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5-157-02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也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 、“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低年级计算能力呢?
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所谓的数感,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从数学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具体表现为:善于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学关系建立起联系;善于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从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找出数学模型。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
1、在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数感,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有位教育家指出:数学知识不是一人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要在体验中培养数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数感。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有了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等数概念的理解,使数感得到培养,数学素养也得到提升。
3、在表达与交流中培养学生数感,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
二、重点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口算训练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我认为,要达到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目的,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加强口算训练。
(一)、激发兴趣念好“基”字经
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先导,学生受性格特征的影响,往往容易对持之以恒的基本口算训练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就需要在进行口算训练时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形式灵活多样,结合图形、游戏等方式方法,以直观表象、理解算理、加强说理训练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练习的积极性。
1、直观表象助口算
从运算形式看,小学低年级学习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的运算。教学中,可把学生的直观感知归纳到学习理论系统训练方面。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法时,我就重点让他们记住凑十法:“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十的朋友啥都有”。这样一来在教学9+2的基本口算时,可先出示装有9个皮球的盒子,另外再准备2个皮球,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摆才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几个皮球?”很快有学生说:“我从盒子外面的2个皮球中拿1个皮球放进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个皮球,外面还有1个,一共11个。”我表扬了这个同学说得好,并说明“凑十法”已经深入人心啦!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计算速度和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理清算理助口算
基本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因此,应重视抓好算理教学,例如:教学8+3=11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8+2=10,求8与3的和,应把8+3的3分成2和1,这就需要画出口算8+3=11的思维过程图。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3+8”怎样算。这样,学生在图文并茂的理解接受过程中,产生了学习思维的兴趣,从而理解了算理,亦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二)、加强训练,做好“练”字经
1、分散集中结合练。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基本口算训练中,先集中练“进”、“退”位的口算,然后分散练9加几、8加几……11减几、12减几……最后集中起来训练,引导学生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和“20以内退位减法表”。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反复性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2、各种思维灵活练。在平常的训练中应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重点选择训练学生的顺向性思维或逆向性思维,例如练习()+3=10,10-()=4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各种思维在有针对性的练习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经过一段时间强化训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3、多种形式变换练。可采取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习的严肃性和趣味性有效地结合起来。
4、检查对比反复练。口算训练的学生往往喜欢对熟悉和掌握的题型进行反复练习,而不愿意对容易出错的训练题型进行改正和再训练,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过程中更要注意“质”的方面,强调口算训练的正确率,及时做好检查批改、纠正训练的工作,不要让学生习惯成自然,留下“后遗症”。
三、计算教学,严格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必须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 ,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因此 ,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四、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小学低阶段,学生面临各种各样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和计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够正确计算的前提。
低年级是基础,特别是学生到了高年级后,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已经非常丰富了,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学会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做题时能灵活运用。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要轻易的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在计算的时候要让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学生经常会把数字看错;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无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演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计算教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计算,让学生在体验快乐,感受趣味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考,在思考中引导学生去品味数学内在的魅力,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论文作者:苏琳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5月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口算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皮球论文; 素养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5月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