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广西就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策略研究
柯丽菲
[摘 要] “稳就业”已成为“六稳”工作之首,文章从人才规划滞后、政策执行不到位、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等方面总结了影响广西就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认为当前广西就业形势呈现出人才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增强、民企的用人需求快速增长等新特点、新趋势。在总结各省份全力推进就业扶贫、鼓励支持就业创业、开展重点就业人群的帮扶行动、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就业岗位等稳就业措施,分析广西就业的积极因素和挑战的基础上,建议广西在促进就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应重点采取以下策略:以稳增长带动增加就业岗位需求;发挥民营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高质量的就业扶贫;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稳就业重中之重;防范化解失业风险,维护就业局势稳定。
[关键词] 稳就业;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且增速放缓,就业的稳定就成为了民生之本。不难预见,在未来一段时期,受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就业的不稳定变量也会增加,稳定和扩大就业将面临挑战。从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广西经济工作会议,到2019年的全国两会和广西两会,在中央和广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无一例外地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在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中,提出要把“稳就业”放在“六稳”工作(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首位。这些重要会议对于稳就业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传递出一个信号: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新旧动能转换的时期,稳就业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1]。
近年来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目前全区的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稳中有进。截至2018年9月底,全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9615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0469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68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1%,比目标控制数低2.19个百分点。全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累计627846人次,全区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186185人次① 数据来源:《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通报2018年第三季度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http://rst.gxzf.gov.cn/gxrst2018xxgk/xxgkshrdhy/201811/t20181129_103916.html,2018-11-15。 。然而,不可忽略的是,一些区域性、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依然突出,成为影响全区就业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本文通过梳理影响全区稳就业工作的瓶颈问题,分析目前就业形势的新特点,在借鉴各省份稳就业措施的基础上,提出广西促进就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策略建议。
一、影响广西就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人才发展规划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全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以高知识、高技术为特征的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能。然而,针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形势发展的人才规划却没有跟上,某些重点产业领域缺乏专项的人力资源规划,导致人才储备不足,人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支撑不到位,例如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人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人才、“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规划等。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与人才市场上可供给的人力资源难以平衡。
(二)存在政策重出台轻落实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广西持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加强培训、就业创业扶持等制度,但是某些地方、某些单位和行业,由于重视人才的观念不强,或者对政策的理解不到位等因素,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政策重出台轻落实的现象,造成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此外,不少人才政策缺乏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导致政策难以落地,未能实现制定政策时的预期效果。
(三)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
结构性就业矛盾在广西是一个较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区内的职业技术教育水平没有跟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广西不仅缺乏高技术人才,而且技术含量低的工种也存在招工难的现象。很多“90后”“00”后宁可选择读一个普通的本科院校,也不愿意读职业技术学院。由于就业观念的问题,不少人认为技术工人工作辛苦不体面,宁愿拿更少的工资也要去坐办公室。另一方面,这种结构性矛盾还体现在产业之间,就业力量集中在传统产业。近年来,传统产业自身体量不断萎缩,造成劳动力相对过剩,劳动力溢出现象不断加剧。然而,逐渐成长为经济新动能的新兴产业由于人才积累不足、培训跟不上等问题,造成较大的人才缺口,影响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现代人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于护理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医院需要提升护理水平和质量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加强护理管理,提升护理水平是医院非常重视的问题,对医疗单位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帮助[1]。分层次护理模式是优质的护理管理模式,临床中应该对该护理模式的价值进行深挖,此次就该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
此诗与乾隆年间的政治斗争有关,所以对该诗主旨的准确把握,必须建立在对相关史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清史稿·管世铭列传》载:
(四)区域性就业不平衡问题急需关注
从各地市来看,广西人才网发布的2018年广西各地市求职人才数据统计显示:人才求职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桂林,三地人才求职需求比例占到了全区50%以上;其次是集中在钦州、防城港、北海这些北部湾城市,而河池、百色、贵港等地市的人才求职需求相对较少。从城市和县域地区来看,人才求职需求主要集中在城市,期望到县域乃至乡镇工作的人才相对较缺乏。这些都造成了区域性就业的不平衡,影响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支撑,尤其是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二、广西就业形势新特点、新趋势
据广西人才网发布的2018年人才供求报告统计:从2018年的情况来看,人才供求比为0.40(即人才需求人数或职数为1时,人才供给或求职人才数为0.4),总人才缺口达到636156人,人才需求的数量远远高过了供给数量① 数据来源:《2018年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人才供求分析报告》,http://news.gxrc.com/Article/Detail/22443,2019-03-12。 。总体来看,广西就业形势呈现以下新特点和新趋势:
(一)人才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增强
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将制造资源划分为特征资源和辅助资源两大类。其中,特征资源指根据制造活动执行必需的资源对象,如生产状态、刀具、毛坯、工艺方案等;辅助资源指除了特征资源以外的所有资源。约束条件包括生产过程中影响制造活动执行的各类条件等。
(二)民营企业的用人需求快速增长
2018年广西人才网联系统显示,用人单位数量22060家,其中企业有19574家,占比88.73%,比上一年增长7.41%。企业中国有企业1178家,比上一年度增长12.5%,而民营企业18063家,比上一年增长7.2%,占比81.88%,是人才需求的主要来源② 数据来源:《2018年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人才供求分析报告》,http://news 。
