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治学学科70年发展研究-历程、成效、问题与建议论文

四川省政治学学科70年发展研究-历程、成效、问题与建议论文

四川省政治学学科 70年发展研究
——历程、成效、问题与建议

廖冲绪 1 廖子夏 2

(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2.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72)

摘 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政治学经过70年的建设和发展,在知识增长、学科建制、知识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对标国内一流政治学学科建设,仍然存在不小差距。未来四川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应该确立“有队伍、有成果、有平台、有质量、有影响”的发展目标,围绕基础理论研究、学术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布局、学科方向凝练等方面,进一步聚合全省政治学教学和研究力量,力争推出能够代表四川省政治学研究特色和研究水平的高显示度学术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发展贡献四川智慧。

关键词: 四川哲学社会科学;政治学;发展历程;发展成就;发展对策;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政治学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我国最早于清末民初(1899年)在京师大学堂(即北京大学的前身)开始将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设立并开展教学研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照搬苏联的模式,政治学被当作是“伪科学”,被马列主义理论所替代。1952年,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大学中的政治学系被正式取消。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这一漫长的时期中,虽在少数大学里短暂设置过“政治学系”或“国际政治系”,但并不存在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政治科学。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明确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需要赶快补课”,在此指示精神的指导下,政治学在我国恢复设置,并得以迅速发展。目前,政治学已成为我国的基础社会科学门类之一,学科建设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第一,在学科设置方面,政治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地位已得到确立,被编入国家的一级学科目录;第二,在机构设置方面,从中央到地方,相继设立了许多综合性的或专门性的政治学研究机构;第三,在政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形成由学士、硕士和博士组成的完整政治学人才培养体系,并设有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第四,在科学化方面,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比较明确,政治学独有的概念系统和方法论系统初步形成,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第五,在应用研究方面,政治学者开始积极地参与各级政府的对策研究,更多地承担党政职能部门委托的课题研究,成为决策咨询系统的重要成员;第六,在国际交流方面,政治学基本上已经完成从敏感学科向常规学科的转变,全方位对外开放,包括邀请国外政治学者来华讲学、国内政治学者到国外访问和参加国际会议、海内外学者合作从事政治学研究、国内外大学联合培养政治学研究生等等;第七,政治学的学术共同体开始形成,“中国政治学会”等专业学术团体相继建立,各种政治学专业论坛、专业期刊和同人组织大量出现。

作为社科大省,我省的政治学学科建设是全国的政治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历程与全国政治学学科建设历程相一致。在建国70周年之际,对我省的政治学学科建设做一个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和深入探讨,对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理论自信,增强政治定力,努力打造全省性学术共同体,把我省政治学建设成为国内外学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强势学科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四川省政治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四川政治学学科发展

早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曾颁布《钦定学堂章程》,提出建立学堂和国民通识教育体系,同时提出要设立政治科,且将其订为学堂政法科下与法律科并列的一门学科。1906年,由四川总督锡良在原“课吏馆”(又名仕学馆)基础上创办了四川法政学堂,并设立了政治科。但与当时法政学堂的典范——京师法政学堂相比,四川法政学堂在成立之初,并不具备完备的分科体系,政治科的学科特点并不鲜明。

(3)夯击沉管时,当桩的倾斜度超过1.5%时,拔管填孔重打,出现桩孔斜移、桩靴损坏等情况,及时回填挤密重打,成孔拔管后应及时检查桩尖。

民国初年(1912年),教育部颁布《专门学校令》,改清末学堂为学校,规定“专门学校以教授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宗旨”,四川法政学堂改为四川法政学校,政治学步入专门教育阶段。在成立新的四川法政学校之后,也对学校的相关课程进行了重新调整和设置。1912年11月公布的《法政专门学校规程》,开始涉及政治或政治学的内容,在政治科中第一次出现“政治学”及其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宪法、行政法、政治学、国家学、国法学、政治史、政治地理等。此外,还有选修课政党史。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各校虽因情况各异,但课程设置却大致相同。1915年,四川法政学校在四川省学校新定名运动中改称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按照教育部规定,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以养成法律政治经济专门人才为宗旨”,并设政治、法律、经济三科,本科为主要建制。

