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肌缺血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论文_欧阳旭

南华大学附属娄底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 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心肌缺血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平均分成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治疗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8.0%,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10.0%,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肌缺血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堵塞后心脏的供血与供氧减少,难以支持正常工作所致[1]。临床治疗上,主要以扩张血管、增加供血与供氧、抗血小板聚集形成板块为原则,常采用阿司匹林、倍他洛克、硝酸酯等西医药物治疗。近几年,中医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满意,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便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基于此,本文对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10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对等分组,分别给予西医治疗和中西医治疗,对比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差异显著。现在将对比结果进行如下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中相关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医诊断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临床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心悸、气促等症状。将100例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平均分成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48~77岁,平均(58.1±5.0)岁;病史1~26年,平均(9.3±3.7)年;其中,合并脑动脉硬化20例,高血压17例,高血脂症13例。观察组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48~76岁,平均(58.0±4.8)岁;病史1~26年,平均(9.5±3.6)年;其中,合并脑动脉硬化21例,高血压17例,高血脂症1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

1.2 方法[3]

西医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阿司匹林(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80078,规格:100mg*30s),100mg/次,1次/d,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生产企业: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0799,规格:5mg*25片*4板/盒),10mg/次,3次/d,口服。

中西医治疗组:西药给予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片,用法与用量同西医治疗组。中药给予黄芪注射液+瓜蒌薤白半夏汤,黄芪注射液(生产厂家: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3020999),静脉滴注,10~20mL/次,1次/d;瓜蒌薤白半夏汤药品组成包括全瓜蒌11g,半夏、薤白各9g,砂仁6g,黄酒70mL;煎煮,取汁400mL,1剂/d,分早晚温服。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心绞痛、心电图机中医症状进行疗效判定[4]。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静息心电图检查ST 段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80%,静息心电图检查ST 段上升超过1mV。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静息心电图检查无变化。总有效率 =(显效病例+有效病例)/总病例*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对比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0%;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出现恶心1例,腹泻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腹泻3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所示。

3 讨论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不断发生改变的过程中,冠心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冠心病心肌缺血是诱发心肌梗死、造成猝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及时、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方能恢复心肌的血氧供应。西医学在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治疗上,常用阿司匹林与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治疗,以扩张冠状动脉,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肌耗氧,改善心绞痛。其中,硝酸异山梨酯片的主要作用是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外周动脉与静脉,将血液阻流于外周,以预防或改善心肌缺血症状。而中医学在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治疗上,主要应用行气活血、温阳化痰的药品进行治疗[5]。瓜蒌薤白半夏汤不仅芳香温通,也具有活血化瘀、祛痰宽胸等作用,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急性心肌缺血,降低血脂。

本研究应用黄芪注射液与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阿司匹林与硝酸异山梨酯片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单纯应用阿司匹林与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由此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控制冠心病心肌缺血病情,不良反应情况轻微。

综上所述,冠心病心肌缺血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静,邢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4(36):163-164.

[2]丁现琴,郝军生.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4(31):187-188.

[3]历红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4(5):106-107.

[4]热萨莱提•艾萨,塞亚古丽•努尔你牙孜.中西医联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16):113-114.

[5]杨玉梅.中西医联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性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7):10-11.

论文作者:欧阳旭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  ;  ;  ;  ;  ;  ;  ;  

冠心病心肌缺血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论文_欧阳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