人才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增强。传统行业(餐饮、房地产、传统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自身体量的萎缩而下降,但是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软件业、新能源、生物制药、电子商务、大健康等)对人才的需求却持续走高。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三产业是人才需求的主要来源,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
随着人才需求与产业发展关联性的不断增强,各省份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定制化特点,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就业岗位,支撑经济发展。例如:青海提出,要不断培育“拉面经济”等特色劳务品牌,继续壮大“虫草经济”等特色原生产业,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⑧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青政〔2018〕92号。 。天津提出,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团队+项目”,引进并培养一大批急需紧缺的人才⑨ 《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津政发〔2018〕32号。 。黑龙江提出,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扩大就业的支撑作用,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⑩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黑政规〔2 0 1 7〕2 7号。 。
(三)政府加大了对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
广西近年来颁布了系列文件,加大对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继2017年实施推动广西就业创业工作的“十一条”新政策之后,又于2018年颁布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加大稳岗支持力度、就业创业支持力度、培训支持力度和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帮扶工作。例如:大学生毕业两年内创业可申请小额贷款。在贷款额度方面,可以享受到比一般创业人员更高的额度。此外,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个体经营还可减免税。
(四)新职业的层出不穷引发新的人才需求
近年来,伴随人工智能、电子竞技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新职业也层出不穷。201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在内的13个新职业。既有现在流行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人员,也有不常听说的农业经理人、数字化管理师;还有离人们生活很近的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技术人员[2]。这些新职业的出现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发展的重要标志,将会引发新一轮的人才需求。下一步针对新职业的培训、职业标准、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跟上步伐。
三、各省份稳就业经验总结
就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很多省份都已全面推开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精准识别贫困劳动力,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精准对接就业需求。初步构建了以“公司+农户”带动就业、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就业、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的扶贫岗位开发体系[3]。例如,截至2018年9月底,广西劳动力信息数据库共录入2422万条农村劳动力信息,其中贫困劳动力384万人(含已脱贫人员信息)。全区认定就业扶贫车间874家,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07万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67万个②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通报2018年第三季度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http://rst.gxzf.gov.cn/gxrst2018xxgk/xxgkshrdhy/201811/t20181129_103916.htm l,2018-11-15。 。此外,广西通过开展粤桂扶贫劳务协作,将广东的就业岗位送到广西各地市,通过召开现场招聘会和在线招聘会的方式,组织贫困劳动力积极拓展就业渠道[4]。甘肃也通过“扶贫车间”大力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019—2020年预计开发4万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帮助更多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5]。
(一)全力推进就业扶贫
2018年12月底,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并要求各省份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本地区的稳就业政策,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群体的配套服务措施① 《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39号。 。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出台了本地区促进就业工作的文件,不断完善落实就业政策措施,以应对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压力上升的局面。总体而言,各省份在稳就业方面主要下大力气做了以下工作:
(二)鼓励支持就业创业
1.针对个人层面的帮扶。各地出台的稳就业措施都涉及提高见习补贴标准等举措。例如:云南提出,从2019年起省级见习补贴标准(包括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从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700元。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用人单位,补贴标准可从每人每月700元提高到800元③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7〕58号。 。黑龙江提出,对见习人员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单位,补贴标准提高至60%,所需资金由就业补助资金列支;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招收未就业毕业生开展就业技能学制教育,毕业后与省内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院校每生每年1000元补贴,并将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2000元④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黑政规〔2017〕27号。 。海南提出,对见习人员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单位,将见习补贴标准提高到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00%给予补发⑤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琼府办〔2017〕156号。 。
上庄乡在羊舍的选址方面主要结合饲养规模与未来发展进行科学合理有效规划。通常当地羊舍建设在距离其他养殖场超过1 000 m的区域,而且也远离主干道道路和居民区至少800 m以上,保证周围环境方便运输且不会出现交通堵塞问题。另外,上庄乡也将羊舍地址选择在地势较高且气候干燥的地区,并建立便捷的排水网络,以满足冬暖夏凉的温度要求,同时准备一定面积的运动草场,为羊群自由采食饲草、自由活动创造有利空间,也降低了养殖成本。而在羊场附近具有干净的水源,从此地引水为羊舍进行充足供水。在羊舍内部为每一只羊都准备好水槽、料槽与盐槽,同时还配备移动和固定2种料槽[2]。
3.2 种子处理:浸种前晒种6~8小时,用55℃热水烫种15分钟进行杀菌消毒,茄子种子浸泡8小时,砧木种子浸泡12小时,然后用纱布包好开始催芽,温度控制在25~30℃,待种子露白播种。
2.针对企业层面的帮扶。各省份主要是从资金、培训、贷款、社保、减税降费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支持。在目前已出台的各地政策中,北京、黑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海南、云南等地与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保持一致,即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部分省份则制定了高于国务院文件的返还标准。例如:黑龙江提出,深度贫困县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①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黑政规〔2017〕27号。 。湖北提出,对不裁员或纳入化解过剩产能清单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70%②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8〕47号。 。北京提出,用人单位直接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可申请享受最长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同时,用人单位直接招用退役士兵、公益性就业组织安置人员、本市分流职工的,可申请享受最长不超过5年的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③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8〕30号。 。
(三)开展重点就业人群的帮扶行动
式中,kj1、kj2和kj3与式(13)中的kt1、kt2和kt3相似,均为信号在链路传输过程中的相位因子.