作为地方性的法政教育学校,从四川法政学堂到四川法政学校各时期,学校的教员和学员几乎都为四川籍,凸显了早期四川政治学教育的地方性特征。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法政专门学校逐渐演变成为各大学的法学院或者独立学院的法学系。1927年,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校连同四川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四川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四川公立国学专门学校五大专门学校组建成为公立四川大学,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即成为公立四川大学的法政学院。1931年,公立四川大学、国立成都大学和国立成都师范大学三校合并组建国立四川大学。1933年,国立四川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和法学院,政治系即法学院三大系之一。1938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执行比较统一的课程标准,在文、理、法三学院中,开设了政治学课程作为学术共同的必修课程。但是,各大学因受独立办学思想影响较大,在课程设置上各具特色。1943年的四川大学,政治学课程除了中国外交史,还有各国政府及政治、中国行政学、西欧政治思想史等。到1949年中国解放前夕,在全国200所高等院校中,约40所院校设有政治学系,国立四川大学则为其中之一。

(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四川政治学学科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基于对当时国内外局势的判断,我国确立了“向苏联一边倒”决策部署。“这是一个对中国政治学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政策定势。”直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政治学研究在总体上呈现出模仿前苏联政治学—法学的特征。1952年我国高等学校院系进行调整,全面取消了政治学系科。和前苏联一样,关于国家问题、中国宪法、比较宪法、西方议会政府、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以及国际法等课程,都放在大学法律系里讲授。尽管政治学的相关课程并没有完全取消,但是政治学在当时已经不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就我省而言,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四川大学法律系、政治系连同重庆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等校的法律系和政治系并入西南革命大学总校,组建为革命大学一部政法系,1953年成立西南政法学院。学院成立伊始设立政治理论教研室,主要承担全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及科研工作。1958年,更名为政治教育系,同时招收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学生。1960年,分设政治教育、政治、行政三个系,并分别招收本科生。1966年因“文革”停办,各专业停止招生。

此次作业在三亚47 m水深海域进行,总钻探深度8195 m,共完成28个回次取样,获取微扰动地质样品总长6855 m,整体取心率高达8365%。其中4次取到3 m长满管样品,8次取到4 m长满管样品,样品直径均为84 mm。

1979年,四川大学印度研究室经教育部批准扩大为南亚研究所并开始培养研究生。1983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政治学研究所,该所也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三个政治学研究机构之一。同年11月,四川省政治学学术团体“四川省政治学会”成立大会在成都召开。四川省政治学会以团结、凝聚和服务我省政治学研究工作者为宗旨,自成立伊始活跃至今,曾两次承办中国政治学年会,在学界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1999年,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科发展趋势,西南交通大学在全省率先设置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并正式招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是四川省内唯一设有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的学校。

(三)改革开放以来至新世纪前的四川政治学学科发展

1980年12月,中国政治学会成立(重建)大会在北京召开,西南政法大学作为发起单位之一参加了中国政治学学会筹备及成立大会。此后,伴随中国政治学的重建和发展,我省的高等院校也相继恢复开设政治学课程,政治学研究机构和队伍逐渐建立起来,政治学研究的范围也逐步扩大,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政治学学科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20世纪60年代,由于中苏两党的争论公之于世,中国需要大量对马列主义有较好的理解、并能宣传马列主义的理论家,因此全国不少大学,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又重新建立了政治学系。但这时建立的政治学系,主要讲授马列主义理论,并不涉及政治学领域有关问题。1964年,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外国问题研究的决定,又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三个政治学系改成了三个国际政治系,任务是培养关于外国政治问题的教学和研究人才。同样是1964年,四川大学经原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和高教部批准,成立四川大学印度研究室(现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前身),成为国家布局在西部的重要国际政治研究中心,由此奠定四川大学的政治学教学和研究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历史传统和学科优势。

