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七招”抢占“制高点”--中学入学考试高分作文的得分技巧_中考论文

巧妙运用“七招”抢占“制高点”--中学入学考试高分作文的得分技巧_中考论文

巧用“七招式”抢占“制高点”——中考高分作文的得分技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制高点论文,招式论文,高分论文,巧用论文,中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考作文不同于平时练笔,它是“选拔比赛,应试作文”,要求“一步到位,一锤定音”。所以它必须“抢眼”,要在阅卷老师判分的“第一时间”“占领高地”,博得他们的好感,争取高分。为此,以下的“七种招式”不妨一试:

一、出“题”制胜

“题好一半文,文好题先行。”时下,话题作文、供料作文成为中考作文的主流,它要求考生自拟标题,包括半命题作文,也给考生留下了拟题的空间。而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它是文章内容“对外开放”的“窗口”,是阅卷老师与广大考生情感文流的第一个接触点。一个“出彩”的标题必能让你的文章“出位”更“出众”,让阅卷老师的眼前为之一亮,心中为之一动——“一见钟情”。这时你的标题就起到了“眉目传情”、“出奇(题)制胜”的效果,这自然就会影响到你的作文得分。

如2003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作文要求以“书”为话题写作,一些满分作文所拟的标题为:《母亲送来一本“武侠书”》、《泛论读书》、《书国的罢工》、《我的“自助餐”》、《西游后传》、《人生的句号》等;再如同年四川省中考要求以“交往”为话题作文,一些满分佳作所拟的标题:《关于交往条件的实验报告》、《君子之交》、《古道私语》、《交往说明书》、《真水无香》等。这些标题的确清新脱俗,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二、巧设题记

题记具有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句精美等特点。巧设题记可以创设情境,开宗明旨,还可以透视亮点,展露才情。它能一下子拨动阅卷者的心弦,激发阅卷者的兴趣。题记的设计必须要做到:暗合文旨,意味深长,富有文采。如:2003年吉林省中考命题作文《陶醉》,其中有一满分作文的题记是这样写的:

感谢上苍赋予人类这种美好的感受:陶醉。其实在疲倦的时候,也不应该忘记给自己留一方让心灵徜徉的天空。

作者在开篇以题记的方式诠释自己对陶醉的理解:它不只属于某种情感的境界,更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灵的休憩。文字很美,意境更美,给人以突然一悟之感。它还诗意般地阐释了陶醉的意义,提升了文章的主旨,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三、小标连缀

把一个人的主题(话题)或意旨切分为三至四个既有内在联系,又能独自成篇的部分,并配以精当的小标题,既可以收到化整为零、各个突破的显著实效,还可以给人以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良好印象。小标题连缀必须注意各个标题之间,最好是短语格式一致,符合逻辑顺序,体现行文脉络。如2003年江苏徐州市中考要求围绕“获取”话题写一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满分作《人类,止步吧!》,小作者用三个小标题来领起文章的主干部分:①枯藤+老树+昏鸦=优质的木材;②小桥+流水+人家=人类的日用品:③古道+西风+瘦马=桌上的美食。三个小标题分别从森林的毁灭、水资源的污染、土地的沙化三个方面指出了环境被破坏的危害,令人触目惊心。文末又与小标题一脉相承,以“夕阳西下,一个老人站在光秃秃的山岗上,迎着令人窒息的风沙和酸雨,流下了忏悔的泪水……”收束全文。文章之所以能拿满分,原因就是小作者巧妙地移花接木,灵活地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语句化为文章的标题,并且赋予了新的含义,使文章匠心独运,浑然天成。再如作文《耳朵“挑食”》,以“变化之一:吃软不吃硬”、“变化之二:吃麻不吃辣”“变化之三:吃肥不吃瘦”三个小标题标明每节的主要内容,幽默风趣,切中时弊,且眉目清楚。

