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知识认识和再现能力的培养_历史知识论文

浅谈高三历史教学中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历史论文,浅谈论文,能力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笔者近几年参加了全国高考江苏省历史阅卷点的阅卷及试卷评析工作,深切地体会到这几年高考历史科能力分比重日益加重,93年以前能力的考查一般都在总分的一半以下,94年已近总分的2/3,95年则超过2/3,达到68%。因此,高三历史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在历史教学中应当正确认识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但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的多少并不标志能力的高低,所以,教学中应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统一起来,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发展能力,克服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培养能力的倾向,同时也应克服单纯强调能力而忽视知识掌握的做法,应该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

95年新修订的历史科《考试说明》对学生能力要求的第一类即强调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这项能力要求含有两条:1.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2.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这两条概括了历史学科的全部基础知识,知识含量很高。这项能力要求实际是指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记忆是思维的基础,没有记忆就没有分析、归纳的素材,因此,记忆能力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和其他三项能力(材料处理、历史阐释、文字表达)是个统一整体。但是,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有人认为这项能力可以完全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获得,其实不然,从高考考生在历史知识的再认中出现的张冠李戴、年代混淆、地域不清、史实混乱的错误来看,培养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已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本文试就这一能力的培养方法作一浅谈。

一、指导学生从整体(结构、体系)上把握教材

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能力薄弱,重要原因是缺乏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没有建立一个符合教材要求的知识系统。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应首先从历史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讲起,讲清教材的线索和章节间的各种联系,使学生从书本的章节中跳出来,纵观全局,从总体(整体)上把握教材,使学生对散见在各章节中的知识点有个整体感。然后再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地讲清,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说透,使学生全面掌握史实、概念、观点、插图、注释和大事年表。如在复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时,首先作总体介绍:

这样教学就使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复习有个总体框架,从总体上来把握教材。另外,在讲解各段历史时,也应该首先对这段历史发展情况作总体介绍,以强化学生对该段历史的整体认识。如:

第三章 人民解放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重要原因——党的土地政策(可联系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及作用)

通过这样教学就使学生对教材有个整体的把握,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这样才能理清人类历史发展的线索,建立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使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能力的培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立体分析

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能力薄弱,另一重要原因就是不会对历史现象作立体分析。教材的编纂基本上是对历史现象进行平行叙述,但高考命题的思路是一种立体系统,也就是说,由平铺直叙变成了专题的形式。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将教材的知识联系变换情境地进行专题性的复习,这样利于学生把教材的外部联系变为内部联系,从而提高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如中国古代史,就从历代都城疆域、重要改革、重要制度、封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古代经济、民族融合和历代对边区的开发与管辖、古代的对外关系、农民起义、著名战争和战役、科技文化、帝王将相等十一个方面进行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前期,从五次侵华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四次重大斗争、晚清的政治和经济、近代前期文化进行四个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后期和现代史,从党的领导(历次党的会议、思想建设、领袖著作)、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含土地政策)、统一战线、人民民主运动、事变和惨案等六个方面进行专题复习。世界近现代史,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民族民主运动等四个方面进行专题复习,通过这样教学,就使学生对教材学习思路由平行转化成立体形式,提高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能力,从而提高了整个历史学科的能力水平。

三、指导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前后联系、纵横联系、中外联系、正反联系、图文结合。

学生再认、再现历史能力薄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掌握不住教材的内在联系,不善于联系比较,为了克服学生这一弊病,在教学中就需要十分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前后联系、纵横联系、中外联系、正反联系、图文结合。如:

内在联系:在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辛亥革命头绪多不好记,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知识内在线索表

此表线索一目了然,抓住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接着进一步分析兴中会、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及革命团体建立、同盟会、一系列起义、武昌起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之间的互为因果关系及内在联系,这样就便于学生记忆,培养了能力。

前后联系:在分别讲叙西汉经济和东汉经济时,注意把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和光武帝他们的政策措施(内容)加强前后联系比较,这样就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十五税一、三十税一、提倡节俭、减轻刑罚、整顿吏治等)弄清楚,避免张冠李戴。

纵横联系:在完成中国古代史教学后,可以指导学生编制一张封建社会简表:

通过编制简表,纵横联系,使学生形成知识的结构和网络。

中外联系: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学时,注意联系世界环境来分析中国近现代史上历史事件发生的深刻历史背景(如历次侵华战争),在复习世界近现代史时,也注意联系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事件,从世界局势中作出中肯的评价(如抗日战争),同时还注意中外重大事件之间的联系比较,如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等。这样联系教学使学生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

正反联系: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正反联系分析。一方面注意对历史人物的正反联系分析,如秦始皇、康熙帝功与过的联系分析;另一方面注意对历史事件进行正反联系分析,在讲辛亥革命时,即对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给予肯定,也对窃国大盗袁世凯种种倒行逆施的罪行予以揭露。

图文结合:在教学中注意图文结合,把知识点与图有机结合,把课本出现的具体地点结合地图讲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如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直皖奉三派军阀的控制区域、二次大战中出现的敦刻尔克、诺曼底等地点。通过图文结合教学,使学生加强了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教学实践,摆脱了学习历史知识就是死记硬背的错误观念,对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标签:;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知识认识和再现能力的培养_历史知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