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中普遍接受的会计原则及其对策_会计论文

美国次贷危机中普遍接受的会计原则及其对策_会计论文

美国次贷危机涉及公认会计原则及其应对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应对措施论文,危机论文,原则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次级贷款市场问题的不断涌现,引起股市剧烈动荡,商业性贷款机构相继破产,提供流动性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大型银行业务同时受到影响,投资次级债的各类基金损失惨重,次级债危机迅速升级为席卷世界资本市场的金融风暴。投资者担心,次级贷款危机会扩散到整个金融市场,影响消费信贷和企业融资,进而损害美国经济增长,甚至波及会计领域。本文拟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蔓延机制、次级贷款危机中涉及的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在次级贷款危机受到的质疑,以及FASB应对次级贷款危机的举措及其与IASB对准则的归结论述次级贷款危机对于会计的影响。

一、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形成及蔓延机制

(一)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形成 次级贷款是指在美国金融机构向信贷记录不佳的购房人士提供按揭贷款,再将这些贷款证券化,并以较高的回报率卖给机构投资者或个人。这些按揭抵押债券被称为次级债。由于利息的提高,很多贷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在房市日渐疲软的情况下,次级贷款人也很难售房还贷,导致信用风险的加剧和次级债危机的爆发。近年来,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贷款机构和借款人都预期住房价格将持续上涨,由于涨价后的住房可以再次抵押和重新融资,因此,一方面贷款机构大幅度降低贷款审查要求,向低信用等级借款人发放次级贷款;另一方面,借款人忽视潜在风险和自身偿还能力,盲目借款,为次级贷款危机的发生埋下隐患。贷款机构在二级市场上将住房抵押贷款债权出售给大型金融机构,后者将其进行证券化处理,做成资产支持证券(ABS),并根据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将证券化的资产划分为不同等级,再由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后转而出售给风险偏好不同的最终投资者。

(二)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蔓延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价格迅速回落,美联储联邦基准利率也在经过十七次上调后达到高点。首先,次级贷款借款人在经过几年的优惠期后还款负担陡然增加,降价后的房产又无法使借款人按照预想的方案重新融资,次级贷款的违约率迅速上升。其次,贷款机构在将住房抵押贷款债权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时多附有回购条款,贷款机构在贷款违约率超过一定比率等情况发生时有责任购回债权,但贷款机构往往没有足够的现金流保证回购责任的履行,因此上百家贷款机构被迫破产。再次,各类创新金融工具的发起人与自己设立的特殊目的主体虽然在法律上有“破产隔离”安排,但发起人通常对特殊目的主体提供融资承诺,在证券资产出现违约时,发起人的自有资本被冲销,形成自身的实际损失。最后,持有低等级资产抵押证券、债务担保证券的最终投资者不能按时获得本息偿付,证券大幅度减值,出现巨额亏损。由于流动性不足,投资者被迫抛售优质资产,甚至破产解散。持有高等级证券的最终投资者因所持证券重估后的信用评级降低,市场价值或评估价值急剧下降,损失惨重。次级贷款危机爆发后,贷款机构、评级机构、债券保险商等市场参与者纷纷被投资者起诉,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受到全面质疑,面临彻底改革的局面。

二、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中涉及的公认会计原则

(一)涉及证券化交易与交易主体 具体包括《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40号——金融资产转移和服务以及债务解除会计》(即SFAS140)、《财务会计准则解释公告第46号(修订)——可变利益主体的合并》(即FIN46R)。

(二)涉及信贷风险与不确定性 具体包括《SFAS5——或有事项会计》、《FIN45——担保方对担保(包括涉及其他债务的非直接担保)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SFAS133——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会计》、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立场公告第94——6号特定风险和不确定事项的披露》(即SOP94-6)。

(三)涉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具体包括《SFAS107——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披露》、《SFAS114——债权人对贷款减值的会计处理》、《SFAS115——特定债务和权益工具投资的会计处理》、《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和《SFAS159——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选择权》。

三、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中公认会计原则的质疑

(一)交易主体的质疑 特殊目的实体(SPE)曾被公众视为逃避税收和会计监管的工具。客观地说,这些实体原本是发起人用来分散或转移风险、降低融资成本以及合法避税的工具,但由于会计处理上存在着漏洞,这些实体才逐渐成为某些企业进行表外融资、隐藏债务的秘密武器。由于SPE的权益投资比较低,这些实体不能根据一般的合并理论,在表决权资本的基础上予以合并,长期以来,SPE的合并问题就成为困扰准则制定机构的一大难题。继安然事件后,美国监管部门提高了对资产负债表表外信息的重视,其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修订了以往的会计准则,并颁布了FIN46。FIN46解决了对某一主体的控制并非建立在多数表决权基础上的企业合并问题,注重控制的实质,要求将可变权益主体(VIE)纳入合并范围,以全面反映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损失。但FIN46特别定义了合格特殊目的主体(QSPE),使其具有免于合并的“特权”。很多公司借此将设立的主体转换为QSPE,通过组织设计或业务安排逃避准则的约束,避开FIN46的规范,达到表外反映的目的。次级贷款危机中,金融机构通过设立特殊目的主体或结构性投资机构,向投资者隐瞒了大量高风险的表外交易,使投资者蒙受重大损失,投资者对于获取有关表外交易及时完整财务信息的要求再次凸现,纷纷要求FASB制定更加严格的会计规定,应对次级贷款领域出现的问题。

