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论文_魏桂芬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论文_魏桂芬

深圳毕路德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通过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能够缓解水资源循环及污染问题,并能够对滨水区域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其设计理念要求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时,充分利用滨水空间景观的自然特点,在保护滨水区域原有的生态性的前提下,实现人与自然、土地以及水资源的和谐共处。

关键词:滨水景观;景观设计;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理念是在长期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不断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探索和总结的产物。其重点是通过建立影响较低的开发方式,致力于通过以渗、滞、净、蓄、排、用等措施,将雨水就地消纳和利用。本文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给大家提供一个滨水景观与“海绵城市”理念相结合的开发设计策略,希望为建设海绵城市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并为滨水景观设计进行理论探索。

1 海绵城市理念解析

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将海绵城市定义为:城市能够如同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在需要的时候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传统的城市开发模式是改变了水环境原有的生态,而海绵城市则是保护原有的水文环境,改变以往粗放的、破坏的开发模式,采用低影响开发的方式对周边的水生态环境进行开发设计,因此,海绵城市理念也被称为低影响开发理念。如今海绵城市理念已经越来越被重视,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水生态环境较为复杂的区域,在未来的滨水区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城市滨水生态景观设计的概念

城市中与水体毗邻的特定空间区域,就是城市滨水区。该区域分为陆地、水域、水际线三部分,其中存在与海洋、湖泊等临近的公园、建筑等。根据水体性质的差异又可细分为滨河、滨江、滨海等,它包括300米左右的水体空间,以及约1千米左右的陆地空间。城市滨水区由于具有自然水体的线性特征,可以将不同类型、风格的分散植被连成整体,并形成特定的空间景观变化与组合形式。不同的植被交错融合,也形成丰富物种杂居共存的生态圈。城市滨水区以城市环境为背景,很容易受到人为活动与硬质景观的影响,并且其中的生态景观与自然景观存在区别。对城市滨水区进行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形成物种丰富、层次多样的生态系统,并保持一定的社会功能。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也可以看做城市绿化,实质上就是运用不同种类的观赏植物,对水体沿线进行规划与绿化,形成优美舒适的绿地空间。

3 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意义

滨水区是一座城市天然的海绵体,是海绵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水与陆地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滨水区域独特的景观资源优势是提升城市品位和发展动力的无穷源泉。挖掘城市滨水空间优势,实现滨水区景观设计与“海绵城市”理念相结合对一个城市滨水区的建设具有以下意义:

3.1生态意义:将海绵城市理念纳入滨水绿地景观的建设,实现区域内雨水收集、渗透、过滤以及蓄滞,可以有效控制水污染,降低洪涝灾害风险和维持良性水循环,有利于河岸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构建滨水景观生态稳定。

3.2社会意义:海绵城市雨洪管理可以有效限制城市的盲目发展,提倡集中开发,可以产生更多的自然开敞空间,不仅增加了生态游憩的地方,也提升了城市生态品质。同时,海绵城市理念倡导雨水资源的景观化,把雨水管理措施与雨水过程艺术化处理,丰富了水景观类型,增加了水景观的对公众的吸引力,可有效促进公众关注与参与。

3.3经济意义: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将雨水利用设施景观化,替代了传统以排为主的“灰色基础设施”,缩减了大面积硬质铺装、人工构筑物的建造数量,可减少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运用低影响开发策略的滨水景观建设带来的环境品质和生态效益的提升也会提高周边的土地价值。

4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具体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是城市内部滨水景观设计的新思路以及前提,使水资源的循环障碍得到有效的解决,实现对城市水资源进行保护的目的。使用了海绵城市理念的滨水景观,可以对大多数雨水进行合理利用,能够有效地降低平均排放量。

4.1扩大透水性铺装面积

透水铺装主要适用于人行道、公园内道路和景观广场等负荷压力小的路面。透水性铺装透水能力佳、能够抗滑防噪、缓解城市热岛现象。透水铺装的面层和基层有着很好的透水性,可选择的面材有透水砖、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和散置材料,基层铺垫碎石、粗砂、等;材料的多孔结构保持着最佳渗透效果。透水铺装还具有一定的保湿作用,晴天土壤中的水分通过多孔结构重新蒸腾至地表,降低地表温度。城市景观设计中常用的几种透水性铺装形式有:嵌草砖铺地、植草砖铺地、植草板铺地、透水砖铺地、透水沥青路面等。

4.2丰富植被物种,建设雨水花园

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于滨水区域的环境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植物景观的设计就成为滨水区域景观设计的重点内容。但由于植物景观有较强的敏感性,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严重的破坏。我们在进行滨水区的景观设计时要以恢复其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营造生态系统的同时也要考虑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在植被景观设计方面,要丰富植被的层次,以乔木+灌木+地被这样的组合来考虑植物的配置,且植物的选择在满足观赏效果的同时更重要的要考虑其对土壤的恢复与保护等作用。在植物选择上,首先考虑植物的耐涝性,海绵城市的属性决定了植物要具备净化、收集和下渗雨水的功能;其次满足耐旱性,现在城市普遍缺水严重,减少市政浇灌用水,在干旱期有顽强生命力具有一定的经济环保性;再次要具有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的属性,当地表径流过盛时根系发达的植物可以将雨水引入地下,缓解雨水所产生的内涝问题;同时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有一定的的净化能力,使雨水在净化中下渗;最后要因地制宜,满足本土化植物景观搭配需求,从当地植物种类的筛选结合,最大化因地制宜,组合搭配宜人的植物组团。

4.3生态廊道的规划设计

生态廊道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滨水空间中各生态板块的联系和隔离,通过设置不同的生态廊道,实现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效结合,营造大规模、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体系,为生物的迁徙和水资源的循环提供便利。如某河湿地公园在设计过程中采取如下措施:1)将沿河径流、水塘、低洼地作为湿地,纳入整个雨洪调蓄与净化系统,缓解城市内涝,回补河道景观用水,形成分级雨洪净化湿地;2)其次,在园区内将城市休闲游憩与河道生态环境的建设相结合建立连续的慢行网络,并改造断面形式,创造更多的亲水空间;3)将滨河土地开发与河道整治相结合,以河道景观为契机,引导城市内部更新,提升土地价值,增强城市活力,促进湿地景观与城市宜居环境协同发展;4)在修建河道的自然驳岸中,恢复河道生态状况与自净能力,重现河道的生命力;5)净化缓冲周边水质坏境,结合某河内围林地空间的组织,同周边的城市环境形成良好的交融关系,构筑成城市海绵绿肺,中心生态基地。

结语:

建设海绵型城市是实现城市、人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措施,因此,加大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具有深远意义。只有充分发挥海绵城市作用,让其与滨水景观设计相结合,才能促进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芸.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2):93-94.

[2]刘俊婷.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59).

[3]徐银龙.“低影响开发”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5(6).

论文作者:魏桂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8

标签:;  ;  ;  ;  ;  ;  ;  ;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论文_魏桂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