(四)新世纪以来的四川政治学学科发展

基础理论研究是一门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我省具备政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科方向、研究平台和学科队伍来看,普遍存在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的问题。四川大学虽在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二级学科领域具有充实的研究队伍、良好的研究平台以及较强的研究实力,但在政治学基础理论领域尚存在研究平台较少、研究队伍规模较小、研究成果影响力不足等问题。根据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学科分析报告》的数据,据该学位授权点“科学研究水平”各二级指标的得分和位次情况显示:科研成果得分74,位居全国第34位;科研获奖得分63,居全国第39位;科研项目得分67.6,居全国24位。该学位点在科研成果、科研获奖和科研项目等方面与同类学科点和A类学科点之间尚存在较大差距。

改革开放恢复学科建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各政治学研究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特别是通过激励机制推动政治学研究迈上新的台阶,政治学学科建设成果数量稳步提高,质量保持较高水平。据统计,仅“十一五”期间,我省政治学研究人员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共30余项,其中“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策研究”等课题为重点项目,省部级课题10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的200余篇。4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对策建议被国家和省、部级党政机关采纳。

2006年,西南交通大学在政治学本科教育的基础之上,获批“中外政治制度”硕士授权点,随后获批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2010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获批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开始培养政治学专业的研究生,成为全国社科院系统较早开始培养政治学专业人才的地方社科院。同年,电子科技大学获批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2017年,四川大学和西华师范大学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申请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希冀创建高层次政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以此改变整个西部地区仅云南大学具有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资格的学科版图。

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导致研究水平难以提升。具体而言,我省政治学研究机构在国内外高水平权威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不足,产生广泛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和专著数量不足。出版高水平研究生教材数量偏少,省部级以上的科研获奖数量偏少。政治学研究在科研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不能完全适应我省政治学研究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政治学的需要,高质量、高水平且有突破意义的科研成果产出不多。

2011年,中共四川省委党校获批政治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该校也是全国党校系统率先开展政治学人才培养的地方党校。2017年,该校“四川党的建设”研究团队入选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计划。

二、新中国成立 70年来四川省政治学建设取得的成效

应当说,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省政治学学科在在知识增长(主要是学术研究与理论创新)、学科建制(尤其是学科及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等)、知识应用(决策咨询和社会影响等)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

(一)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学术影响力逐渐增强

2004年,我省师范类院校西华师范大学获批政治学理论硕士授权点,该学位点被省学位办批准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继而于2010年获批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5年,由该校政治与行政学院组建的“四川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研究团队”,入选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计划。2017年,该校“政治学与社会治理”入选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

通过访谈和实验,认为语速缓慢,语音较高适合老年人的学习。但是这部分的课程只能是针对老年人开设的。如同上文所说,不能让受众面扩大。

此外,我省知名政治学学者编撰出版了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政治学研究著作,包括李世平的《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都淦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进一步完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和《民族、历史与政治》(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李济琛的《千秋功过》(光明日报出版社,1994年)、刘益飞《党员主体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以及华孝清、郭伟的《邓小平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康超光、邓栽虎、张星炜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管文虎的《国家形象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和李后强、邓子强的《协商民主与椭圆视角》(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等。

(二)政治学学科建制基本形成,政治学教育取得较大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我省高校逐渐恢复建设政治学教学研究机构,政治学的本科专业逐步开设,硕士学位授权点逐渐增设,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学科建制基本形成。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率先获准建设省部级重点学科政治学一级学科。近五年以来,我省政治学教学单位共培养了各类学生数万名,有超过10%的应届本科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数百名学生出国深造,200余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数十名学生在国际国内大赛上获奖。

(三)高水平学术交流增多,学科建设水准不断提升

我省政治学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增多。近年来,我省的政治学研究机构主办、承办了大量的国际、全国、全省的政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仅“十一五”期间,我省政治学研究单位承办或参加了100余次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涵盖了民主法制建设、党的建设、公共管理等各个领域。我省高校和科研机构还承办了“新中国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6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政治学会2009年年会”、2014年“国家政治安全与法治中国建设暨中国政治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等全国性重大学术会议。特别是作为全省政治学学术共同体的四川省政治学会,每年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每年邀请中国政治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来川进行学术讲演,为全省政治学研究工作者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此外,一些高校、科研机构、行政学院与国内著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正式或非正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促进了我省的政治学发展与国内一流研究机构接轨,有力地推动了我省政治学研究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相应地促进了政治学学科建设水准的提升。

