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永渝检验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60
摘要:随着人们住房压力的逐渐增加,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制定出了相关的结构规范,对建筑行业结构检测鉴定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保证建筑结构可以有效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建筑行业不仅需要做好结构建设工作,同时还需要明确建筑结构检测鉴定方法要点,保证结构检测鉴定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发展趋势
导言:
在既有建筑结构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其使用功能或使用期限的变更、结构腐蚀、遭遇地震、火灾或飓风的袭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都需要对建筑结构的性能进行检测和评估。现有规范的相关准则大多都是针对拟建结构或新建结构验收而言的,这些准则应用于使用多年的既有建筑结构是不合适、不合理或不经济的。在这一点上,各国学者都达成了共识。然而,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的发展相对滞后,为了使既有建筑结构的检测和鉴定工作有章可循,相关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已提上日程。各国结构工程师和学者在这方面已经开始实践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50多年间,建筑业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第一个发展时期为战后重建,其特点是规模大而标准低。据测算,在我国现存的同期建筑物中,约有0.3亿m2的住宅为危险住房,约有1300万m2的危险工业建筑[1],而20世纪50~60年代兴建的大批水利工程也已进入老化阶段。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原来较单一的低标准建筑,而逐步被多元化的发展所代替,从而使建筑业过渡到新建和维修并重的第二个发展时期。
1建筑结构检测鉴定的意义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城市内建筑数量逐渐增加,而建筑不仅是人们工作的主要场所,更是人们生活、娱乐的主要场所,由此可见建筑质量对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产生的影响,而结构作为一个建筑的主要支撑,要想保证建筑整体质量,首要保证建筑结构质量,基于此,开展建筑结构检测工作意义重大。一方面,有效的建筑结构检测工作有助于约束建筑施工单位,保证建筑施工单位施工质量。通过对建筑结构施工的分析发现,大部分施工队伍在开展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首先会考虑到该项工程能够给自身创造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建筑结构施工材料的选择以及施工质量的保证,但是在开展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工作时,施工单位会为了达到国家相关规范而做出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开展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工作时,施工单位可以掌握更专业的鉴定数据,更加明确建筑结构施工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其施工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整,最终保证了建筑整体质量。
2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处在不断的发展和探索阶段,笔者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简述了我国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1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的现状
从1998年实施《建筑法》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2002年开始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对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以及工程质量的检测鉴定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发展至今,我国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13年,国家颁布了新版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从法律标准、技术规范以及资质管理对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该标准规定了从材料检验到工程完工整个施工过程的结构检验的第三方检测要求,还对结构可靠性评定做出了新规定。标志着我国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我国的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在检测手段上,相比传统经验法来说,实用鉴定法在检测技术与鉴定程序上有了很大改进。但是在工程鉴定评估中,除了对结构的评估,还需要对结构整体可靠性进行评定,目前所采用的技术和手段多处在半概率极限状态的水平上,没有对结构可靠性给出科学的定量检测。近似概率法是检测技术的一个新的突破,但在结构可靠性的评定上也不能完全达到鉴定目的,而且国内对该方法的应用和研究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同时,我国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在发展中还存在监管不严,技术人员专业技能不高,专业的技术人员较少,没有认真落实规范工作等问题。所以,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和实践。
2.2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发展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对于结构可靠性的检测鉴定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检测鉴定规范的发展面临很多挑战和机遇。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既有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规范也会引入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也会不断加强施工中的规范管理,使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水平得到提升。笔者以检测鉴定的发展现状为基础,简要探讨未来发展中主要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第一,采取完善的结构检测鉴定技术手段。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检测鉴定手段的深入研究,未来结构可靠性理论会不断完善,合理有效的检测鉴定手段会被广泛的应用。在检测鉴定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使用科学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设备,检测机构会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储存相应的数据,解决现有的信息采集不准确、检测方法不完善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形成实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同时,也会发展形成发展与设计规范相协调的有效的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和结构体系可靠性评定方法,并对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第二,加大对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首先,要对检测机构的资质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不符合资质要求的机构不允许进行既有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机构也不能承担超出资质范围内的项目。同时,对检测机构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监督管理,要求机构间合法的进行竞争。机构的检测结果要交给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审查,在实验室要安装摄像装置,对试验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严禁使用恶劣的竞争手段以及虚假报告等现象发生。最后,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实施项目负责人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负责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披露企业和人员的质量安全信息。
结束语
既有建筑结构的可靠性理论和评估方法是结构可靠性理论的一个分支,也是工程结构维修、改造与加固的理论基础。其研究方法与拟建结构的可靠性研究方法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抽象的结构和设计方案,而既有结构可靠性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一个个具体的结构。因此,既有建筑结构的可靠性理论的发展既要汲取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中具有共性的东西,又要充分考虑到既有建筑结构本身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既有建筑结构的检测与鉴定规范,形成一套既有理论深度又实用、操作性强的检测与鉴定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小红.浅论建筑结构可靠度检测鉴定的趋势[J].江西建材.2015(11):45—46.
[2]朱昭军.对现代房屋安全鉴定的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6(01):45—46.
[3]安杰.建筑结构检测鉴定方法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6(21):67—68.
[4]任晓伟,任洪伟.建筑结构的检测现状与趋势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98—99.
[5]张莹,靳宁.浅谈无资料既有建筑检测鉴定的方法和步骤[J].住宅科技.2014(05):143.
论文作者:闫学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建筑结构论文; 鉴定论文; 结构论文; 可靠性论文; 方法论文; 建筑论文; 我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