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防空工程设计研究院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地震所具有的破坏性不仅对人类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而且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损失,抗震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点内容,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分析
引言
近年来,地震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还减缓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处于地震灾害多发带上,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如何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充分的认识到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并严格控制建筑抗震设计的各个要点,以便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文章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总体要求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要注意场地选择尽量避开软土、山丘、河岸、滑坡、地裂等场地。把握建筑体型,平面、立面布置尽量遵循对称、规则、质量与刚度变化均匀的原则。利用总体、楼层、构件、杆件等部位的结构延性。设置多道防线,至少两道设防分别为弹性到部分梁塑性和梁塑性到柱根破坏。加强构造措施,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可靠的连接或锚固。建筑物结构抗震性能的好坏会对建筑物周围环境以及建筑物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差,会对建筑物周边建筑行人的人身安全产生直接的威胁,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显得十分的重要。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
2.1明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概念的问题
地震的能量是巨大的几乎难于估量,即使设计很厚的钢筋混凝土墙来抵抗地震,不但劳民伤财,反而吸收的更大地震的能量,地震灾害来临更易破坏。实践证明硬碰硬是不行的,以柔克刚虽然能消耗地震的能量,但这样的建筑会产生很大的位移变形,人们生活居住也接受不了。我们通过震害调查,仔细研究建筑结构后,不完全靠计算,在建筑的关键部位加强人工干预抗震设计,并有意适当设置地震薄弱部位,消耗地震能量、拖延震害过程。
2.2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意识问题
现在不少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专业设计能力,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物缺乏足够的抗震性能,留下一定的抗震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有一些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抗震安全意识不足,建筑设计时强调、注重建筑的外观美感,轻视建筑抗震整体协调问题,也对该建筑留下了一定的抗震安全风险。所以,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继续专业学习,丰富自身的专业设计能力,要具有建筑抗震的危机意识,一定要站在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立场上考虑建筑结构设计: 并要结合该建筑的具体使用功能,这样才能设计出抗震安全、外形美观、经济合理的建筑物。
2.3重视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的规则性和对称性
对于建筑的平面和立面的布置,应该符合抗震的基本理念,采用规则的建筑机构设计方案,而对于非常不规则的建筑设计方案不予采取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规范了对平面不规则或者竖向不规则以及平面、竖向都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该采用空间结构进行模型计算。对于凹凸不规则或者楼板局部不连贯的建筑,应该使用对楼板平面内的实际刚度和强度变化符合的计算模型。按照有关的规范,对薄弱部位乘以内力增大系数,来分析弹塑性变形,而且需要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结构设计的措施。
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3.1合理选择建筑场地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受到建筑物所在地的地质情况以及地形的影响。因而建筑物在场地选择时应当见谅的避免对建筑物抗震不利的地段,如地层陷落、河岸滑坡、断层错动等地段,不管是何种情况都严禁在抗震危险地段上进行建筑物的建造。所以在对建筑物进行选址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地质勘查,对建筑物拟建地段的地形情况和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
3.2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
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建筑材料是主要的承重原料,并且材料的性能会对抗震性能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为了对建筑的整体抗震性和稳定性进行保证,就需要在材料的选择过程之中,与本地的地震史进行有效的考察,来选择合适的抗震材料。从抗震的角度进行考虑,钢结构是对于抗震材料的选择较为优秀的,在多次的地震灾害之中,钢材料表明了自身的良好抗震性能,但是刚才的造价较高,并且还具有较高的维护费用。在目前的钢筋混凝土使用之中,钢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并且价格较为低廉,经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具有一定的延伸性,所以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之中,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科学使用来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
3.3建筑结构参数计算工作
建筑结构参数设计对于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该对建筑结构需要承受的作用力进行明确、清晰的计算,同时完成对不同建筑结构类型在地震冲击力作用下需要具备的荷载作用承受参数的计算工作,模拟地震灾害发生过程中的建筑结构抗震模型,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结构的各参数进行计算,保证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各种受力参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显著的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3.4多重抗震防线的设置
通过设置多重抗震防线,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应该选择具有良好延展性的构件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同时设置其他的抗震防线,形成完整的抗震防线体系,当第一道抗震防线破坏之后,其他抗震防线发挥作用,以便于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结语:综上所述,地震的产生会对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进行抗震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和必要的。在进行抗震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结合建筑实际情况,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提高,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物对地震的抵御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不断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军.关于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探讨[J].江西建材,2014(18):11-11.
[2]王成立,谭宁希.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分析[J].城市建筑,2014(2):41-41.
[3]王骁.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4(13):203-204.
论文作者:严亮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建筑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物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性能论文; 防线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