(四)政治学研究人才汇聚,学科队伍逐渐壮大

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我省政治学教学单位围绕政治学学科建设,不断为我省培养内源性的政治学专业人才,逐步搭建学科梯队;另一方面,我省政治学研究单位积极引进高层次研究人才。据统计,仅“十一五”期间,引进海外留学归国人员10余人,先后有30余人在国外进行访问、学习和交流。到“十一五”期末,我省政治学研究人员的年龄结构为45岁以下的政治学研究人员占比超过80%,中青年政治学科研人员成为我省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力量。我省政治学研究人员的职称结构为具有高级职称的占比超过45%,具备高水平研究能力的科研人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此外,我省政治学研究单位积极探索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联合研究方式与途径,搭建政治学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衔接的桥梁。

(五)政治学研究与实践结合逐步紧密,应用价值日益凸显

作为经世致用之学,政治学学科地位的提升和实现,建立在国家社会发展对于政治学的现实需求上。我省的政治学研究单位一直以来坚持围绕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加强重点课题研究,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我省政治学在关注重大事件、社会民生,积极回应现实热点难点问题,尤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预防和遏制腐败、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关系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批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答:中国政府一直提醒中国公民到境外旅游时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要文明旅游。另一方面,中国所有驻外使领馆都时刻关注当地安全形势,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发布安全提醒和警告。你看一下我们使馆的网站就知道了,今夏以来我们发布了好几次安全提醒。我们这样做的考虑,你可以看我昨天的采访内容。坦率地讲,瑞方有关部门对保护中国游客的安全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到现在为止,没有一起针对中国游客的案件告破。你说怎么办?

三、四川省政治学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省政治学学科建设与国内一流政治学的学科建设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学科方向凝练不足、学科专业布点不足、学术领军人物匮乏等几大方面。

根据《农用地定级规程》(GB/T28405-2012)及安徽省2016年度定级试点工作成果,邀请六安市及金安区国土局、农委、水利部门、交通部门等专家结合金安区实际情况,选取了两个备选因子,确定2017年度耕地定级因素因子体系[17]。

这便是作茧自缚了。小虫偷了钻戒,现在自己把自己绕进去了。玉敏苦思冥想,费了许多脑筋,才勉强想了个计策,但前提是要得到许沁的配合。

(一)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研究水平尚待提高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省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陆续获批政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始培养政治学专业研究生。2001年,四川大学获国际关系硕士授权点;2002年,四川大学设立政治学理论硕士点;2003年,开始招收“国际政治”本科专业;2005年,获批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并在相关博士点设立“国际关系史”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与中国政治发展”研究方向;2014年自主设立边疆学博士点,开始招收边疆政治学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悠久的学科发展历史,使四川大学政治学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学科人才基础。在全国高校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政治学位居前15%,在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大学政治学获得B-等级。

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部总裁Markus Heldt表示:“此次收购将深远影响巴斯夫在农业领域的地位,同时为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第一,在非选择性的除草剂、种子与性状产品以及数据平台等业务方面得到扩展。通过收购,使巴斯夫进入原来涉足不到或涉入不深的一些作物品种和局部区域市场;第二,通过这次收购扩充了巴斯夫的农业解决方案的团队,来自拜耳的4500名员工使得巴斯夫团队的组成更为丰富,同时为巴斯夫带来一些之前不具备的能力;第三,通过并购弥补和提升针对种子及性状产品的研发能力和研发平台,这将有力支持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的发展。通过此次并购使巴斯夫2017年的农业解决方案业务预测达到80亿欧元。”

是人,都有短板和长项,繁复的生活中,没有无用的人,只有没用好的人。缺陷,常常让人抉择单纯,心无杂念。而心无杂念的人,最能在人生过程中举重若轻。可以说,缺陷是人生的拐点,可以成就的,往往是别样的美丽,别样的人生。维纳斯雕像因断臂而愈显美丽,《千手观音》因聋哑艺人表演而愈显出类拔萃,流星因生命短暂更加动人心魄……

