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新入职教师手语、口语转换能力的培养论文

教师发展研究

聋校新入职教师手语、口语转换能力的培养

● 魏燕珂 黄丽娇

【摘 要】 根据《聋校义务教育沟通与交往课程标准(2016 年版)》要求,在聋校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聋生口语、手语、书面语能力的培养。 这对于聋校新入职教师而言,是对自己能力水平的检验亦是挑战。手语翻译中存在的错译、漏译、非流利性产出这三类常见问题,在聋校教师的教育教学中也依然存在。 聋校新入职教师可通过深化跨文化意识、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学科知识储备、注重实践经验积累等措施提升语言转换能力。

【关键词】 聋校教师;手语;口语;转换能力

一、手语、口语转换能力的重要性

《聋校义务教育沟通与交往课程标准(2016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沟通交往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聋生的口语、手语、书面语能力都应该得到发展。这些能力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教学中要把培养聋生口语、手语与书面语的转换能力,以及运用口语、手语与书面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作为全面发展聋生语言能力的重点。”针对聋校教学的具体建议,《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注意帮助聋生逐步理解手语和汉语在表达上的联系和异同,逐步形成手语与汉语的转换能力。”聋校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其手语、口语的转换水平与聋生的沟通与交往能力,以及聋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息息相关。[1]所以,提高聋校教师,尤其是聋校新入职教师的手语与口语的转换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口语训练,但不要把口语能力作为唯一的培养目标;要重视聋生的发音练习,但不要把语音清晰度作为唯一的训练目标;要重视手语学习,但不要把手语运用作为聋生掌握语言的最终目的。”因此,聋校教育教学要重视聋生手语、口语、书面语的全面发展,改变聋校以往教学中以口语或手语为主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应力分布图的结果,在整个撬装式LNG气化站中,应力集中主要出现在加热器所在的部分。在设计之初所考虑的是将加热器置于BOG处理管系与LNG运输管系之间以节省分布空间,但由于两个部分的管线之间间隔狭小,在考虑了操作空间之后,加热器的进出管道就变得非常短,加上管道间还布置了阀门以及三通,这无疑增加了管道的受力,最终导致了应力集中现象的出现。

《课程标准》的出台,对聋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聋校教师的语言转换能力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聋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对于促进聋生有效的沟通与学习、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实现教育公平都有积极的意义[2]

二、手语、口语转换时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双语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和使用情境,有效地由所掌握的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这种现象被称为语言转换[3]。在手语翻译的定义中,手语翻译指的是:口语和手语之间的互译以及手语和手语之间的互译[4]。在大多数情况下,手语翻译所从事的是手语与口语之间的互译。聋校教师在教学中,为培养聋生口语、手语、书面语转换的能力,自身的语言转换能力需达到一定的水平。然而,对于新入职的聋校教师而言,在语言转换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翻译学中的常见问题有诸多类似之处。本文以译员在翻译中存在的几种常见问题为例,作为聋校教师语言转换时的一个参考。

(一)错译

错译,即错误的翻译。主要是指译员在翻译时所出现的内容、词汇、语法的不正确翻译以及翻译逻辑不合理、代词指代不清等问题[5]。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译员词汇量的欠缺,另一方面是译员对手语信息理解得不透彻以及口语的表达能力不足而影响句子生成。聋校教师在教学中亦会出现此类问题。《课程标准》中提到,聋生应学会用手语讲故事。对聋生而言,讲故事是锻炼其手语与口语转换能力的有效方法。聋校教师在用手语演示时,应注意手形、位置、移动、表情、口型以及身体的左右转换;在将聋生的手语故事转换为口语时,应按照口语的语法规则表达,且注意对故事中出现的人称代词的正确表述。在手语翻译中,此类错误翻译的例子屡见不鲜。如,讲话人说:“我+来+自+地名”,译员口译的是:“他说,他来自+地名”;另一种情况是讲话人在描述两个人的对话时涉及身体的转换,比如左边代表一方,右边代表另一方,在打手语的时候聋人用身体的左右转换来区分双方,而口译时经常出现的是“他说……他说……”等,未能将讲话人描述的双方表述清楚,进而影响听者的理解。另外,由于手语文化博大精深,各地的手语表达存在地方差异,在对自然手语词汇掌握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错误的口语表达。聋校学生的手语表达虽不及社会上聋人的手语自然,但有些聋生会向年长的聋人学习一些新鲜的手语词汇或是有趣的手语表达方式。比如:“穷”的常用手语打法是“双手五指撮合,掌心向上,在手腕处交叉,然后晃动几下”;在某地的当地手语打法则是“左手侧立,掌心向右,右手伸拇小指,掌心向下,用右手拇指碰两下左手掌心”表示“人穷到撞墙”的含义。所以聋校教师应广泛学习自然手语,如此才能在聋校教学课堂上更加地得心应手。

