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四重维度论文

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四重维度论文

●新时代·新思想

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四重维度

朱宗友,刘 凯

(阜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摘 要: 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需要从多维度进行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深入阐述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同伟大梦想之间的重要关系,也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这些是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伟大斗争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维,伟大工程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证之维,伟大事业是实现中国梦的方向之维,坚定文化自信则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力量之维。研究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多重维度,有利于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梦;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文化自信

实现中国梦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此进行了多次阐发。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实现中国梦要做到“三个必须”——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他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时于“三个必须”基础上又提出“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审时度势,科学研判,从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文化自信这四个维度对实现中国梦做出了新部署,为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综合来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的融合兼并,基于互联网构建的交易平台对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具体应该承担的责任范围和责任内容还有待商榷。把包含人身从属性质、但又包含其自身特殊性的用工关系归入法律范围,并利用法律武器加以保护,这也是对现代法治社会、现代法治文明的有力体现。同时扩大劳动关系界定标准,对其概念加以宏观阐释,可以使传统的劳动合同制更加适应不断发展演变的新时代要求。而对网约车平台和驾驶员两间的法律关系和责任的明确界定,不仅可以加强对驾驶员行为的监管约束,也可以净化服务环境,优化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网约车行业以良好态势发展。

一、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维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1]伟大斗争思想是十八大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这一思想。他在十九大报告中又强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一重要论断[1]

在商务英语研究的实际中,交叉发展是开展商务英语学科建设的必然途径。通过学科建设的实际反映,把学科发展和提高学科教学水平的积极的因素和有力措施运用起来作为主线,其实践过程统称为学科建设。学科的发展永无止境,但是在每个阶段,学科研究的能力是受到一定的限制的,这也造成了学科建设存在一定的矛盾,而认识和把握科学的学科发展特定规律及顺应时代形势发展需要,做到顺势而为是解决该矛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所以必须要全面、科学、客观地认识到开展学科建设的意义。

为什么会如此反复强调这一思想呢?是因为在新时代实现中国梦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十九大将其概括为“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和重大矛盾”。而要战胜这些困难和挑战中国人民必须具有一种昂扬的斗争精神。邓小平曾指出,中国发展起来以后同样会面临不少问题。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这就是说,我国在发展起来以后,由富起来到强起来,到实现伟大梦想我们必将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奋斗。

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我们要进行的伟大斗争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也有来自主权、安全、发展等方面的;既有来自国内的改革发展稳定方面的,也有来自国际的矛盾风险挑战。十九大报告用“五个更加自觉、五个坚决”进行了阐发,即“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1]这些斗争均对实现中国梦构成了严峻挑战,绝不能等闲视之,不理不睬,必须积极勇于面对,取得完胜。

定向运动在我国刚刚兴起不久,经验尚不充足,但高中体育教师不可以直接照搬国外经验,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现实环境来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和身体状况的定向运动。教师要开拓思维,大胆创新,充分挖掘现有资源,从而开展丰富多彩的定向运动训练。

总之,“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撑和持久的动力。”[2]

美方报道中的“对话性压缩”资源的使用频率远高于中方,表明美方媒体更加倾向关闭或缩小对话空间。其中,“不承认”资源在中美的报道中分别占85.8%和93.12%,而且双方均喜欢直接否定某些命题,以限制或缩小对话空间。在“否定”资源中,“not”的使用频率最高,例如:

二、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证之维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1]这个伟大工程就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确保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中国共产党。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大愿望和热切期盼就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哪个政治力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人民就会选择该政治力量作为领导。实际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各种政治势力都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先后粉墨登场,但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改变了这一状况,使得中国人民看到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推动者、引领者、实践者。”[3]

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5]

致力发扬光大民族品牌,全力推进上海化工品牌创建。目前,全市共有300多家企业参与企业品牌创建,经协会审核推荐的化工类名牌产品累计达161个,有100多个产品连续多年保持了上海名牌产品荣誉称号。

