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结构促进深圳三元产业发展_经济论文

优化结构促进深圳三元产业发展_经济论文

优化结构,推动深圳第三产业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圳论文,产业发展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九十年代深圳转变发展战略后第三产业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

深圳第三产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结构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层次性观点看,深圳第三产业又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即按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为社会和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为流通服务的第三产业,为居民生活和文化素质提高服务的第三产业;按生产要素的组合配置可划分为: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资金密集型第三产业和知识或技术密集型第三产业;按大致兴起时间和发展程度可划分为:传统第三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等等。根据上述方法来观察,深圳九十年代以来第三产业发展主要出现了以下新的变化:

从总体看,深圳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实力增强,贡献增大。从1990年至199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由65.98亿元增加到236.02亿元,年平均递增28.2%,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强了深圳的综合经济实力,而且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94年全市税收总额95.5亿元,其中38亿多元为中央税收,57亿多元为地方税收,加上土地使用税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74.4亿元。深圳地方税收能大于中央税收,地方财政收入能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二位,主要是来源于第三产业的营业税收,因此,第三产业功不可没。

分层次来看,深圳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有了可喜的变化。一是为社会和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中的薄弱环节得到较快发展。八十年代,由于深圳工业的迅速发展,全市缺水缺电十分严重,交通运输紧张,邮电通讯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近几年来,随着全市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加大了发展第三产业的力度,使供水、交通邮电、通讯等为社会和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部门有了较大的改观。由于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大地缓和了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二是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和带动作用的主要行业得到全面增长。主要包括:金融保险、证券、贸易、房地产、旅游等。三是一些新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有了一定的改观。这些行业的规模虽然还不大,但其增长势头迅猛,显示出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势头。

二、深圳在发展第三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深圳第三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某种结构失衡,素质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房地产业发展过快了一些,超越了市场需求。据国土部门对141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统计,1994年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11.1万平方米,实际销售150.29万平方米,空置房屋面积达99.69万平方米,积压了大量资金,从而加剧了资金的紧张状况。

2.在房地产业超常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其他几个主要行业的比重都有所下降。如居深圳市第三产业之首的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1992年增加值比重为26%,比1990年下降0.34个百分点;居第二位的金融保险业,1992年增加值比重为19.94%,比1990年下降4.82个百分点;1990年居第三位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至1992年退居第四位,其比重由14.51%降至13.49%,下降了1.02个百分点;卫生社会福利业和教育、文艺、广播电视业等也略有下降。这些行业比重的下降对整个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3.出现一些新的薄弱环节。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又产生了一些不能适应的环节。一是商业经纪与代理业不发达。要把深圳建成万商云集的国际商贸中心,没有一批代办商、商品经纪商、拍卖商和为别人服务的批发商是不相称的。二是信息咨询服务业,不能满足国内外各类企业和投资者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三是计算机应用服务业。深圳的各个产业部门都广泛地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以及通过数据库进行信息提供,对软件的开发咨询、数据处理、数据库服务、计算机设备维护咨询等具有巨大的需求,但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四是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务发展不够。

三、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和九十年代初期相比,深圳发展第三产业的外部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从有利的因素看,一是江泽民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重申,特区“三个不变”,并要求“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这说明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格局中的定位未变,仍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二是随着香港“九五”回归愈近,深港两地在经济上的协作、互补关系将更为密切。去年以来香港对外贸易、货运业持续增长;制造业受欧美市场好转支持,其主要行业普遍回升;旅游业在前四年连续大幅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长。这对于深港两地的经济交流都有积极的作用。三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着手推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计划,深圳将在更高层次上发挥辐射作用。同时,广大的内陆地区在十多年来也已和深圳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深圳的“窗口”作用仍然不可低估。这些都有利于深圳第三产业的发展。四是深圳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由1989年的97.81亿元增至1994年的560亿元,工业总产值由1989年的132.23亿元(90年不变价)增至1994年的716.97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由1989年的22.87亿元增至1994年的74.4亿元。同时深圳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都有进一步的改善。这些都为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不利因素主要有:实施大保税区政策,创造一个类似香港自由港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构想短期内难以实现;1993年实施宏观调控后,内地到深圳的投资冲动大为减弱,投资大为减少,浦东成为国内新的投资热点,这些都对深圳产生一定的影响;国际资本重新转向发达国家的趋势以及香港兴建新机场必然造成香港资金相对紧张等因素,也对深圳要产生某些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根据对近几年深圳第三产业发展变化、存在问题以及新的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分析,我认为今后深圳第三产业的发展,应明确这样一个指导思想:继续确立第三产业的支柱地位,处理好与第二产业的关系,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提高素质,调整政策,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再“杀出一条血路来”,为把深圳建成中国华南地区区域性的金融、商贸、货运、信息中心,成为多功能的国际性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重点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处理二、三产业的关系。一、二、三产业是相互关连的。从深圳的城市功能和发展战略看,二、三产业联系更为紧密,因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更为重要。首先是要处理好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1994年,深圳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55.4%和42.1%;市政府初步计划到2000年分别达到48.8%和50%;2010年达到39.2%和60%,届时达到发达国家80年代的水平。这个计划目标是符合一般发展规律的。但是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两点:一是二、三产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是在动态中、是在竞争中实现的,推动比例关系不断变化的原动力来自经济内部,要防止拔苗助长;二是三产业比重上升,不能以牺牲二产业为代价。按照三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第一阶段(农业化)是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初级生产阶段,第一产业居于主导地位;第二阶段(工业化)是以大规模的迅速发展的工业生产为标志的生产阶段,第二产业居于主导地位;第三阶段(服务业)是金融、保险、旅游、文化艺术、教育科学、信息咨询等服务性行业迅速发展的阶段,第三产业居于主导地位。香港跨越了工业化过程而发展第三产业并获得成功,成为国际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它的经验当然值得借鉴,但它是一个特例,是在特殊的经济地理环境和背景下成功的,不可盲目照搬。我认为,深圳和香港相比虽有部分类似的条件,但社会经济环境和条件毕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深圳不能企望跨越工业化进程而直接建成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国际性城市。目前,市委、市政府已决定建立龙岗大工业区,这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对科学地推进深圳二、三产业协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次,要处理好二、三产业的投资比例。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深圳在二、三产业中投资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二产业由1990年的50.1%,降至1992年的27.01%,再降至1994年18.25%;而三产业则由1990年48.48%上升至1992年的71.59%,再升至1994年的80.99%。投资大规模地向三产业倾斜,对推动三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对二产业的投资略为不足,对推进二产业高新技术行业发展有不利之处。需要对二三产业投资结构作适当调整。

