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河南 郑州 450007
摘 要:“短、快、平”英语课堂教学法是一种简洁朴素、明快实用的三段式课堂教学法,为师生、生生合作搭建了平台。
关键词:“短” “快” “平” 中学英语 课堂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
“短、快、平”英语教学法是基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课堂中师生和生生快节奏的互动和交际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让学生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产生语言的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从某种角度来讲,这种课堂活动和我们目前所提及的“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短、快、平”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活动节奏更快,活动频度和广度都有所延伸,同时也更常态化。
二、“短、快、平”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1.“短”。指导入时间要“短”,语言课的学习应该有导入语,但导入时间要控制在五分钟之内。每节课开始就要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常用的方式有讲故事、一分钟讲话、游戏、复习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word spelling”常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的方法有很多,如连珠炮式地对一组或一排同学进行提问,利用“What’s the English for…?”“How to spell…?” “Can you spell…?”“What does this word mean?” 等来复习关键单词、短语或句型,或利用“action chain”和“word chain”来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short talk”又叫“short speech”。如让两名学生化妆成一老一少站在讲台上,让学生展开想象力,进行广泛交谈,然后询问:“What are they?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有的学生编成“a dialogue between a teacher and a student”,有的编成“father and his son”或者“mother and her daughter”, 也有的编成“the shopkeeper and the customer”等等。这样的场景可以稍加改动反复出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不同的对话创编。
2.“快”。指处理新知节奏要“快”,“快”即“快捷”“明快”之意。新知教学活动环节要简单化,由教师讲授新知或师生共同处理新知,时间在15分钟内。教师要恰当而不失时机地进行演示,播放录音,精讲知识点。要把握好以下几条原则:
(1)学生。①兴趣是关键。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显然,真实生活任务的关键在于所设计课堂活动要有真实生活的特征。②让学生有成功的课堂体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在课堂教学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快乐,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③模仿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大量的对话仿编、短文仿写,既降低了新知难度,增加了学生学英语的信心,又使学生通过使用对新知识有了深一层的认识。④毅力是学好英语的保证。
(2)教师。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语言学习的本质是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的过程,而这个内化过程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得出结论,使他们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个性到共性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在思考中学习语言、在运用中掌握规律。
3.“平”。“平”是指课堂训练要“平”。“平”在这里包含两层意思,既有“平常”之意,又有“公平”之意,即每节课的训练要常态化,而且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锻炼机会。这一阶段时间应占整节课的二分之一,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操练。教师要注重适时、恰当、中肯的评价,最终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使用该教学法应注意的几点
“短、快、平”教学法不是一种僵化的固定模式,它体现的是一种精讲多练的教学理念,反映的是一种方法。
1.“短、快、平”教学法的基础环节是“短”。这个“短”不是绝对的时间概念,而是对教师高标准的要求。教师不仅导入要切题、巧妙、实用,而且要提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指示学习路径,引导学生学习。
2.“短、快、平”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是“快”。教师的精讲不只包含着数量,更包含着质量,主要体现为教师要抓住知识的关节点、关键点、易错点、疑惑点等讲出知识的精华,讲得有效。
3.“短、快、平”教学法的重点环节是“平”。语言要靠习得而成,“平”就是指导学生练习要平常化、平等化,每节课都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每节课也尽可能让每位同学都有同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学习是最好的方式。
在“短、快、平”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老师们会更多地考虑课堂设计,教材整合,课堂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活动性以及目标的达成度。这样的课堂特点是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多参与;这种状况下的教与学,就会让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老师和学生都期待这样开心的、快乐的、能参与的、有收获的课堂,这样便形成了良性的课堂循环。
参考文献
[1]胡春洞 主编 《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版。
[2]何克抗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3]蔡林森《教学革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论文作者:王艳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学生论文; 教学法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语言论文; 新知论文; 都有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