因此,在进行手语与口语的转换中,聋校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熟悉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通过合理的思考、分析与判断,增强在语言转换中两种文化因素的敏感性,深化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二)漏译

所谓跨文化意识,即是说翻译是跨越语言文字、跨越文化的信息交流,而文化的差异跟语言的差异一样,都可能成为交流的障碍,所以在进行语言文字转换的同时,还要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以保证信息交流的顺利实现[8]。语言是思维的反映,一种语言在其语言文化体系下表达是符合思维逻辑的,但是如果将其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在另一种语言文化的体系下则未必能够符合它所要求的逻辑。语言转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不仅是对两种语言的运用,而且是对两种文化的深入理解。聋校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在文化的信息传递过程中起衔接的关键作用,关系着聋生对两种语言的有效使用。谭载喜说:“对于译者来说,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表达。”[9]为了避免在语言转换时的错译、漏译,聋教育工作者需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意识。手语和汉语的语序是不同的,在进行语言转换时,需将手语的语序转换成汉语口语的语序并清晰地表达出来,这也正是手语与口语转换的困难之处。

(三)非流利性产出

在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程中,教师要将发展学生沟通与交往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那么教师在语言的表达上,无论是手语还是口语都需要达到较高的水平,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提升。手语是一种视觉性语言符号,是聋人表达思想、获取信息、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聋校教师应提升手语的表达能力,在课堂中,能够正确地将口语转换为手语,做到手语清晰、准确、自然、流畅。手语转换为口语,在翻译学中,也可称为口译。口译作为交际行为,最终目的是各方超越语言障碍实现完美交流沟通。[10]聋校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部分聋生对其表达内容的理解效果。无论是手语还是口语,良好的语言表达都能够拓展聋生语言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对于新入职的聋校教师而言,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重视相关知识的学习。

师:“椭圆”改为“双曲线”呢?“A,B是左、右顶点”改为“A,B是曲线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结论是否成立呢?(教师放手让学生去探究)

三、提升两种语言转换能力的路径

(一)深化跨文化意识

关于漏译,主要涉及的是信息主体,即那些在源语中出现而在目的语中未出现的内容。在翻译学中,漏译的成因主要归结为下列几点,即知识欠缺、记忆负荷超载、口译策略选择等[6]。不论是对译员还是聋校教师来说,广博的知识面都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为聋人做课堂翻译时,一位聋生回答教师的问题,用到了一些动漫设计专业的手语词汇和设计操作相关的知识,这对于没有该学科知识和专业背景的译员来说,是完全没有办法进行口译的。再者,由于聋人手语速度过快,译员无法完全记住手语内容也会出现漏译的现象,如:聋人在表达自己曾去过北京、上海、天津等多个地方的时候,译员或者聋校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转换口语或者记忆负荷超载的话则会遗漏一个或两个地名。在聋校教学中,教学形式是“一对多”的班级教学,对教师的注意力、灵活应对能力都有较强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亦可能出现漏译的情况,如:多个学生先后用手语回答问题时,信息量较大,会造成教师记忆负荷超载。

尽管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但是对手语信息的理解不透彻也会产生口译内容的偏差,比如在一段描述不要沉迷于赌博的手语中,聋人的手语表达是:“你+长+记+不行”(伴随疑问的表情),译员当时的口译为:“你长(chánɡ)时间记住不行吗?”聋人的手语真正要表达的含义是:“你长(zhǎnɡ)记性不行吗?”再例如:聋人的手语表达是:右手打“一寸光阴”,左手打“一寸金”(在表达“金”这个字的时候需要右手食指进行配合),然后左手成框形向右手方向移动表示用寸金换取的意思,同时右手伸食指向左手方向移动表示拒绝,译员将之口译为“寸金是不能换取寸光阴的”。这样表达意思没有错,但是不够贴切、完整,因为聋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聋人先是分别用左右手表示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后用左右手的移动表达了“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就要求手语工作者掌握聋人自然手语表达的特殊性。

