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雄:看约翰183;多尔_软银中国论文

周志雄:看约翰183;多尔_软银中国论文

周志雄——向约翰#183;多尔看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约翰论文,多尔论文,周志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是个会让你有点吃惊的人物。

他笑起来,显得那么无邪,那么开心,仿佛是个毫无城府的小孩子。笑容一旦收敛起来,神情突然变得严肃,眼神则犀利深邃。

他会直接把深色的西装套在休闲的黑色T恤衫上来接受拍照。他很健谈,会敞开地分享他对行业的看法,但一旦涉及被投资企业和个人生活,他则三缄其口。

他从小就吃素。一串佛珠手链会和他的手表同时出现在左腕上。更多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他骨子里的某种激情。这种激情无关金钱欲望,而有关他的理想。实现的路径就是不断地扶持出伟大的企业,创造一个个产业,从而塑造出一个伟大的VC品牌。

他最爱谈的还是他自己对VC产业的判断和想法。

他就是周志雄,被同行喻为“鹰眼”、“男枭”,敢于投别人不敢投的企业,并获得超额回报的人。他这种独特的投资眼光被全球最顶尖的风投公司KPCB相中,于2007年4月,成为募集金额3.6亿美金的凯鹏华盈(KPCB中国)基金的创始合伙人之一。

“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来考虑由谁来领导中国的基金,最后我们找到了Joe Zhou和Tina Ju(汝林琪),这才是最重要的。”2007年4月,“创投教父”约翰·多尔如此解释了KPCB的姗姗来迟。约翰·多尔是KPCB的管理合伙人,Google、SUN、康柏、亚马逊、网景、AOL、赛门铁克等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公司都出自他的点金之手。

而Joe Zhou即周志雄,约翰·多尔是他的心目中的偶像。周对于在中国为KPCB建立一流品牌毫不担心。

或许,你该觉得周志雄有些太过自信。

周志雄有其骄傲的资本。他是中国VC业单笔投资金额最大的人,也是投资总额最多的人之一,其投资总额超过3亿美元。他主持投资和管理的项目有盛大网络、橡果国际、全美考试教育技术服务(ATA)、银联商务、上海银商资讯、世芯电子、北京移数通等数十个项目。

以其代表作盛大案子为例,从进入到退出的18个月里,这个投资4000万美元的案子,带来了5.6亿美元的回报,回报倍数为14倍。这在平均回报期长达5年-7年,5倍回报就算不错业绩的风投领域,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盛大更是在中国创造了一个行业。“如果陈天桥肯听取更多我们的意见,我相信盛大应该比现在更成功。”周志雄坦言。

在投资盛大案子时,年届40的他开始学习玩游戏,通宵达旦研究游戏,近20个月都泡在盛大,同盛大高层讨论战略发展方向,并帮助其设计管理架构、员工期权。当盛大同其所代理的韩国游戏开发公司发生纠纷时,周志雄和他的同事们又多次将矛盾的双方拉到谈判桌前,并最终促使双方的和解。

最重要的是,周志雄所投案例无一是跟风之作,乃由其一个个从“冷门”中挖掘出来。橡果国际的创始人杨东杰曾经多次遭到风险投资商冷遇,他们认为橡果不过是个过时的电视购物公司。周志雄却发现在中国网络渗透率与电视渗透率存在巨大差距下,它可能成为新品牌销售的一个绝佳渠道平台,并迅速做了投资。

美林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邱文友评价周志雄说:“Joe是在VC界脱颖而出的、不可多得的人才,同时具备投资家和创业者的素质”。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Gary Rieshel认为:“Joe对投资的看法是独到的,他投资的案子都相当不错。”

雄心壮志

45岁的周志雄已不愿再提成盛大,橡果因为那是太旧的故事。”

若非如此,周志雄或许会提早加入KPCB。2005年,约翰·多尔刚来中国“猎”人时就曾找到周志雄。“我说我不能来。”周志雄当时拒绝了KPCB。他的梦想是做中国自己的KPCB,理由是:“中国今天的格局有可能像30年或40年以前的美国一样,我们和IDG VC、鼎辉等基金都有机会成为中国的Sequoia(红杉)和KPCB”。

