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参照建筑论文_侯凤武,丁翔,任祺卉,权林玉

侯凤武 丁翔 任祺卉 权林玉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

摘要:本文希望通过对瓦勒里欧·奥加提建筑项目的解读,从建筑师的实际项目出发,分析和解读“非参照建筑”的含义,从而更好的认知“非参照建筑”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非参照建筑 瓦勒里欧·奥加提 建筑设计

建筑空间的自由本身就是以限定为前提的功能组织,随着行业不断细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设计的发展获得前所未有的解放,人们逐渐对建筑的逻辑秩序形成一套自适应的审美习惯,长时间的习惯也成为一种桎梏。一些先锋建筑师不在信奉任何理念,突破原有的既定体系,不断尝试探索性的方式来获得新的建筑体验。本文介绍的“非参照建筑”正是基于对建筑新的概念尝试来表达建筑师的想法,建筑师瓦勒里欧·奥加提通过“矛盾”的空间去创造一种引人思考的场所。

1.非参照建筑

“非参照建筑”(The Non-Referential Architecture)最早被瓦勒里欧·奥加提提出,指的是一种非文脉的建筑,是只来源于本身的建筑。瓦勒里欧·奥加提是瑞士公认的最具叛逆精神和革新精神的建筑师之一,也是继彼得·卒姆托和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之后的年轻一代建筑师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位。他的主要建筑作品有帕斯派尔斯校舍、弗利姆斯的黄房子、沙兰斯的音乐家工作室和策尔内茨的为瑞士国家公园设计的博物馆。在他看来建筑不仅应该唤起人们的感官情绪,而且还要通过人们对建筑形成的概念,从建筑中激发出无穷的思考和想象[1]。

瓦勒里欧·奥加提多次提到的创造一种脱离场所的、非文脉的、没有参照的全新建筑是对建筑概念性的肯定。在彼得·埃森曼著《现代建筑的形式基础》中就提到过任何所谓的创造行为都是作者在独特的想法引导下,寻求某种手法竭尽全力的表现给观者。建筑师主动的加入对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考虑,对建筑形态、风格、场地形成了被动牵引,促使建筑脱离纯粹的本身。建筑本身作为一种受限制的自由,在被“制作”的过程中,就依附于一种经验,但这种“经验”不是使空间自由的依据,因为经验提供给我们认识的只是现象的规律,因而只是自然的机械作用、即正好是自由的对立面[2]。众多建筑将场所、城市发展脉络等拟定因素作为一种经验性的被需要“材料”,在设计之初就为建筑设计了沉重的使命,瓦勒里欧·奥加提在一次专访中举了仓库的例子,当地的农民在制作仓库时,从不考虑一点文脉的想法,其大小和形态只取决牛和干草的数量,这是农民对空间设计认知的直接意识,这种意识是最先呈现出来的理性主导,它是不被感性所战胜的独立的根据。所以瓦勒里欧·奥加提希望将人类对想法、对概念深切的领悟,浓缩在建筑之中,使体验者在断续的联系中认知事物,感知不可预知的“随意性”和不可捉摸的“神秘性”,从而引发思考[3]。

2.空间的体验

体验者身处建筑之中,对空间会有多种理解,空间布局的秩序感带领人们去体会整个空间,建筑的所营造的整体氛围与形式表达、组织原则相作用,体验者的多重感受也与之相关。人们在感官的刺激下,会主动的将物质以语言化的方式解读,就比如观者通常在没进入建筑体积之前,就已经通过建筑立面的形式、尺度、形体等来分析这个建筑,潜意识的想读懂建筑的属性,这一切在面对瓦勒里欧·奥加提的建筑时,很难通过外部形态、立面形式等标签去猜透他要塑造的是什么。这也使人们对建筑内外部产生兴趣,在进入空间内部时,观者就会对空间产生另类的感官情绪,使人们对建筑有了全新的概念,也对建筑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新的认知。

如果他将“引发思考”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那“矛盾”就是他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思想传播媒介。其项目瑞士国家公园游客中心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建筑主体非常简洁,灰色混凝土材质的立方体看似平淡无常,很难想象它的与众不同。但是内部空间却与众不同,建筑内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其楼梯是镜像对称的双楼梯(图2),这就会让人产生疑惑,双向的楼梯的意义何在?试想面对一栋简单的建筑体时,并不会产生多余的思考,进入这普通房子内,有一部楼梯,这是非常简单的质料。人们不会去思考这个建筑是如何展开的,更不会以折纸一样的方式“拆解”建筑的本体,关注属于建筑本身,人们只会想象楼道上面有什么东西。但假如进入同样的建筑内,忽然发现是房间内有两部楼梯,那么我们就会疑惑,人们会想这两部楼梯的意义何在,会想是什么结构组成这两部楼梯,或是想象它与整个建筑的空间组织关系是什么。也就促使体验者走遍每一个角落去思考到底是为什么。康德(Kant)认为一种美感并不是因为人们有能力去理解或者概念化一样东西,而是源自一种对于新的想象可能性与新的理解方式的存在的空间[4]。这种“矛盾”空间正是一种新的体验。

图2(瑞士国家公园游客中心和室内楼梯内景)

“只有尽量降低统一性,才能促使人们真正思考一栋建筑。我相信,当人们面对那些无法唤起任何记忆、无法应对的事物时,才会开始研究它并最终积极地体验它[5]。”建筑师关注的更多是“想法空间”影响下空间布局的秩序给人非同凡响的建筑认知。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学习中心(图6)的竞赛方案很好的展示了“想法空间”的实践硕果,建筑整体不按传统的模组式建筑结构来建造,设计师就是想通过一个如植物一般有机的关系来建造房子,而不是形式上严谨的柱网结构,试图打破多米诺的力学模式,以斜的柱子来解决水平和垂直载荷的问题,其形态呈现出独特的形体扭曲,人们进入建筑内部可能完全打破对以往程序化的建筑模式的认知,这种抽象形体的建筑让人摸不着头脑,它没有任何象征性,也不指涉任何事物,它就是建筑本身,人们会思考它存在的种种可能,这可能就是“非参照建筑”的意义所在。

图6

3.结语

非参照建筑以一种独特的设计视角,将“想法空间”和“矛盾空间”作为建立空间秩序的关键。人们在简单的视觉感知下,通过被动接受的方式,从神秘的空间结构中刺激我们对建筑的认知,通过逻辑判断自主的认知建筑的正真所在。

参考文献:

[1]El Croquis.ValerioOlgiati1996 1996-2011 2011[M].EL Croquis. 2011.

[2]实践理性批判[M]. 人民出版社,(德)康德,2003

[3]胡婧.建筑空间秩序的另类表达——“想法空间”的演变与创新[J].华中建筑,2017,35(08):12-16.

[4]潘晖.瓦勒里欧·奥加提的“无参照建筑”[J].建筑师,2018(03):95-102.

[5]尚晋,叶扬,孙凌波,Valerio Olgiati,Office Olgiati,丹尼尔·A·瓦尔泽,郑珊珊,Nicole Ottiger.瓦勒里欧·奥加提 文本[J].世界建筑,2012(08):84-99.

作者简介:

侯凤武 1978年12月生/男/河北省张家口人/硕士/副教授/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艺术设计教师

丁翔(1994-),男,硕士研究生;

任祺卉(1992-),女,硕士研究生;

权林玉(1991-),女,硕士研究生

论文作者:侯凤武,丁翔,任祺卉,权林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  ;  ;  ;  ;  ;  ;  ;  

非参照建筑论文_侯凤武,丁翔,任祺卉,权林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