(二)信贷风险与不确定性会计处理原则的质疑 信贷风险和不确定性会计处理原则的质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证券公司和银行曾于2005年要求FASB考虑将拍卖级证券划分为现金等价物,这样,该类证券的交易行为即可以不在现金流量表中加以反映;二是一些金融机构要求,延缓执行SFAS157中关于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并披露的规定。此外,贷款银行协会提出,在住房抵押贷款发生债务重组时,不按照SFAS114的规定进行减值测试,而是按照SFAS5预计减值。但针对上述质疑,FASB认为,拍卖级证券一般有效期长达20到30年,一旦投资者出售的证券数量高于市场需求量,拍卖很可能失败,不能产生预期的现金流量,因此拒绝了这些金融机构的要求。2008年2月间规模高达3300亿的拍卖级短期券种的流拍,从反面印证了FASB在会计处理观点的正确性。FASB认为,如果允许贷款银行按照SFAS5预计贷款的减值,在实务中很可能引起不正当地延后确认贷款重组损失,从而粉饰报表,因此拒绝了贷款银行协会的要求。FASB认为,有关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信息对投资者很有价值,不应允许延期执行。

(三)公允价值计量会计的质疑 次级贷款危机不断恶化,一些损失惨重的金融机构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方法作出猛烈抨击,他们认为:第一,公允价值随市场波动而变动,价值变动随意性很大,在不断低迷的市场中,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不断对金融资产重新计价,账面价值大幅缩水,进而引起大规模恐慌,使得后果不断恶化;第二,公允价值并不能反映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尽管目前证券的市场价值不断下降,但金融机构仍然持有资产且没有意图低价出售,按照公允价值会计的要求,却要承担资产减值的损失;第三,部分资产支持证券的市场已经失灵,大量持有该类证券的机构取得紧跟市场的价格出现困难,按照其他方法确认公允价值又缺少实务指南,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确定一些证券的公允价值几乎不可能。

四、FASB应对次级贷款危机举措及其与IASB对准则的归结

(一)FASB应对次级贷款危机的举措 次级贷款危机中引发的会计讨论引起了各方关注,他们希望FASB就现行会计准则如何保证投资者及时获取表外融资信息、公允价值会计能否为投资者提供一贯、可比和可靠信息等问题做出说明和行动。针对该情况,FASB迅速做出反应,对SFAS133进行修订,于2008年3月发布了《SFAS161——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披露》。此外,FASB还实施了如下举措:一是修订SFAS140和FIN46,考虑取消QSPE概念,对合并主体的判断、披露等做出进一步指南;二是2008年4月发布《金融担保保险》准则,统一会计处理方法,大幅度增加保险合同的披露要求,修订FASB对SOP94——6发布的立场公告,强化贷款产品的信贷风险披露要求;增加新的“贷款披露”项目,增加对金融性应收款项信贷损失准备金的披露要求;三是建立估值资源工作组,收集有关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中的实务问题,其目的是寻求可能的解决办法,协助FASB考虑是否需要在SFAS157以外再增加进一步关于公允价值的应用指南;继续推进与IASB的联合项目“财务报表列报”,考虑如何在财务报告中报告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增加新的“雇主资助的退休后福利或养老金计划的披露”项目,要求雇主披露有关计划资产(投资)的更详尽信息;四是与IASB续签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影响国际趋同。从2007年初开始愈演愈烈的次贷危机正在拷问全球金融监管体系,2008年初,美国证交会和英国金融监管局等监管机构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确认其监管体系无法有效监管当前金融市场上的某些交易,指出有些交易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因此,为全球最大资本市场制定会计准则的FASB和为全球资本市场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的IASB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2008年4月,金融稳定论坛(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发布了一份名为《提升市场和机构恢复能力》的研究报告,并于4月11日向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进行了汇报并得到了支持和采纳。该报告呼吁IASB修订相关准则,更全面的报告企业的“表外义务”和“特殊目的主体”,加强企业对估值活动、方法及其不确定性的披露,为市场不活跃情况下的金融工具估值提供更多指南。

(二)FASB与IASB对准则的归结 归结到IASB准则项目上,准则大体上应终止确认、合并报表和公允价值计量。FASB和IASB的理事们对这三个准则以及各界所提出的要求进行了讨论:一是终止确认与合并报表。FASB主席鲍伯·赫茨认为,除了资产证券化所涉及的金融工具终止确认的问题外,收到非议最多的就是“合格特殊目的主体”免于合并报表的规定。“合格特殊目的主体”是一个潜在的危机。因此,FASB正在修订相关的FAS140和FIN46R,相关指南预计在2008年底发布。IASB主席戴维·泰迪表示,IASB已经组建了终止确认项目组,并能在10月提出一些基本建议。二是公允价值计量。在次贷危机中,有人指责公允价值计量放大了企业盈亏波动,是造成次贷危机的关键因素。而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公允价值计量不仅是计量金融工具的唯一可行方法,更提高了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尤其在次贷危机这样的环境中。支持公允价值计量的人员认为:受困于美国不断恶化的信贷危机中的金融机构将公允价值会计作为替罪羊,其目的是试图转移重点,真正的根本因素是机构内部错误的经营决策、规避会计准则的行为和市场缺乏监管、规范;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认为:公允价值是计量衍生品等金融工具最具透明性的方法,且广为投资者赞许。公允价值会计处理和披露为投资者提供了关于当前市场情况和远期分析的信息,公允价值本身并没有引起任何损失,而是客观反映了企业的处境。为投资者提供完全透明的信息对全球市场经受当前的混乱并防止未来的泡沫和相关经济紊乱至关重要,这种对会计计量方法横加指责的方式无益于重建投资者信心。只有公允价值得到广泛应用,投资者才能准确评估和计量风险。IASB和FASB双方理事们认为,公允价值虽然得到了广泛肯定,但仍必须对其作出持续改进。至此,IASB在准则方面已开始加速工作。

标签:;  ;  ;  ;  ;  ;  ;  ;  ;  ;  ;  ;  

美国次贷危机中普遍接受的会计原则及其对策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