继续医学教育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为主的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是基本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其对象是毕业后通过规范或非规范的专业培训,正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

(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非流利性是自然言语产出的重要特征之一,日常口语中大约10%的话语包含重复、停顿、修正等非流利现象,一般认为口语非流利产出是言语计划和言语形成过程中遇到问题所致[7]。在手语与口语的转换中,亦较常出现重复、停顿、修正的非流利性现象。笔者曾在一次残联的活动中为一位聋人做手语与口语的转换,他手语较快且与笔者熟悉的手语词汇差异较大,导致口译不流畅,一时间不知道如何组织自己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停顿、重复并伴随漏译的情况,使得听者不能成功接收到聋人想表达的全部信息。另外,笔者也曾遇到译员口译时自我修正的情况,如:聋人的手语是“2018 年”,译员口译的是“2008 年”,之后在翻译下一句时又进行了修改。

(三)加强学科知识储备

在教学中,教师可能会涉及多方面的信息和知识,语言转换中涉及的知识面是非常广的,可能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医疗等等。所以,作为聋校教师除了熟练掌握手语之外,对聋人文化、各学科知识、聋人表达特点等都需要了解。各学科教师除了熟知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之外,对其他学科知识也应该有所涉猎。比如,《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为聋生介绍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这就需要教师有这方面知识的储备。所以,教师应善于通过各种渠道、途径获取丰富全面的百科知识,为更好地进行口译打下基础。

(四)注重实践经验积累

语言转换是一种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实践锻炼,语言的转换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聋校教师自身处于一个教学实践的环境中,有着大量的实践机会,新教师应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及反省自我的不足,通过与聋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积极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虚心向年长的教师学习,达到自我水平的提升。手语是一种视觉性语言,语言转换时是在有声语言和视觉性语言间进行转换,这就需要手语工作者在看聋人手语时有敏锐的视觉感知能力,这与自身的实践锻炼密不可分。对于新入职的聋校教师而言,只有在真正的实践中,才能切身感受具体的文化差异,反省自身的不足。同时,也只有在交流中,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场应对能力,切实提高语言转换的能力。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由数学教师担任,一般不能用其它专业的教师代替。因为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必须先受教育,要学习和掌握逻辑思维的形式、逻辑思维的方法,辨证逻辑和数理,以及数学逻辑知识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些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也是各种能力培养的核心。数学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教学还是在课下辅导,必须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狠抓“双基”教学,这是应试教育的丰硕成果,也是我们不能丢掉的经验。

聋校教师自身的语言转换能力,对于聋生口语、手语、书面语的学习至关重要。聋校教师特别是新入职教师应准确把握几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转化能力,从而在实践教学中更好地指导聋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转换能力。

参考文献:

[1]彭盈雪,张金.聋校语文教师课堂手语运用现状研究——以唐山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8(38):32.

[2]王业梅.聋校师生手语沟通与交往有效性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4(7):33.

[3]王瑞明,范梦.双语者语言转换中非目标语言的加工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386.

[4]王继红.手语翻译与口译的异同[J].中国特殊教育,2009(8):20.

[5]蒋文干.口译错误分析——以口译学员的模拟会议传译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6.

[6]张威.口译认知加工分析:认知记忆在同声传译实践中的作用——以口译省略现象为例的一项观察性研究报告[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2):53-59.

[7]马冬梅.口语非流利产出分类体系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4):30.

[8]吴越民,吴洁.新闻英语翻译与跨文化意识[J].山东外语教学,2008(6):97.

[9]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10]杨玮斌.论口译实践的三个要素[J].上海翻译,2012(2):54.

【中图分类号】 G762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116000)

标签:;  ;  ;  ;  ;  

聋校新入职教师手语、口语转换能力的培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