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中国胜利纲领--学习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的几点看法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面向21世纪的中国胜利纲领--学习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的几点看法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中国胜利迈向21世纪的纲领——学习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的几点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纲领论文,几点论文,全会论文,中国论文,五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前进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15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方针、主要任务、战略布局和重大政策,为我国胜利迈向21世纪确定了正确的纲领。科学地制定今后15年发展规划,全面做好这个时期的改革和建设工作,实现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再登上一个新台阶,直接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的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关系到我们党、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建议》明确指出:“今后15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我们的根本大计,就是要巩固、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前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长治久安。这是贯穿《建议》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落实《建议》的基本行动准则。

首先,要提高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回顾改革开放17年来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最为重要的是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现成经验可资借鉴,需要我们自己独立探索。这是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为了找到一条正确道路,从50年代起,我们党经过了几十年的艰辛探索。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通过改革开放的新的伟大实践及其新经验的积累,正确回答了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使毛泽东同志开始的寻找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这种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集中体现在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伟大历史功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十多年的实践已充分表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不仅开创了崭新的局面,而且经受住了国际风云急剧变幻的考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党的基本理论,这是我们今后继续取得新的成就最可靠的思想政治保证。

第二,要提高执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说明了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也说明了完成这项伟大事业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在80年代提前两年胜利实现。原定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将于今年提前五年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1994年我国市场调节价的比重,在工业消费品中已占95%以上,在农副产品收购中已占80%以上,在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已占85%以上。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我国进出口贸易在世界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第18位上升至目前的第11位,直接和间接利用的外资1994年已达到2000亿美元左右,这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引进起了重要作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显著成绩。全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1994年同1980年相比,扣除物价因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提高了157.4%,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提高了115.5%。我们既要充分看到这些成就是辉煌的,增强继续前进的信心,又要看到这同我们所要达到的现代化目标相比仍有很长距离,更加努力开拓前进。

第三,要提高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继往开来、争取更大胜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培育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推进了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保证了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特别是顺利完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交接。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一系列重要部署,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正在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和指导工作;正在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和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正在各个领域积极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正在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把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向前进。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独立地正确地处理党和国家的事务。有了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实践的继承和发展就有了最可靠的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继往开来就有了最可靠的保证。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胜利信心。

二、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我国在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了大发展的局面。在即将进入新世纪的时候,能否继续保持大发展的局面,这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建议》站在时代的高度,作出了这样的基本判断:“综观世纪之交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有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应当抓住机遇,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的挑战,争取更大的胜利”。充分认识这个判断的正确性,并用以部署和指导各项工作,对于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从国际范围来看,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历史经过长期孕育才形成的。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动荡不安的世纪,也是世界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曾经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空前的劫难和惨痛的教训。局部战争更是连绵不断,至今在一些地区仍然迷漫着战火硝烟。但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主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曾经被认为是不可动摇的资本帝国主义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的殖民体系,虽然延续了几百年,在20世纪终于被历史的巨浪所摧毁了。被压迫民族和国家纷纷获得解放和独立。曾经不可一世的霸权主义正在衰落,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样的国际环境,对于我国是很有利的。

我国现在的大发展局面,历经100多年的孕育才逐步形成。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人民为了挣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沉重枷锁,创造一个能够放手建设自己国家的社会条件,前仆后继进行了100多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国人民终于在漫漫长夜中看到了曙光。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国人民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了历史新纪元。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走上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康庄大道。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正确路线,建国以来特别是最近17年经济发展所奠定的物质技术基础,随着改革的深化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所有这些都为我国继续保持大发展的局面确立了基本条件,也为我们利用世界出现的有利于我国发展的机遇提供了基本保障。

当今世界并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各国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十分激烈。在国际上,我国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面临着国际关系中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压力。在国内,我们在前进中也面临各种有待解决的复杂课题。历史前进的基本趋势告诉我们,我国既面临严峻挑战,更面临良好机遇。这种机遇将保持一个较长的时期。近几年来,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已逐渐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在迎接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更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专心致志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

三、明确奋斗目标,坚持正确方针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全面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的重要时期。今后15年我们应该和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问题。同时,又是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需要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建议》着重提出了今后15年的主要奋斗目标,并且阐述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

