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增长不平衡的实证分析_贡献率论文

中国产业非均衡增长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中国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走非均衡增长道路来发展经济,使工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有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基础设施部门,如建筑、运输、邮电、能源、原材料和农业等部门短缺的现象不容忽视,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本文通过中国各产业1978~1995年的经济数据,通过过程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中国各产业在这18年中对实际国内总产值增长量的贡献率和非均衡的变化情况。在整体上指出加工工业严重超前发展,而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农业成为瓶颈行业的状况。

一、过程分析

下面先看一下各行业实际产值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量的贡献率(表1)。

用1代表农业,21代表工业,22代表建筑业,31代表运输邮电业,32代表商业,33代表非物质服务业(是除去前面几个行业剩余的行业)RGDP[,ij]为各行业实际产值,不变价格定在1978年,RGDPS=∑RDGP[,ij]为各行业实际产值之和,表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RGDP[,ij]-RGDP[,ij](-1)

S[,ij]=─────────────为第[,ij] 行业对实际国内生产

RDGPS-RGDPS(-1)

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表1是各行业S[,ij]和1978~1995 年各行业的平均

RGDP[,ij](95)-RGDP[,ij]

(78)贡献率,其中平均贡献率为───────────────

RGDPS(95)-RGDPS(78)

表1 1978~1995 年各行业实际产值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量的贡献率

年份

S[,1]

S[,21]

S[,22]

S[,31]

S[,32]

S[,33]

1979

0.23 0.51 0.01 0.050.09 0.11

1980 -0.05 0.74 0.13 0.04

-0.01 0.16

1981

0.34 0.16 0.03 0.020.39 0.06

1982

0.33 0.29 0.02 0.060.04 0.26

1983

0.20 0.39 0.06 0.040.16 0.15

1984

0.22 0.42 0.03 0.040.12 0.17

1985

0.03 0.55 0.06 0.040.19 0.12

1986

0.08 0.47 0.07 0.060.12 0.19

1987

0.08 0.50 0.07 0.040.12 0.19

1988

0.04 0.59 0.03 0.050.13 0.15

1989

0.13 0.57-0.09 0.05

-0.22 0.56

1990

0.36 0.43 0.01 0.11

-0.12 0.21

1991

0.04 0.66 0.04 0.050.04 0.17

1992

0.05 0.66 0.05 0.030.07 0.13

1993

0.05 0.69 0.05 0.040.04 0.13

1994

0.04 0.73 0.04 0.030.05 0.11

1995

0.05 0.71 0.04 0.040.06 0.10

平均值 0.09 0.61 0.04 0.040.07 0.15

注:由《中国统计年鉴》各年算出。

从表1中,我们得到各行业贡献率的一些变化情况:

1)在1989,1990年,各行业有较大的波动。

2)在80年代初,由于率先在农村实行改革政策, 使农业产值有较大提高,从而使S[,1]较大,而其他行业S[,ij]较大。

3)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农业的贡献率不断下降。

4)工业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在1995年S21达到0.71,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因素。

5)建筑业、运输、邮电业、 非物质服务业的贡献率不断地平稳下降。

6)商业的贡献率在80年代初有上升,但从80 年代后半期开始不断下降。

7)从1978~1995年,平均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是:工业、 非物质服务业、农业、商业、运输、邮电业和建筑业。

下面从各行业的实际价格指数看中国非均衡增长的变化情况。 记PGDP为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PGDP[,ij]为各行业平减指数。 记P[ ,ij]=PGDP[,ij]/PGDP是扣除通货膨胀后各行业的价格,称为行业的实际价格。表2是各行业1978~1995 年实际价格指数和平均实际价格指数。其中1978~1995年平均实际价格指数是各年的几何平均值。下面对各行业实际价格指数进行微观分析:

在经济中,各行业是相互联系的,一个行业的产量增长除了给别的行业提供供给外,还对别的行业提出需求,这就是所谓“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当各行业均衡发展时,各行业的供给与需求变化一致,使实际价格不变;当某超前发展行业增加产量时,本行业的供给变化大于别行业对本行业需求变化,本行业实际价格下降;对别行业的需求大于别行业的供给, 从而使别行业(特别是瓶颈行业)的价格上升(图1)。

表2 1978~1995年各行业的实际价格指数

年份

P[,1]

P[,21]

P[,22]

P[,31]

P[,32]

P[,33]

1978

1.00 1.00 1.00 1.001.00 1.00

1979

1.13 0.98 0.99 0.960.74 0.98

1980

1.19 0.94 1.02 0.970.70 1.02

1981

1.23 0.93 1.02 0.960.63 1.05

1982

1.17 0.86 0.98 0.890.43 0.97

1983

1.28 0.92 1.09 0.970.44 1.07

1984

1.27 0.90 1.10 0.990.62 1.06

1985

1.25 0.85 1.08 0.990.93 1.06

1986

1.26 0.86 1.12 0.980.87 1.07

1987

1.33 0.83 1.14 0.970.89 1.03

1988

1.38 0.81 1.15 0.930.97 1.01

1989

1.36 0.80 1.13 0.971.02 1.06

1990

1.42 0.77 1.15 1.230.85 1.06

1991

1.37 0.73 1.16 1.271.12 1.03

1992

1.33 0.72 1.24 1.271.20 1.07

1993

1.32 0.72 1.48 1.251.11 1.08

1994

1.46 0.70 1.43 1.211.13 1.08

1995

1.49 0.69 1.37 1.181.16 1.09

平均值 1.29 0.83 1.14 1.050.84 1.04

注:由《中国统计年鉴》各年算出。

从表2和微观分析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1)工业实际价格指数小于1,并且不断下降,P[,21](95)=0.69, 可知工业是超前发展行业,且超前程度在加深。