2.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经过几年来的发展,深圳第三产业内部有了此消彼长的变化。目前,实际又面临着一个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选择。为此,必须进一步明确重点。在新的条件下,以下行业应作为深圳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

(1)商业。要把深圳建成万商云集的商贸中心,必须进一步发展商业。深圳本身人口达300多万,加上每年过夜的国内外游客500多万,和其他出入境的香港同胞,形成一个巨大的购买群体。因此,商业应继续加强硬件建设,扩大名优精品市场,使深圳真正成为人们的购物天堂。

(2)对外贸易。1994年,深圳出口总额达183.09亿美元,但统计的工业产品出口产值为344.79亿元人民币,据此推算,深圳约有100亿美元以上的出口产品是来自深圳以外地区的“转口贸易”,这说明深圳作为对外贸易的窗口作用已有了较充分发挥。今后应进一步发挥深圳口岸多、进出便捷这一优势,不仅扩大深圳自身工业品的出口,而且做好内地的“转口贸易”;同时,进一步扩大远洋贸易,减少经香港的转口贸易。深圳1994年远洋贸易为8.5亿美元,比1991年4.45亿美元增长91%,年递增24%,但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4.6%。这显然是不适应的。

(3)旅游业。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深圳又具有极大的发展优势。据对深圳235个旅游企业统计,1994年固定资产原值为84.21亿元,比上年增长36%;从业人员5.2万人,增长9.4%;营业收入49.13亿元,增长14.5%;旅游外汇收入6.8亿美元,其中过夜游客4.88亿美元,增长24.8%;上交营业税金及附加2.06亿元,增长28.9%。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旅游设施,加强宣传,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和国内游客,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4)仓储业。深圳发展仓储业,一是深圳本身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圳专业运输量1994年达到428.6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3002万吨,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仓储业为之服务。二是深港关系密切,而香港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发达,对仓库的需求量很大,但其仓储业的发展潜力已经很有限了。因此,深圳的仓储业还应当起到弥补香港仓储业日益不足的作用。这也要求深圳仓储业有一更大的发展。但目前深圳的仓储业明显不相适应。要进一步加强对仓储业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以适应深圳经济发展的需要。

(5)交通运输业。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深圳的交通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对未来发展也已经制定了一整套规划,目前关键是狠抓落实。要优先搞好港口、铁路车站及市内交通建设,争取条件解决地铁及西部通港的新通道等问题。

(6)金融保险业。深圳的金融保险业发展很快。由于金融货币政策主要受制于中央银行,深圳要形成区域性的金融中心,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今后要不失时机地多做争取工作,抓住机遇,争取在政策上有所突破。

(7)科技、教育、卫生、文化要作为重点继续抓好。特别是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要争取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否则就难以对建设多功能的国际性城市提供足够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持。

3.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立足深圳,苦练内功,强化在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另一方面也不放弃争取某些特有的政策。不可否认,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我国全方位的开放,过去特区形成的一些政策优势逐步丧失。而要争取新的重大政策的难度又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不放弃对争取政策的努力外,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调整立足点,把注意力从争取政策优惠转到苦练内功上来。如果说八十年代特区还处于“襁褓”之中,没有特殊政策扶植就不能发展的话,那么到九十年代,特区可谓变成了一个“强健的小伙子”,已经有能力与全国各大中城市甚至一些省共同发展,参与国内外的经济竞争。为此,我们要精心研究和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要高水平地用好每年可供使用的几百亿元信贷资金,几十亿元财政资金,和十几亿美元的利用外资的资金;要巧妙地利用深圳、内地和香港各种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科技、信息、旅游及其他各种资源;要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振兴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要树立在经济上“北伐南征”走向世界的抱负;要少说空话,多干实事;要有大海般的广阔胸怀,吸纳并充分任用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类人才。只要我们上靠中央和省委的领导,立足深圳,发挥并继续创造新的优势,就必将更加有力地推进深圳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把深圳建成多功能国际性城市的步伐。

标签:;  ;  

优化结构促进深圳三元产业发展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