实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初心与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我们知道,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不论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还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都是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因此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4],必须始终坚持,永不动摇。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更是处于领导地位的党。这样的地位要求必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否则,很难适应日益变化发展的新形势,有可能丧失执政资格。正因为如此,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以坚定决心和空前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卓著成效。形成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一体化“三不反腐机制”,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6]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新境遇。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仍受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和制约,而且有些因素还具有很强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党内存在的思想、组织与作风不纯等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面临的“四大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全面落实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此,我们党必须敢于进行自我革命,始终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从而确保党的高度纯洁性和先进性。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怎样进行伟大斗争关系到斗争的胜利和伟大梦想的实现。首先要提高对伟大斗争的认识。只有认识上清醒,行动上才能坚定。所以,要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矛盾和问题,有矛盾就会有斗争,这就决定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就是说,在社会发展中既有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可见,伟大斗争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持久战。伟大斗争的复杂性在于我们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纵横交错,盘根错节。伟大斗争的艰巨性在于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今天我们面临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其次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发扬斗争精神要求我们要正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能在矛盾和问题面前绕着走。提高斗争本领则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问题,化解矛盾,创造性开展工作。

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中国梦的方向之维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1]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从实践与理论结合上进行不懈探索,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11]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自信来自于中华民族长期积累的“文化养分”,这是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重要资本。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意指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发展或社会的进步;在更为深远的意义上,民族复兴意指中华民族在文化、文明上的重新崛起和再度辉煌。”[12]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是坚持发展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正是在这条道路上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发展到今天的强起来,中华民族迎来了复兴的光明前景。如今,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了大幅度地跃升,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富裕的发展道路。”[7]然而,就是这条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的道路,却遭到了国际国内一些舆论的非议:它们说中国现在搞的不是社会主义了,而是什么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些言论提出了明确的批评:“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的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人民必将坚定不移走好、与时俱进拓展这条业已取得巨大成就的道路。这就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政治定力,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绝不走老路与邪路。

学生的评价是对带教老师教学工作直接和客观的评价,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指标之一[5]。PDCA 循环带教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后和带教老师,直接交流,对问题的共同探讨,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增加了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年度考核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达到89%,较前一年同期满意度提高15%。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民族复兴最持久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复兴的伟力。这是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置放灵魂、安顿信仰、确证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的精神场所与心灵港湾。”因此,“一个对自身文化没有自信的民族,也必将丧失自我确证、自我认同的根基,从而流为四分五裂的散沙。”[12]可见,文化自信对民族认同与民族团结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自信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四、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之维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这个论断鲜明地指出了文化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意义。这是因为实现中国梦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这种力量深深地熔铸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也同样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内在动力、是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思想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只有掌握科学理论才能把握正确前进方向。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在推进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进程中取得的成就表明,这一理论体系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基于这一理论的正确指引,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同时,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也取得非凡成就。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引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正确理论,是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9]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只有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全国人民才能在党的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形成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这个思想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以说,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没有其他的理论能够引领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我们党善于把成功实践经验进行概括提炼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对新的实践进行指导,还把实践中已证明为正确的方针与政策适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文化则渗透于道路、理论和制度这三者之中。在实现中国梦的逻辑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这四个方面分别有着正确方向、理论指引、制度保障和精神力量的重要定位。这里仅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和价值进行阐述,文化对实现中国梦的意蕴将在后文另行阐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1]十九大指出,21世纪上半叶我国的发展目标就是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分两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意。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0]。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以及具体制度组成的制度体系,不仅具有中国特色和优越性,而且有着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鲜明中国特色主要体现为它是基于中国传统、历史、国情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明显制度优势主要表现为“制度运行高效有目共睹、制度运行稳定很明显、制度运行和谐十分突出、制度运行和平最令人赞叹”等诸多方面。当然,这一制度也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而不断完善,为新时代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坚定的文化自信有助于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增添新内容。人类文明的百花园,需要各民族不断做出贡献,“众人拾柴火焰高”,才能使之生机盎然,熠熠生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显然,为人类文明贡献理论成果,丰富人类文化宝库,则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遵循。可以说,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人们也许对普里尼-蒙哈榭和夏沙尼-蒙哈榭的白葡萄酒更为崇拜,但我却对圣多班的白葡萄酒情有独钟。它的地理位置相当独特,坐落在Mont Rachet和Montagne du Ban形成的山谷中间,山谷出口处的北部是普里尼-蒙哈榭,南部是夏沙尼-蒙哈榭,自然形成了一个三足鼎立的形态。拥有165公顷葡萄园的圣多班村酿造大约70%的白葡萄酒和30%的红葡萄酒。我更加喜欢这里的白葡萄酒,杰出的圣多班白葡萄酒带有迷人的花香;较高的海拔让这里的酒有着鲜明的新鲜酸度,并不肥美,最叫人喜欢的是它们极其出色的矿物般质感,以及无比优雅的酒体。

