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中医综合治疗的护理论文_唐芳

(湖南省邵阳市中医医院 422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周围性面瘫中医综合治疗的护理价值。方法 筛选2014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患者6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前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88%,较比对照组患者的80%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75%,较比对照组患者的76.67%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周围性面瘫中医综合治疗的同时开展综合护理其效果显著,患者接受治疗的配合度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提高,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护理;效果

周围性面瘫属于常见多发病,是由于患者受到环境、疾病等因素造成的面部神经炎症的一种表现,主要为口眼歪斜,面部表情、动作等无法完成。综合治疗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的针灸、药物等进行治疗,治疗期间护理工作的开展也非常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周围性面瘫中医综合治疗的护理价值,特筛选2014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患者6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筛选2014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患者6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前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32例,年龄22岁到79岁,平均年龄(59.11±4.51)岁;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

对照组30例,年龄24岁到78岁,平均年龄(58.92±4.95)岁;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

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全面的检查以及中医综合治疗,针灸治疗:选取下关、翳风、足三里等穴位,用1.5 寸以上的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采用艾条灸,实施温灸治疗。每次选穴3 个,每次治疗时间为半小时,每周治疗6 次,连续治疗4 周。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治疗护理,生活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治疗护理,健康教育。(1)心理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遭受病痛的折磨,心情难免有些烦闷,要加强心理疏导经常和患者多些交流,缓解患者的病痛。此外还可以为患者讲解以往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病魔的决心,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2)治疗护理:患者治疗前对治疗的过程、方式、感受等进行相应的讲解,使患者可以加强对治疗的认知,积极配合治疗,保证治疗的持续性。针灸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全面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避免患者出现晕针等情况,拔针后注意检查,防止银针遗漏。用艾灸盒灼情装艾条熏患侧,以祛风散寒、扶正祛邪、温经通络,每次30 分钟。面部闪罐治疗过程中,协助医师进行患侧的治疗,闪罐具有调整阴阳和疏通经络的作用,但是部分患者有恐惧心理,所以积极安抚患者,告知治疗的重要性以及配合的重点,闪至皮肤出现潮红为度,每次10-15分钟左右。(3)健康教育:治疗期间健康教育应贯穿整个护理,为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说明疾病的治疗重点,告知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强调积极参与治疗和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意义。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满意度评价采用阶梯法,满意、一般,不满意。

1.4判定标准[2]

患者治疗效果评价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经治疗后减少大于95%,经H-B检查结果为I 级,临床症状消失。显效: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经治疗后减少为70-95%,经H-B检查结果为II 级,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经治疗后减少为35%-69%,经H-B检查结果为Ⅲ级,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无效: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经治疗后减少低于34%,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1.5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后的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实施分析,优良率数据采用(%)体现,运用x2检验;而计量数据采用(`x±S)体现,运用t检验;如P值<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88%,较比对照组患者的80%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3讨论

周围性面瘫其发病可见各年龄段,无性别区分,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口眼歪斜,不能鼓嘴、眼睑无法闭合等,对患者的身体以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周围性面瘫发病无特定的人群,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无性别区分,造成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疾病、病毒感染等影响面部的周围神经不稳定,面部血管发生痉挛、水肿等情况,压迫周围的神经,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治疗临床常规采用激素类药物,去水肿等药物治疗。但是西药治疗药物的价格较高,且效果一般,患者经治疗后未讷讷感达到如期效果,特别是女性患者,面部的美观度受到影响,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负担,严重时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从中医角度讲,周围性面瘫归属为“口歪眼斜”的范畴,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外邪风寒入侵,面部气血受阻,营养失调;所以治疗应祛风活血,通经络,营养血管为主。中医综合治疗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各种治疗方式之间起到巩固和增强的目的,从而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期间护理工作的开展对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配合度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全面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88%,较比对照组患者的80%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75%,较比对照组患者的76.67%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周围性面瘫中医综合治疗的同时开展综合护理其效果显著,患者接受治疗的配合度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提高,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萍.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1):60.

[2]邢金云,任秀梅.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2):25.

[3]孙恒聪. 辨证分型结合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5,05:1175-1176.

[4]黄沐春,张杨,唐诗,等. 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0:1702.

[5]王鸿雁.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25(14):2664.

论文作者:唐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4

标签:;  ;  ;  ;  ;  ;  ;  ;  

周围性面瘫中医综合治疗的护理论文_唐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