同于宣传品,等同于政策或形势的图解,忽略了对生活内涵的审美表现,势必会对电视剧创作产生误导作用。只有在审片过程中强调把时代主流与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起来,并为两者找到一个恰当的结合点,才能有效地推动电视剧产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来看,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供需双方地位不平衡。目前我国电视台所有电视节目总利润的70%来自于电视连续剧,至于利润怎么分配,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区别非常明显。西方分配比例基本上是2∶1∶1,也就是说,按制作、播出和发行广告三者的正常投资比例进行分配,制作占50%,播出占25%,广告发行占25%。在我国,三者的关系则颠倒过来了,分配比例基本是播出占80%~90%,而包括剧本创作、影片拍摄、后期制作等在内的所有其他成员的收入总共只占10%~20%。交易额低于投资额,这是一种明显的脑体倒挂现象,这更加明显地说明我国电视剧的商业化、产业化程度是相当低的。
四、对策与建议
(一)从创作方面,通过整合创作资源、进行集团化运营,提高电视剧的产业化程度
每个编剧都有自己的强项也有弱项,这也正是好莱坞的制片商总喜欢将众多人的智慧集中在一起的原因,擅长情感戏的写情感,擅长武打戏的写武打,擅长商战戏的写商战……既避免了重复劳动、无效劳动等现象,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也正是好莱坞大片屡屡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而在我国,单枪匹马式的创作模式、物物交换式的合作关系,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严重阻碍了影视文化的产业化进程。
(二)从供求双方的关系来说,建立收费电视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的影视市场赢利模式单一,除有线电视收取低廉的费用之外,90%以上的收入依靠广告。换言之,国产电视剧的产销关系与利润来源之间并不匹配,呈现出一种畸形的脑体倒挂现象。而美国2002年付费电视收入高达1700亿美元,广告收入则为1000亿美元。在这方面,法制日报社影视中心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出的“首播剧场”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不仅拍片子、卖片子,而且买片子、播片子,并在其中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给了中国电视剧市场产业化一个好的开端,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出路。虽然我国的收费电视制度推行得并不顺利,但类似于“首播剧场”这样的经营方式改变了目前影视剧市场供求双方间地位的不平衡,值得大力提倡。
处在文化经济和媒体产业交接点上的电视剧是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对其市场发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并使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是每一个理论工作者与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无论从生产、消费还是从产销关系来看,我国电视剧的产业化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关于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呈现出理论滞后的态势,这是实践为文艺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等领域提出的现实课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