(二)内部学科整合不足,学科方向尚需凝练

我省具备政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几家高校及科研单位,普遍分布在各自单位内部的几个院系或者几个研究所,内部缺乏学科整合,难以形成研究合力,没有形成特色的研究团队。如四川大学学科授位点下设的二级学科分布在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等校内办学实体单位。2016年四川大学为加快政治学一级学科建设,组建国际关系学院,明确由国际关系学院负责政治学一级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但目前仍有3个二级学科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管理,相关二级学科对一级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较弱,条块分割,合力不足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制约了学科整体实力的提升。虽然该学位授权点拥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和学科平台支撑,长期以来在南亚、东南亚等逐渐积累了较深厚的学术底蕴,在国际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国别区域研究也有一定特色,但仍偏向于文学文化研究,研究转向尚需一定时间。整体来看,目前我省不论是学位授权点单位还是一般研究机构,政治学的学科研究方向尚需进一步凝练,研究主题尚需进一步聚焦,将学科建设所拥有的地缘优势和学术平台优势转化为学科特色优势尚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

(三)学科专业布点不足,人才培养体系尚待健全

从四川省现有学位授权结构布局来看,政治学专业的布局仍然非常少,尚未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学术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就政治学本科专业设置而言,较长一段时间内,我省仅有西南交通大学设有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虽然之后陆续有四川大学设立国际政治专业,西华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民族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设立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但相对于国内其他普通高校而言,我省政治学学科专业布点呈现严重失衡的局面,使得整个西部从事政治学教学与研究的师资较弱,学科点少,学术交流活动更少,这对该专业发展极为不利。二是政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也比较少,继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撤销政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之后,目前仅四川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具有政治学硕士学位授权资格,并且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的职能定位与高等院校不同,人才培养并不是其主要功能,因而这两大科研院校的政治学专业招生规模和培养能力比较有限。三是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四川省尚属空白,二级学科授权点在川渝依然空缺,这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四川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和城乡统筹改革的试验探索不相适应,也不利于政治学学科在全国的建设和发展。整个西部地区,仅云南大学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学术人才培养体系。近些年来,随着四川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全省各类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都需要相当数量的政治学专业的博士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如果从西南地区来看,这种需求量就更大。但四川的政治学学科发展却相对滞后,没有政治学博士人才培养基地,仅靠其他地区博士点的培养难以适应这种紧迫的客观需要。若不给予支持和加强建设,将制约整个四川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步伐。

(四)学术领军人物匮乏,学科团队建设尚待加强

从我省从事政治学科研教学的人员构成来看,40岁以下教学科研人员占比较高,虽然具有良好的学科发展潜力,但从目前来看,授权点师资队伍中拥有各种高水平人才称号的领军人物不足,高水平团队较少,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对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尚需进一步加强。

四、推动四川省政治学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的建议

我省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应该确立“有队伍、有成果、有平台、有质量、有影响”的发展目标,围绕基础理论研究、学术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布局、学科方向凝练等方面,进一步聚合全省政治学教学和研究力量,力争推出能够代表我省政治学研究特色和研究水平的高显示度学术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贡献四川智慧。

(一)强化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

政治学的发展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深厚的基础理论之上的。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政治学理论研究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停滞阶段,属于“有政治而无政治学”。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理论体系尚不完整,深度研究不足,在很多基本理论方面并未形成共识。未来如何从中国国情出发,提炼总结中国实践经验,用“中国话语”解说“中国故事”,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政治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归宿。

一是发展方向上,应当实现政治学理论研究的本土化。我省具有丰富的政治学研究资源。四川是小平同志的故乡,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之一,率先进行农村、城市、国企及统筹城乡改革试验,率先进行基层民主改革探索,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这些都应当被充分挖掘,总结提炼和运用转化,成为支撑我省政治学理论研究本土化的学术资源。二是发展方法上,应当坚持规范方法与经验方法的综合,创新政治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在反思传统的、形而上的,诸如归纳总结、演绎推理以及文献研究等定性方法的基础之上,吸收西方现代政治学经验研究的科学化手段,引用数据统计、功能分析、系统分析、结构分析等实证方法,为定性研究提供事实支撑,以此促进规范方法与经验方法运用的相得益彰。西华师范大学的基层治理研究团队已经在这方面走到了省内其他高校的前面。三是发展路径上,应当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特色深层契合,发挥政治学“经世致用”的学科属性。政治学学科地位的提升和实现,是建立在政治学理论研究对政治实践的正确解释和科学指导基础之上。我省的政治学理论研究应当紧扣时代主题和政治命题,提高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积极回应全省社会发展的现实所需。