2)农业、建筑业实际价格指数大于1,且不断上升,P[,1]( 95) =1.49,P[,22](95)=1.37。可知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农业是瓶颈行业,且短缺程度加深。

3)运输邮电业实际价格指数从1978~1989年接近1,但在1990年价格放开,一跃上升到1.23,并一直保持这水平。

4)商业实际价格指数在80年代上半期前小于1,并不断下降,但从中期开始上升,并在1989年超过1。对商业而言,80 年代初普一度超前发展,但随后逐渐变为短缺行业。

5)非物质服务业实际价格一直在1左右平稳变动。单从上面的数据,并无发现非物质服务部门有超前发展或短缺现象。

6)从1978~1995年,中国经济是沿着非均衡道路发展, 且非均衡程度在加深。

二、回归分析

下面用回归分析方法,从整体上分析产业的非均衡性。

RGDP[,ij]

设SRGDP[,ij]=──────表示为第[,ij]行业实际产值占实际国

RGDPS

内总产值份额。

PGDP=11.05SRGDP[,21]-22.58SRGDP[,22]- 100.81SRGDP[ ,31] + 14

(15.51) (-2.68) (-11.98)

.55SRGDP[,33]

(6.89)

R[2]=0.79

DW=1.87 SE=11.54

PGDP=-1135.82+390.50ln(RGDP[,21])-116.62ln(RGDP[,22] ) - 209

(-19.48)

(11.66) (-4.29)

.48ln(RGDP[,31])

(-5.00)

R[2]=0.99DW=1.48 SE=8.72

PGDP=67.93+0.03RGDP[,21]-0.13RGDP[,22]

(22.21)

(12.75) (-3.61)

R[2]=0.995 DW=1.25 SE=4.74F=1610.15

上述这3个回归方程,函数形式不一样,但结论基本一致。RGDP[ ,21],RGDP[,33]对平减价格指数影响为正。RGDP[,22],RGDP[,31]对平减价格指数影响为负。从上面微观分析可知,短缺行业实际产值的增加,减缓了短缺行业供不应求的情况,从而降低了价格水平,而超前发展行业实际产值增加加剧了短缺行业市场供不应求的程度,从而使价格水平增加。因此,从回归分析得到:①工业是超前发展行业,其中1 个回归方程显示了非物质服务业超前发展的迹象;②建筑业、运输邮电业是瓶颈行业。

设DRGDP=RGDP-RGDP(-1)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量, 用各行业滞后1年的实际产值作为供给因素,对国民总产值进行回归分析。 去掉1991年数值(由于各行业滞后1年,实际上是去掉1990年数据, 1989,1990年各行业有较大波动)。

DRGDP=-2866.63+3.26RGDP[,1](-1)-0.97RGDP[,21](-1)+12.66RGDP[

(-5.20) (4.50) (-3.02)

(3.19)

,22](22)+6.93RGDP[,31](-1)-6.50RGDP[,32](-1)

(2.12)

(-5.35)

R[2]=0.94DW=2.00 SE=177.36

由回归得:RGDP[,21],RGDP[,32]的系数为负;RGDP[,1],RGDP[,22],RGDP[,31]的系数为正。

由微观分析知,在非均衡经济中,存在着超前发展行业的产品积压和短缺行业的供不应求,当超前行业增加产量时,会增加这种不均性。从而造成生产低效率,减慢经济增长速度,而当短缺行业产量增加时,效果则相反,因此RGDP[,21],RGDP[,32]为超前发展行业。RGDP[,1],RGDP[,22],RGDP[,31]为短缺行业。从而得出如下政策结论:从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以工业为超前发展行业,以建筑、运输通讯、农业为短缺行业的局面,为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应增加各短缺行业的投入。

从1978~1995年我国各行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和价格指数及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工业是超前发展行业,并且超前程度在加深,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农业是瓶颈行业,并且短缺程度在加深,商业曾一度超前。但从80年代开始已变为短缺行业,对非物质服务部门除了其中1 个回归显示超前迹象外,其他分析并无明显超前或短缺现象。当工业超前发展时,会对别的行业造成需求压力,而在这些行业严重滞后发展时,这种长期的供不应求状况会导致结构性和整体性通货膨胀。由于超前行业的产品积压和短缺行业产品的供不应求,会造成生产的低效率。因此,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高效、稳定发展,应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建筑、运输邮电、农业等瓶颈行业。

本文1998年6月2日收到。

标签:;  ;  ;  ;  ;  ;  

我国产业增长不平衡的实证分析_贡献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