这个“我们”是指软银赛富(SAIF),当时周志雄是软银赛富的合伙人。软银赛富虽然带有软银二字,但却是相对独立的基金。2004年,阎炎、周志雄和羊东等原软银亚洲管理团队在原软银亚洲信息基础设施基金的基础上,通过募集第二只基金实现了独立,软银亚洲的名字随即被赛富投资所取代。

这种“独立”从某种程度上也标志着中国本土VC团队开始以独立身份登上舞台。谈及这种变革,周志雄对《中国企业家》记者评价道:“2005年是中国VC行业的分水岭”。

在周志雄看来,2005年之前,中国活跃的VC大部分或者是隶属于大企业的VC机构,或者是单一投资人出资的基金。这种风投基金通常要为企业的某种战略利益服务,出资人会影响具体的投资项目。在这些机构中,基金管理者没有很大的自主权,投资项目也通常采取团队分工制度,一个投资案子,从拿项目到签合作协议、分批投钱,投钱后的管理等诸多环节,通常是每个环节都是一拨人在做,没人贯穿始终的负责。

周志雄认为这种组织架构的弊端是:“在这个过程中,谁都可以说这个案子是我做的。做砸的话,也可以说跟我没关系。后面执行的人可能抱怨,这找的什么破案子。拿案子来的人则会说,我拿来好好的,被他们做砸了”。

这种没有什么责任的投资机构并不是周志雄所喜欢的。这个生于1962年,17岁就考上大学的青年人,深受上个世纪70年代的英雄主义情结影响。

1995年,正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做技术主管的周志雄遇到了UT斯达康的创始人吴鹰,周志雄被吴鹰的梦想所激动,他很快回国加盟了软银投资的UT斯达康,担任负责投资和外部合作的副总裁。此后,周志雄加入了软银中国创业投资基金,负责北京项目,这个平台让周得以开始VC的职业生涯。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破灭之后软银和思科合作的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成立,考虑到软银亚洲是个更独立的风险投资机构,一直渴望大显身手的周志雄加入了软银亚洲。后来,为了争取更大的自主权,又有了前述的软银赛富的成立。

在软银亚洲一期,周志雄参与投资的项目累计一亿两千三百万美元,在软银赛富,又主持投资了十余个项目,累计超过两亿美元。这些数据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周志雄所做的事和他的自主权。

2006年末,周志雄离开了软银赛富。有业内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软银赛富众多的投资案中,周志雄主持投资了一半左右的案子,花费了不少心血。赛富二期基金是一个封闭期十年的基金,时下基金才运作两年就离开,周在经济上应该是损失惨重。”

周志雄离开,是因为他不想再仅仅做一个挣大钱的VC。他骄傲地表示:“伟大的VC一定会从一个产业的高度来考虑投资,不一定要是大手笔,不一定高回报,但要敢于投资新的领域,扶持新的产业发展。如果一个产业因为一家VC的投资而变热,继而变成熟,那这家 VC就是伟大的VC,对我来说,最有成就感的莫过于我投资的企业由于我们的投资而对整个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据知情人透露,周志雄的这种雄心在其前东家比较难实现。立志要做亚洲最大风险投资商的软银赛富,现在的轨道已偏向PE(私募股权基金)中的GROWTH FUND(成长基金),更看重短期回报,也是投资比较成熟,金额尺寸比较大,回报周期比较短的企业,而不是处于创业初始阶段的企业。

周式风格

当周志雄在理想与现实间踌躇时,KPCB再次向周志雄敞开了怀抱。

KPCB投资的案例大多以小搏大,通常都是在企业创业早期开始投入数额不大的几百万美元,而且投资的企业大多是对产业有重大突破的企业。这很符合周志雄的投资想法:“我希望做的是,时间略微长点,倍数稍微高一点,特别有意思的案子。”

周志雄一直在努力寻找类似的能让他兴奋起来的案子。但有很多案子他甚至看都不看,这些案子通常是创业者把国外的商业模式拿到中国拷贝改良下,或者看见什么热门就拷贝同行,属于可以归为某一类的非原创性案子。比如曾经火爆的视频网站,周志雄就一个也没看,他的理由是:“短期内,如果一个东西突然特别热,通常冷下来也会很快。”

