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素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_家庭教育论文

父母的素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_家庭教育论文

家长素质决定家庭教育质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质量论文,家长论文,素质论文,家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决定着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如教育家福禄贝尔所说:“国民的生命,与其说操在当权者手中,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

一、当前城市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当前城市家庭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放在教育孩子上,但教育效果不尽理想。我们屡屡从报端看到青少年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事例,出现“重教不会教”的现象,其重要原因在于当前城市家庭中,家长的科学家教知识比较欠缺,实践中往往凭个人直觉,凭零星获得的一些家教知识和传统的育儿经验进行教育。由此在家教领域出现一些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教育目标缺乏理性

家庭教育目标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意志,受家长思想觉悟、文化素质、职业经历、兴趣爱好的影响。对孩子确立家庭教育目标时,许多家长总是从自身考虑出发,以自己的经验和爱好作为依据,而很少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以及社会的需求、现实的可能性等,所以出现目标定位过高现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家长的普遍心态。据一次调查表明,90%的家长希望孩子能上大学,19%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读到博士。这种高目标的追求,导致孩子心理负担过重,个性发展不健康。家庭教育目标缺乏理性,还表现在:家长将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一旦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目标相冲突,家长常常出于某种狭隘的目的,而另外确定自己的目标,结果使孩子无所适从,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

(二)家庭教育内容欠合理

教育目标决定教育内容,缺乏理性的教育目标必然导致教育内容的不合理,这个问题在当前城市家庭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第一,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忽视心理素质。城市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往往热衷于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以为这样就可以保证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然而,“丰富的营养”却不等于“合理的营养”,使许多孩子出现“小胖子”或“小瘦子”,这个现象已经引起医学界的重视。与此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关心,却少之又少,大多忽视孩子的独立性,缺乏沟通和理解。其实,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都有自己的自身愿望和客观能力,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增强,有了自己的思想,而孩子的思想往往会与家长不切实际的期望产生或多或少的冲突。一旦这种冲突增强,结果又是家长占优势,所以,现在的孩子大多有自卑、自责、紧张、焦虑、逆反等不良心理,有的甚至会出现离家出走、心态失常、轻生等极端行为。

第二,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受现有的学校教育、人事制度和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家长认为,高智力是高成就的前提,甚至更有人认为高智力等于高成就,将孩子的智力教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据一份调查表明,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其次是身体健康,第三是道德品行。于是家庭也便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地,不断地布置学习内容,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而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却往往被家长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从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暴露出高分低能、适应能力差、道德品质不佳、心理素质差等局限。其实这与家长对家庭教育内容定位的偏差有关。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应强调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但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应是重叠而应该是互补,既然目前学校主要承担学生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等智力教育,那么,家庭教育应在适当重视孩子智力开发的同时,主要承担学校难以兼顾的非智力教育任务。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人的成就,智力因素只占20%,而80%则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家长将教育内容适当调整,将中心内容放在孩子的非智力教育上,才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的。

(三)教育方式欠科学

当前城市家庭教育存在许多不良的教育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过度保护型。表现为家长不注重孩子自立意识、自理能力、自我判断能力的培养,对孩子无原则地包办代替,使孩子形成依赖、被动、胆怯、不善于与人交往或霸道、蛮不讲理等特点。这类教育方式会使家庭教育功能趋于弱化,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或“毫无个性”的两个极端,缺乏健康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

第二种是过度严格型。表现为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限制过多,忽视孩子的独立性,对孩子进行严厉的管教和强迫的教育,使孩子形成怯懦、盲从、消极、不诚实、缺乏自信和自尊等性格特征。

第三种是过度放任型。表现为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教育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使孩子形成不守规矩、懒惰、行为散漫、缺乏责任心等特点。这样的孩子,对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缺乏自我约束,易走入歪道。

研究者发现,家长在教育方式上有两个重要行为维度,即感情和控制。这两个维度在不同程度上的结合,表现为不同的教育方式。高感情和低控制,就形成上述的过分保护型;而低情感和高控制,就形成上述的过分严格型;而适度控制和适度情感,才是家长最佳的教育方式——民主开放式,孩子只有在宽而不松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

二、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具备的素质

改变城市家庭教育现状的关键,在于提高家长的素质。

家长素质,由一般素质和特殊素质组成。一般素质是指家长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文化水平、品德修养和健康体质等。它是一个国家公民的基本素质,是特殊素质的基础。特殊素质是指作为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正确的教育观念、丰富的教育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等,它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具体地说,家长素质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和崇高品德。

