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卫峰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 要:在数学课中实施自主探究学习教学,鼓励学生观察思考、自主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发现解题规律、提高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践与探索
自主性学习是就学习内在品质而言的,区别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认知建构主义原理认为,自主性学习实际上就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学习任务与自身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意识和反应,不是一种无目的地自由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辅导和培养。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是指“自主探究”的学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探究式学习。这又分为接受式探究和发现式探究,自学即为接受式探究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导课新颖,引起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导课方式,导课新颖,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一定很好。
2.明确目的,产生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才会对相关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体地交待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实际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心理需求,激发求知欲,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创设情景,诱发兴趣。在教学中,适时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有实效性和发展性,就需要教师具有高尚师德、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宽广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感染力以及熟练驾驭教材、善于创设情境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数学。
4.动手操作,促进兴趣。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有利于理解知识。这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发展数学潜能。
5.寻求规律,发展兴趣。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突出数学知识的特点及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从而正确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6.巧设练习,增添兴趣。课堂练习的设计,除注意从实效出发外,对练习的层次、方式等要做到科学安排,题量适度,题型要有应用性、趣味性和拓展性,既多样又适宜,通过练习达到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7.课堂小结,保持兴趣。课堂小结是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忽视的环节,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最后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具有重要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教师而言,它是对“教”的一种回顾;对学生而言,它是对“学”的一种深化。课堂小结形式具有多样性,常见的是知识梳理型,可以采取概括式小结、问题式小结、对比式小结等方法,此外还有师生互动型小结。课堂小结不应只是简单重复本课内容,而应是学生极好的自我反思机会。这种自我反思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因此,小结应围绕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而展开,要简明易懂,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简明扼要、语言精炼。不论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总结,都应让学生感到“课已尽,意无穷”。这样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艺术上的享受,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教学环节,提高自主学习效益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既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倍增效益,提高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意识,抓住基本环节,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1.课前准备具有目标意识。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备课不光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即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使学生对教学目标一目了然。
2.新授知识具有突破意识。一般说来,学生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在新授时,教师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就要在设计练习时围绕“突破”二字下功夫,一般地有基础性练习、针对性练习、操作性练习、口述性训练等。通过练习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切实地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学生的思维方法有所突破。
3.巩固知识具有强化意识。到了知识巩固阶段,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化,一般地有巩固性练习、比较性练习、变式练习、开拓性练习等,通过练习切实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小结具有反馈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会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应采取措施,及时调节,或评讲或回授或纠错,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组织下一课的教学。
三、鼓励质疑问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引起思维,激发求知欲,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抓住最佳时机设疑。若在教材的关键处、疑难处、含蓄处、易混处等环节设疑问难,可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这节课时,同学们根据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概念、特征,用集合图画出它们之间的包含与并列关系。其中爱动脑筋的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还想到梯形也是特殊的四边形,四边形里小仅有梯形,还包含平行四边形,它和梯形同样也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教师在学生兴奋当中,引导她到黑板前画起来。本来这个知识下节课要研究的,但是她的思维超前到位了,如果不让她说,又怎样体现因材施教和个性的差异呢?由此可想到,在教学中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考虑学生个体个性化的需要,要依照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挥。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不断改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在数学的星空中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魏言静.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高数学教学实效[J].考试(中考教师).2010(7).
[2]王素珍.合理利用教学要素,提升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12).
[3]张自英.试论数学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A版.2011(7).
[4]陈朝云.新课标下关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15).
论文作者:潘卫峰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月总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知识论文; 小结论文; 数学论文; 梯形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1月总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