《建议》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体现了实现“三步走”战略的连续性,包含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也是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三个根本原则。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我们始终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求得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努力做到到2000年,在我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九五”期间,要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10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三是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的关系,在“九五”期间,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10年,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物质和体制基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关系。《建议》根据过去17年的实践经验,分三个层次系统地阐述了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指导方针。首先,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一切工作都要努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为我国争取长期有利的国际环境。其次,强调了必须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个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国都认真执行这个基本方针,自觉地实现和维护大局,我们就能够在长期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卓有成效地推进改革和建设。第三,强调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九条重要方针,使各项关系全局的工作都有了明确的依据。这些指导方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验的总结,许多经验是花了一定代价才取得的。明确奋斗目标,坚持指导方针,我们的事业就能够扎扎实实地向前发展。

四、努力完成建设任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建议》提出,今后15年经济建设的总的要求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显著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使社会生产力有一个大的发展。经济建设千头万绪。要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基础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从而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的任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要下硬功夫。《建议》提出的经济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从战略高度为保证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顺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现代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求各行各业通过市场竞争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也要求各行各业必须加强相互协作和相互支持。不同产业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和要求。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提倡竞争,也要提倡协作;要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自觉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一产业,在别国还包括采掘业,在我国则仅指农业。我国是12亿人口的大国,今后15年人口还要增加两亿左右,不可能依靠别国来养活10多亿人口和支持我国现代化的实现。我们必须立足国内解决人口增加、生活提高和经济发展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是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始终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这是关系全局的头等大事。制定计划要把农业作为重点首先安排好。《建议》对农村和农村经济提出的两大任务,保证农业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和农民收入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有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了,农民收入才能增加,生活才能提高,而农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才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切实加强农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建议》对各个地区、各行各业、农村集体和农民都提出了要求。全党和全国都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振兴我国农业。

第二产业在我国主要是工业和建筑业。它不仅要为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提供越来越丰富多彩的工业消费品,还要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日益先进的技术装备。《建议》强调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相应的任务和政策措施。主要是:一要把重点放在加强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上。只有基础设施打稳固了,才能推进现代化建设。只有基础工业发展了,才能不断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二要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这些支柱产业,培育高技术产业,带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三要调整、改造、提高加工工业。第二产业的各行各业,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进入市场的,都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

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它包括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服务和为生产与经济不断发展的服务两大部分。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以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同时又要为促进一、二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近几年有所提高,但仍相对滞后,需要积极发展,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特别是新兴的旅游、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法律服务和会计服务等更要积极发展。鉴于各国的经验,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盲目无序发展会造成泡沫经济,引起经济的不稳定,造成大量财富的浪费。因此规范金融、保险业特别是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的发展,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第二,广泛采用先进技术装备社会生产各部门,重点改造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逐步实现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建议》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实现今后15年奋斗目标的一个关键,这是分析我国经济现状和借鉴各国现代化经验作出的正确决策。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投入轻产出,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各方面浪费很大,整体素质不高。这也是当前经济生活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必须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是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各行各业都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技术进步。要正确处理上新项目与利用现有基础的关系。合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改善投资结构,加强重点建设,提高投资效益。要立足现有基础,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作用,能够以现有企业为依托,通过改革、改组、改造提高生产能力的,就不要再铺新摊子。

第三,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缩小我国科学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20世纪最大的特点之一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1世纪将会出现更大突破,新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将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更大飞跃。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正是反映了时代向我们提出的历史任务。科技和经济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是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关键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下更大功夫,真正把科技教育作为重点,努力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

第四,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经济的合理布局,是争得较快的速度和较高的效益的重要条件。除了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优化,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全国经济的合理布局。在过去的17年中,全国各地经济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有所扩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确定了正确的方针。基本精神是,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内地的发展,实施有利于缓解差距扩大趋势的政策,并逐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要服从大局,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以求得共同发展。经济布局的合理化,有其客观条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考虑到地理自然特点和现有基础,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区域经济。《建议》提出的跨省(区、市)经济区域布局的构想,为各地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指明了正确的途径。

第五,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建议》要求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这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从“六五”计划开始,我国从规划国民经济发展扩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在又扩展为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造福当代和泽及子孙后代的关系。这说明规划范围的扩大,也说明所承担社会责任的艰巨性。《建议》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把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我们需要借鉴各国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和机制。