(四)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就业岗位
目前PD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可缓解症状,不能逆转病理,随着病程的进展,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大。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可出现疗效减退,表现为症状波动和恶化,如开-关现象、晨僵、冻结现象、痛性痉挛、肌张力障碍、剂量高峰异动症、双向异动症等[7],许多学者已经知道康复训练对PD患者的步态和姿势控制是有效果的,本文在于寻找一个更佳的康复训练的方法,提高PD患者的疗效。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实现路径与效应度量——以山东荣成市西霞口村为例 ………………………………………………… 黄启发 赵 锦 赵丽丽 王苏睿(3/12)
四、广西就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与挑战
(一)广西就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
1.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创造就业新岗位。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广西经济在下行压力之下,积极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基本面逐步稳中向好。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为广西稳就业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理论和实践表明,GDP的增长将有效拉动就业的增长,随着经济新动能的壮大,带动的就业岗位数量也将不断扩充。
各省(区、市)稳定就业的重点扶持群体主要包括返乡再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年轻创业者等。上海从2019年起为快递员、送餐员等灵活就业群体“定制”专享基本保障,提高抵御和防范疾病、意外风险的能力,最高保障待遇超过9万元④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本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沪府规〔2019〕1号。 。河北提出,要加大对残疾人、乡镇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力度,2019年计划为困难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40万人次⑤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8〕21号。 。陕西提出,将把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放在首位,治理好企业欠薪的问题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陕政发〔2018〕40号。 。北京提出实施雏鹰人才计划,重点培养30岁以下的年轻创业者,以培养高端人才的方式,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能力⑦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 0 1 8〕3 0号。 。
2.产业新业态不断凸显,带动就业有效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传统制造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向高端制造业进行转型,代表高知识、高技能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超过了生活性服务业。随着产业融合的深入推进,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进而带来新的人力资源需求。
3.国家鼓励就业创业,催生新的就业市场。为积极开拓就业渠道,有效缓解城乡就业压力,从国家到广西层面,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各类企业创新发展。创业者通过开办企业,可创造出就业岗位,催生出新的就业市场。此外,广西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鼓励各类人才下乡创业,为发展县域经济、拓宽农村的就业创业空间创造更多的机会。
从微博的互动情况来看,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独占鳌头,单条微博的平均评论数、转发数、点赞数分别为1597、3922、6600,分别是其余269家党报官方微博总和的2.22倍、3.78倍、3.12倍。
4.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渠道。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尤其是特色小镇建设力度的加大,广西大力推动产城融合、产镇融合,从资金、税收、产业规划、人才、科技等方面加大对城镇化的支撑力度。提升各级政府的行政效能,促进农业劳动力就地就近实现城镇化。大力支持产城融合项目,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有效配置,促进农村劳动力拓宽就业渠道。
5.构建高水平的开放格局,推动就业人口流动。广西可借助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等契机,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强面向东盟的国际合作,统筹各地市经济的协调发展。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广西投资。这些高规格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创造更多外向型的就业岗位,都将有利于就业人口的流动。
6.民营企业获得新发展,有助于优化就业结构。随着广西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有力带动了非公经济就业岗位的增加。尤其是非公经济中的服务业,其吸纳劳动力的占比已经超过了第一和第二产业。服务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有效扩大了就业容量。
(二)广西就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1.就业政策的执行不到位,就业帮扶效果有限。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就业创业的政策,从税收、贷款、审批、降成本等方面进行支持,激发了广大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就业关注人群的就业创业热情。但是,很多政策执行起来,由于本位主义、理解不到位、执行不彻底等原因,没有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弱化了就业帮扶的实施效果。
2.缺乏完善的就业、失业统计预警机制,就业监测不到位。广西的就业形势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部分地区、部分行业、部分群体当中,仍存在集中爆发失业风险的可能性,就业依然面临严峻挑战。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就业、失业统计制度,无法准确、全面地掌握各类人群的就业情况,亦无法构建起有效的失业预警机制,这些都是稳就业的不利因素。
3.新旧动能转换压力大,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明显。广西正处于新旧动能的转换时期,存在传统产业就业人口过剩、新兴产业就业人口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加上国内外宏观形势趋紧,中美贸易摩擦不容乐观,部分行业低迷、淘汰落后产能依然任重道远,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就业形势错综复杂,传统产业的过剩劳动力无法顺畅过渡到新兴产业,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明显。
五、促进广西就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策略