四、化用诗文

诗词文句都是古今作者锤炼过的语言精华,巧妙地引入文中,能使文章增加文采,语句更富表现力。如郑州市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欣赏数字中的语文》,就大量引用了诗词文句,来增添文采,我们来赏析其中的几个段落:

“3”是一只耳朵,是聆听。聆听着无限忧伤,聆听着忧伤的倾诉。于是我们有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无奈;有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伤感情愁;有了“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州”的失望悲切……

“4”是快刀,是豪放。于是我们有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有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迈胸襟;有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壮语……

在这篇文章中,小作者巧妙地把自己在“名句名篇”识记中积淀的诗文名句,化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使文章搭上了提升文化品味的“直通车”。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五、选材鲜活

中考作文的选材应该体现时代性,要给阅卷老师扑面的时代气息,让他们体察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书关心”的书生意气。如2002年,河北省中考作文以“把握”为话题,某生在《把握机会》一文中选取了中国加入WTO和申奥成功的材料,而申奥成功和入世是中国当时的两件大事,是中国面临的机会、挑战,这自然是每个中国人关心的话题,这样选材能使文章鲜活,有特色。再如2003年苏州市中考满分作文《给一位伊拉克小朋友的信》(以“牵挂”为话题),以书信的形式表达中国小朋友对饱尝战争之苦的伊拉克小朋友的关爱、牵挂和帮助,表达了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主题;类似的还有同年同市的中考满分佳作《以牵挂抗击“非典”》;另外,还有反映环境污染的佳作,如上文所提到的《人类,止步吧!》;关注反腐题材的,如2003年徐州市中考满分文《不该获取的》等等。这些新颖鲜活题材的选择,无不显示了当代中学生关切民生,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这怎能不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

六、合理分段

在中考作文中,由于“文体不限”,不少考生别出心裁地采用了种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如书信口记、各种报告(就诊、实验、调查等)、童话寓言、故事新编、庭审直录、访谈直播、数学征题等等,这些文体都有它固有的段落、款式,显得形式多变,异彩纷呈。绝大部分考生仍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有把握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这种文体,就阅卷的视觉美感而言,文章以四到五段为宜。记叙文有起因、经过、结果三大部分,过程宜按进程切分为二到三段;议论文同记叙文一样,在分析问题部分,宜按分论点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等论证结构切分成两到三段。段落的切分也要注意:各段意思要相对完整,结构要相对匀称,首尾段落也要相对匀称。这样的结构能增强审美愉悦感,让老师心旷神怡。

七、画龙点睛

在中考作文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面对的更多的是平庸无味的作文,深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幼稚化”、“小儿科”的弊端,缺乏生活的体味、青春的思辩、时代的激情。为此,我们有必要在客观叙述的基础上,单立一段,卒章显志,升华出思想感情的火花、生活哲理的闪光和人生意义的感悟,向阅卷老师充分尽显我们当代中学生的精神风貌、思想品味。如2003年江苏省盐城市的一中考满分作文《大师的画》的结尾:

莫大师捋须笑道:“这幅画确实很差,它是我小孙子胡乱画的。”不久,第四个人成为了大师的衣钵传人。大师说:“艺术是要远离虚伪的。只有真人,才会有真的生活,才会有真的思想。”

文章在连续三层的蓄势之后,第四人石破天惊,一反前三人的溢美之词,直陈画作笔之拙劣。结尾大师一语道破个中原委,也道出了艺术的真谛,深化了文章的主旨,让人恍然大悟,回味久远。

当然,凸显亮色,抢占中考作文“制高点”的招式,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种。它需要我们在平时不断归纳总结,并且在写作中,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灵活取舍,综合运用。相信以上的七种“招式”,定能“抛砖引玉”,使你举一反三,为你的中考作文写作带来一点有益的启迪。

标签:;  

巧妙运用“七招”抢占“制高点”--中学入学考试高分作文的得分技巧_中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