从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生活质量、拓宽就业渠道来看,我们的任务异常艰巨。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计划生育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丝毫不能放松。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使目前还处于贫困状态的几千万农村人口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要做大量工作。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广开就业渠道,使有劳动能力的人有就业机会,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担负起来的责任。

从合理调节社会分配关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来看,我国处在实现现代化和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之中,矛盾很多,任务繁重。我们要实行正确的政策,既要鼓励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又要正确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悬殊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显得紧迫,这项工作做好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建立起来;养老、失业和医疗有了必要保障,才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

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来看,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地球上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减少,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发达国家在节约资源和保护全球生态环境上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我国这方面的任务也非常艰巨。我们不仅要在经济的增量中努力做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要在经济的存量中,使那些过去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能逐步得到解决。

五、搞好经济体制改革,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改革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决定着中国的命运。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今后15年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一个关键。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围绕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几个重大环节取得新的进展。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只有使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真正富有活力。我们要抓住国有企业改革这个中心环节来推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要开阔思路,大胆试验,勇于探索,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路子。从国有企业本身来说,《建议》总结近几年实践经验,提出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在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机制、建设善于经营管理的班子、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建立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制度上狠下功夫,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活力。我们应按照这个方向去积极努力。真正做到了这几条,好的企业会越办越好,即使陷入困境的企业也会出现生机。从国有企业的整体来看,《建议》提出的一个重要思路是,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通过对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把优化国有资产分布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同优化投资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整个国有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这种改组要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实行分类指导,搞好大的,放活小的。由于竞争规律的作用,优胜劣汰,那些经营不善、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被淘汰是不可避免的。要择优扶强,重点抓好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以资本为纽带,连结和带动一批企业的改组和发展,形成规模经济,发挥它们的骨干作用。

(二)市场是各种经济活动得以展开和运转的载体。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建议》对发展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两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生产要素市场,都要逐步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商品市场要以批发市场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流通组织,抓好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和风险基金的建设,使商品的流通更加有序,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要积极培育和规范金融、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市场。鉴于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对法律、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高,对经济和社会稳定影响大,我们在这方面经验又不多,因此必须坚持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的原则,突出重点,循序前进;先试点后推广,逐步加以规范。

(三)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且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引导市场,使两者实现有机结合。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又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加强宏观调控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们面临着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的艰巨任务。要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稳定,实现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抑制通货膨胀,这就需要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而目前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不强。这就需要振兴财政,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要基本消除财政赤字,控制债务规模,而且要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需要控制货币信用总量,逐步使货币发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都要求建立起计划、金融、财政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宏观调控机制。要按照统一、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改革和调整政府机构,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把不应由政府行使的职能逐步转给企业、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使政府能够更好地履行宏观调控的职能。这方面任务的完成,需要全党和全国共同努力。

(四)对外开放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要建立起规范的对外经济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我国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和科学技术合作,运用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更好地与国际经济互接互补。这方面的任务也很繁重,包括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范围,有步骤地开放国内市场;继续改革和完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进一步降低关税税率总水平和调整关税结构;对外商投资企业逐步实行国民待遇;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等工作,都需要我们努力做好。

六、加强党的领导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

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顺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核心问题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党不仅要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领导,而且要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的领导,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朝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宏伟目标前进。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议》要求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且建立必要的物质保这从战略部署上确保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落实。围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任务,《建议》强调必须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这六个方面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是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基础上,根据新的情况和需要,作出战略性的部署,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国一切部门、一切单位都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理论建设,优良传统和敬业创业精神建设,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党风和廉政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程度。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克服和战胜错误的东西的过程中才能确立起来并得到巩固和发展。《建议》强调了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和克服各种腐朽没落的思想。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我们党是执政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依据宪法,继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加强各民族的团结。这诸方面的任务,都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大事,需要做大量艰巨的工作。

我们党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就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并致力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建议》根据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强调了要继续加强思想建设、民主集中制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求全党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积极行动起来,把《建议》确定的奋斗目标变为现实,是我们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神圣职责。我们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满怀信心地为实现《建议》所确定的各项任务而奋斗,胜利地迈向21世纪。

标签:;  ;  ;  ;  ;  ;  ;  ;  ;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胜利纲领--学习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的几点看法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