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培养;教学;审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可见审美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审美情趣的萌芽期和形成期。在这个阶段,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通过语文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完善,为其日后构建良好的人格心理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从语文中感受到的美,能够激发小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激发他们对语文课程的热爱。
一、在识字教学中领略文字美,感受中华民族的创造智慧
汉字是充满智慧的语言符号,它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汉字的音美、形美、义更美。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民族的创造智慧。
有趣的汉字有趣地学。运用多元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巧学汉字,爱学汉字,热爱祖国文字。我们可以采用情境识字、看图识字、听故事识字、物体动作识字等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音、形、义的整体美。巧用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古人的造字方法分析各种各样的字,让识字教学不再枯燥无味,学生学得兴味盎然。引领学生利用词语的结构特点感悟词语的多样美和智慧美。如:改变了顺序的词语“光亮——亮光”“球拍——排球”;两个字的意思相同的词语“甘甜”“冰冷”;意思相近但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语“夸夸其谈——侃侃而谈”“足智多谋——诡计多端”。
二、在朗读教学中再现语言美,培养语感审美能力
朗读是通过声音创造形象再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具有美学价值。我们语文书上的文章体裁多样,语言文字精炼优美。不同文体的文章,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悲哀的,欢快的,从容的,沉郁的,亲切的,严肃的等等,这些感情都是以文字为载体呈现出来。教者就要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朗读的外部表达技巧,如语阶、语速、语气、停延等技巧,让声音里有画面,画面里有情感,再现语言美,进而培养语感审美能力。
音乐是用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通过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来打动、感染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配乐朗读,巧借音乐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把文章读得有声有色。朗读慷慨激昂的文章可配上一些节奏明快、气势磅礴的音乐;写景的文章可配与舒缓的音乐。音乐声响起,学生朗读的情感自然就流露出来了。例如指导朗读《小草之歌》这篇课文,我挑选了音乐《春野》辅助煽情,再辅与一些恰如其分的肢体动作,学生读起课文来特别投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阅读教学中探究情感美,受到高尚情操与审美情趣的熏陶
语文本身是一个美的所在,一个个汉字,一篇篇美文,构筑了一个个精美的世界,我们的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通过优秀作品的教学,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品德熏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在教学中,教者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去探究作品的情感美。如S版四年级下册《走进丽江》一文,写的是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作者传达的也不仅仅是视觉意义上的景观的美丽,而是于景色之中蕴涵的情感和思想。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重点词语和文段,去思考,去感悟,想象古代这茶马古道的繁荣景象,感受古人建城的智慧和大自然的神奇,领悟到作者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情感。
一些词语在句中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时,有时会忽略不该忽略的词语。一些语句运用不同的语气,表达的效果截然不同。采用对比读,凸显特征,能让学生体察一些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或作用,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
例如,《麻雀》一文中有一处描写老麻雀从树上飞落下来的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我把此句换成“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落在猎狗面前。”让学生先自己朗读对比,读后说说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否一样,自己喜欢哪一句,喜欢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比较朗读,学生领悟到句中“像一块石头似的”更能表现出老麻雀落地速度之快,动作之猛,救子心切。从而也体会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把事物描写得更形象、生动,突出特点。在《蒲公英的梦》一课中蒲公英对椰子树伯伯说:“椰子树伯伯,如果人们不乱排放废气,不制造噪音,不污染水源,不乱扔垃圾,我们不就可以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吗?”这个句子里不仅使用了关联词“如果……就……”,还运用了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蒲公英的美好希望。教学此处时,我把这组关联词挖空掉,把这反问的句式改成陈述句,让学生通过反复比较朗读,说说哪种表达最能表现蒲公英对改善环境的殷切希望。从而体会到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四、在习作教学中育真人,作美文,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基于生活,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我们在习作教学中既要能促进学生发展思维和语言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素养,育真人,作美文。
防止学生写出假大空的话,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练就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留心身边的一景一物、好人好事等,用心体验、用心感悟、用心品味。要求学生博览群书,遇到好词好句要记录于本,熟记于脑,活用好词佳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敢写眼中所见、心中所想,讴歌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消除对习作的畏惧情绪。指导他们运用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去书写不同体裁的习作。肯定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对无病呻吟的习作予以指正。充分利用班级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佳作,或者帮助学生把佳作邮寄到报刊争取发表,激励学生敢写真话,能写美文。
结束语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但使学生获得愉悦感,还能形成学生美的人性、美的心灵。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通过语文课程对学生进行美育我们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研究性学习与审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2.《小学语文朗读实践与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
论文作者:江辉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0
标签:学生论文; 汉字论文; 词语论文; 美育论文; 教学中论文; 情感论文; 语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