周志雄偏爱冷门行业和低调企业。这种观点同约翰·多尔很相似。后者把自己近30年的风投经验进行过总结:“Dare to be great,dare to be alone(勇于伟大,勇于孤独)”。他也将这句话送给周志雄。

有时,周志雄甚至会根据自己对产业的判断,攒出一个项目来,他将之称为:“Roll Up”。比如ADU(爱迪友联)项目,就是周志雄将13家很强的地方网络营销企业联合起来组建的新公司。周解释这种好处:“原来是一堆小公司,合起来就是一个大公司。”这种大公司在产业里不但拥有话语权,也创造出了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攒出来的案子,外界通常看不懂。周志雄却得意地将之比喻为下棋:“下一步好棋,要能看前几步是会有很多布局的。局布得好的话,对方是看不出你用意的。”离开软银赛富后,周志雄留下好些没下完的棋。他有点担心这些棋局没有人继续下,他略带遗憾。

而当整个行业都存在争议,却同时有赚钱机会时,周志雄则会思考,VC进入能不能改变这个行业。比如,电视购物行业存在很大争议,现在依然有很多风险投资在抢着进去,率先投入过这行业的周志雄则已撤退出来。

“这个行业,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两个东西。一个是你的判断,一个是行业里的声誉。”周志雄略显自傲地说道。

“一个企业家要把企业从小做到大,太不容易了。好的投资人会帮企业家很多忙,也在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声誉。一个案子会跟你一辈子”,他有些激动地告诉记者:“声誉是怎样来的?是你的做事方式。跟你一起合作的,他们最清楚谁是帮了他的,谁是关键时刻需要帮忙的时候,把门给关上的。”这跟周志雄的一贯做人原则有关。当他在大学时,是那种大家需要划船,他就一早起来为全班同学排队买票的那种人。

现在,周志雄不可能再像在软银赛富时那样,同时出任14个企业的董事。但是,他依然会在关键时刻帮助企业。有被投资的创业者如此评价他:“Joe有他的一套办法。他非常知道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感情方式,能让大家接受看起来很难接受的事。这挺不容易的。”

周志雄坦言:“007最新电影里有个情节,他追击逃犯,一个人在高高的吊车上跳来跳去,他必须判断好走几步再跳。否则就会摔下去。现在的创业者也是如此,一个判断错误了,就可能完了。我的任务就是帮他避免失误。”

尘埃落定后

加盟KPCB后,周志雄会将其强烈的个人标签变成凯鹏华盈的风格吗?或者将KPCB美国的工作方式搬到中国来?

周志雄并未正面回答。“在KPCB中国我们有4个合伙人和一支10多人的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重要的是要有共同的目标和视野。你看在中国做的比较成功的风险投资,像IDG,以前没有做过风险投资。像鼎辉,他本来是做投行的。中国最能折腾的这帮人全都是(过去)没做过的。”周志雄的这种本土精神正是KPCB所看重的。KPCB合伙人鲍康如在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已经在硅谷开展风险投资业务35年,但进入中国市场后将失去这一优势。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曾经在中国本土获得成功的投资者。”

这种自主思维也是周志雄一贯的风格。他希望和其他三位合伙人一起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战略。在他看来,中美环境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VC业目前没有特别惊人的巨大回报。美国几乎每个成功的基金都会有非常惊人的回报。KPCB投资Google的回报是在一个一千多万美元的基数之上拿回了300多倍的回报。就这样一个投资,拿回来50亿美元,在中国还没有这样的案子。美国的并购市场也相对活跃,Youtube可以天价卖给Google,中国则不具备这种并购市场。”据此,周志雄认为美国的风险投资可以承受更大的失败风险,投资的时间也可以高达七年。而在中国,失败率则不能高于20%,等待的时间也不可能太长,最多也就是三五年。

战略也是周志雄加盟凯鹏华盈5个多月来思考最多的。他认为现在中国的风投行业资金太多,导致的负面作用是很多人会盲目地抢项目。“当尘埃落下时,那些有战略有想法而且坚持下来的基金就会成功。”不过,关于凯鹏华盈具体的战略,周志雄并不愿意多说,他只是透露:“会偏向TMT产业以及清洁能源、医药和消费者领域,有一定的技术和市场门槛。”

标签:;  ;  ;  ;  ;  

周志雄:看约翰183;多尔_软银中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