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婧婧 黄飞 顾宇丹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颅脑损伤中应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32例选为研究对象,均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前后行SF-36评分,并行GOS(格拉斯哥预后评估)评分,分析临床护理价值。结果:经治疗与护理后93.8%存活,其中56.3%恢复良好,25.0%中残,12.5%重残;6.2%因脑功能衰竭死亡;护理后SF-36评分为(54.5±6.8)分,高于护理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在颅脑损伤中应用效果优良,但需与护理措施相配合,以强化临床效果,改善生存质量。
【关键词】腰大池持续外引流;颅脑损伤;护理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146-02
持续腰大池引流为临床新型疗法,在短时间内将脑脊液清除并促使颅内压降低。该技术主要行腰椎穿刺,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与一次性脑室引流袋相连,将引流袋高度适当调节,腰大池处脑脊液均匀缓慢流过后便会排出,进而降低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避免血性脑脊液对脑膜产生过多刺激,促进循环后对脑水肿、缺血状态予以改善,防止出现脑血管痉挛现象,减少脑梗死发生率[1-2]。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主要优势在于操作简易,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故而获得临床青睐。而在行该项治疗过程中需注重护理配合,由此才能强化临床效果。现选取患者32例,分析在颅脑损伤中应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临床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32例选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32例男女比例为19:13,年龄为18~68岁,平均(35.7±4.6)岁;致伤原因:19例为车祸伤,6例为坠落伤,6例为打砸伤,1例为其他伤。术前10例双侧瞳孔散大,16例为单侧瞳孔散大,6例无明显变化;均有脑膜刺激征。
1.2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方法
患者侧卧,腰弓,将L3~4或L4~5椎间隙作为穿刺点,局麻后将腰穿针缓慢刺入,到蛛网膜下腔后脑脊液会流出,测量血压,稳定后顺着头侧将硬膜外导管插入4~9cm。固定并与引流管路相连,在床头悬挂引流袋,结合病情对脑脊液流量予以适当控制。化验脑脊液,若R红细胞低于300个/ml、无细菌且持续3d可拔管。
1.3 护理方法
1.3.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若患者神志清醒多表现出害怕、担忧及恐惧心理,为此术前应充分开展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腰大池引流的必要性,将心理障碍克服,同时讲解引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使其做好心理准备。叮嘱患者深呼吸放松身心,在治疗中更加配合。(2)术前用药:术前30ml静滴250ml20%甘露醇以促使颅内压降低,防止脑脊液有过大的压力梯度差致使形成脑疝。约束带保护躁动者,若有必要可应用镇静剂,同时常规备好脱水药物及安定药。
1.3.2术中护理 对患者瞳孔、血压、呼吸及神志变化行密切监测,避免形成脑疝;术中血压、呼吸为关注重点,若双侧瞳孔同时缩小或不等大且迟钝于光反射或消失,呼吸不规则且意识不清提示形成脑疝[3],应快速停止操作并及时抢救。坚持无菌操作原则,叮嘱患者不要乱动;若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应将体位固定;引流时操作轻柔,缓慢放出脑脊液速度,避免过快降低颅脑压,导致再出血或诱发脑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3术后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置管后应卧床休息,维持安静环境,对神经系统体征予以观察,查看有无头痛或缓解、恶心呕吐等,出现异常及时处理;(2)病情观察:术后侧卧或平卧,抬高床头15°~30°,便于引流脑脊液。将颅内低压性与颅内高压性头痛区分开来,前者特点为头痛剧烈,存在脑膜刺激征阳性及喷射性呕吐伴随症;后者坐立或床头抬高时头痛加剧,引流速度减慢或床头放低后缓解。若患者意识清晰需定时询问头痛有无改善,叮嘱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或用力排便,防止肺部感染;若烦躁不安需给予镇静药。(3)引流管理:顺着脊柱侧向头部方向将EDM导管延长固定于床旁输液架上,不仅避免引流管折叠,还可便于翻身,且与肛门距离较远避免感染。引流管口需高于腰椎管水平,袋子需比椎管水平低,由此才能保证其比脑脊液平面低10cm左右、加强巡视,避免患者躁动或翻身导致引流管不通畅或脱落,及时找出不通畅原因,若发现血性引流液浓或堵塞用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重新置管或更换管道;在转运或搬动患者时应先将引流管关闭,防止脑脊液逆流。结合患者颅内压水平对引流袋高度予以调节,避免引流不畅或脑脊液引流过多,进而诱发低颅压、颅内出血等并发症。(4)避免感染:持续引流时颅腔与外部连通,感染几率大,为此需将患者放置于监护病房或单独病房,定时通风,限制探视;严格无菌操作,避免院内感染;倾倒引流袋时避免将引流袋抬高导致反流,若要对高度予以调节需先夹闭引流,无菌纱布包裹保护连接部位避免脱出。保持贴膜干燥清洁,及时更换。做好置管位置皮肤护理,及时处理穿刺点渗漏、肿胀现象。(5)其他:对骨隆突处采用按摩或垫水垫法,将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确保床铺无褶皱,避免压疮;指导患者有效咳嗽与深呼吸避免感染,多补充水分,避免尿流感染;补充纤维素与维生素,清淡饮食;若患者便秘及时给予润肠剂或缓泻剂,禁止用力排便;每日清洁口腔,避免口臭或溃疡。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用GO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用SF-36评定两组健康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主要应用软件SPSS 20.0,用标准差(x-±s)以及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t检验,对比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效果
伤后6个月32例均行GOS评分,结果30例生存(93.8%),其中18例恢复优良,可正常工作与学习,占56.3%;8例生活可自理,中残率为25.0%;4例生活无法自理,重残率为12.5%;2例死亡(6.2%),均死于脑功能衰竭。无严重并发症比如颅内感染或引流不畅事件。
2.2 治疗前后SF-36对比见下表。
表 治疗前后SF-36对比(x-±s,分)
时间 SF-36评分
护理前(n=32)36.7±5.2
护理后(n=32)54.5±6.8
t10.842
P<0.05
3.讨论
头部遭受外力作用会出现损伤,即血管、颅骨、组织或脑膜出现机械形变。原发性颅脑损伤为血管与组织直接受损,致使神经功能损伤或脑细胞死亡;继发性颅脑损伤则为脑水肿、颅内压上升或脑缺血等,导致原发性脑损伤病变加重[4-5]。持续腰大池引流可有效治疗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及脑室内积血等,加之操作简易、开展方便与微创,临床感染率低,效果好,广受临床青睐。而在行引流时需与护理措施相配合,因长时间引流,颅腔在一定程度上与外部相通,需避免感染;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包括引流量、颜色、性质等,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积极预防感染,营造优良住院环境并限制探视;做好生活护理,指导补充营养。由此可强化颅脑损伤行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效果,改善患者存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黎兴瑞.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在颅脑损伤中应用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5):215-216.
[2]王洋.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2):1043.
[3]孙红丽,郭丽燕.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医学信息,2015,(32):265-265.
[4]商亚娟,罗盈,孟娟等.腰大池置管体外引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613.
[5]郑红.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脑动脉瘤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310-312.
论文作者:周婧婧,黄飞,顾宇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脑脊液论文; 颅脑论文; 患者论文; 损伤论文; 颅内论文; 效果论文; 脑膜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