为了使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EZcolor系统的强大,项建龙亲自“操盘”,在我们随机提供了一张照片后,他在操控台上进行了简单调试,随即轻轻按下了印刷按钮。一台02年生产的海德堡四色机接收指令后,很快发出轰轰的声音,几句话的功夫便将数十张照片印刷出来。项建龙从中随意抽出了一张,放在操作台上检验色彩标准时,结果显示还原度高达98%。在我们的“目瞪口呆”中,这单活轻轻松松地划上了句号。

(二)加强政治学人才队伍建设

学科人才队伍是提升政治学研究生产力和影响力的基础内容。一是应该尽快争取博士学位授权,以此提升培养理论研究人才的能力,形成能够吸引青年研究人才加入政治学研究队伍的有效机制,培养拥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及开拓精神的研究人才,为政治学理论研究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二是逐步完善学科梯队建设,注意老中青三代学者队伍的合理流通与有效沟通,力图形成有利于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的“金字塔”结构;三是采取切实措施引进高层次政治学研究人才,形成各具特色的研究团队和研究梯队。各单位可以按照师生比、博士比大力引进相同或相近学科人才;加大对博士骨干人才的奖助力度;争取与其他有博士点的高校进行合作,通过委托培养博士,优化师资结构;在培养内源性人才的同时,要利用东部支持西部、中心城市支持边缘城市的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采用更为灵活、有效的人才引进策略;要设立政治学学科建设专项,采取特别措施优先资助,建立激励机制,加大激励力度,对重大贡献者予以肯定和奖励。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设形成不少于3个研究方向稳定、研究特色突出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培育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3~5人。四是是将部分政治学学科理论研究者输送到地方党委政府从事一定期限的实务工作,同时聘请部分地方党委政府的实务工作者到地方高校院所当专兼职教授,开创具有四川特色的“互聘”实践。

鉴于导游工作的特殊性,如面对游客多元的服务需求,需要协调各类旅游产品要素,非常熟悉景区景点等,有必要对导游主动行为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本文采用访谈法,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方法对导游主动行为的内涵进行探究,通过对原始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类,最终提炼出了导游主动行为的内涵。本研究从理论上拓展了主动行为在导游这一特定职业领域的研究范畴;在实践上,有利于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去激发导游的主动行为,促进导游自我提升、职业发展的同时,也帮助旅行社建立起自身的竞争优势。

(三)不断优化全省政治学学科布局

当前,我省政治学学科专业设置布点不足的情况较为突出。本科专业设置方面,仅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民族学院等六家高校开设政治学本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仅四家单位具备政治学硕士学位授权资格,且其中两家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四川省委党校,政治学研究生的培养点和规模明显不符合我省对于政治学人才的需求。未来在学科布局方面,应该加大投入,一是积极筹建政治学一级学科,积极申报政治学博士学位点,改变我省无政治学博士学位点的历史,在省内实现政治学专业人才的本、硕、博培养体系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政治学二级学科,扶持具备培养能力的高校积极申报政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改变我省政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仅余两家高校的不利局面;三是增加我省高校政治学本科专业布点数量,抢占西部政治学专业人才培养市场,争取为我省政治学研究培养内源性人才;四是在具有较强学科、队伍、科研等相关优势的地方高校院所,或者在民主政治实践较为活跃的地方增设一批政治学研究基地。