广西已于2018年12月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加大稳岗、就业创业、培训支持力度,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帮扶等系列工作。落实好“稳就业”任务,要聚焦结构性就业压力,关注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政策从文件形式到真正落地实施,得到有效执行,需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方可实现。建议重点关注以下策略,促进广西就业高质量发展。
(一)以稳增长带动增加就业岗位需求
稳就业的基础是稳增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时期,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确保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推进发展新动能和劳动力供给侧改革,增加有效的就业岗位需求。一是通过稳增长政策实现扩大内需,通过降低各种费用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传统产业的就业需求逐渐萎缩,释放出大量劳动力,存在结构性失业风险。因此,各级政府应积极支持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例如:“互联网+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平台经济、众包经济、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增强它们吸纳闲置劳动力的能力。三是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为劳动力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为结构性失业人群提供优质的技能培训,强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帮助从传统产业退出的失业人员调整到新行业就业。
(二)发挥民营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
对广西而言,目前民营企业吸纳劳动力的占比是最高的,下一步要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一是全面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培育更多的民营企业,并通过推出新一轮更大规模、实质性、普惠性的减税降负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扩大发展空间,增强就业带动能力。二是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发展契机,引导劳动力到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就业。三是借助开展“广西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指标百日大攻坚”行动的契机,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增强民营企业的信心和活力,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到广西落户发展,扩大就业容量和空间,发挥以中小微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的就业主渠道作用。
(三)全面推进高质量的就业扶贫工作
对于广西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的贫困地区,就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稳定器”,对于打赢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把发展“扶贫车间”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完善“扶贫车间”的布局,加大投入扶持力度,优先在贫困村、人口聚集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布局建设“扶贫车间”,并开发更多的乡村公益性岗位,鼓励贫困户就近就业,实现“一人就业、一户脱贫”。二是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从资金、税收、厂房、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吸引企业到贫困地区开办扶贫车间,吸收贫困户就业。三是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面向贫困户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把提高贫困户的职业技能作为推动贫困车间持续运营的着力点。
(四)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稳就业重中之重
一是从政府层面而言,要完善和细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使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例如:通过提高待遇、优先晋职、提供深造机会、工作期满自由流动等政策,创造有利于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良好条件和环境。二是从学校层面而言,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和创业大赛,并依托学校产学研平台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克服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的弊端,为人力资源市场输送优秀的毕业生。三是从企业层面而言,尤其是民营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吸纳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作用,利用好政府各项稳就业政策(例如:社保减免、社保补贴等),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创造岗位。
(五)防范化解失业风险,维护就业稳定
一是完善就业、失业监测体系,制定风险应对工作机制,对于可能出现规模性失业风险的预警地区,可通过提高稳岗补贴标准、开展以工代赈、组织跨地区劳务输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开展生活帮扶等措施,化解失业风险。二是做好去产能分流职工的就业安置,为分流职工提供优质的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顺利转岗到新产业。在此过程中,要做好困难职工家庭的社保兜底和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三是及时开展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兜底保障,避免出现“零就业家庭”。确保失业人员可在常住地办理失业登记,申请享受当地就业创业服务、就业扶持政策、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及时落实失业保险待遇,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范围[6]。
[参考文献]
[1] 高颖,严璀华.农民工就业呈现“四稳”“四难”[J] .江西农业,2019(3).
[2] 王旭东.新职业“不唯薪,贵走心”[N] .中国就业,2019(3).
[3] [4]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稳就业 促推全区全年经济工作全面完成[J] .广西经济,2018(12).
[5] 沈丽莉.甘肃:出台实施意见 促进就业工作[J] .人力资源开发,2019(1).
[6] 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J] .中国就业,2019(1).
[作者简介] 柯丽菲,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高级经济师,广西 南宁 530022
[中图分类号] C9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728(2019)02-0008-06
[责任编辑:霁 月]
标签:稳就业论文; 高质量发展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