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忠俊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资阳641300)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患者体检及住院的102例不同病期的高血压病患者及50名正常患者的血浆,用ELISA法检测102例高血压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根据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标准分为低度危险组、中度危险组、高度危险组及极高度危险组,比较各组之间及高血压组的关机。结果:正常对照组与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701,P<0001),各组之间及与对照组之间分析显示:极高危组、高危组均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极高危组与高危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极高危组与高危组均与中度危险组、低度危险组及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因极高危组与高危组高血压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较中度危险组、低度危险组及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差异,而极高危组与高危组高血压又与靶器官的损伤有关,因此血浆D-二聚体浓度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高血压病严重程度及靶器官损害程度的一项指标。
【关键词】D-二聚体;高血压病;酶联免疫吸附法;靶器官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321-02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自我院2010年1月~12月在我院救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分类标准均按照我国目前规定的高血压患者的定义及分类进行分组,其中低度危险组28例,男17例,女11例;中度危险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1~77)岁,平均(528±94)岁;高度危险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39~78岁,平均(545±99)岁;极度高危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40~75岁,平均(517±113)岁;正常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6~78岁,平均(543±112)岁。
12统计方法采用SAS81软件,用完全随机设计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统计分析各组之间、各组与对照组之间(采用dunnet-t法)及各组两两之间(用SNK法、即:Student-Newman-Keruls)有无统计学意义,(=005)。
2结果
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的比较表明,正常对照组与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701,P<005);完全随机设计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表明各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采用dunnet-t检验及SNK检验分别分析各组与对照组及各组之间的关系,各组与标准组之间分析显示(采用dunnet-t法):极高危险组、高度危险组均与标准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而中度危险组及低度危险组与标准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对比分别显示比较(采用SNK法、即:Student-Newman-Keruls法):极高度危险组与高危险组均与中度危险组、低度危险组及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极高危险组与高度危险组有统计学差异,而中度危险组、低度危险组与标准组之间分别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各组资料及统计数据
注:P1为两样本均数的分析结果;P2为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的结果星号表示dunnet-t与SNK分析是两组之间的比较关系,相同星号表示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星号表示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因dunnet-t均为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故高度危险组与极高度危险组之间无比较,因此均用两颗星表示
3讨论
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人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主要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功能障碍,其相应器官功能障碍正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已患高血压患者来说,能够早期检测患者高血压严重程度并积极的预防成为必要的手段及措施,为进一步的控制血压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血浆D-二聚体在有血管损伤或血液高凝状态下呈现高表达,因此能够间接的判断高血压对心、脑、肾功能等器官的损伤程度。
陆伟良等[1]通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检测,认为血浆D-二聚体可以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有助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预防。
本组数据分析表明:高度危险组与极高危险组均与中度危险组、低度危险组及标准组有统计学差异,而高度危险组与极高危险组及中度危险组、低度危险组与标准组之间分别无统计学差异。因高血压危险度分层与靶器官的损伤相关,因此符合本组实验结果,与杨晔[2]及李结华[3]等实验结果一致。因此我们认为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并作为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参考文献
[1]陆伟良,丁琳,丁美群,等.2型糖尿病及并发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09,24(4):298-299
[2]杨华,江旭兰,张春花,罗梦娇.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3):30-31
[3]李结华,唐海沁,刘先进,等.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D-二聚体变化及其意义[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3,38(5):383-384
论文作者:康忠俊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4月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8
标签:危险论文; 统计学论文; 高血压论文; 血浆论文; 极高论文; 对照组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河南中医》2013年4月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