坚定的文化自信有助于中华民族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提供新思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提供智慧和力量,自然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做出贡献的重要体现。众所周知,凝结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四大发明,为解决人类改造自然、传承文明等问题提供了不可多得、难能可贵的力量。现如今人类文明日新月异取得非常巨大的历史进步。与此同时人类也面临着诸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突出矛盾和难题。瑞典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指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我们有理由相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可以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13]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国家富强不竭的内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部分,它事关一个国家精气神的凝聚。在他看来,文化自信是事关凝聚实现国家富强梦想力量的大问题。所以,在今天实现国家富强梦想的新长征中,迫切需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强大力量,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汇聚起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篇章的强大力量”[14]。文化自信的树立,可以左右一个人、一个群体甚至一个社会所有活动的内在基因,其影响不仅深刻而且长远[15]。文化自信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引擎。当今世界,综合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富强与否的重要指标。由此,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上。于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关键内容与重要场域。实际上,“文化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失去文化自信的国家,其结果就是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和殖民,就是本民族文化被挤入时代的暗角而失去自我更新、新陈代谢的能力,就是民族国家在竞争性格局中被迫蜗居于边缘地带,沦为西方的附庸。”[16]可见,提升综合国力,实现国家富强的梦想,树立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坚定文化自信是创造人民幸福生活最牢固的思想保证。文化自信助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而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文化自信作为精神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撑。“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使人的经济活动与动物的谋生行为有质的区别;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促进社会主体间的相互沟通和社会凝聚力的形成;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先进文化与生产力中的最活跃的人的因素一旦结合,劳动力素质会得到极大提高,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会得到极大地拓展,人类改造自然、取得财富的能力与数量会成几何级数增加。”[17]可见,文化从多方面影响经济发展,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文化自信就是主体对自己民族国家的文化之于经济社会发展意义与价值的充分肯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度的文化自信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必将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坚强的物质后盾。

文化自信构建民族精神家园,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从而实现人民幸福梦想。人民幸福既体现在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上,更反映到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上。这种精神上的富足能够给人民带来更深厚、更持久、更高远的幸福感。文化自信能够提升国民的尊严和自豪感,能够提供整个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从而能够为人民幸福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人只有生存在文化当中才能领悟到生存的意义从而拥有幸福。人也只能借助文化才能平衡躁动不安的情绪或者为这些情绪找到宣泄的出口。”[18]可以说,拥有了文化就拥有了开启幸福的钥匙,拥有了通达幸福彼岸的佳径[19]

五、结 语

综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须臾离不开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文化自信。伟大斗争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伟大工程是重要保证,伟大事业指明方向道路,文化自信则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这四者统一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之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韩庆祥,张艳涛.论“四个伟大”[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73.

[3]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43.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8.

[5]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4.

[6]朱宗友.“三不”反腐机制思想及其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7):33-39.

[7]朱宗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研究——全球化视野下的意义与战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75.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8-29.

[9]朱宗友.中国文化自信解读[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133.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5.

[1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2).

[12]刘水静.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建设的战略意蕴[J].教学与研究,2016(11):20-26.

[13]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2).

[14]陈俊卿.为增强文化自信作出新贡献[J].党建,2016(9):17-18.

[15]杜飞进.让文化自信之光照亮复兴之路[N].人民日报,2016-09-27(23).

[16]陈曙光,杨洁.论文化自信[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6(3):19-26.

[17]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49.

[18]谭大友.人类生存的家园——自然生态、社会关系与精神文化的协调和统一[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55-61.

[19]薛艳丽.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幸福追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5):53-56.

中图分类号: D6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4767(2019)05-0022-05

[DOI] 10.19810/j.issn.1007-4767.2019.05.004

收稿日期: 2019-08-12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道路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研究”(15BKS025);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中国文化自信基本问题研究”(SK2017ZD25)

作者简介: 朱宗友(1971-),男,安徽阜南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副院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球化;刘 凯(1997-),男,安徽淮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

[责任编辑:童亚军]

标签:;  ;  ;  ;  ;  ;  ;  

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四重维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