将孩子抚养、教育成人,不仅是一种法律行为,也是一种道德行为。孩子的将来就是祖国的将来,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前途和祖国的未来,因此,家长应具备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在完成教育子女这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时,不要借口工作忙、孩子发展潜力不大等原因,忽视家庭教育,甚至放弃教育。每一位家长应尽力承担社会赋予的神圣职责——教育好子女。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是长期的全方位的教师。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最初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就是父母。因此,家长的崇高品德是一种教育力量,不仅能影响孩子良好品德和性格的形成,而且能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在有意无意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对品德培养的重视程度以及品德价值观,直接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有积极的变化,如强调竞争、开拓等,也有一些消极的倾向,如优良的传统品德遭冷遇。孩子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家长正确认识这些变化,并不断矫正孩子成长过程中在道德上出现的偏差。

第二,理性的教育观念。

要具备理性的教育观念,首先要明确,孩子虽由你而来,但一旦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成长速度和方式,不要盲目地进行教育。其次,家长要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孩子成材的途径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家长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孩子,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成材观,重视孩子的独立性,理性分析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理性地对家庭教育进行定位,民主平等地对孩子进行教育,避免盲目的横向攀比。

第三,丰富的教育知识。

丰富的教育知识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也是满足孩子对父母不断增长的文化素质要求的需要。具备了丰富的育儿知识,家长才能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遇到的问题,才能满足孩子不断增长的求知欲,才能保证家庭教育的质量。因此,积累丰富的教育知识非常重要。许多高学历的家长认为,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也自然具备了丰富的教育知识,不需要学习了。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家长的教育知识和文化水平存在一定差别,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不一定就具备丰富的教育知识;而家长具备了丰富的教育知识,也不一定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家长要在一定的文化水平上,学习和积累一定的教育知识,即能为孩子提供科学教育方法、教学内容的教育学知识,能了解孩子个性的心理学知识,能了解孩子身体成长发育状况的生理学知识及能了解当代人才特征的人才知识等各种知识。

第四,必需的教育子女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差异,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可能有固定模式,因此需要家长具备必要的教育子女的能力,能妥善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应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能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妥善解决问题。

第五,良好的心理素质。

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家庭教育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家教中的言传身教是教育子女的一条重要途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的模仿性较强,自制力较差,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具备教育理智,根据孩子特点和实际情况,善于控制自己情绪和言行,尽可能采用良好的教育方式,解决问题。

第六,科学的教育方式。

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指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它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采取一种民主的、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爱要适度,控制也要适度,用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才能是一名健康全面的孩子。同时,家长应经常反省、检查自己的教育方式,从产生不良方式的原因入手,改进不足,完善自我。

三、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质量的对策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其受教育过程的起点站,最初的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今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效果。因此,以家长素质为突破口,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纷纷采取开办家庭学校、开展家庭咨询等活动,确实促进了家长素质的提高,但也存在很大不足。其一,家长的教育知识、教育责任感可以通过短期培训,努力获得,但家长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性格特点等这些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则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长期的、有目的的正规培养。其二,不成系统的培训,使家长获得的知识是零星的,不成系统,与21世纪家庭教育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笔者认为提高家长素质应全面地、有系统地培养。

第一,政府重视家庭教育,建立相应机构。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变化迅速、创新层出不穷的社会,它向家庭教育提出了变革的要求与挑战,在此历史条件下,要让家庭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关键在于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体系。为此,政府必须重视家庭教育,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召集家庭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研制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制订家庭教育内容和方式,并开发出家庭教育的教材和课程。这些提高家长素质的必要条件,也是使家庭教育走上正规发展道路的保证。

第二,在学校教育中进行与家长素质培养有关的系统教育。

在中小学阶段,进行与提高家长素质有关的心理学、思想品德、劳动技能等方面教育。这些内容需从小有系统地培养。除现有的思想品德课、劳动技能课外,还可在礼仪、心理、人才观等方面设立课程,让孩子从小就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这样也有助于孩子督促家长的家庭教育更趋合理。

在中专和大学阶段,可以开设家庭教育必修课,让这些未来的父母亲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具备必要的家教知识,从而为提高未来的家庭教育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继续普及家长学校。

目前许多城市已开办了家长学校,在指导家长正确进行家教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普遍存在传授知识不系统,办学方式不灵活,学校普及面不广等局限。为此,家长学校的普及面应加大,可以在每个城镇甚至乡村都建立家长学校,尽可能多地对家长进行“岗前”系统指导,对学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并适当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家教经验,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将较全面的知识传授给每一位家长,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质量。

第四,利用社区,建立家教咨询服务网络。

充分利用社区优势,利用研究机构、咨询机构和大众传播媒介功能,建立家庭咨询服务网络,采用多样化形式,如组成家庭教育咨询志愿服务队,建立家庭教育咨询热线等,为家长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提供全方位服务。

标签:;  ;  

父母的素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