(四)结合国家战略需要凝练研究方向

学科方向是学科发展的生命。经过70年发展,我省政治学研究已经逐步在基层治理、边疆政治、国际关系、党的建设、台湾研究等领域形成研究特色和学科优势。未来应当主动适应国家从“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过程中高水平理论研究和高素质政治学类人才的战略需求,依据各单位的办学方向、地缘区位与学科积淀,努力将政治学的学科建设融入国家治理这一时代命题。聚焦政治学基础理论、西部地区政治发展与地方治理、“一带一路”、南亚和周边国家、边疆安全、反恐、全球和地区安全等方面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进一步发挥各硕士授权点在相关领域积淀的学科优势对接国家战略。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充分发挥政治学研究在战略研究、政策建言、舆论引导、公共外交方面的服务社会功能,努力将各个学位点和研究机构所拥有的地缘优势、学科平台优势和人才储备转化为科学研究优势、人才培养优势和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能力。

(五)重视四川省政治学会的建设

作为凝聚全省政治学工作者的学术团体,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我省政治学会的投入,增强其聚合力,发挥其政治学研究的组织作用,推进我省政治学研究。一是以项目为纽带,省政治学会组织研究团队,开展本土性、地方性的专题研究和学术研讨会,进一步增强学会内部的学术交流和队伍资源整合,力争出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和专著;二是省政治学会给予主要理事单位在业务上进行指导;三是省政治学会加强各理事单位的联系,争取理事单位领导在研究经费上的支持;四是省政治学会邀请国内政治学知名专家学者对四川省政治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五是省政治学会组织省内各政治学研究单位联合攻关,解决四川省的重大政治问题,如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政治体制与政府管理创新。

总体来看,四川政治学的学科建设,依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未来需要我省全体学界同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共同努力创造政治学的新理论、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和新体系,提升我省政治学的科研教学水平,推动我省政治学学科迈上新的台阶,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为中国特色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形成做出更多且价值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宝煦.当前我国政治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政治学研究,1986(1):8-9.

[2] 赵宝煦.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J].东南学术,2000(2):39-44.

[3] 任剑涛.寻找中国的位置:70年中国政治学国家主题的显隐[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3):51-65.

[4] 谢兴志,田雪梅.对加快我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发展的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9-41+82.

[5] 杨光斌.论政治学理论的学科资源——中国政治学汲取了什么、贡献了什么?[J].政治学研究,2019(1):14-28+125.

[6] 谈火生.政治学的学科传统之争与中国政治学的未来[J].教学与研究,2017(5):63-73.

[7] 里赞,刘昕杰.四川法政学校——中国近代法学专门教育的地方实践(1906—1926)[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1):140-152.

[8] 俞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1):21-35.

[9] 林尚立.政治学与政治发展:中国政治学发展20年[J].政治学研究,1998(2):2-12.

[10] 杨海蛟.中国政治学30年[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2):48-65.

[11] 王中原,郭苏建.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40年:历程、挑战与前景[J].学术月刊,2018,50(12):75-85.

Research on 70Years Development of Politics in Sichuan :History ,Achievements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LIAO Chong-xu1 LIAO Zi-xia2

(1.Office of Academic Research ,Sichu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2.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Sichu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engdu ,Sichuan ,610072,China )

Abstract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politics in Sichua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knowledge growth,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and knowledge application after 70 years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However,there are still many gaps between Sichuan and the first-class discipline of politics in China.The future object of politics construction in Sichuan should be development of teams,achievements,platforms,quality and influence,on which the focus will be basic theory research,academic team building,discipline distribution,and discipline direction consolidation,so as to strive for the promotion of capabilities.The paper proposes to promote high-level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at can re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level of political science in Sichuan,and contribute Sichuan wisdom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political scie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n Sichuan;politics;development history;development achievements;development proposals;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图分类号: D0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8505(2019)05-0034-08

doi: 10.19642/j.issn.1672-8505.2019.05.004

收稿日期: 2019-07-01

基金项目: 2019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四川省政治学(含国际问题研究)学科70年发展研究”(SC19ZD14)。

第一作者: 廖冲绪(1970—),男,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外事)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党的建设、基层治理。

引用格式: 廖冲绪,廖子夏.四川省政治学学科70年发展研究——历程、成效、问题与建议[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5):34-41.

[责任编辑 石 奎]

标签:;  ;  ;  ;  ;  ;  ;  ;  

四川省政治学学科70年发展研究-历程、成效、问题与建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