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 分析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50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后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前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后路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而观察组患者的后凸角则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Fankel分级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Fankel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组患者采取前路手术的方式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与对照组使用后路手术的方式相比,可以更加有效的重建伤椎解剖结构及功能,改善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效果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脊柱椎体阶段产生的骨折的现象,其致伤机制是比较复杂的,通常是因为交通事故或者高空坠落伤造成的骨折[1]。骨折大部分会累及两个以上的节段椎体,在临床上表现及体征都比较复杂,容易出现误诊以及漏诊的情况,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患者的死亡[2]。现代社会交通事故及工伤事故等不断增加,这一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脊柱内固定系统在临床上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为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50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前路手术及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为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50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后路手术治疗的方式,观察组患者接受前路手术治疗的方式。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在21-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4±3.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压砸伤6例,合并损伤中颅脑损伤5例,血气胸2例,腹腔内脏损伤3例,盆骨或四肢骨折9例。对照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21-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6±3.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3例,高处坠落伤7例,重物压砸伤5例,合并损伤中颅脑损伤3例,血气胸5例,腹腔内脏损伤2例,盆骨或四肢骨折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致伤原因、合并损伤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均需完善X线片、B超、CT或MRI等检查,明确患者脊柱损伤的部位及脊髓神经损伤的具体情况,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手术[3]。观察组实施前路手术治疗,患者常规取右侧卧位,麻醉成功之后经左侧胸腹部设置手术切口,逐层切开患者皮肤、皮下组织及椎体被膜,使伤椎前方及其侧方能够充分的显露在手术视野之中[4]。然后对患者的伤椎椎体进行切除,同时将其上下椎间盘组织进行适当的切除,以充分显露椎体的前方分布的硬膜囊组织为标准,将椎体坏死组织及脱落的骨折块进行彻底的清理,再向其中植入适量的自体骨,将植骨进行充分的固定,然后将切口进行分层的缝合,并对其进行止血处理。
对照组患者实施后路手术治疗,患者常规取俯卧位,经伤椎后正中行手术切口,常规切开患者皮肤及皮下组织等,充分显露伤椎以及上下相邻椎体[5]。对其中存在的坏死组织以及脱落的小骨块进行彻底的清理,使用C型臂X线机对患者伤椎进行定位,然后使用椎弓根螺钉对其进行固定,同时在复位脊柱高度之后,进行自体植骨并进行充分的固定,对切口进行分层缝合,再适当的进行止血处理。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为患者拍摄胸腰椎正侧位片,测量并计算椎体前缘的高度比以及后凸角,同时需要参照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分级进行准确的评价,A级为伤椎损伤皮面以下的深浅感觉功能完全消失;B级为伤椎损伤平面以下的深浅感觉大部分消失,仅部分骶区感觉残存;C级为伤椎损伤平面下仅部位肌肉残存运动能力,不存在有用功能;D级为伤椎损伤平面下肌肉功能出现不完全损害,能够扶拐下地行走;E级为伤椎深浅感觉以及肌肉功能等均处于良好状态,活动及大小便状态良好,存在病理性反射。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比较
观察组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43.1±5.2)%、(93.7±4.2)%;对照组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41.7±5.6)%、(65.9±4.6)%。观察组术前及术后伤椎后凸角分别为(31.1±4.1)度、(5.6±1.4)度;对照组术前及术后伤椎后凸角分别为(30.1±4.1)度、(15.1±1.8)度。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后凸角则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均得到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见下表。
表1 两组术前术后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例(%)
3 讨论
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前路手术之后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后凸角则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前路与后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均良好,但是前路手术的方式在减轻椎体压力、重建脊柱高度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方面比后路手术更有优势,临床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朱艳艳.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09):26-27.
[2]王雯筠.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3):101-102.
[3]李少平,杨光勇,潘继春. 观察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J]. 中外医疗,2015,34(16):46-47.
[4]张建军.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04):153-154.
[5]曾绍林. 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对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研究[J]. 当代医学,2015,21(35):76-77.
[6]王峰.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16,37(01):89-90.
论文作者:谢向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患者论文; 脊柱论文; 腰椎论文; 手术论文; 对照组论文; 损伤论文; 术后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